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官场新秀,随便送礼就是宋慈达不到的地步?
大清时空位面。
胡雪岩点点头:
“看来这西门庆还真是有点头脑,刚开始起步,就已经明白了权力与财富的关系,我可是花了几十年才明白这个道理啊。”
想要成为一名商人简单,只需要头脑聪明,肯吃苦即可。
但是想为富一方,不仅需要深谙商道,还需要与权力沾上关系才行。
可以这么说,头脑决定了商道的下限,而权力则是决定了财富的上限。
历朝历代富可敌国之人。
哪个不是与权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此,他派家人下血本,打通层层关系,把精心准备的生辰贺礼,送到了当朝太师蔡京手上。】
【蔡太师一恰得饱饱,大宋就离咽气又近了一步。】
【蔡京把官位明码标价卖,见过给张支票随便填数字的,没见过给张委任状随便填名字的。】
【西门庆这礼物厚度,太师直接给了一个鲁地提刑所理刑副千户的位子官居5品。】
【大概相当于胜天半子祁同伟的位置。】
【西门大官人这下真是官儿了。】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一看一个不吱声,但是那紧紧攥到发白的拳头,已经完全说明了他心中的愤怒。
“从这个故事描述来看,这似乎是我大明朝!”
“尽管是一本书,但必然在现实里有原型,是谁!”
“不肖子孙,居然让当朝太师卖官鬻爵,随手一放便是一个5品官,看来咱的严刑峻法,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身为长辈,最烦的便是晚辈将自己的话,当成耳旁风。
朱元璋简直气得七窍冒烟。
【作为对比,我们大名鼎鼎的法医鼻祖,宋慈宋提刑。】
【洗冤、查狱、验尸、带学生、写指导书,签了一辈子,也就干到六品。】
【西门庆害人无数,随便礼一送,就是宋提刑奋斗一生也达不到的高度。】
大宋时空位面。
坐在大堂上正在审犯人的宋慈,脸色一片铁青。
“这西门庆为人不端也就算了,这敛财之路全是走的这种野路子,真是罪该万死!”
天可怜见!
看到玄幕将他与西门庆的对比,他心中那叫一个郁闷。
自己勤勤恳恳一辈子,光明正大,为国为民,最后却不如人家的一次送礼。
“人生啊!”
不过,宋慈却并未气馁。
他心中所求,与西门庆完全不同。
哪怕是给他一个九品芝麻官。
他也一样为国为民,追寻心中大义。
【西门庆这个位置相当有实权,所在地区的各类官司,特别是大案要案都可以经手。】
【西门大官人,用不着别人来考验干部,他选择验验你们的资产厚度。】
【贪污腐化的速度惊人这种话,根本没机会用到他的身上,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腐败的终极化身。】
【比如扬洲城里的苗员外,坐船去东京准备疏通前程。】
【带着几箱金银珠宝,路上被他的家丁苗青,伙同两个撑船的谋财害命,打死在水里。】
【案发以后,主犯苗青躲了一段时间,眼看躲不过去,联络提刑司西门大官人,准备花钱赎罪赎。】
【西门庆当官就是为了这个,你不懂斯蒂庞克原理,起码也得懂银票金元宝定律吧。】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脸带愠色。
“这次知道咱为什么要对贪官如此严苛了吗?”
“一名官员,卖官鬻爵,尸位素餐,得了官职不是为了造福一方,而是为了贪敛更多钱财,将官位视为聚宝盆,这样的人,做了官,百姓跟下了地狱有何分别?”
“就连公平正义,都要与钱扯上关系,让有钱者嚣张跋扈,令无钱者走投无路,最终会造成什么呢?”
朱元璋说到这骤然停顿,一双含着怒意的双眸,盯着下方几个儿子。
朱标率先站了出来,说道:
“父皇,如此,势必会造成民间怨声载道,百姓失去对朝廷的信任,最终…..最终爆发造反。”
朱元璋微微点头:“接下来,我将会加大对贪官的惩治力度,肃清我大明官场,杜绝西门庆这样的现象发生!”
接下来,一道道针对贪官的铁令,如同雪花般飞向天下各地。
所有的官员都瑟瑟发抖。
皇上这是又要杀一批人了!
【除了蔡太师这类根子深的老牌官员要打点,潜力官员更是打点中的重点。】
【常言说得好,交朋友要趁早,烧热灶一捆柴,烧冷灶一把草。】
【烧蔡太师的热灶,你备20担礼物可能也就是个平均水平。】
【可是烧新人的冷灶台,极可能起到花小钱办大事儿的奇效。】
【新科状元蔡一泉金榜题名,衣锦还乡,路过清河县。】
【蔡状元文章写得好,情商更是高知道一个好干爹,胜过几百个状元,立马选择成为蔡太师的干儿子。】
【西门庆前期几次打关系,走的也是蔡太师的路子,所以二者是同属于一个的师兄弟关系。】
【西门庆闻到了未来之星的味道安排好酒好菜,临走还赠送一百两金子,外加各种名贵绸缎礼物。】
【状元哪儿受过这样的待遇?妈的原来这才叫招待。】
大清时空位面。
和珅瞥了一眼纪晓岚。
心中还在为之前纪晓岚唇枪舌剑压过他一头的事儿,感觉到不爽。
于是,看到这里后,他得意洋洋。
“怎么样,纪大人,你口中所谓十年苦读的圣贤之士,不也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家伙吗?这不就和西门庆勾搭上了。”
纪晓岚嘴角微微抽搐。
不过,他很快想到了什么,说道:
“那还不是因为蔡太师是个贪官?若非如此,这天下的读书人,风气怎会被带偏?”
“纪大人你多大年纪了,幼稚不幼稚?没有蔡太师,还会有李太师、张太师…就算没有太师,如果皇上也贪欲无限呢?”
纪晓岚不服:“那我就做一名诤臣,直臣!”
和珅摇摇头,简直冥顽不化。
【他不负所望,很快升任两淮盐运使。】
【盐、丝、茶这些东西在当时听起来,那简直都不是名词儿,而是金钱碰奏出的美妙乐章。】
【二人再次见面,除了上次一样的隆重酒席款待,西门庆还请来两位青楼专业陪侍,陪伴蔡大人度过漫漫长夜。】
【收买手段是在不断升级的,友情是在不断升温的,给钱,给礼物,给温暖。】
【一名手握实权的官场新人,面对这位体贴到让人想哭的西门千户。】
【只会说出这样的话:“光我吃饭喝酒、嫖妓、过夜,你想要什么?我成全你!”】
【西门庆说:“也没啥,跟您专业对口,就是我家还有点儿盐引,您看……”】
【那蔡状元必然会说:“行,到时候找我,你的盐引提前一个月兑。”】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手上的茶盏顿时一滞。
提前一个月?
朱元璋眉头顿时皱成了一把锁。
“这蔡一泉可是朝廷命官,司掌茶丝盐,如此肥缺,他怎可如此独断专行,任意批条子!?”
盐引这东西,可是朱元璋发明出来的。
目的是为了解决边关守军粮食短缺问题,推出的一个办法。
那就是凡是想要贩盐的商人,必须先运粮到边关,换取朝廷颁发的经营许可证跟盐引。
纳多少粮,对应开出能给多少盐。
但这不是实物,只是一张提货单。
拿到盐引后,商人需要再跑到盐场凭盐引取盐,最后拿去销售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