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这红星轧钢厂真是见鬼了!

他竟然没有看懂?!

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肖志行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谬。

他肖志行是谁?

华夏工业领域年轻一辈里公认的顶尖天才,三十九岁的三级工程师!

他经手过的、研究过的机器,甚至可以说......他亲自设计过的先进设备,那都是数不胜数的。

放眼全国,论对苏俄这套轧钢设备的理解,肖志行自认第二,那就没人敢认第一。

可现在,就在这台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初轧机内部。

竟然出现了一块让他感到陌生的区域。

这怎么可能?

周围的其他人,包括那几位跟着他一起来的专家,也都发现了肖志行的异样。

他们都注意到了......

在圈子里以冷静、严苛着称的肖工,此刻正一动不动地站在机器前,眉头紧锁,眼神里充满了思索和困惑。

大家伙儿都有些好奇,不知道肖工究竟是发现了什么,但谁也不敢开口打扰。

车间主任刘金山更是紧张得手心直冒汗,心里七上八下的。

坏了坏了......

难不成是厂里哪个环节出了纰漏,被这位“铁面判官”给抓住了?

人群之中,只有陈宇凡的神情依旧平静。

他抱着双臂,好整以暇地站在一旁。

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当然知道肖志行为何停下。

因为肖志行眼前的这部分机械结构,是他之前进行过精心改造的部分。

这一部分的机械改造难度相当大。

涉及到流体力学、材料学和精密机械传动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知识。

即便是陈宇凡,当初为了设计出这套方案,也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两天两夜没合眼,才最终画出了完整的图纸。

此时此刻。

肖志行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眼前这套复杂而又精巧的机械结构上。

他的目光,一寸寸的扫过这些重新排布的管道、特殊定制的轴承座,以及一个造型奇特的、新增的微型液压泵。

他的嘴里,开始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念念有词。

“不对......这个冷却管的走向不符合常规......它的目的,似乎不仅仅是降温。”

“这个喷嘴的角度......为什么是螺旋向内的?难道......难道是为了在轴承室内,制造出一个高速旋转的液态漩涡?”

“还有这个液压泵,它的功率很小,而且输出不是持续的,是脉冲式的......脉冲......漩涡......”

肖志行的大脑,如同一个高速运转的计算机,疯狂的处理着眼前的信息。

如果是个水平一般的工程师,像刘胜东这样的,可能半个月都未必能看明白其中的奥妙。

但肖志行毕竟是华夏顶级的工程师,基本功太扎实了,头脑也足够的灵活.。

在此刻的飞速运转下,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细节,在他的脑海中被迅速地串联、组合、分析、推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里安静得可怕,只剩下远处其他机器传来的轰鸣。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的看着肖志行,连大气都不敢喘。

大约过了七八分钟。

突然......

肖志行那紧锁的眉头,猛地一下舒展开了!

他的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甚至是带着一丝震撼和狂喜的复杂神情!

他想明白了!

他终于想明白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这......这简直是天才的设计!”

肖志行忍不住在心里发出一声惊叹。

这根本就不是一套单纯的冷却润滑系统!

这是一套“高压脉冲式涡流润滑冷却一体化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实在是太巧妙了!

传统的润滑方式,无非就是用油泵把润滑油输送到轴承里,来形成一层油膜,起到润滑和降温的作用。

这种方式简单粗暴,但效率不高,而且润滑油消耗量巨大。

可眼前这个设计,完全是另一种思路!

它通过两个新增的微型液压泵,将“红星-50复合脂”这种特殊的润滑脂,以高压脉冲的形式,精准注入到轴承室之中。

同时,那些经过特殊角度设计的喷嘴,会让注入的润滑脂,在轴承室内形成一个高速旋转的“润滑脂涡流”!

这个涡流,就像一个持续不断的、温柔而又强大的保护层。

它不仅能将润滑脂完美的、均匀的覆盖到轴承的每一个角落,实现无死角的润滑,极大地降低了磨损。

更重要的是,这个高速旋转的涡流,本身就带走了巨大的热量,其冷却效率也要比传统的冷却管线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润滑、冷却......两种功能。

竟然通过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套系统,不仅让主轴承的更换周期大大延长,更是因为摩擦力的大幅降低,直接减少了整台机器的能量消耗!

怪不得!

怪不得刚才日志上的数据显示,这台机器的电耗降低了百分之十五以上!

之前肖志行还觉得这个数据有些夸张,现在看来,是一点水分都没有!

想通了这一切,肖志行缓缓抬起头,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看向陈宇凡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前辈对后辈的审视和勉励,那么现在,则多了一丝纯粹的、平等的......

甚至是带着敬意的欣赏!

“这台机器......”

肖志行扭过头,目光灼灼的看向陈宇凡,沉声问道:“是被改造过了?”

他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陈宇凡迎着他的目光,平静地点了点头。

“是。”

一个字,简洁明了。

肖志行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追问道:“是谁改造的?”

虽然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他还是想亲耳听到这个名字。

陈宇凡坦然地回答道:“我。”

两个人在交流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没敢吱声。

“果然是陈宇凡......”

肖志行心里默念了一句。

他点了点头,脸上那股子铁面判官似的冷硬,似乎都融化了几分。

“改造的思路,非常了不起。”

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随即问道:“经过你的改造,这台机器的综合生产效率,能提升多少?”

陈宇凡略微思索了一下,给出了一个精准的数字。

“在理想状态下,最高可以提升17%。考虑到工人熟练度和钢坯批次差异,平均下来,稳定在13%到17%之间。”

嘶——

这个数字一出口,不仅是肖志行,就连他身后的那几位专家,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百分之十三到十七!

这......这简直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要知道,这可是初轧机啊!

是整个工厂的咽喉!

对于这种已经设计得相当成熟的重型工业母机来说,别说提升百分之十了......

哪怕是能提升百分之一、百分之二,那都已经是了不起的技术突破了!

肖志行心里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改造这台机器的难度有多高!

这几乎是苏俄那边的工业结晶,是无数的专家合力才制造出的极其精密的大型机械设施!

这台乌里扬诺夫-750型初轧机的内部结构,精密复杂到了极点,各个系统之间环环相扣。

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想要在不影响其他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单单对冷却润滑系统进行如此颠覆性的改造......

这其中的计算量、设计难度,简直是天文数字!

就算是把他自己放到陈宇凡的位置上,肖志行扪心自问,他......也绝对做不到!

这个年轻人,在机械领域的天赋和造诣,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好......很好!”

肖志行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认可。

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几位工程师开始将拆卸下来的外壳重新装了回去。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十几分钟后,机器恢复了原样。

刘金山再次拉响了电铃,巨大的初轧机重新发出了轰鸣,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

肖志行则站在一旁,拿出那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用钢笔在上面飞快地记录着什么。

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专注。

经过刚才这么短暂的时间,肖志行已经发觉了......红星轧钢厂绝非普通的地方。

尤其是身旁这个叫做陈宇凡的年轻人,也绝非普通人!

这次对红星轧钢厂的检验,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个看似普通的厂子很可能会给他带来一个巨大的惊喜!

................................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

一行人继续在一号车间里进行着抽检。

就如同肖志行之前所说,他要评估的,是这家工厂的方方面面。

所以,检查的项目也格外的细节。

比如,叫停一位正在操作机床的老师傅,让他背诵安全生产条例......

或是检查消防栓里面的水带是否老化,压力是否达标......

随机抽查车间的备件仓库,核对台账和实物是否一致,管理是否规范......

这些关于管理制度、安全规范方面的检查,自然有技术科长赵小伟和车间主任刘金山两人上前应对。

赵小伟是杨厂长的得力干将,也是厂里的管理人才,他把厂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说的是头头是道,让专家组的成员们连连点头。

刘金山也是在一旁不断的补充解释,忙出了一头大汗。

陈宇凡则乐得清闲。

他只是跟在队伍后面,只有在遇到最核心、最专业的技术问题时,他才会开口。

一号车间的整体表现,可以说是非常出色,几乎没让专家组挑出什么毛病。

眼看着时间快到中午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今天上午的检查就要这样顺利结束时。

肖志行的脚步,却又在一台巨大的锻压机床前,停了下来。

这是一台2000吨级别的水压机,负责将初轧机送来的钢坯,进行更高精度的锻造塑形。

“这台机器,也停一下。”

肖志行的声音,依旧是不带感情的平淡。

“我们要进行检查。”

“好......好的!”

刘金山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跑过去,让正在操作机器的两名锻工停下了手里的活。

伴随着一阵液压系统特有的嘶嘶声,巨大的锻压臂缓缓停止了动作。

和刚才一样的流程。

肖志行带着他手下的几名工程师,再次拿出了专业的工具,开始了拆卸和检查。

这一次,大家的心情明显比刚才放松了不少。

毕竟,连最复杂的初轧机都完美过关了。

这台结构相对简单一些的锻压机,想必更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尤其是陈宇凡,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然而,没过多久。

正在埋头拆卸一个核心液压阀组的肖志行,再一次毫无征兆的停了下来。

他保持着弯腰的姿势,整个人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僵硬在了原地。

肖志行的眼神,死死的盯着面前拆开的阀组,眉头再次紧紧地锁了起来。

又是这种感觉!

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眼前的这个液压控制系统,和他脑海里存放的、这台机器的原版图纸,又一次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显然是经过了后期的改造。

这处改造的复杂程度,比起刚才初轧机上的那套润滑系统,竟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他肖志行......

又一次在第一时间,没能看懂其中的原理!

怎么会?

连续检查两台核心设备,竟然都经过了极其复杂的、超出了他理解范畴的深度改造?

这种事情......

肖志行敢发誓,在他长达二十年的职业生涯里,还从来没有碰到过!

这简直是......见鬼了!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