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挥来一刀

“将军,诸葛亮丞相派来的使者已到营外。·墈`书\屋. !无.错`内?容,” 副将陈到快步走上山顶,向赵云禀报。

赵云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快请他进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儒衫的使者跟着陈到走进了营帐。使者见到赵云,连忙拱手行礼:“在下杨仪,见过赵将军。”

赵云扶起杨仪,笑道:“杨参军不必多礼,不知丞相有何吩咐?”

杨仪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赵云:“丞相让我将这封信交给将军,另外,他还让我转告将军,近日曹魏在关中一带调动频繁,曹真率领的大军已抵达长安,似有攻打汉中之意。丞相希望将军能加强汉中的防御,切勿让曹军有机可乘。”

赵云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信中详细说明了曹魏军队的动向,并对汉中的防御部署提出了一些建议。赵云看完信后,眉头微微皱起:“曹真此人颇有谋略,当年在河西之战中曾击败过羌胡联军,如今他率领大军前来,恐怕来者不善。”

杨仪点点头:“丞相也是担心这一点,所以特意让我带来了一些粮草和军械,支援汉中守军。此外,丞相还命李严将军率领两万大军从永安出发,前来汉中协助将军防守。”

“有李将军前来相助,甚好。” 赵云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不过,汉中地形复杂,曹军远道而来,未必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和地形。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险要之处设置埋伏,挫其锐气。”

杨仪赞同道:“将军所言极是。丞相也建议将军,可派小股部队袭扰曹军的补给线,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赵云沉思片刻,说道:“我已有此意。明日我便派陈到将军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斜谷道一带巡逻,若遇曹军粮草运输队,便伺机袭击。另外,我会命人加固汉中各城池的防御工事,准备迎击曹军的进攻。”

杨仪拱手道:“将军深谋远虑,在下佩服。若将军没有其他吩咐,在下便先返回成都,向丞相复命。”

赵云点点头:“有劳杨参军了,路上多加小心。”

送走杨仪后,赵云立刻召集麾下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赵云向将领们通报了曹魏军队的动向,并部署了具体的防御任务。将领们纷纷领命,各自回到军营,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几天后,陈到率领的五千精兵在斜谷道附近发现了一支曹魏的粮草运输队。这支运输队有上千辆马车,护送的士兵约有五千人。陈到见时机成熟,立刻下令发起进攻。

蜀汉军队早已埋伏在两侧的山林中,听到号令后,纷纷冲了出来。曹魏军队毫无防备,顿时陷入混乱。陈到身先士卒,手持长枪,斩杀了数名曹魏将领。蜀汉士兵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经过一番激战,曹魏军队大败,死伤惨重,上千辆马车的粮草被蜀汉军队缴获。陈到不敢恋战,下令迅速撤离,返回汉中。

曹真得知粮草运输队被袭的消息后,勃然大怒:“赵云小儿,竟敢坏我大事!” 他立刻召集手下将领,商议对策。

“将军,蜀汉军队依托汉中地形,易守难攻,我们若强行进攻,恐怕会损失惨重。” 谋士辛毗说道,“不如我们先按兵不动,派人侦察清楚蜀汉军队的防御部署,再寻找破敌之策。”

夏侯尚领命而去,辛毗则留在曹真身边,协助他制定作战计划。一场围绕汉中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序幕。

许昌的皇宫内,曹丕正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面前的御案上,堆放着来自各地的奏折,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前线战败的消息。

“废物!都是废物!” 曹丕猛地将手中的奏折扔在地上,怒吼道,“三路大军,竟无一路取胜!陆逊小儿,赵云老匹夫,朕定要将你们碎尸万段!”

殿内的大臣们吓得大气不敢喘,纷纷低下头,生怕触怒了这位盛怒的皇帝。太尉贾诩站在大臣们的最前面,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他知道,曹丕此刻正在气头上,越是劝谏,反而越会适得其反。

过了许久,曹丕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他看着殿内噤若寒蝉的大臣们,叹了口气:“罢了,事已至此,再生气也无济于事。诸位爱卿,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朕挽回颓势?”

贾诩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如今孙刘联盟稳固,蜀汉在诸葛亮的辅佐下逐渐恢复元气,江东在陆逊的带领下也日益强盛。我们若再强行发动大规模战争,恐怕难以取胜,反而会消耗大量的国力。依臣之见,不如暂时休养生息,整顿内政,待国力恢复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一举平定天下。”

曹丕皱了皱眉:“休养生息?难道朕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孙刘两家发展壮大吗?”

贾诩说道:“陛下,臣并

非让陛下放弃平定天下的大志,而是让陛下审时度势。如今曹魏虽然在战争中遭到了失败,但仍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只要我们能稳住局势,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孙刘两家自然无法与我们抗衡。况且,孙刘联盟并非牢不可破,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只要我们稍加挑拨,便可让他们反目成仇。”

曹丕眼前一亮:“哦?贾太尉有何妙计,可挑拨孙刘两家的关系?”

贾诩微微一笑:“陛下,蜀汉与江东在荆州的归属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当年关羽败走麦城,荆州被江东夺取,蜀汉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派人前往蜀汉和江东,散布谣言,声称对方想要吞并自己的领土。同时,我们可以假意与蜀汉结盟,答应帮助他们夺回荆州,以此来离间孙刘两家的关系。”

曹丕沉思片刻,觉得贾诩的计策可行:“好,就按贾太尉说的办。朕命你负责此事,务必尽快离间孙刘两家的关系。”

贾诩拱手道:“臣遵旨。不过,陛下,此事需要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我们需要先派人了解蜀汉和江东的内部情况,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曹丕点点头:“朕明白,你放手去做吧,朕会全力支持你。”

就在曹丕和贾诩商议如何离间孙刘联盟的时候,皇宫外的一座府邸内,一场秘密的聚会正在进行。聚会的组织者是曹魏的宗室大臣曹洪,参加聚会的都是一些对曹丕不满的大臣。

“陛下登基以来,穷兵黩武,致使国家元气大伤。如今三路大军战败,国力损耗严重,陛下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还想继续发动战争,这样下去,曹魏迟早会毁在他的手中!” 曹洪愤怒地说道。

“曹大人说得有理,” 一名大臣附和道,“陛下猜忌心太重,许多有功之臣都遭到了他的迫害。!嗖^餿¢暁*税*蛧¢ `埂_辛?罪`全.如今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若再这样下去,恐怕会引发内乱。”

曹洪眼神一冷:“哼,曹丕小儿,根本不配做曹魏的皇帝。当年太祖皇帝(曹操)辛苦打下的江山,不能就这样毁在他的手中。我等身为曹魏的臣子,应当为国家社稷着想,除掉曹丕这个昏君,另立贤明的君主!”

大臣们听到曹洪的话,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虽然他们对曹丕不满,但还没有到要谋反的地步。

“曹大人,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失败,我们都会身败名裂,祸及家人啊!” 一名大臣担忧地说道。

曹洪坚定地说道:“我意已决,为了曹魏的未来,我愿意冒这个险。诸位若愿意与我一同举事,事成之后,定有重赏;若不愿意,也请不要泄露此事,否则,休怪我无情!”

大臣们面面相觑,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有几名大臣表示愿意追随曹洪,共同举事。他们开始秘密商议举事的计划,一场针对曹丕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江陵城的议事大厅内,陆逊正与麾下将领们商议军情。全琮站在地图前,指着樊城的方向说道:“大都督,根据周泰校尉从武陵关传来的消息,曹泰在樊城囤积了大量粮草,并且近期频繁调动军队,似有进攻荆州之意。此外,我们的哨探还发现,曹泰派了一支军队前往沔水上游,似乎想切断我们的水军补给线。”

陆逊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曹泰此人,看似鲁莽,实则颇有心计。他知道我们的水军依赖沔水补给,所以想先切断我们的补给线,再对江陵发起进攻。不过,他太小看我们江东的水军了。”

“大都督,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桓问道。

陆逊微微一笑:“曹泰想切断我们的补给线,我们便将计就计。朱桓将军,你率领一万水军沿沔水而上,在曹军必经之路设置埋伏,待曹军进入埋伏圈后,一举将其歼灭。全琮参军,你率领五千步兵,前往江陵城外的各处隘口,加固防御工事,防备曹军从陆路进攻。周泰校尉,你继续坚守武陵关,密切关注曹魏军队的动向,若有异常,及时通报。”

“末将遵令!” 朱桓、全琮和周泰齐声应道。

将领们离开后,陆逊独自一人留在议事大厅内,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曹泰只是曹魏在荆州的一颗棋子,真正的威胁还在后面。曹丕虽然下令撤军,但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还会有更大的动作。

几天后,朱桓率领的一万水军在沔水上游的一处峡谷中设下了埋伏。峡谷两侧山势陡峭,水流湍急,是曹军必经之路。朱桓命士兵们将一些巨石和树木推到水中,堵塞河道,只留下一条狭窄的通道。同时,他还在峡谷两侧的山林中布置了弓箭手和投石机。

没过多久,一支曹魏军队沿着沔水顺流而下,进入了峡谷。这支军队约有五千人,乘坐着数百艘战船,船上装载着大量的粮草和军械。

“将军,前面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我们要不要放慢速度?” 一名副将向曹军将领建议。

!曹军将领不以为然地说道:“不过是一条小小的峡谷,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尽快通过这里,赶到樊城与曹

泰将军会合。”

就在曹军战船进入峡谷中段时,朱桓下令发起进攻。顿时,峡谷两侧的山林中箭如雨下,投石机也抛出了巨大的石块,砸向曹军的战船。曹军毫无防备,战船纷纷被击中,士兵们死伤惨重。

“不好,有埋伏!” 曹军将领惊慌失措地喊道,“快,调转船头,撤退!”

然而,此时河道已经被堵塞,曹军的战船根本无法掉头。朱桓率领水军趁机发起冲锋,江东士兵们驾着战船,挥舞着刀枪,冲向曹军的战船。双方在狭窄的河道中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经过一番激战,曹军大败,五千士兵几乎全军覆没,数百艘战船和大量的粮草、军械都被江东军队缴获。朱桓率领水军凯旋而归,回到了江陵。

消息传到樊城,曹泰气得暴跳如雷:“朱桓小儿,竟敢坏我大事!我定要亲自率军,攻打江陵,为死去的将士报仇!”

谋士桓阶连忙劝阻:“将军,不可冲动。如今江东军队士气正盛,我们若贸然进攻江陵,恐怕会遭到惨败。不如我们先向许昌求援,等待援军到来后,再一同进攻荆州。”

曹泰冷静下来,觉得桓阶说得有道理:“好吧,就按你说的办。你立刻派人前往许昌,向陛下禀报这里的情况,请求陛下派援军支援。同时,加强樊城的防御,防备江东军队前来进攻。”

桓阶领命而去,曹泰则开始整顿军队,加强樊城的防御。他知道,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在荆州爆发。

与此同时,在江陵城,陆逊接到了朱桓获胜的消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下令加强江陵的防御,同时派人前往蜀汉的永安,向诸葛亮通报荆州的战况,希望蜀汉能派兵支援。

诸葛亮接到陆逊的消息后,立刻召集麾下大臣商议。魏延说道:“丞相,江东与我们唇齿相依,若荆州失守,曹魏下一步定会攻打汉中。我们应当派兵支援江东,共同对抗曹魏。”

诸葛亮点点头:“魏将军所言极是。不过,汉中的防御也不能松懈,曹真率领的大军还在长安,随时可能进攻汉中。我决定,派李严将军率领一万大军,从永安出发,前往荆州支援陆逊。同时,命赵云将军加强汉中的防御,密切关注曹真大军的动向。”

李严领命,率领一万大军前往荆州。赵云也加强了汉中的防御,派重兵驻守各个险要关口,防备曹真大军的进攻。

永安城外的晨雾还未散尽,李严已率领一万蜀军列阵待发。他身披乌黑亮甲,腰间悬着先帝刘备亲赐的虎头刀,目光扫过麾下将士 —— 这些士兵大多是蜀地子弟,脸庞被巴蜀的烈日晒得黝黑,手中的长矛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将士们!” 李严勒住战马,声如洪钟,“荆州乃江东屏障,亦是我蜀汉门户。如今曹魏来犯,若让曹休得逞,明日战火便要烧到永安!此次出征,只许胜,不许败!”

“愿随将军死战!” 一万将士齐声呐喊,声浪震得路边的松柏簌簌作响。

随着李严一声令下,大军沿着长江北岸的栈道缓缓东进。蜀地多山,栈道皆依山而建,下方便是湍急的江水,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李严亲自殿后,每隔半个时辰便要派人探查前方路况,他深知此行责任重大 —— 诸葛亮在他临行前曾握着他的手说:“正方,你此去不仅要支援陆逊,更要向江东彰显我蜀汉的诚意。荆州之事,关乎两国联盟存亡啊。”

可大军行至巫县境内时,突然遭遇变故。负责探路的斥候连滚带爬地跑回阵中,脸色惨白:“将军!前方山道被截断了!还有…… 还有魏军的旗号!”

李严心中一沉,立刻率军加速前进。果然,只见前方原本宽阔的栈道被生生炸断,碎石滚落江中,激起千层浪花。而山道两侧的山坡上,密密麻麻地插着曹魏的 “曹” 字大旗,箭矢如雨点般射来。

“不好!是埋伏!” 李严怒吼一声,立刻下令大军后撤,同时命盾牌手列阵防御。“是谁敢在此拦我蜀军去路?”

山坡上响起一阵狂笑,一个身着银甲的将领策马而出,手中长枪直指李严:“李严匹夫!我乃曹魏偏将军秦朗!奉大司马曹休之命,在此等候多时了!你以为曹大都督真会让你顺利支援荆州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秦朗乃是曹操的养子,武艺高强,此次曹休特意派他率领五千精兵,埋伏在蜀军支援荆州的必经之路上,就是为了切断蜀汉的援军。李严看着山坡上的魏军,心中暗道不好 —— 此处地势险要,蜀军兵力虽多于魏军,却无法展开阵型,只能被动挨打。

“将军,魏军占据有利地形,我们不如先撤军,另寻他路?” 副将陈式焦急地说道。

李严摇摇头,目光坚定:“不行!陆逊在江陵还等着我们支援,若此时撤军,延误了战机,荆州就危险了!传令下去,让弓箭手反击,同时命工兵立刻抢修栈道!我就不信,凭他秦朗,能拦得住我李严!”

随着李严的命令,蜀军弓箭手立刻反击,箭矢在空中交织成一张密集的网。工兵们则冒着生命危险,扛着木材冲向断

裂的栈道,开始抢修。秦朗见蜀军竟然不退反进,心中大怒,立刻下令全军冲锋:“给我杀!一个都不许放跑!”

魏军从山坡上俯冲而下,与蜀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刀光剑影中,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李严手持虎头刀,亲自冲入敌阵,一刀便将一名魏军士兵劈成两半。他目光如炬,四处寻找秦朗的身影 —— 只要斩杀了敌军主将,这场埋伏战便可破解。

终于,李严在乱军中看到了秦朗。他策马冲去,大喝一声:“秦朗!拿命来!”

秦朗见状,也提枪迎了上来。两人兵器相交,“铛” 的一声巨响,震得双方战马都后退了几步。秦朗心中一惊 —— 他没想到李严的力气竟然如此之大。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三十余回合,依旧难分胜负。

就在这时,负责抢修栈道的工兵突然高声喊道:“将军!栈道修好了!”

李严心中一喜,虚晃一刀,摆脱秦朗,策马回阵:“将士们!栈道已通,随我杀过去!”

蜀军将士士气大振,跟着李严冲向栈道。秦朗见蜀军要突围,立刻率军追击,可刚追出没多远,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马蹄声 —— 原来是陈式率领一支奇兵,绕到了魏军后方,发起了突袭。

“不好!中了埋伏!” 秦朗大惊失色,此时蜀军前后夹击,魏军顿时乱作一团。李严趁机率军冲杀,秦朗抵挡不住,只能率军狼狈逃窜。

看着魏军远去的背影,李严松了一口气,擦了擦脸上的血迹。此战蜀军虽损失惨重,但终究突破了魏军的埋伏,继续向荆州进发。他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将士,沉声道:“兄弟们,我们离荆州越来越近了。只要再坚持几日,就能与陆逊将军会师了!”

与此同时,江陵城内,陆逊正站在城楼上,凝视着远方的江面。朱桓在石亭大败曹休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荆州,城中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可陆逊的脸上却始终没有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