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贼眉鼠眼

第934章 风向扭转

第934章 风向扭转

有一个很残酷但很真实的事实,那就是,当国家机器想要制造所谓的罪证,那么这些罪证一定会天衣无缝,任何人都找不到漏洞。兰兰雯茓 冕肺越独

在这个领域,皇城司是行家。

大宋的皇城司,不仅仅是皇帝的眼线密探,它更可怕的是,它能直接制造罪案,决定罪案的结果,以及炮制证据,将案子定为死案,永世不得翻身的那种。

赵孝骞决定动用皇城司来处置石仲先自尽一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两世为人,赵孝骞早已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

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没那么单纯。

石仲先的生平就算是毫无遐疵的清廉官员,做人做官清清白白,可他在宫门前自尽,赵孝骞的名声受损,满朝文武因此闹得沸沸扬扬,人心动荡不安。

石仲先在动摇大宋社稷,在抹黑至高无上的皇权,仅凭这一点,他就必须钉死在“奸臣”这个位置上。

既然已经是奸臣了,那么如何炮制这个奸臣的罪证,已经不重要,一切交给皇城司。

或许九泉之下的石仲先,还在暗戳戳地以为,自己死了也能留下好名声,忠臣苦谏,天子不纳,遂以死证心志,听起来多幺正义,多么悲壮,青史上必然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孝骞只能说,这货想多了。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人物也是。

于是,石仲先的头七还没到,朝堂上便已传出了风声。

刚被任为门下侍郎的蔡京,当着政事堂宰相们的面,拿出了一厚厚的罪证。

里面有石仲先生前任上贪墨的钱财,共计一百二十馀万两。

每一笔贿赂,每一笔帐目都有迹可循,具体到了年月日,何人经手,何人目击,钱财藏匿于何地。

然后就是石仲先徇私枉法,曾经任知县,任监察御史等职时,经手了多少桩冤假错案,涉及了多少条人命。.精?武.小+说.网′ .更\新?最^快¨

还有石仲先的家人亲眷打着他的名头,暗中与辽国通商,贩卖违禁的盐铁等物质,从中牟利甚巨。

涉及罪案一共七大款,二十馀小款,每一桩皆有人证物证,证据链固定锁死,完美闭合。

当蔡京将石仲先的罪证拿到政事堂时,政事堂的宰相们震惊万分。

所有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敢置信。

不是不信石仲先犯了这么多罪,毕竟宰相们对这个人并不太熟。

他们不信的是,蔡京居然如此快速地拿到了所有的罪证,哪怕是皇城司查缉,也不可能如此之快。

政事堂的宰相都是老狐狸,他们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这份罪证实在太全面,太完美。

没有破绽,反而成了最大的破绽,尤其是,石仲先自尽距今才不过四天。

四天时间,就能把罪证搜集得如此全面,人证物证皆俱,就好象石仲先死之前已经把自己的罪证准备好了,皇城司只管去他家拿出来。

宰相们心中质疑,但他们谁都没开口。

石仲先自尽一案,实在太严重了,它已影响到了官家的圣名,皇城司这么快拿出罪证,显然是官家的授意。

这个时候,谁敢质疑这一罪证?

正好逼迫石仲先自尽的幕后指使人还没找到,官家正拎着刀满世界打量,政事堂已是人人自危,生怕官家怀疑上自己,这时候若敢开口质疑这份罪证的真假,那不等于是自己往刀口上撞吗?

老狐狸们当然不可能干这种傻事,既然罪证拿到了,那么大家就都当它是真实的。

章仔细翻阅过罪证后,眉头渐渐皱起。

蔡京站在他面前,脸上仍带着躬敬的笑意,眼神却露出锋芒,死死地盯着章怀那张面无表情的脸。

官家已有罢相之意,若是章还敢给官家找不痛快,那么章这个宰相会提前退休。

良久,章看完了石仲先的罪证,然后叹了口气,看着蔡京摇摇头。

“元长,你啊,还是年轻了——””

蔡京脸上的笑容一滞,强笑道:“下官若有错漏之处,还请子厚先生指教。”

章惊摇头:“没有错漏,很完美。”

然后章惊笑了笑,屈指弹了弹这份罪证,莫名加重了语气道:“太完美了。”

蔡京一证,然后就见章从这份厚

厚的罪证里抽出了几张纸,放到一旁,然后提起笔,在某些供状上圈了几笔,划去。

最后将这份沉甸甸的罪证递给蔡京,章惊淡淡地道:“这样,就不完美了。”

蔡京愣了,半响之后,他终于明白了章的意思,神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章惊仍旧淡淡地道:“元长或许没有任过刑官,所以不大懂如何审理刑案,有些事情做得毫无遐疵,并不是好事,它只会显得很假。”

蔡京接过这份被修改过的罪证,神情惬地看着他。

良久,蔡京朝章惊躬身一礼:“多谢子厚先生提点之恩,下官吸取教训了。”

有了章的提点,这份罪证已经不完美了,但它,却变得完美了。

听起来很绕,但就是这么个意思。

至于章惊为何这么做,蔡京心中也有数。

章惊显然已有了危机感,他已察觉到官家罢相的心思了,于是章想挽回,想补救,他要向官家示好,并且表现自己忠诚。

章惊在罪证上看似随意地提点和涂抹,其实也在向官家表明立场,至少在石仲先自尽一案上,章已毫无保留地站在官家这一边,他会把朝堂的舆论扭转过来。

蔡京很快揣度到了章的心思,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朝章行了一礼,然后匆匆出了政事堂。

半日后,当天下午,罪证被公示于朝堂。

朝堂仿佛被引爆了核弹,瞬间沸腾哗然。

那些为石仲先鸣冤,公开为石仲先的忠诚感到振奋,并且痛骂官家昏的朝臣们,仿佛被人狠狠扇了一记耳光,脸都被打肿了。

也有很多朝臣不信,他们翻阅石仲先的罪证,一页页,一字字看得仔细,有人脉的官员甚至还暗暗托人去证实。

答案很明显,皇城司炮制的罪证,没人能推翻,里面有些语焉不详的地方,或是模糊存疑的证据,反而更证实了它的真实性,更是令人无话可说。

一夜之间,朝堂的风向反转了。

石仲先撞宫门自尽的举动,从忠臣死谏,变成了畏罪自杀。

这就很让人无语了。

亏满朝文武数日前还在为他义愤填膺,各种痛骂各种脏水都往官家身上泼,结果人家根本就是罪恶滔天,没法活了,才选择在宫门前一头撞死,打算死前谋个忠臣美名。

一时间,朝臣们的脸色都很难看,尤其是那些上疏指责痛骂官家的朝臣们,现在更是无地自容也就是这个年代没法删除朋友圈,不然这些人必然连夜注销账号,人间蒸发。

与此同时,汴京市井坊间的传闻风向也变了。

石仲先的罪证被传出了朝堂之外,市井坊间的百姓自然也听说了。

那些人云亦云的百姓们顿时感到了惭愧,想到自己还破口大骂官家何等昏庸,这些话言犹在耳,如今风向陡转,结果证明百姓们同情崇拜的所谓忠臣,竞犯下滔天之罪。

而被他们痛骂的官家,至今一言不发,默默承受委屈。

百姓们愈发觉得惭愧,于是风向陡转,开始痛骂石仲先。

接着市并坊间又传出别的传言,这些传言的道理比较深,不知什么人开始向大字不识的百姓以最通俗的语言,解释官家为何要推行方田均税法。

方田,就是丈量清查天下的土地,朝廷官府造在册上的土地亩数增多了,赋税也就多了,朝廷收入也高了。

这些收入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为百姓治河修堤,为某地遭灾的百姓免赋税,甚至将来朝廷的收入高到某个程度,可以考虑减免天下百姓的赋税,也让所有农民都有地可种,不会被饿死。

很浅显易懂的道理,就算大字不识的百姓也能听懂。

听懂之后的百姓们更是满心感激,许多情绪激动者甚至面朝延福宫方向跪拜,一边向官家赔罪,一边感恩官家的仁义,给天下百姓找活路,这是大恩大德。

朝堂和市并坊间的舆论,至此已彻底扭转了。

曾经的忠臣,成了千夫所指的恶贼,曾经人们口中昏庸无道的官家,成了仁义宽厚,为生民立命的圣君。

福宁殿内。

赵孝骞看着手里的所谓罪证,以及甄庆向他禀报的关于朝堂和市井坊间舆论风向扭转的消息,赵孝骞满意地点点头。

“这才是朕想要的嘛,好人怎么能挨骂呢?”

“朕这样的好人,既吃不了一点苦,也受不了一点委屈。”

赵孝骞说着,抬眼望向甄庆,道:“逼石仲先自尽的幕后指使人,查出来了吗?”

甄庆垂头道:“臣有罪,没有查到。实在是石仲先死前把痕迹抹得

太干净了,皇城司根本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赵孝骞嗯了一声,也不怪罪。

幕后之人做事肯定谨慎,不可能留下任何把柄让皇城司查到,不然可就是抄家灭族的下场,谁也不敢拿自己和家人亲族的性命开玩笑。

“无妨,查不到就无差别攻击,阴谋算计朕,抹黑朕的人,无非是那些阻止方田均税法的官员豪强地主,他们的利益被朕动了,自然要拼命阻拦。”

“皇城司这就去查,先从京畿路查起,凡是向官府隐瞒田产,偷逃漏税,侵占农民土地的地主,先揪出一批来,明正典刑。”

甄庆躬身领旨,接着又道:“票官家,臣已查到向太后及其外戚名下田产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