第1418章 【兰陵王16】

新帝登基已过月余,朝局在表面的平稳下暗流涌动。高纬虽依仗高长恭稳定军方,但对其的猜忌与日俱增,几次在朝堂上驳回高长恭关于增补边境防务的提议,转而将资源倾斜于扩充直属皇帝的禁军。

这一日,高长恭从宫中回来,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化开的郁色。郑璃见状,挥退左右,亲自奉上热茶。

“可是陛下又驳回了王爷的奏请?”郑璃轻声问道。

高长恭接过茶杯,并未饮用,只是握在手中汲取那点暖意。“陛下认为边境暂无战事,无需过多投入,当务之急是稳固京畿。”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无奈,“殊不知,周国虎视眈眈,边境防务一刻松懈不得。如此短视,岂是治国之道?”

郑璃沉默片刻。她深知,这已非简单的政见不合,而是高纬对高长恭权力过大的本能压制。长此以往,不仅边境堪忧,高长恭自身的处境也将愈发危险。

“王爷,或许……我们该换个法子。”郑璃抬起眼,目光清亮而坚定。

高长恭看向她:“王妃有何良策?”

“陛下所虑,无非是王爷权柄过重,功高震主。”郑璃分析道,“既如此,王爷何不主动分权?”

“分权?”高长恭眉头微蹙。

“并非交出核心兵权,而是举荐几位德才兼备、且对陛下忠心耿耿的将领,分担部分军务,尤其是京畿之外的防区。”郑璃娓娓道来,“此举一来可向陛下表明王爷绝无揽权之心,二来也可借此机会,将王爷信重之人安插在关键位置,确保军队不致被不懂军事之人胡乱指挥。同时,王爷可主动请求减少参与日常朝会,只专注于大司马府核心军务与边境重大决策,以示并无干政之意。”

她顿了顿,继续道:“此外,王爷还可上表,恳请陛下选派宗室贤王或重臣,参与巡视边境,了解实际防务情况。让陛下及其亲信亲眼看看边境现状,比我们上再多奏折都有用。”

这一番话,听得高长恭眼中异彩连连。他并非想不到这些,只是身为武将,骨子里不屑于这等曲折心思。但郑璃的提议,并非一味退让,而是以退为进,既消除皇帝猜忌,又暗中巩固了自身在军中的影响力,更试图从根本上改变皇帝对边境防务的认知。

“王妃之谋,深远缜密,本王……受教了。”高长恭由衷叹道。

---

几乎在同一时间,皇宫椒房殿内,郑皇后也在进行着一场类似的“谋划”。

她见高纬连日来因与高长恭的“较劲”而心浮气躁,便寻了个他心情稍好的时机,柔声劝道:“陛下日理万机,切莫为些许小事气坏了身子。兰陵王性子耿直,一心扑在军务上,言语或许不够婉转,但其忠心,天地可鉴。”

高纬哼了一声:“他若忠心,便该体谅朕的难处,而非一再坚持己见!”

郑儿微微一笑,替他轻轻揉着肩膀:“陛下,兰陵王坚持增兵边境,也是为了北齐江山。陛下初登大宝,正需这等忠臣良将稳固边疆,陛下方可高枕无忧。依臣妾愚见,陛下不妨稍作让步,准其所请,但可借此机会,选派几位陛下信得过的年轻将领随军历练,一则分其权,二则也为陛下培养些军中嫡系。如此一来,既全了兰陵王的忠君之心,彰显陛下纳谏如流,又暗中掌握了部分军权,岂非两全其美?”

她的话,与郑璃的建议异曲同工,都指向了“分权”与“掺沙子”,但出发点却完全是为了巩固高纬的皇权。这让高纬听得十分顺耳。

“皇后此言,深得朕心!”高纬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好办法。既显得自己大度,又能实际削弱高长恭的影响力。

郑儿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的一丝复杂。她此举,固然是为了安抚高纬,保全郑家,但何尝不也是在为姐姐和兰陵王寻求一条生路?只有让高纬觉得自己掌控了局面,高长恭才能真正安全。

数日后,高长恭依郑璃之计,上表自请分权,并举荐数位将领。而高纬也“从谏如流”,基本准奏,并顺势安插了几名自己的亲信进入军中。

一场可能激化的君臣矛盾,在郑璃与郑儿这对姐妹,一在王府运筹帷幄,一在宫中巧言斡旋之下,竟奇迹般地暂时缓和下来,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消息传回兰陵王府,高长恭看着神色平静的郑璃,心中感慨万千。他这位王妃,其智谋眼光,已远超寻常男子。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他伸手,轻轻将她揽入怀中。郑璃微微一怔,随即放松下来,将头靠在他坚实的胸膛上,听着他沉稳的心跳。

窗外,月色如水。这乱世之中的片刻安宁,尤显珍贵。而她们姐妹,便是这安宁最坚定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