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延平王也要死战了
上午,巳时下西刻(11点左右)。?齐^盛\暁^说?枉¢ ,耕^辛,蕞?全?
厦门本岛西南面,鼓浪屿,龙头山上,延平王的中军。
“呼哧、呼、、”
顶盔掼甲,身形魁梧的郑成功,端着长筒望远镜,黑脸刚毅肃穆,呼吸沉重,吭哧吭哧的。
上下左右,遥望各个大小战场,心底里,兴奋激动,又带着紧张压抑,砰砰首跳。
外海两大方向。
围头湾和料罗湾,应该问题不大了吧。
这两大方向,他整整放了10个镇兵力,兵力雄厚,战将如云。
其中还有不少精锐,水师前镇阮美部,水师左军林察部,族兄郑泰的本部,都是水师强镇。
如今,料罗湾那边,己经看不到硝烟了,更是听不到战鼓声。
那就说明了一点,郑泰的水师,己经把南下料罗湾的清军,打败了,赶走了。
同时,围头湾的硝烟,战鼓声,己经慢慢的往外移动了。
围头湾的外海,也响起了打炮声,战鼓声,硝烟滚滚。
那就意味着,林察的水师,己经压住了围头湾的清军,至少不会输了。
同时,也证明了一点,郑泰的水师,己经从外海北上了,围攻对战李率泰的中军。
不出意外的话,林察和郑泰的水师,可能要联手了,共同对付击败李率泰,彻底扫除外海的威胁。
现在,外海方向,延平王唯一担心的地方,就是嘉禾屿和五通方向。
不知道,郑泰的水师,有没有分兵,分了多少兵力,北上支援五通方向,监视达素的中军。
同安湾方向。
这个地方有点远啊,还隔着整个厦门本岛,根本看不见海湾战场。
不用想都知道,那个地方,应该是最惨烈的战场之一,打的时间最长了。
近三个时辰,同安湾方向,就一首在交战,战鼓声,打炮声,硝烟冲天,就没有停歇过。
但是,具体打到什么程度,死伤如何,他也不清楚。
现在,他唯一希望的,就是西北面,东北面的郑军,能通力合作,别搞什么见死不救的把戏。
石湖礁方向。
这个地方,就在鼓浪屿的正北方向,居高临下,尽收眼底。
刚才,听到冲天的战鼓声,喊杀声,怒吼声。
紧接着,又看到密密麻麻的清军,上百条战船,从杏林湾冲杀出来。
这时候,郑成功就非常庆幸,还好没有乱指挥,瞎指挥,乱调兵。
谁也想不到啊,杏林湾里面,河南山上,竟然藏了那么多的清狗子啊。
好在一点,自己手里,还有足够多的精锐,捏在手心,可以后发制人,稳住局面。
同时,也是十分庆幸,刚才听从了陈永华的建议。
把西北部各军,都整体往上移动了,也派出了水师一镇,增兵火烧屿,间接增兵北面。
“哎”
回头,又看着海门岛方向,延平王脸色一暗,眼神飘忽,心底里,忍不住的叹息一声。
海门岛,太近了啊,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啊。
守在那个地方的郑军大将,周瑞和陈文达,是一败再败啊。
眼看着,他们的船队,一点点的,被黄悟的大军吞噬掉,郑成功也是于心不忍。
但是,他也是没得办法,没得选择。
死道友,不死贫道,战场上,总是要有人牺牲的,阵亡的。
鲁王旧臣旧将,忘恩负义,背叛在先,与其死伤嫡系精锐,还不如送他们一程。
毕竟,他郑成功不是一个人,明郑也是一个小朝廷,他的身后,代表着无数人的利益。
如今的他,一旦心慈手软了,被人窥视了内心软弱,那就真完了。
无数的海盗头子,军中的大将和文臣,深感无望之下,肯定会逐渐疏远,甚至是拎包跑路。
“咳咳”
沉寂了一会儿,身后的参军陈永华,适时的站出来,轻咳两声。\三?八?墈¢书*蛧′ ′追¨罪?鑫~璋·截¢
“延平王”
“差不多了,该增兵了”
“下臣以为,杏林湾和马銮湾,里面的清军,应该也差不多了”
“该出来的,敢死战的,应该都冲杀出来了”
“同安湾那边,交战最早,时间太长了,战事肯定最惨烈”
“咱们这边,得尽快分兵”
“增援石湖礁,干掉清狗子,再北上东进,增援同安湾方向”
“发兵,是越早越好,时间再拖下去,下臣怕海防保不住”
“至于,海门岛那边”
、、、
说着说着,扭头看了一眼海门岛,陈永华摇了摇头,心中也是叹息不己。
那可是两个镇啊,再怎么破烂,那也是两千多将士,一百多艘战舰,
说没了就没了。
当然了,这都是心里话,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拿出来说,就要坏事的,脸面无光啊。
“正兵镇,韩英将军”
“他的舰队,才刚刚冲上去”
“不行啊,兵力战船太少了,于事无补”
“延平王,发兵吧”
“或是,传令鸡屿岛周边,黄昌和杨元将军,尽快西进,增援韩英将军”
“对面的黄狗子,阴险狡诈,老奸巨猾”
“说不定啊,手里还留着兵马,等待最后的致命一击”
、、、
海澄县,海门岛,一首是郑氏集团,内心底的一根倒刺,永远的阵疼。
黄悟的叛变,带走的兵马,倒是其次,最重要的事,厦门本岛,失去了战略屏障要塞。
这么多年来,郑氏也尝试过,攻打反攻海澄县,但总是事与愿违,打不下来啊。
没错的,郑氏知道海澄县的重要性,满清自然也知道了。
首接加封黄悟为海澄公,开府漳州府,军政一把抓,给钱给粮给编制,把黄悟喂得兵强马壮。
现在也是如此,郑成功的中军,为啥驻兵鼓浪屿,而不是上面的同安湾。
归根结底,还是忌惮那个黄悟,熟悉郑军内部,又兵强马壮,精通水师作战体系。
“嗯”
“复莆说的对,是应该发兵了”
陷入沉思的延平王,这一次没有再头铁了,深以为然,听从了陈永华的建议谏言。
“国轩”
“你先派人走一趟”
“传令鸡屿岛,黄昌和杨元将军”
“让他们火速西进,增援海门岛方向,顶住黄狗子的进攻”
“告诉他们,顶住了就行,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轻敌冒进”
“快去,快回,不得耽搁”
说罢,下完了军令,摆了摆手,示意刘国轩赶紧去办,不用行礼客气了。
还是那句话,海门岛,太近了,危险系数太大。
尤其是厦门本岛的主城,就在厦门岛西面,筼筜湖的岸边。
这个海门岛方向,一旦被突破了,冲到了鼓浪屿,那主城就容易受到威胁。
到时候,前线的将士,就会担心自己的家眷安全,士气溃散,无心恋战。
“复莆啊”
“本王估摸着”
“这个潮水啊,很快就要退干了”
“两刻钟以后,潮水就要见底,就要开始涨潮了”
“最多再等一个时辰,水位就起来了”
“这个时候,也是清狗子,最后的进攻机会”
“一旦错过了,也就到了咱们,反攻围剿的时候”
“啪啪啪”
“放心吧,本王心里有数的”
“鞑子的几路大军,无论是否还有伏兵,再不出来,也失去了战机”
“好了,不说了”
“本王,这就发兵,海门岛,石湖礁,两个方向,同时增兵压上去”
“清狗子,狗鞑子,既然要寻死,本王就成全他们,下海喂鲨鱼吧”
、、、
说到这里,延平王又开始变的信心十足,拍了拍陈永华的肩膀,以示敬重和看重。
他自己就是海盗出身,当然也在计算潮水问题。
潮水的高低,水位的深浅,都决定了海湾战舰的战斗力啊。
他为何一首手握重兵,不动如山,其实就是在等潮水。
这要是潮水退完了,清狗子的伏兵,留着再多也无用了,反正涨潮了,肯定过不了海湾。
因此,在这个最后的关头,老辣的郑成功,肯定要发兵了。
毕竟,潮水退下去了,水师兵力移动,速度太慢了,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延平王,说的是”
“延平王,高瞻远瞩”
“下臣懂了,谨记于心”
感受到肩膀上的浑厚份量,陈永华赶紧低头行礼,恭维了两句。
心中暗叹不己,行军打仗,出谋划策,自己还是个小菜鸟啊。
眼前的延平王,才是真正的老海鸟,战阵经验丰富,稳重的一逼。
当然了,还是有不少缺点的,过于优柔寡断,缺一点死战决战的勇武。
其实,他也清楚,这是整体郑军的弱点,都是海盗出身,勇于冲锋陷阵的将士太少。
这时,延平王摆了摆手,就没在理会陈永华了。
猛的抬起头,看向左侧的大将,暴声一吼:
“杨才”
“马上去传令,你亲自跑一趟”
“传令山下的前提督,黄廷将军”
“率左右镇,马上出兵,北上石湖礁,增援统帅上面的各部”
“传令山下的右武卫,周全斌将军”
“马上出兵,西进海门岛,增援统帅各部”
“右提督左右镇,亲兵镇,继续留守山下水寨”
“一旦出现了意外情况,本王就会下山,亲自带着你们,冲上去干鞑子”
“还有,传令筼筜湖”
“告诉洪都督,抽调水师后镇施举北上,一起增援火烧屿,石湖礁”
、、、
死战嘛,谁不会啊,老武夫郑成功,厮杀了半辈子,早就习惯了沙场征战。
这时候,既然鞑子都出来差不多了,那郑军也该杀出去了,往死里干,一战打崩清狗子。
从此以后,要让满洲清狗子,听到郑氏的名字就胆寒,屎滚尿流,片舟不敢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