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军粮

吴三桂洋洋得意,自认为做的天衣无缝。

这一手确实狠辣有效。当骆炳留在辽东的暗探将消息传回时,朱兴明和骆炳都意识到,在军械走私这条线上,短时间内很难再抓到吴三桂的直接把柄了。

此人做事果断狠绝,丝毫不留余地。

而就在此时,另一个对吴三桂极为有利的消息传来:辽东总督田文浩,因年事已高,旧疾复发,正式上表恳请致仕归乡。

辽东总督之位,瞬间空悬!

这个消息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立刻在辽东军政两界引起了巨大波澜。

按照资历、军功、以及不久前“破获”走私大案的“功绩”,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无疑是呼声最高的继任人选。

他麾下关宁铁骑是辽东最精锐的力量,他镇守的山海关是辽东最重要的关隘,他本人也能征善战,在军中威望颇高。一时间,为吴三桂请愿、造势的文书、私下里的活动络绎不绝。

吴三桂本人更是志在必得。只要坐上辽东总督的宝座,他就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辽东王,手握三十万大军的指挥调度大权,届时,朝廷再想动他,就难如登天了。

他甚至开始暗中盘算,上任之后如何一步步清洗田文浩的旧部,安插自己的亲信,将辽东彻底经营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然而,紫禁城中的朱兴明,是绝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

养心殿内,朱兴明看着桌案上堆积如山的、为吴三桂请功并暗示其应为辽东总督最佳人选的奏疏,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笑意。

“跳得真欢啊。”他轻声自语,“看来,这个吴三桂,是迫不及待地想当这个辽东王了。”

骆炳侍立一旁,低声道:“陛下,吴三桂清洗内部,断了军械案的线索。如今又众望所归,若真让他当了总督,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后患无穷。”

“朕知道。”朱兴明淡淡道:“所以,这个总督之位,绝不能给他。”

骆炳面露难色,“如今他刚立‘大功’,表面上看并无错处,若陛下无故驳回众议,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也会让吴三桂心生警惕。”

朱兴明接话道:“所以,我们不能‘无故’。既然找不到他谋逆走私的真凭实据,那我们就给他制造点别的‘错处’。”

骆炳心中一动:“陛下的意思是?”

朱兴明站起身:“他不是想要总督之位吗不是标榜自己爱兵如子、治军有方吗?那朕就从他的根本——军心入手。朕要让他尝尝,什么叫百口莫辩,什么叫人心尽失。”

一个极其精巧又狠辣的计策,在朱兴明心中升起。

吴三桂不愧为枭雄,即便是现在,他治军能力也足够出众。

数日后,一道由皇帝朱兴明亲自拟定、司礼监用印的圣旨,并未通过常规的兵部文书传递,而是由一队宫中太监和锦衣卫缇骑组成的特殊宣旨队伍,快马加鞭,直接送往山海关。

这道圣旨的内容,在发出之前,被严格保密,甚至连内阁都未曾预闻。

宣旨队伍抵达山海关时,吴三桂率领麾下所有游击将军以上的将领,整齐地列队于总兵府校场,摆香案,跪迎圣旨。

吴三桂心中志忑又期待,他猜测这或许是关于辽东总督人选的旨意,甚至可能是对自己的嘉奖和擢升。

宣旨太监展开明黄的圣旨,用尖细而清晰的声音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山海关乃国之咽喉,将士乃国之干城。守关将士,戍边辛苦,栉风沐雨,保家卫国,朕心甚念之。为体恤边关将士辛劳,彰显皇恩浩荡,特旨:自即日起,山海关所有游击将军以上的驻防将士,每日伙食标准由白面馒头三个,猪肉二两,增至白面馒头五个,猪肉半斤,时令蔬菜若干,务使将士饱食,安心戍边!此乃朕之殷切期望,着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切实执行,不得有误,钦此——!”

圣旨读罢,校场之上,一片死寂。

所有跪着的将领,包括吴三桂在内,全都愣住了,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每日…白面馒头五个?猪肉半斤?

这…这怎么可能?!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大明边军的标准伙食,他们再清楚不过。寻常军士,能吃饱糙米饭或杂粮饼子就不错了,五日能吃一次肉见点荤腥,那都算是长官克扣得不狠、上面拨款及时的优厚待遇了!即便是他们这些中高级将领,也不可能天天吃肉!皇帝怎么会下这样一道完全不切实际的圣旨?!

宣旨太监似乎对一脸错愕难以置信的吴三桂:“吴总兵,接旨吧。陛下隆恩,可是天大的恩典啊,还不快领旨谢恩?”

吴三桂猛地回过神来,心中瞬间涌起一股极其不祥的预感,后背唰地一下冒出一层冷汗。他几乎是机械地伸出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却如同烙铁般烫手的圣旨,声音干涩地高呼:“臣…臣吴三桂,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身后的将领们也如梦初醒,跟着山呼万岁,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疑惑、震惊,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看向吴三桂的怀疑。

圣旨是皇帝下的,金口玉言,自然不可能有假,更不可能“胡说八道”。那为什么他们从未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唯一的解释就是,吴三桂这狗东西克扣军粮。

圣旨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山海关所有驻防将士,每日伙食标准由白面馒头三个,猪肉二两,增至白面馒头五个,猪肉半斤,时令蔬菜若干。

也就是说,他们之前吃的,你每天二两猪肉,白面馍馍是三个的标准。

这不纯属放屁么,有的将领在山海关镇守数年,就算是过年也没有这待遇啊。

虽然将领的伙食标准略高于士兵,但也没听说什么时候一天给二两肉的。

吴三桂的手下们纷纷看向了他,内心无不忿忿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