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滨城造船厂

  次日上午。

  中天律师事务所。

  “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东西方大国贸易·摩擦加剧。

  叠加全球经济危机、opeC减产协议,以及航运限硫令,使得国际海运贸易增长乏力,原油贸易量惨淡。

  这导致了油运市场谷底运行,运费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新船价格持续下跌。

  在这种大环境下,全球船运公司的业绩都受到了极大影响,出现了大量取消造船定单的现象。

  其中就包括了挪葳船王——约翰·弗雷德里克森。

  他名下的国际原油运输公司‘searill’,便是这次对我方当事企业‘滨城造船厂’发起诉讼的原告方。”

  郑主任在投影仪前,脸色肃然的向会议室内的林海棠等一众律师介绍着这次的案子。

  “滨城造船厂于2006年成立,是这次委托方‘滨城船舶重工集团’名下的一家控股子公司。

  其中滨城重工占股51%,萨摩亚的盛茂投资占股49%,属于合资企业。

  2013年,滨城造船厂和searill公司签订了8艘排水量超过30万吨的vLCC(巨型油轮)造船合同,合同总价高达60亿r/

  不造吧,那就顺了人家的心意,连订金都要被收回……

  “这种不讲信誉,恶意制造商业陷阱的行为确实很无耻,但问题是,主观判断无法决定客观事实。

  问题的关键是……商业行为一切都要以合同为主。

  对方的这种做法,虽然并不道德,但不得不说,每一步都精准的利用了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

  郑主任无奈道。

  这时,在座中一位带着方框眼镜的中年男人一脸苦涩的开口了。

  “唉!是的,要怪,就只能怪当年签订合同时,我们急于求成,没能仔细评估这次合作潜在的风险……这都是我们的错……”

  说话的这人五十几许的年纪,头发却已经半白,看上去有些不符合年纪的憔悴苍老。

  他正是滨城造船厂副厂长冯谅,这次是专程过来协助律所整理案件的。

  “冯厂长不必太过自责,这个合同毕竟不是您签的。”郑主任安慰道。

  “虽然不是我签的,但是造成如今的局面,我们整个管理层都有责任!

  一想到如今公司数千名员工连工资都发不出去,我们惭愧啊!”

  林海棠看着这个一脸自责的副厂长,有些疑惑的开口问道。

  “冯厂长,我查阅过资料,据我所知,造船厂的一般付款流程大致分为五个节点——合同生效、开工、上船台、出坞、交船。

  正常来讲,买家在每个环节都会给20%的预付款。

  为什么当时签订合同时,船厂居然只收了10%的订金,甚至连剩下的九成尾款都是在交船时一次性付清,这好像并不符合常理。”

  在座的也都是纷纷点头,毕竟怎么看,这种合同对卖方来说简直就是霸王条款。

  一艘vLCC,建造周期至少两三年,这么长的时间,谁都不知道会不会遇到突发变故,造船厂无疑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更有阴谋论者,开始心里犯起嘀咕,该不会是有某些决策者在吃里扒外吧?

  冯谅闻言苦笑。

  “你们不清楚其中内情也正常,事实上,这种合同,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行业内并不少见。”

  他叹了口气。

  “08年经济危机过后,产能过盛的恶果开始显现,造船产业就是重灾区之一!

  加之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船舶市场萎靡,导致我国造船业出现普遍性的一单难求。

  但是没有订单,我们怎么养活那么多的员工?

  于是在全行业陷入低迷后,买方在船舶交易中开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你刚刚说的付款条件,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拿不到。

  为了抢夺国际订单,先付10%预付款,然后由我们向银行贷款垫资生产,之后剩下90%的尾款交船时才能拿到。

  这是当时是行业内的普遍做法。

  迫于恶劣的外部环境,国内造船企业甚至还出现过一单预付款仅有1%的生意。

  我们的利澜更是低到贴近成本价。

  可哪怕是赔本赚吆喝,我们也得咬着牙接单,毕竟生存下去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这种时候,如果有一家公司愿意给你一个60亿的大订单,甚至还能让你赚到10%左右的利澜,你能忍住诱惑吗?

  哪怕当年是换做我,恐怕也是会咬着牙把合同签下去的……”

  原来是这样……

  “各位,实不相瞒,由于垫付了大量工程款,我们流动资金早已枯竭,更是背着超过20亿的巨额债务。

  如果这次官司再败诉,那更是雪上加霜,恐怕只有破产一途。

  郑主任,各位,为了厂里数千名员工,还有他们的子女、父母……

  一切……就拜托各位了!”

  冯厂长脸色疲惫的对着众人微微鞠躬。

  仿佛是被现实压弯了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