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陈宇凡还是传奇啊,有点痛哭流涕了!

吃完午饭,又在食堂里歇了片刻。

一行人这才重新动身,继续下午的检查工作。

他们的第二站,就是二号车间。

走进二号车间的大门。

工人们热情劳动的火热气息,便扑面而来。

这里的机器轰鸣声,似乎都更加有力、更加富有节奏。

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动作行云流水,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整个车间,都洋溢着争分夺秒、力争上游的精气神。

其实以前,二号车间的氛围也没这么好。

在红星轧钢厂六个车间里,二号车间一直是处于中下游的,偶尔还排一下末尾。

现在之所以变化这么大,主要还是陈宇凡的缘故。

自从二号车间出了陈宇凡这么一个天才后,车间里的工人们都以此为荣,工作态度都端正了许多。

陈宇凡当上车间副主任后,又改革了车间管理制度,技术、生产两把抓,让整个二号车间焕然一新,才有了现在的这幅景象。

“好啊!”

肖志行身旁的一位领导干部,忍不住出声赞叹道:“这个车间的氛围,很有活力,有朝气!”

二号车间的车间主任,就是程国平了。

四十岁出头、身材微胖,脸上始终带着憨厚笑容。

听到领导的夸奖,程国平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他立刻挺起胸膛,无比自豪地介绍道:“领导,您可真有眼光!”

“我们二号车间,以前在厂里是出了名的生产老大难。设备不算最先进,工人们的积极性也不算高......”

程国平说到这里,目光钦佩的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陈宇凡。

“但现在...我们可是厂里的优秀车间,工人技术最优,集体氛围最好,生产效率最高!”

听了程国平的话,这位领导顿时有些奇怪。

他问向程国平:“这是为何?你们车间...发生了什么?”

程国平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他想到......自己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事情,就是从车间里提拔了陈宇凡!

程国平面对领导,大声说道:“还是多亏了陈宇凡同志啊!”

众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到了陈宇凡身上。

肖志行和其他几人,脑海中都蹦出了一个同样的念头——又是陈宇凡?

程国平继续说道:“各位领导可能不知道,陈宇凡同志除了是技术科副科长,还是我们二号车间的副主任。”

“有陈科长作为榜样,工人干活的劲头,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有陈科长的亲自教导,我们车间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是突飞猛进!”

“现在,我们二号车间......是我们红星轧钢厂里生产效率最高的车间!”

“年初,还刚被厂里授予了“先进集体”的锦旗呢!”

程国平指了指车间墙上的红色锦旗,脸上的骄傲完全不加以掩盖。

肖志行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他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迈开步子,开始在车间里巡视起来。

肖志行的眼眶有些深,所以凸显的他的目光更加的深邃、锐利,仿佛能够看破表面,直视事物的内在核心。

尤其是他进入工作状态之后,目光更是如此。

肖志行不疾不徐的,走在车间的过道上,在适当的时候驻足停下,观察一番工人们的劳动情况。

路过一台正在高速运转的六角车床时,肖志行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

操作车床的,是一个看起来只有二十几岁的年轻工人。

见到肖志行这样的大工程师停在自己面前,小伙子的脸一下子就涨红了,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

不过,他手上的动作也只是略微慌乱了一下,就赶紧稳定了下来,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面前的手轮上。

小伙子稳稳的操作着手轮,切削刀在工件上平稳地滑过,带出一串串卷曲的、湛蓝色的铁屑。

整个过程,非常流程。

肖志行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的看了足足一分钟。

等那个零件加工完成,从车床上取下来之后。

他才伸出手,淡淡的说道:“拿来我看看。”

“哦!好!”

年轻工人受宠若惊,赶紧将那个还带着滚烫温度的零件,用一块布包着,小心翼翼的递了过去。

肖志行没用卡尺,也没有借助任何工具。

他就隔着布拿起零件,对着光线,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以他的经验丰富程度,虽然做不到陈宇凡那样,眼睛和精密仪器一样,但也相差不远了。

零件拿在手上,观察一下,基本就能看出这零件加工的水平如何。

片刻后,肖志行将零件还给了工人,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但他心里,却已经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无论是尺寸公差,还是表面光洁度,都达到了图纸的要求。

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比一般标准做的还要好些!

“你是几级工?”肖志行问道。

“我是三级工!”小伙子赶紧回答。

肖志行点点头。

一个年轻的三级工,能有这样的水平......不简单!

肖志行继续往前走,路过成品堆放区,又抽查了几个刚刚下线的成品。

无一例外,全都是良好和优质品!

这里的工人们,完成得都太好了!

甚至......超出了他想象的好!

就在这时,一行人路过了一台空闲着的钳工台。

这台钳工台,在一片繁忙火热的车间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它上面没有正在加工的零件,也没有操作的工人。

但整个台面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锃光瓦亮!

就连台钳,都闪烁着金属的冷光。

旁边工具架上的锉刀、手锯、卡尺等工具,更是摆放得整整齐齐,像是有强迫症一样。

“咦?”

那个戴眼镜的年轻工程师王工,有些好奇地停下了脚步。

“程主任,这台钳工台......怎么是空着的?”

“还这么干净,是没人用吗?”

程国平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

聊到这张钳工台,这是他作为二号车间的车间主任,就职期间最骄傲、自豪的事情了。

他走上前,用手轻轻抚摸着冰冷的台面,心中有些感慨万分起来。

“王工,您有所不知。”

“这个工位,是我们特意空出来的。”

“这是我们陈科长......以前在二号车间当钳工的时候,用的工位。”

“因为陈科长现在虽然高升了,但时不时的,还是会亲自下来加工一些高精度的零件。所以这台机器,我们就没再安排给别人用。每天都派人擦得干干净净的,专门给陈科长留着。”

这话一出口,肖志行和几位随行的工程师,全都愣住了。

他们......

听到了什么?

陈宇凡......以前是当钳工的?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无比惊讶的表情。

他们下意识d ,将目光投向了那个始终一脸平静的年轻人。

在他们的想象里。

陈宇凡这么年轻,就取得了如此惊世骇俗的成就,成为了六级工程师。

那他必然是国内最顶尖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

说不定,还是从苏俄留学回来的高材生!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那一身远超同龄人的、深厚的理论知识!

可现在......

程国平竟然说,他以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钳工?

当然,他们不是瞧不起钳工。

只是这件事情完全打破了他们的设想,太过于出乎意料了。

“程主任......您没开玩笑吧?”

王工有些不敢置信地推了推眼镜。

“陈工......是钳工出身?”

“那当然!”

程国平的语气,斩钉截铁。

“陈科长当初就是我亲自提拔起来的,他不仅是钳工,而且还是我们全厂......甚至是全四九城最厉害的钳工!”

“虽然他的钳工等级,现在还是六级。”

“但这是因为,陈宇凡同志的主要工作,转到了工程师和管理岗位上,就没再继续参加钳工的考级了。”

“实际上,我们厂里那几位老八级钳工,都亲口承认在技术上......他们不如陈科长!”

程国平似乎是怕他们不信,又赶紧补充了一句。

“而且,陈科长不光是钳工技术厉害!他的锻工、焊工......样样都精通!在我们厂里,那都是独一档的顶尖水平!”

听完程国平这番话,肖志行等人更加震惊了。

他们的脑子里,甚至都有些嗡嗡作响。

钳工、锻工、焊工......

这可都是最吃基本功、最吃经验的技术活啊!

行内人都知道,这些工种就是靠时间和汗水一点点磨出来的。

想要成为一名高级技工,没有长达十几年、二十年的经验积累,根本就是天方不谭!

加工那些高精度的零件,可不是光靠脑子好用就行的。

手上没那个功夫,没那个感觉,理论知识再好也是白搭!

这没有千锤百炼,没有日复一日的钻研......

根本练不出那份手艺!

这些技术工种,讲究的就是一个“唯手熟尔”!

所以,放眼全国来看。

所有工厂里的高级技工,哪个不是四五十岁往上的老师傅?

可陈宇凡呢?

他才二十岁啊!

这么年轻,他怎么可能拥有八级钳工的技术?

这不科学啊!

而且......

一个更大的疑惑,浮现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既然他是钳工出身,那他是怎么成为工程师的?

难道他没有上过大学?

没上过大学,他那一身惊世骇俗的工程学理论,又是从哪学来的?

肖志行等人的心里,充满了无数的疑惑。

眼前的这个陈宇凡,就像一个被重重迷雾包裹着的谜团。

你越是想了解他,就越是发现......

他身上的谜团,反而更多了!

程国平看出了大家伙儿的困惑。

他笑了笑,给这些来自工业部的大人物讲述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是不知道陈宇凡的故事。”

“陈宇凡同志的经历,在我们厂里那可是个传奇!”

“去年年初的时候,陈科长他还只是我们车间的......钳工学徒。”

“然而,他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一路过关斩将,从学徒工一直考到了六级钳工!”

“后来有一次,工业部的黄老,就是西北工业大学的那位......他老人家来我们厂里检查工作。”

“黄老慧眼识珠,看中了陈科长的天赋,破格将陈科长收为了关门弟子。”

“从那以后,陈科长才算是正式接触到了工程设计领域。”

“再然后......”

程国平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让所有人感到窒息的一段话。

“他又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对工程学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一路成长到了现在的六级工程师水平。”

“并且,还带领我们全厂完成了这次规模前所未有的维修改造项目......”

陈宇凡的这些故事,在红星轧钢厂里,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些事迹,被工人们口耳相传,而且越来越浮夸,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因此,陈宇凡早就成了全厂所有工人心中的偶像!

而且是唯一的偶像!

而且,在整个四九城的工业圈子里,陈宇凡的这些传奇故事也早有流传。

不过非常巧合的是......

肖志行和随行的这几位工程师,他们在过去这一年里,在参与一个涉密的、国家级的重点项目。

整整一年,他们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根本没怎么关注过外界的消息。

他们也只是因为“红星-50复合脂”和部里的文件,知道了陈宇凡这个名字。

但对于陈宇凡的具体事迹,却是一无所知。

此时此刻。

他们第一次完整的听完了程国平的讲述。

所有人都被震惊到了极点!

他们感觉自己的大脑,都彻底宕机了!

半年,从钳工学徒到六级钳工?

又半年,从门外汉到六级工程师?

这......

这是人类能做到的事情吗?!

就算是天才如肖志行,此刻也彻底失态了。

他的嘴巴微微张着,眼神里充满了不敢置信。

肖志行穷尽自己所有的知识和阅历,也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在他的认知里。

如果一个年轻人,天赋真的高到了一种极致。

然后再给他十几年的时间,让他夜以继日地去学习、去钻研。

那么,他同时掌握钳工、焊工、锻工、工程学等多项技艺,虽然困难,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可陈宇凡呢?

他只有二十岁啊!

刨去吃饭睡觉的时间,他满打满算能有多少时间去学习?

“你......”

肖志行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干。

他看着陈宇凡,几乎是下意识的问出了一个离谱的问题。

“你真的......只有二十岁?”

陈宇凡看着肖志行有些恍惚的样子,微笑着说道:

“不是二十岁了。”

“去年年底,我过了生日,现在已经二十一岁了。”

听到这个回答,肖志行等人眨了眨眼,但脸上的震惊,没有丝毫的减少。

二十岁......

二十一岁......

这他妈的,有什么区别吗?!

才这么年轻,就能掌握这么多复杂的技能?

这合理吗?

这科学吗?

难道......

一个荒诞到了极点的念头,同时浮现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难道这家伙......

是从娘胎里,就开始学习的吗?!

........................

.

.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