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0章 贞观十五年末的大朝会

第1670章贞观十五年末的大朝会

“可行。`[-我?的,书?|城@/′ @免)?费a*阅?:°读#”

上官仪的目光看得更远,“如果他们真能把十三香卖到极西之地,我们在价格上可以再让一步。”

“阿卡萨,你去拟定一个阶梯式的价目,比如年采购量达百斤、千斤、万斤,分别对应不同的价格,以此激励他们主动去扩张销路。”

“另外,他们若想在大唐境内采买货物,只要不触及禁运之物,就尽量给他们行方便。我们要让他们在这里赚到钱,再心甘情愿地把钱花在这里。”

上官仪如此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

他掌握的情报显示,西突厥南庭眼下势单力薄,随时有被北庭吞并的危险。

而就目前来看,南庭对大唐更为恭顺。

以商贸为手段,扶持弱势的南庭,让他们有资本与北庭继续缠斗,从而加剧西突厥的内耗——这才是上官仪深藏的策略。

既能盈利,又于大唐江山有益,此等一举两得的美事,何乐而不为?

“府君英明!我即刻就去和扎比尔他们商定新的优惠方案,让他们做我们十三香西进的马前卒!”

府君的支持力度远超预期,阿卡萨的脸上绽放出由衷的笑容。^小¤说=C%?www.st21 ?更|?新&最|.?快?′

他没有忘记,那十三香的名称前,还冠着他自己的名字。

倘若此物能风靡万里,他阿卡萨之名,岂非也将传遍四方?

这是他过去连做梦都不敢奢望的荣耀。

而对扎比尔等人而言,这同样是天大的机遇,一个堪称完美的共赢之局。

……

贞观十五年的岁末大朝,殿内弥漫着一种功成圆满的气氛。

再过一日,便是新年休沐,百官的神色间都带着几分轻松。

然而,户部尚书唐俭显然还未到卸下重担的时候。

他手持象牙笏板出列,声音洪亮地奏报:“启禀陛下,本年国库赋税总额,较之去年,净增一成八。此已是我大唐连续第五年,税收增幅超过一成。国泰民安,莫过于此,诚为社稷之幸!”

他面带喜色,言语间满是自豪。

满朝文武对此早已见惯不惊。

户部如今的办事效率,早已非吴下阿蒙。

自多年前李想与前任尚书戴胄立下赌约,以观狮山书院的算学考核拔擢部中吏员后,曾经困扰朝堂的账目迟滞问题便一去不返。?/-狐u`恋ˉ:文,a¢学,u, :|?追-?最.÷+新?-:章.??节¨u

如今,再也无人需为等候户部的统计结果而焦心,更不必承受天子日复一日的催问。

“又是一成八的增幅,善!如此一来,朝廷来年可兴之大业便愈发充裕了。”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抚须而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龙椅之上的李世民则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帝王之姿,唯有微微扬起的嘴角泄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情绪。

国库丰盈固然可喜,而他那日渐充实的内帑,其增长之势头甚至远超国库,这才是他真正的底气所在。

相较于这些早已在推演之中的财税数字,李想更关心另一件事,出言道:“唐尚书,国库充盈可喜,不知我大唐如今的人丁,又有几许增益?”

房玄龄亦深以为然,接话道:“是啊,近年天下安定,风调雨顺,理应人丁兴旺。户部的户籍册上,各州府的户数可有变化?”

他深知,朝廷向来以“户”为单位统计,可一户之内,或单身一人,或十口之家,皆为一户。

这其中的人数差异,实则是一笔糊涂账。

唐俭闻言,略一沉吟,答道:“回禀陛下与诸公,自南洋良种水稻推行于山南、江南诸道,岭南亦有仿效,天下粮价已较贞观初年回落三成。”

“百姓不至饿死,想必各州户数自然是稳中有增。至于确切的增额,尚需时日详查方能奏报。”

这位出身名门的尚书,祖上曾是北齐宰辅,父亲亦为隋朝高官,自幼与李氏皇族交好,仕途一帆风顺。

这种出身,让他看待问题时,难免与真正的底层民生隔了一层。

“不至饿死?”李想的声音不大,却让殿内的暖意骤然一冷,“唐尚书,难道在户部眼中,我大唐子民的福祉,仅仅止步于不被饿死这四个字吗?”

此言一出,朝堂为之一静。

李想的话语如同一根尖刺,戳破了那层温情脉脉的表象。

对于殿上多数世家出身的官员而言,让治下之民顺从而不生乱事,便是为官的本分。

纵然有陛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训诫在前,但他们骨子里仍觉得,能让百姓有衣穿、有饭吃,免于冻馁之苦,便已是上古圣王所追求的盛世了。

至于让百姓餐餐有肉?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奇谈。

“燕王殿下,想必是未曾亲眼目睹过饥荒年间,百姓交换子嗣果腹的人间惨状。”

唐俭的声音带着一丝冷硬,“如今我大唐子民,能求得温饱,免于饿殍之苦,这已是数朝数代都未曾有过的盛景。全赖陛下天纵神武,经天纬地之才,方有今日之局面。莫非在燕王看来,这还不够?”

唐俭与李想素无深交,凭他唐家的根基,自是不必对一位皇子曲意逢迎。

况且方才李想话里有话,他便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父皇雄才伟略,光耀千古,我自然是心悦诚服。可仅仅是免于饥饿,世人便该心满意足了吗?恕我直言,这个期盼,未免也太卑微了些。”

李想颇感无奈,议题本是天下户口,如何绕到了温饱上头。

“哦?那依想儿之见,何为满足?”

李世民也被勾起了兴致,开口问道。

方才唐俭那番话,显然也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陛下可还记得,儿臣月前提出的贞观十六年政务纲要?”

这话,也只有李想有胆子当面质问。

“不说天下州府,仅这长安一城,便有百万之众。我们随意寻人一问,便知他们所求的安乐人生,绝非一碗饱饭那么简单。”

“街上往来的四轮马车,他们不想坐吗?坊间新奇的自行车,他们不想骑吗?寻常人家的饭桌上,不想隔三差五添上些鱼肉荤腥?身上御寒的衣物,不想换成更轻暖的棉服?栖身的屋舍,不想更宽敞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