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武子焕咄咄逼人,涂一乐道出证据
小皇帝并不开口,而是转头看向涂一乐。
涂一乐脸色阴沉,背过手去,紧盯武子焕:
“你,好大的胆子,还敢搜查本王?”
武子焕毫不畏惧。
他来到之时,已经看到外面暗处,满是皇宫侍卫。
想必皇上已经对涂一乐起了杀心。
如若武氏再添一把柴,那今天就是涂一乐死期。
“怎么,王爷不敢?”
“敢打我王府主意,我看是你不敢。”
武子焕再次转向小皇帝方向:
“武昭仪失踪,各方已扩大搜寻,就连些许蛛丝马迹都没有发现。唯独是王府,无人敢触及分毫。”
武子焕使了一个眼色。
武子诚连忙跪倒在地,痛哭流涕:
“皇上啊,我那宝贝女儿,刚刚入了宫啊。定是有人忌惮,这才遭人绑架。如若是她已经怀有龙嗣,那可就是两条人命啊。”
小皇帝眉头紧锁,面露愁容。
武子焕趁热打铁,继续高声说道:
“涂一乐把持朝政,已到了胆大妄为地步。皇上曾下旨,令两地总督返京。他们却听从涂一乐指令,公然抗旨,返回两地图谋不轨。”
“信口雌黄,皇上已经撤回旨意,令二人速速返回。”
“可这期间,他们并未向京都移动过半步。涂一乐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
“你是疯了吧?”
涂一乐撇嘴一笑,很是轻蔑。
“皇上,臣没有胡说。而且从未如此清醒。涂一乐不除、大奉不宁啊。”
“爱卿言重,就算摄政王有不对之处,亦不可妄言。”
武子焕自认为,这是皇上给的暗示。
要再加一把猛料才可。
“皇上明鉴,毒害太后看似是郭氏所为,实则涂一乐脱不了干系。”
“何出此言?”
“当天,他能快速找出证据,洗清自身嫌疑,必然是已参与其中。”
“胡说八道,那是因为,本王的王妃亦遭受毒害。”
“那不过是障眼法,是你怕毒害太后事情败露,提前利用王妃蒙骗众人。”
“本王参与?那郭氏可有人招供?”
“就算无人招供,想必是你使了手段,威胁郭楷升罢了。”
涂一乐怒目而视,不再开口。
夜弥王将手放于胸前:
“敬爱的大奉皇帝,再不能由着摄政王乱来。还请皇帝陛下主持公道,还我阿依公主自由。”
武子焕忍不住嘴角上扬。
看来,涂一乐今天是走到头了。
小皇帝微微抬起头来,正欲要开口。
涂一乐立即高声说道:
“皇上,武尚书为了诋毁本王,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何意?”
“本王听到一些传闻,乃是武尚书将昭仪娘娘藏匿。”
武子焕顿感不妙,脸色不由变得煞白。
“你血口喷人。”
“本王听闻,国葬当天,武尚书曾在后宫出现,行色匆匆。”
“不可妄言。”
小皇帝眉头紧皱,抬手阻止下来。
武子焕长舒一口气。
可涂一乐又说道:
“本王也只是听闻,是否是胡说,在宫中一问便知。”
“涉及后宫之事,怎可如此乱来。臣绝对没有去过,都是涂一乐信口开河。”
武子焕连连辩解。
武子诚脑袋一歪,嘴巴一撇:
“查,让他查。什么都查不到,一并治他的罪。”
这个傻兄弟。
武子焕恨不得撕烂他的嘴。
小皇帝面露不悦,思索片刻过后说道:
“洪公公,立即问明此事。”
“是。”
洪公公应了一声,快步向外走去。
武子焕心提到嗓子眼,仿佛五脏六腑都翻转了位置。
涂一乐这还不算完,缓步来到夜弥王身旁:
“行刺之事,本王已经查到眉目,碍于怕打草惊蛇,这才没有轻举妄动。”
“真的?阿依公主是清白的?”
夜弥王继续打着配合,装作惊讶模样。
“是的。刺客的同伙,曾多次去往武尚书府邸。”
“你血口喷人。我没有派人行刺。”
武子焕愤愤不平。
“武尚书说的对,他没有派人。而行刺之人,乃是丽真云泰所派。武尚书不过是与其勾连而已。”
武子焕脑中乱做一团麻。
涂一乐能说得如此准确无误,想必是已经知晓一切。
留在宫中,已占不到任何便宜。
“皇上,臣也查到许多证据,皆在府中妥善保管。臣这便返回府中取来,以证涂一乐罪行。”
“着急走?没门。”
涂一乐歪着头看向武子焕:
“要去询问宫人,你就着急走?是做了说什么亏心事?”
“没有,并没有。如若皇上召见,我定当立刻返回啊。”
“那便不用走,派人将本王罪证送入宫中便是。”
“不可,不可。事关重大啊。”
武子焕跪倒在地:
“皇上,还请准臣亲自回府,去来一应证据。”
小皇帝已经看出端倪,长叹一口气,轻声说道:
“武尚书不必急于一时。”
此言一出,直接宣判死刑。
唯独能寄希望于,宫人们并未记得此事。
涂一乐则是不依不饶:
“武尚书觉得,回府后还能召集武氏将领,调动京都卫戍军?别做梦了,我岳祖父已经接管一切。”
“你!涂一乐,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操纵京都卫戍?”
“闭嘴。”
小皇帝重重一拍龙案:
“是朕下的旨意。怎么?武尚书还要怀疑韩老将军?”
“不敢,臣不是这个意思。”
武子焕跪倒在地,已经不敢擅自起身。
洪公公带着一众太监宫女折返回来。
“启禀皇上,经查问,的确是有些事情。”
洪公公并不直接道出,而是令涉事宫人去说。
进退皆可,不会置身其中。
太监、宫女纷纷跪倒在地。
“国丧当天,我们几人搬运物品。途径芳宁宫附近,便看到武尚书,扛着一卷被子,行色匆匆。”
“胡说!我一直在大殿外!”
武子焕大吼一声。
太监、宫女无不深深低下头。
“胡说?”
涂一乐冷笑一声:
“当天一直不见武尚书,可是后来有人将尚书抬到广场之上。许多官员都曾看到啊,还是本王出的主意,才唤醒武尚书。”
小皇帝并不急于开口,看向一旁的洪公公。
洪公公立即上前两步:
“确有此事,老奴当时就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