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三 某处旧物的回响
不过毕竟千云生如今乃是天衍之体,其神魂与虚空早已若隐若现,恍若本就不属此界。
只见他心念微转,周身灵息便随之溶入天地,如丝丝流光在虚空河面铺开。那看似无法立足的幻水,在他脚下却自生出一层若有若无的“镜影”。
他身形有若一缕流光,凭空映照于虚河之上,而非踏水而行,倒像是凭空“映照”其身,借虚空之势浮渡。
果然这虚幻长河极为神妙,旁人若踏入其中,定会被虚水牵扯,直沉入那无底彼界,连神魂都难以寻回。
可千云生的天衍灵体却偏偏与之暗合,他每一步踏出,虚水都随之荡开圆润波痕,映照出重重异象。
或是星河倒悬,万千碎星随波沉浮。
或是古殿燃烧,宫阙在水影中化灰。
更有无数虚幻人影,在河面侧目而望,有如窥探,却终究无法触及他分毫。
这条河于他而言,并非险境,反倒宛若道场。虚水之力非但无法牵引其身,反而顺势推舟,令其灵体轻盈而行,宛若游于道境。
千云生心中不由得对于天衍灵体更加满意,暗道怪不得天衍之族如此珍贵。
旋即只见他神识一敛,就又感应到先前放出的蛊虫气机,正如丝线般往四面八方牵引而去。这一瞬,令得他心神安定,知晓那无为子根本逃不出自己的掌心。
想到这里,他更是再无疑虑,只见他目光一凝,脚下光痕再度一荡,便似整个人化作水中倒影,被虚河托起,身随流光缓缓而下。
而河水翻涌之间,他身形亦若隐若现,恍若本就是这条虚河的一部分,也学着妙广那般,天衍灵体流转之间,自成一梭扁叶。
顺着流势,追随妙广之后,悄然向前。
不过就在这时,千云生又从海兰珠那边收来消息,原来前面争斗之后,随着两方分开,海兰珠他们也分为两边跟着追摄而去。
只见得海兰珠跟随三位人族大能之后,竟见他们似被困于一处险地。虽然看起来想要困住他们却是有些为难,但因此阻碍他们的速度倒是颇为奏效。
不过这么一来果然不出所料,几次交锋后,三名人族大能中,地叟率先显露不耐起来。只见得他锵地一声,将宝剑杵在地上,皱眉道:“适才老夫是怎么说的?”
“这么打稳妥是稳妥了,可却也给了暗魔和妙广他们从容准备的机会!”
“我担心,待得我们辛苦杀到,恐怕就算他们不跑,也得面对重重机关阻碍了!”
显然地叟这话,也不能说全非无凭,尤其眼下他们连破数关,明显看起来就是暗魔和妙广他们有意拖延。
因此禅净方丈合掌低念一声“阿弥陀佛”,缓声道:“老衲以为,若我等齐心合力,便可保无大失。”
“毕竟如今三界之中,我人界最弱,诸位可不要忘了,还有魔门虎视眈眈.......因此我等实在是承担不起,损失太多人手了。”
“哼!畏首畏尾,如何能成得了大事?”谁知地叟冷哼一声,并不以为意,反倒是杵着剑道:“我只知道我剑修单凭手中之剑,一往无前。”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自然便能杀出一条血路!”
显然地叟此言分明是有些暗讽禅净方丈和雷音寺,在场皆为大能,岂会听不出其中之意?
因此颍川先生皱眉道:“其实我倒并不担心那暗魔和妙广,最为关键的是,之前那古怪之声,甚至连我等大能都直刺魂灵,这恐怕才是如今最大的变数!”
颍川先生这话,令得禅净方丈也阿弥陀佛地道:“颍川老施主说得正是老衲担忧的,老衲想起一事。”
说罢,他缓缓道出一段陈年旧闻地道:“老衲曾记得我雷音寺典籍之中,曾经言及,古有‘殇鼓’之说。”
“典籍之中曾经说,远古之时,有一处荒坟古冢,里边置一太古之鼓。相传那鼓非为震敌而鼓,乃以冤魂为鼓槌。”
“据说每有冤屈未平、界隙欲动之时,其回声便自坟冢中透出。鼓声一响,非但耳目可闻,其声如针,直刺胸腔,触及心魂。”
“听者或惊或狂,或见故人幻影,或觉天地失序,一时处处起骇人异象。”
“后来是前辈大能之人,以经结界,将鼓音封于地脉,然传闻余音未尽,有时远处微‘咚’一声,便是鼓息尚存,或为界心微动,或为旧冤再醒。”
禅净方丈说到此处,再一次阿弥陀佛。显然经文之上记录只会更加惊悚,他仅是简单扼要的点明而已,却已经让人感觉到了阵阵杀气。
谁知地叟却嗤声地道:“此物若真是如此不详,我青云山自当一剑斩之,又何必如此辛苦封印?”显然言下有点大不相信。
而谁知颍川先生沉声接过地道:“禅净方丈此言,倒是让老夫想起,曾经看过某篇杂谈笔记,其中也曾经有此记载。”
“我记得笔记曾经有言,九州某处寺观,曾以一坛古鼓封禁一位‘裂域之灵’。当年鼓声每隔三旬便低沉一响,随之周边夜雾翻涌、井水逆流,镇民多有失常。”
“终于有一夜,鼓声连续数息,翌日方知有数家人影凭空消散。僧徒乃以血写经,祭鼓以稳。然而那鼓并未被毁,而是被弃入深谷。”
“有人说,鼓响乃界心之跳。若它再动,便是界隙再启,冥物易来、魂魄震荡,非等闲之事。”
说着就见他沉声道:“老夫当时以为不过闲谈而已,引为志怪之说。今日听禅净方丈此言,看来恐非空穴来风......”
禅净方丈则闭目地道:“阿弥陀佛!若真如是,恐怕这或是某处旧物的回响,亦或是界缝的微颤。”
“此声既能直刺魂灵,看来正如传闻所说。鼓音直入心窍,使人见所不该见之影,生疯狂或魂魄错位。”
颍川闻言沉吟片刻,微微点头道:“再者传说中,鼓声并非单处孤响,而是‘应声’。”
“当界心在多处同时振响,回音便会分别自天涯地角传来,如今我们听到数处‘咚’声相应,恐难以视作偶然。”
三人之中,只有地叟有些不耐地跺脚道:“你们说了这么多,那到底后面如何行止,你们倒是拿个章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