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双线作战

联络处里,赵红军还沉浸在成功的兴奋里,拿着吴老板付的厚厚一沓钞票,咧着嘴笑:“凡哥!这钱来得快啊!比卖稳压器爽多了!要不咱们以后就专门接这种技术活儿?”

陈凡正把工具一样样收进工具箱,闻言抬起头,看了赵红军一眼,语气平淡:“这种活儿,是可遇不可求。人家是急病乱投医,碰巧让咱们撞上了。你想天天有这样的好事?”

赵红军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挠挠头:“那倒也是……”

“稳压器,是咱们的根基,是‘启明’的牌子,不能丢。”陈凡放下工具,走到那张贴满便签和图纸的墙前,指着上面,“但光靠卖稳压器,路子会越走越窄。吴老板这事,倒是给我提了个醒。”

他转过身,看着赵红军和刚进来送资料的阿斌:“南方这么多厂子,用的设备五花八门,很多是进口的,老了旧了,或者水土不服,出问题是常态。?微^趣¢小/说·网~ ?更/新′最·快\大厂有技术部,小厂呢?请不起高手,只能将就,或者被维修的宰。这里面,有机会。”

阿斌靠在门框上,玩着自己t恤上的带子,插话:“所以呢?陈生你想当救火队长?边度(哪里)着火扑边度?”

“不全是。”陈凡摇摇头,“救火是第一步,能快速建立信任,赚点快钱。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救火,了解各个行业设备的痛点,积累经验。然后,我们可以把一些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总结起来,开发出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或者小型的、专用的控制模块。这,才是长久的生意。”

他拿起阿斌画的新稳压器外壳效果图,又指了指桌上那几块玩具车控制板的废板:“咱们的新稳压器,要往高了走,搞认证,打品牌。同时,技术服务这块,要往宽了走,接地气,解决实际问题。两条腿,缺一不可。”

赵红军听得半懂不懂,但感觉凡哥说的肯定有道理。阿斌则挑了挑眉,没说话,似乎觉得有点意思。

战略方向是定了,但执行起来,人手立刻就成了大问题。

电话那头,大刘一听就炸毛了:“凡哥!厂里现在也忙得脚打后脑勺啊!周师傅带着人盯生产,质量不敢松半点。我这头按照你的要求,没日没夜地啃那些天书一样的ieC标准,头发都快掉光了!还要配合阿斌那边做新外壳的结构评估,哪里还抽得出人?再说了,派谁去?生手去了没用,熟手走了这边就得停摆!”

大刘说的也是实情。北边厂子是基本盘,不能乱。

陈凡捏了捏鼻梁,感觉太阳穴突突地跳。他看了一眼旁边正对着新万用表说明书挠头的赵红军,这小子有热情,但离独当一面还差得远。

“行了,我知道了。厂里你先稳住,标准研究不能停,那是咱们的未来。”陈凡挂了电话,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没人,成了眼下最大的瓶颈。

他想了想,对赵红军说:“红军,从明天开始,你除了跑腿打杂,跟着我学技术,还有個任务。”

“凡哥你说!”赵红军立刻站直了。

“去人才市场,或者去华强北那些贴招聘启事的地方转转,留意一下有没有懂点电子技术,又想找事做的人。年纪轻点没关系,关键是人要踏实,肯学。”陈凡吩咐道。他打算自己培养,虽然慢,但用着放心。

“招人?”赵红军眼睛一亮,“咱们要扩大规模了?”

“先看看吧,找到合适的再说。”陈凡没把话说死。

另一方面,新稳压器的认证工作也遇到了具体的麻烦。大刘那边啃标准文献进展缓慢,很多专业术语和测试方法理解起来非常吃力。陈凡自己这边,联系了几家据说能做预测试的实验室,对方一听说要做完整的ieC认证,报价高得吓人,而且流程繁琐,时间也长。

“凡哥,我问了,光是那个什么电磁辐射测试,就要把这个大铁疙瘩搬到暗室里用天线测,按小时收费,烧钱啊!”赵红军打听完消息,回来汇报。

陈凡看着桌子上那台笨重的老款稳压器原型,又看了看阿斌设计的新外壳图。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一步,都需要真金白银和时间的投入。

晚上,他一个人坐在联络处,翻看着笔记本上记录的各项开支和待办事项,感觉像在下一盘资源严重不足的棋,每一步都走得捉襟见肘。

电话响了,是冉秋叶打来的。问他吃饭没有,那边天气怎么样,絮絮叨叨的都是家常。听着妻子温柔的声音和孩子在旁边的吵闹声,陈凡烦躁的心情渐渐平复了一些。

“家里都好吧?”他问。

“都好,晓峰这次小测验进步了,老师还表扬他了。就是老问你什么时候回来。”冉秋叶说。

“这边……事情有点多,可能还得一阵子。”陈凡含糊地说,不想让家里担心。

“嗯,你忙你的,注意身体,别太累。”冉秋叶顿了顿,轻声说,“要是太难……就回来,咱们慢慢来也行。”

妻子的理解让他心里一暖,但也更坚定了不能轻易放弃的念头。他挂了电话,看着窗外深圳不夜的灯火。

双线作战,兵力不足,弹药匮乏。这感觉,比当初刚来深圳时的一片茫然,更具体,也更磨人。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这条看似狭窄的夹缝中,找到突围的方向。要么在压力和挑战中把“启明”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要么……就可能被这快速变化的市场无情地抛下。

没有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