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偷懒不成啊,能顶上就好。

天还没亮,窗玻璃上凝着层薄霜,江夏裹着被子缩成个春卷,脑袋埋进枕头里装死。`欣¢纨_夲/鰰~占+ ¢首~发*

隔了一会,这小子像烙饼一样在床上翻来覆去,最后认命地爬了起来。

没办法,昨天他自己那通关于“大小姐”的分析,愣是把自个儿给整兴奋了。

也是,别看他这几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捣鼓出不少东西,但江夏心里门儿清,如果“大小姐”一天不出世,那自己的那些成果,最后很有可能是一场空。

金珍他们那个关于C语言的标准会议也不用去了,去了都是肉包子打狗……

江夏实在是低估了目前世界两级的下限,随着东汉斯喵那堵墙的修建,双方的特工真叫手段齐出,不少小鱼小虾都遭受了鱼池之殃。

在看看世界的大事,一边是白头鹰在雪茄国支持的“猪湾登陆”失败,一边是联盟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

啧,该说不说,苏联的宇航员是真滴猛,白头鹰前脚扔了个猩猩上去,他们后脚就首接上人了。不把达瓦里氏的命当命,还真是他们的一贯传统。

这也导致国际社会对太空的探索之意几乎达到了顶峰,时不时就能听见白头鹰和毛熊打嘴仗,看谁能第一个在月球建立据点。′e.z?暁^税/王′ \吾¨错?内*容`这也导致江夏捣鼓出来的“星球大战”迎来了第一波销量狂潮。

祖国驻法大使馆最近到是忙得不可开交,好好的一个使馆变成了书店。原本就供不应求的“激光”杂志,现在可谓洛阳纸贵。

有关领导催着国内补货的同时,也在探讨出单行本的可能。同时在格勒内尔街20号的小楼内,首接开设了商务、文化等展览厅,从侧面好好宣传了一把国内文化。

这算不算星球大战带来的红利?

江夏自嘲的笑了两声,睡意全无。他索性拧亮台灯,洗漱清醒后,翻开了那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按照上面的一些要点和灵感,开始伏案绘制三分量应变天平的详细图纸。

上连接件、螺栓件、轴承端盖、球铰轴承和天平本体的草图被他一一勾勒。

嗯?

这里天平本体再加个连接梁和剪切梁吧,这样的话,可以把它们改成圆柱状构件,连接梁和剪切梁同轴设置,连接梁和剪切梁之间通过西个测量元件相连,西个测量元件以连接梁的轴线为轴圆周均布……

这样测量值应该会更加的精准!

对了,还有光杆部的下端面上设有内六角沉孔。+0¨0¢小`税·罔? !耕_辛.蕞,哙/进一步的,下端环板的前侧沿径向加工有通透的总线穿线孔,再来就是两个梯形沉槽分别通过两个支线穿线孔连通……

想到妙处,他几乎要笑出声:“啊哈哈哈,郭老师,对不住了,学生我这算是站在您的肩膀上,又往前蹦跶了一小步!”

没错,这个让七所研究员们抓耳挠腮的三分量应变天平,压根就不是江夏凭空变出来的,其核心思想源于郭老师的论文,而具体的设计任务,则是一位大佬给他布置的“作业”!

再次重申,呆毛崽真不是万能的,他不可能对着他不熟悉的领域来个举一反三。

还记得小莫研究员管江夏求郭老师的那两篇论文嘛?

江夏可是费了一番周折才联系上了郭老师,听了江夏汇报的事,郭老师倒是开心极了。本来他的这篇论文算是曲高和寡,和江夏分享是因为目前能看得懂的就没几个,给江夏看,只是想听听他对机械部分构件的看法。

听着江夏说有研究员对此感兴趣,那是恨不得当天就飞来给他们上上课。

基于此,一两篇论文罢了,郭老师还巴不得能看懂的多一些人。

江夏听见郭老师说同意后,就想挂断通讯溜之大吉。

谁料话筒里传来一个略带笑意的声音:“哟,都有闲工夫去探讨空气动力学了?看来你还真是要全方位发展啊,只是,你答应我的陀螺仪怎么还不见踪影?”

得……千防万防,还是被您逮住了。

都说您俩焦不离孟,还真是没事就凑在一起啊……

“小子,亏我上课的时候还跟学员夸你基本功底好,你这拖延症,让我很难堪啊……”

江夏心虚的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在想用什么借口搪塞一下,或者干脆借信号不好的由头把话筒撂了。

哼,在难堪有您的学生难堪?

好好的给别人弄了个延迟半年毕业,就您出那个火箭题,把大黄分身用上都不一定算得出来……

谁料大佬话锋一转:

“这样吧,你要是能把你郭老师设想的那套三分量应变天平实物给设计出来,将功补过,陀螺仪的事我就暂且不提了。你不是最爱学习吗?我最近整理了一部分手稿,都是心血,你要不要拿去看看呀?”

江夏本想叫惨,但一听这位要给他亲笔写的手稿,马上呆毛竖起,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这不比什么奖状来得都好?就算看不懂,把手稿裹吧裹吧,拿去当砖头砸人,那都是一砸一个不吱声!

通过112厂的“大黄分身”和打印机,江夏收到相关要求的当天就弄出了整个天平的架构图。

本来嘛,他打着如意算盘:把郭老师的需求数据分析透,草图框架画好,具体的实现细节正好甩给七所那帮人才,完美实现“甩手掌柜”的理想状态。

这样不耽误自己的事,还能白赚大佬手稿一份,完美!

按呆毛崽的搬迁流程,肯定是设备先动,资料次之,最后才轮到人员转移。设备都开始搬迁了,人闲着也是闲着,大家不如来试着做做这个天平呗,很好玩的!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七所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全员火速开拔,他这“借力打力”的偷懒大计,还没开始就彻底泡了汤!得,这坑爹的活儿,转了一圈,又结结实实砸回他自己手里了。

不过这小子画着画着,心里也明白了几分。

大佬把这活儿硬塞给他,恐怕也是看准了,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这种横跨精密机械设计、应变电测原理、微弱信号处理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难题,还真就他这个“啥都会点”的万金油,才有能力整合资源、把它从图纸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