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清官
“那是……官?”周太后也看到了,惊讶地低呼出声。在她的认知里,官员即便亲临工地,也多是站在阴凉处指挥若定,何曾需要亲自搬运石块?
“去,问问那是何人。”崇祯心中好奇更甚,吩咐身旁一名机灵的侍卫。
侍卫领命,快步走下高坡,来到那处忙碌的渠段附近,拉住一位正在歇脚喝水的老农,低声询问。
老农顺着侍卫指的方向看去,脸上立刻露出了淳朴而带着敬意的笑容,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那位?那是我们新泉县的青天大老爷,洪知县啊!”
“洪知县?”侍卫一愣。
“对啊!洪文波洪知县!”老农语气充满了自豪,“咱们县里修这‘救命渠’,洪老爷可是立了军令状的!他可不是光动嘴皮子,那是真跟着我们一起干啊!你瞧,从勘测路线到破土动工,洪老爷天天泡在工地上,挖土、搬石头,啥活儿都干!衙门里的其他老爷们,除了几个实在走不开的,也全都在这儿呢!”
侍卫顺着老农的目光扫去,果然发现在忙碌的人群中,还有几个虽然也穿着粗布衣服,但举止间仍带着些许文气的人,也在奋力劳作着,显然就是县衙的属官。
消息传回,朱兴明与崇祯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难以置信。一个七品知县,竟然亲身参与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与民夫同吃同住同劳作?这与他们刚刚经历的清源县,简直是天壤之别!
“走,下去看看。”朱兴明率先迈步,走向那片热火朝天的工地。崇祯、周太后、沈诗诗等人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跟了上去。
他们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大注意,工地上的人们都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直到那位被称为“洪知县”的官员,再次搬起一块石头,转身准备传递时,目光无意中扫到了这一行气质非凡、衣着虽不华丽却明显料子不俗的陌生人,尤其是他们身后那些虽未穿官服但眼神锐利、身形挺拔的随从。
洪文波的动作顿住了。他仔细看了一眼被簇拥在中间的朱兴明和崇祯,虽然未曾谋面,但那股久居上位的威严与气度是掩饰不住的。
况且,州府早就下了文牒,说是太上皇和皇帝,南下巡视。
只是,没想到竟然他们这些人竟然路过此地。
他脸色猛地一变,手中的石块“噗通”一声掉在地上也顾不得了,急忙扯下头上的斗笠,露出了一张被晒得黝黑、沾满汗水和泥渍,却眉目端正、眼神清亮的脸庞。
“微……微臣新泉县知县洪文波,叩见陛下!叩见太上皇!叩见太后、皇后娘娘!圣驾莅临,微臣不知,未能远迎,死罪!死罪!”洪文波声音洪亮,却带着一丝慌乱和激动,他噗通一声跪倒在泥土地上,连连叩首。
他这一跪一喊,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整个工地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劳作的民夫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目瞪口呆地望着这边。陛下?太上皇?那些只存在于戏文和传说中的至高存在,竟然来到了他们这穷乡僻壤,来到了他们修渠的工地上?!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如同山呼海啸般的跪拜声!成千上万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慌乱而又无比虔诚地跪倒在地,向着朱兴明和崇祯的方向叩头,口中高呼着“万岁”、“万寿无疆”,声音汇聚在一起,震动了整个山谷。
朱兴明看着眼前这黑压压跪倒一片的人群,看着跪在最前面、浑身泥泞的洪文波,心中百感交集。他上前一步,虚扶一下:“平身吧。诸位乡亲,也都请起。”
“谢陛下!谢太上皇!”洪文波和百姓们这才战战兢兢地起身,但依旧垂手躬身,不敢直视天颜。
朱兴明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洪文波身上:“洪爱卿,朕与太上皇路过此地,见尔等在此大兴土木,甚是好奇。不知这是在修建何物?又为何……爱卿亲自参与这体力劳作?”
洪文波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此地乃新泉县,地处丘陵,十年九旱,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微臣到任后,勘察地形,发现若能引三十里外青龙山之山泉,开凿此渠,贯穿我县大半耕地,则可解千年旱魃之困。此渠名为‘青龙渠’。”
他指着正在修建的水渠,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陛下,太上皇请看,此渠依山势而建,蜿蜒三十余里,渠底渠壁皆以石块垒砌,防渗防垮。沿途设有多处闸口,可调节水量,旱时灌溉,涝时排水。待此渠修通,我县五万余亩望天田,将尽数变为旱涝保收之水浇地!届时,百姓不仅可饱腹,更能有余粮,有余钱!”
他的话语充满了激情与信心,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贫瘠土地变成鱼米之乡的未来。
崇祯忍不住问道:“修此长渠,工程浩大,所需钱粮人力,从何而来?可是加重了百姓赋税徭役?”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朱兴明最关心的。
洪文波连忙摆手:“太上皇明鉴!绝无加重赋税!修渠之议,是微臣与全县乡老、百姓共同商议而定,乃自救自强之举!钱粮方面,微臣将县衙历年结余、以及部分罚没银两尽数投入,又号召县中乡绅富户捐助,百姓则按受益田亩多寡,自愿出钱出粮,或折算为工日。人力则全为自愿!农闲时,全县青壮皆可来此劳作,以工代赈,每日管两餐饭食,并记录工分,待来年渠成放水,可按工分优先用水或抵扣部分水费。故而百姓积极性极高,皆视此渠为身家性命所系,无人强迫!”
这样的官员,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凤毛麟角。
朱兴明见过太多表面文章的狗官,太过清廉的官员,总是让他不免起疑。
可是眼前这个地方知县,全然不是作假。此人,也不知道他们一行人会路过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