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创业 团队

一连跑了三四天,赵卫国脚底板都快磨出泡了,收获却寥寥。不是被门卫拦住盘问半天,就是好不容易见到管事的科长、股长,对方一听是个没名没姓的“启明科技”,脸上那客气而疏远的笑容就挂了起来,话里话外都是“再看看”、“研究研究”。

这天晚上,赵卫国拖着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店里,一屁股坐在凳子上,连水都懒得倒,唉声叹气:“凡哥,不成啊。那些厂子的领导,一个个滑得像泥鳅,根本不信咱们这小门小户能有那本事。红星铸造厂那个生产科副科长,直接跟我说,‘小同志,你们有这心是好的,但冲天炉改造不是小事,涉及生产工艺流程,我们还是更相信国营设计院的力量’。”

大刘在一旁调试着稳压器的电路板,闻言抬起头,愤愤不平:“国营设计院?他们那套图纸画得是漂亮,可根本不接地气!造价高,周期长,好多厂子根本用不起!”

陈凡没说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知道赵卫国尽力了,也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启明科技”缺乏信誉背书和成功案例。光靠嘴皮子,确实难以取信于人。

就在气氛有些沉闷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带进来一阵夜晚的凉风。进来的是个五十岁上下、干部模样的男人,穿着灰色的确良衬衫,腋下夹着个黑色人造革公文包,脸上带着些犹疑和急切。

“请问,你们这儿……是搞技术服务的?”他环顾了一下略显简陋的店面,语气不太确定。

赵卫国立刻打起精神迎了上去:“是是是,同志您好!我们是启明科技开发公司,专门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您有什么需要?”

那男人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又拿出自己的工作证:“我是南城红星暖气片厂的副厂长,我姓孙。我们厂……唉,遇到个大麻烦!”

原来,红星暖气片厂主要生产老式的铸铁暖气片,有一道关键工序叫“卧式浇铸”,靠一台用了十几年的老式浇铸机完成。可这机器最近“罢工”了,核心部件一个专用的曲柄连杆机构磨损严重,无法精准控制铁水包的倾转角度和速度,导致废品率飙升。找原厂,配件早停产了;找别的机械厂定制,人家嫌量小不接单,或者报价高得离谱。厂里生产几乎陷于停顿,眼看冬季采暖季要到了,订单压着交不了货,孙厂长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卡?卡`小?说*网+ _最?新*章~节′更,新^快.

“几位师傅,你们看……这玩意儿,能修吗?或者,能做一套新的出来吗?”孙厂长几乎是带着恳求的语气,把那张画着简易结构图的纸条递了过来。

周师傅接过图纸,只看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大刘也凑过去看。那结构确实不常见,非标准件,而且对强度和耐磨性要求很高。

“孙厂长,您这机器……有点麻烦。”周师傅实话实说,“这曲柄连杆不是标准件,得照着样子重新做。材料得用好的合金钢,热处理要到位,不然用不了多久还得坏。加工精度要求也不低。”

孙厂长一听,心凉了半截:“那……那得多少钱?多久能做好?”

周师傅没直接回答,看向陈凡。陈凡心里快速盘算着,材料费、加工工时……这活儿比修齿轮复杂多了,投入不小。他沉吟了一下,问道:“孙厂长,如果咱们帮您解决了这个问题,您觉得,能帮厂里挽回多少损失?或者说,能创造多少效益?”

孙厂长愣了一下,没想到对方会问这个,他粗略算了算:“这……要是机器能正常转起来,废品率降下去,一天至少能多出几十片合格品,一个月下来……哎呦,这可不少钱呢!关键是订单能交付了,保住厂子的信誉!”

陈凡心里有数了,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没有直接报价,而是说:“孙厂长,您看这样行不行?这个曲柄连杆,我们‘启明科技’负责给您设计、制作、安装、调试,保证达到原机性能,甚至更好。我们不收您前期的制作费。”

“啊?”孙厂长愣住了,赵卫国、周师傅和大刘也惊讶地看着陈凡。

陈凡不紧不慢地继续说:“但是,我们需要一种合作方式。如果机器修好后,在今后一年内,因为这套连杆机构正常运行,帮您厂里降低的废品损失,或者提高产量带来的额外利润,我们希望从中抽取百分之十五作为我们的报酬。当然,我们会跟您签正式的协议,账目公开,按季度结算。如果修不好,或者效果达不到预期,我们分文不取,自己承担所有材料人工成本。”

这话一出,店里安静得能听到针掉在地上的声音。孙厂长张大了嘴巴,

半天没合上。他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修机器的方式!赵卫国急得直给陈凡使眼色,觉得这太冒险了。周师傅若有所思地看着陈凡。大刘则是一脸懵。

孙厂长回过神来,脑子里飞快地算计着。不用先付一大笔钱,解决了他的资金压力;修不好自己没损失;修好了,从增加的效益里分一部分出去,虽然有点心疼,但总比机器瘫着、订单违约强百倍!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方案!

“陈……陈经理,你这话当真?”孙厂长的声音有些发抖。

“白纸黑字,签协议为证。”陈凡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好!好!就这么办!”孙厂长几乎是一把握住了陈凡的手,用力摇晃着,“陈经理,你们……你们可真是救了我们厂了!我明天就带公章过来签协议!”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孙厂长,赵卫国立刻关上门,着急地问:“凡哥,这……这能行吗?万一他们做假账呢?万一到时候赖账呢?咱们这前期投入可不少啊!”

周师傅却缓缓点了点头:“小陈这法子,险是险了点,但……妙啊!这叫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咱们为了那百分之十五的利润,肯定会想尽办法把活儿干到最好,甚至想办法帮他们优化,提高效益。他们为了多赚钱,也会配合咱们。而且,这不花钱就办事,对那些资金紧张的厂子,吸引力太大了!”

大刘也反应过来:“对啊!这就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比咱们苦哈哈地要个死价钱强!还能逼着咱们把技术做到极致!”

陈凡看着他们,笑了笑:“没错。我们这是在用我们的技术‘入股’他们临时的‘效益提升项目’。这既是对我们技术的绝对自信,也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探索。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启明科技’的名字,就不愁打不响了!到时候,就不是我们去找项目,而是项目来找我们了!”

夜色更深,但“启明科技”里的灯光却格外明亮。这个小小的创业团队,在陈凡的带领下,正以一种超出这个时代常规的方式,坚定地拓展着他们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