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5章 三把火的生息

天阶中三品的练功丸,一颗下去,对苏蓉来说,药力澎湃如洪水。

要不是山崎照顾,苏蓉直接爆体而亡。

如今是药力缓缓渗透身体,侵透一切阻碍,直接伐毛洗髓。

山崎一边压制苏蓉体内的药力,一边隔空从井里招水入澡盆,再用剑气把水加热。

把苏蓉放进去,一边继续运功,一边维持水温,直到药力耗尽。

换了盆水,再加热,把苏蓉洗干净,这才帮她烘干了,送她上床休息。

一夜过来,苏蓉发现神气清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有活力。

虽然不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但知道多多少少是那药的问题。

苏蓉眼看张守节醒了,跪在床上,“多谢郎君赐药。”

山崎挑起她下巴,看了又看,“效果不错,再用几颗,应该可以恢复到三十岁左右。”

“啊?”苏蓉吃了一惊,什么药这么厉害?

大户人家找的?怎么找正好到这药?又这么巧能够认识?

眼看山崎下去了,没敢多想,连忙下床伺候穿衣洗漱。

只觉得身体相当轻松,感觉真的年轻了,但这怎么可能!

……

众人集合,一起吃早饭。

男的是白米饭配咸菜,女的是浓米汤。

吃饱喝足,再出门搬运,发现到处都有搬东西的人。

都是拉帮结派,团伙作案。

总算四杰的身手,在城里够用了。

只是没有人打理城池,遗体会是大问题。

幸好已经入冬,看看是天先变冷,还是遗体先腐化。

一天又一天,天迅速转冷,最后把遗体冻住了。

苏蓉身体机能恢复到三十岁时,朝廷的人总算来了。

新任县官祁县令,带着一批军队到达。

那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地阶下三品的实力。

从军队的态度来看,应该是将门子弟。

显然,朝廷知道高平城的事情,只能让将门的人来善后。

新官上任先开会,召集全城百姓说废话。

过去受苦了,朝廷正在处理,将来会有交代。

现在当务之急是恢复城市,恢复耕种,让百姓安居乐业。

满城幸存者听得木然,当官的说话就是漂亮,没一个能够落实的。

总算没让百姓收拾遗体,而是让军队去做了。

另外,还带来了大量粮食,还有农具。

鼓励百姓种田,低息借给种子,并送农具。

销售的话,一石粮压到五十两,价格虽然还是高二三倍,但能接受。

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是登记户籍。

清点人数,整理地皮,把空房子送给没房子的人。

同时宣布,朝廷免除高平城三年赋税徭役,百姓只要交清洁税等地方杂税就行,商户则要捐些用品。

山崎和朱飞等拿着身份文书,去官府登记,确定了他们的地皮房产。

至于家里抢的上千百石粮,自然没有说。

不过很快,家里的下人都拿着粮食离开了,连四杰都跑了,一人申请了一座小院子。

家里没了人手,粮也少了一半不止。

幸好商人来了,其中有贩人的。

山崎订了粮食,牲口,还有下人。

用了不敢用的银票,反正有太苍剑宗的人顶着,查起来就说从那边得来的。

与此同时,县官第二把火也点上了。

迁流民入城,充实人口。

随着流民的到来,山崎雇了很多长工短工。

在家拆房子,并院子,然后在家里种地。

没有买田地,因为县令没整理田地,田地边界不明。

将来若是有人拿着田契过来索要,那田地还是那些人的。

而家里动作大了,让县官都知道了,请明面上的户主,朱大力到县衙会面。

朱飞感觉一个头两个大,硬着头皮去了。

总算以前卖猪肉时的嘴皮子功夫没丢,应付过去了。

自称是家传武艺,水灾之前刚买了媳妇,还有三个孩子。

然后怕媳妇的前夫来闹腾,怕影响孩子,干脆搬家。

结果遇到水灾,灾民,兵祸。

县令信了,就是疑惑怎么不开田。

朱飞实话实说,县令恍然之余,放了第三把火。

清查田亩,划定边界,开春之前,不来登记者,将来只能优先买回田地,而不能拿回田地。

如此,山崎和朱飞各订了一千亩地。

另外招募佃户,说好除朝廷田赋之外,双方各得出产的一半。

这天却来了一对二十五岁的女人,说是应聘上房丫鬟。

自称翠芸翠萍,以前都是在上房行走的。

厨艺茶艺,医术药理,纺织刺绣,琴棋书画,持家管账等什么都会些,还会些武功。

山崎要了,甭管人家什么心思,都是两个地阶八品。

翠芸翠萍陆续引进了一堆人,除了丫鬟侍女,嬷嬷老妈子,杂役小厮。

还有女账房先生,女西席先生,女茶师,厨师,画师,棋师,马师,花匠等。

林林总总,有一百七八十人。

山崎都收了,确定其实是某大户的忠心下人,领头的是孟嬷嬷。

之所以没散伙儿,是因为这位孟嬷嬷,有地阶二品的实力,很多人都是她的弟子。

护着一个白白净净的孟姑娘,显然是位落难的大户小姐,不过实力已经有先天了。

家里可能被大水冲毁了,来到高平城又遇到一连串事情,如今没有钱维持生计,干脆集体过来打工。

山崎没揭穿,就当她是家属,任她带着两贴身丫鬟,好奇的转悠,看朱家丫头练武。

……

忙碌中,到了年底。

山崎向商人订的牲口,还有人都到了。

十头牛两千两,十头猪两千两,一百头羊四千两,两匹马八头骡子两千两,奉送二十只鸡二十只鸭。

一百户佃农,五百多人,共一万两。

一户铁匠一千两,一户染匠一千两,一户石匠雕刻匠一千两,一户首饰匠一千两,一户乐师一千两。

五户木匠一千两,五户酒师一千两,五户厨师一千两。

十户刺绣织工一千两,十户陶瓷砖瓦匠一千两。

四十户,二百多人,共一万两。

山崎跟佃户说定,五五分成。

与匠户说定,每户一个铺子,五五分成。

山崎另外花一万两,买了五千斤高价的腊肉,让大家过个肥年。

折腾中,过年了。

山崎去人市转了一圈,感觉不错。

因为生意清冷,说明城里已经安定下来了。

说明祁县令没有干坏事,是真的在为百姓做事,是朝廷的中流砥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