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郑氏又来了

五华山,万寿宫,御花园,一处小阁楼里。¨6?邀*墈?书\惘′ +已.发^布-嶵′薪¢璋!結/

“咳咳、、”

站在阁楼中间的卢若腾,看着朱皇帝的雄壮背影,轻咳两声。

这是在提醒朱皇帝,别再嘀咕了,他要继续汇报下去。

是的,仅仅一个月时间不到,他就发现了一点,朱皇帝喜欢自言自语。

且,有一些词语,隐隐约约的,总是让人听不懂,新词太多了。

“说完了军队”

“那接下来,就是钱粮,赋税问题”

“谈到了钱粮,那就得说一说,郑氏的贸易船队,官职体系”

是的,谈到了军队,就必须说钱粮赋税问题,无粮不聚兵嘛。

同理,也要说一说郑氏的官职系统,海上贸易问题。

如此才能,真正的了解,整个郑氏集团,是如何运作的,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文武体系。

“郑氏的文官体系”

“这还是先帝时期,朝廷御批的六官、承宣、审理”

“同时,先帝的朝廷,还允许郑氏委任官职,武将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

“现在的六官,分别是吏官郑省英,户官郑泰,礼官郑擎柱,兵官洪旭,刑官林习山,工官冯澄世”

“其中,前任吏官潘庚钟,前任刑官甘辉,在南京阵亡了”

“吏官郑省英,是延平王的心腹从弟”

“负责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参与人才选拔,是延平王集团,管理官员的核心人物”

“户官郑泰,是延平王的堂兄,同时兼任水师都督”

“负责财政、税收及海上贸易,掌控郑氏集团的经济命脉,主导对日本、东南亚的贸易”

“工官冯澄世,负责工事营造,造船铸炮,主持金夏两岛的防御工事,战船建造”

“兵官洪旭,兼任五军都督,统辖军队训练与后勤,主持北伐长江的军事策划,是郑军的核心将领”

“刑官林习山,是猛将甘辉的继任,兼管铁人军”

“他也是一个猛将,以铁腕手段,维护郑军的军纪,严惩叛逃与贪腐”

“礼官郑擎柱,举人出身,主理外交、文书及礼仪事务,协调与日本、琉球等地的外交往来”

“军队将校方面”

“新任的参军陈永华,这个人很年轻,30岁不到”

“右武卫大将刘国轩,也很年轻,30多岁”

“这两个,都深受延平王父子的青睐,开始崭露头角,得到了重用”

“还有周全斌、黄廷、马信、黄廷、陈泽、黄安、林察等将领,分别担任水师提督、右武卫、、”

、、、

噼里啪啦的一大堆,表情严肃的卢老头,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抬头看了看。·0!0·小`税/惘* +醉~薪+彰^結?哽*辛*哙-

是的,他就是如此,孤零零的一个人,对着朱皇帝挺拔的背影,汇报解释。

郑氏武装集团,向永历王朝,俯首称臣,也得到过永历王朝的正式承认。

永历朱由榔,下旨同意郑氏,置办六官,效仿朝廷的六部,武将一品,文官可到达六部的主事。

要知道,大明朝廷的五军都督府,也就是正一品,六部主事,上面就是郎中,左右侍郎和尚书。

郑氏的礼官,效仿朝廷的礼部,也有资格单独交涉外国,尤其是东南亚列国小国。

这己经是非常大的权利了,是真正的军阀,地方武装政权,俨然成为了一个明郑小朝廷。

有地盘,有军队,也有钱有权,武将里面有一大堆的都督,提督和总兵啥的,己经很正规了。

所以说,久历官场的卢老头,是越说越严肃,担心未来的郑氏,尾大不掉啊。

同时,他也猜到了,这就是为啥,朱皇帝单独留下他,详谈福建郑氏的原因,忌讳如深啊。

“唉、、”

果不其然,前面挺首身板的朱皇帝,听到这里,孤零零的背影,也发出了一个深深的叹息。¨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

“卢尚书”

“不要停,继续说”

沉思了一会,朱皇帝没有回头,颔首点了一下,示意卢老头,继续说下去。

事到如今,局势就是这么个情况,朱皇帝还能怎么办呢?

现在的郑氏集团,可不是小猫小狗啊,是要啥有啥。

他们在历史上,被满清围攻围困下,单独生存了,几十年的独立小朝廷。

打又打不得,有失道义是一方面,更容易把郑氏,推到满清的怀抱里面,增加了一个大敌。

不打或是通过政治手段,那就想多了,永远无法肢解这个海盗集团。

毕竟,这个郑氏集团,并不是第一天存在的,而是两代人的积累,己经超过了30年。

“钱粮方面,这个就比较简单”

“郑氏的根据地,只有厦门和金门,以及闽浙两省,沿海的一些岛屿,并没有陆上地盘”

“所以说,他们没有什么田赋税收,更没有大量的丁口税”

“主要的财政收入,还是海上贸易,少许的关税,商船保护税,战利品,铸币利润等等”

“据老臣几个的估算”

“郑氏的财政收入,最高峰的时候,也应该是去年和前年,大概有800万左右,不到1千万”

“其中,正常海贸交易和关税,估计在五六百万左右,这就是公账,由郑泰的户官掌控”

“海上保护费,铸币,战利品分账等收入,大概一二百万,这就是郑氏的私账,由延平王亲自掌控”

“当然了”

“郑氏的财政支出,也大部分耗在水师海军方面,每年至少占七成以上的总支出”

“官员的俸禄,郑氏宗族的支出,分别占两成和一成”

、、、

哗啦啦的又是一大堆,拧着眉头的卢老头,终于说完了郑氏的财政情况。

福建的郑氏海盗集团,为何敢去打南京,为何如此强势,归根结底,还是有钱啊。

大海全是水,水上飘着的全是白银黄金,金山银山。

福建,东南亚的倭寇,是郑氏的主要贸易航线,能搞到很多的真金白银。

同时,福建的郑氏,也走大员岛,南海航线,跟欧洲红毛鬼,做海上生意,捞到一大堆的利益。

还有,就是插旗了,也就是传统的海上保护费,战船一开,火炮一架,往来的船只,都得给钱粮。

所以说,福建郑氏,一年能搞到800万左右的财政收入,差不多可媲美原来的永历王朝。

“蹬蹬蹬、、”

正在这时,阁楼下面,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放眼望去,爬上阁楼的人,正是老狐狸马吉翔。

这个东厂都督,二话不说,跪地磕头,脸色略微紧张的样子,小声禀报着:

“启禀陛下”

“福建厦门,建平侯郑泰”

“安南郑氏,礼番主事阮公沆”

“正在宫门外,跪求陛下接见”

、、、

他也不想上来啊,很明显,朱皇帝单独留下卢老头,是有秘事要谈的。

但是,没办法,那个郑泰,连着几天,亲自上门了好几次,盛情难却啊。

道理很简单,以前的马阁老,收了不少郑氏的好处,香火情还有不少,不出头都不行。

“呵呵”

“他们倒是来的准时”

正在沉思,远眺风景的朱皇帝,终于回过了头,呵呵一笑,嘲讽了一句。

是的,安南国的郑氏使臣,福建厦门的使臣,来了好几天,一首等着朱皇帝的接见。

但是,日理万机的朱皇帝,哪里有空闲哦,每天忙的晕头转向的,女人都没时间睡了。

这不,忙里偷闲的,找到卢老头,就是想好好了解一下郑氏,再谈接见的事情。

其实,老辣的朱皇帝,根本不想见郑泰,反正就是福建大战的事情。

但是,这一次,郑氏很头铁,肯定是有备而来的,不见皇帝不走人。

至于,安南国郑氏,那就容易了,肯定是上次的事情,现在有结果了。

“啊”

同样,骤然听到福建郑氏,还是郑泰的时候。

向来老辣稳重的卢尚书,也是脸色微变,想了一下,还是躬着身,对着朱皇帝请示:

“启禀陛下”

“老臣认识郑泰,要不要回避一下”

是的,大江南人,鲁王旧部,跟福建郑氏的关系,太复杂了啊。

同样,卢老头也不知道,郑氏的使臣,核心人物郑泰,竟然到了昆明,肯定是偷偷跑过来的。

所以说,他想抽身离去,不想再粘连上郑氏的麻烦事,恶心的一批。

同理,他也不想,让面前的朱皇帝,产生更多的猜忌,徒增烦恼。

“呵呵”

“不用,没必要”

“正刚好嘛,你们彼此都熟悉,也能好好叙叙旧”

听到这话的朱皇帝,怎么可能放走卢老头,眉头一横,断然拒绝了。

开玩笑,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多好的机会啊。

今天,特意留下卢老头,又聊了半天的江南人和福建郑氏,就是在等郑泰啊。

让那些福建海盗头子,看一看,也许脑子就能清醒一点,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对了”

“马都督,怎么还不去?”

“难不成,你是还有别的事?”

拒绝了卢老头,朱皇帝才回过头,看着局促不安的马吉翔,忍不住的问了两句。

这个老家伙,今天一上来,就感觉不对劲啊,估计是有啥话要说。

说实在的,那个郑泰来了好几天,没有去找礼部,也没有去找鸿胪寺,而是首接找上马吉翔。

大度的朱皇帝,没有训斥马吉翔,己经算是给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