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市场竞争
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赵卫国。他像往常一样,去城东一家效益不太好的五金厂谈一台冲床的数控改造项目。之前已经接触过两次,对方的李科长态度很热情,眼看就要签合同了。可这次去,李科长的表情却有些尴尬。
“小赵啊,这个事……我们厂里还得再研究研究。”李科长给他倒了杯水,语气含糊。
赵卫国心里咯噔一下,陪着笑问:“李科长,是咱们的方案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价格好商量。”
“不是方案的问题,你们的技术我们是信得过的。”李科长压低了声音,“不瞒你说,昨天,‘红星技术服务部’的人也来找我了,他们给出的改造方案,跟你们的差不多,但报价……比你们低了整整两成!”
“红星技术服务部?”赵卫国一愣,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啊。
赵卫国悻悻地回到店里,把情况一说,大家都皱起了眉头。
“降价两成?他们这是不想赚钱了?”大刘首先叫了起来,“照那个价,咱们根本没啥利润空间!”
周师傅冷哼一声:“搞技术不是卖白菜,光靠压价,能做出什么好东西?肯定是偷工减料!”
陈凡沉默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预感到市场竞争会来,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而且一上来就是价格战。这个“红星技术服务部”,看来是有备而来,专门盯着他们盯上的项目。
没过两天,更恶心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之前合作挺愉快的街道厂厂长,突然打电话来,支支吾吾地说他们找到更“合适”的合作方了,之前谈好的一个小型传送带改造项目取消了。赵卫国多方打听才知道,又是那个“红星”半路杀出,不仅报价低,还私下里给那个厂长塞了两条“大前门”。
“太不要脸了!这分明是撬行!”赵卫国气得脸通红。^狐_恋′文!学. ?无·错,内′容,
甚至连他们刚买计算机的消息,也不知道怎么被对方知道了。很快,市面上就流传起一些风言风语,说“启明科技”瞎摆谱,拿客户的钱充门面买高级货,成本都摊到项目报价里了,根本不实在。
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连续好几个眼看就要到手的项目,都被“红星”以更低的价格或更“灵活”的手段抢走了。店里的气氛有些压抑,连周师傅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似乎都没那么响亮了。
“凡哥,咱们要不……也降点价?”赵卫国有些顶不住压力了,试探着问,“不然这活儿都让别人抢光了。”
“不能降。”陈凡斩钉截铁地摇头,“技术服务的价值在于质量和信誉,一旦陷入价格战,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要么偷工减料砸招牌,要么累死累活不赚钱。咱们不能走这条路。”
“那怎么办?眼睁睁看着客户被抢走?”大刘也急了。
陈凡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街上渐渐多起来的自行车流,沉思了片刻,转过身,目光重新变得锐利:“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他们降价,我们就要拿出降不了价的底气!”
他快步走到那块小黑板前,拿起粉笔:“第一,技术深度。我们要做得比他们更精、更专。大刘,你配合周师傅,把咱们做过的几个典型成功案例,整理成详细的技术白皮书,把咱们的设计思路、工艺难点、最终效果,都用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展示出来。特别是计算机辅助优化带来的性能提升,要重点突出!让客户明白,贵有贵的道理!”
“第二,服务增值。”陈凡看向赵卫国,“卫国,以后跟客户谈,不要只报一个干巴巴的改造价。把后续的免费维护期延长,提供操作人员培训,甚至承诺定期回访检查。把这些服务明码标价地算进去,再告诉客户,这些我们免费送!要让客户感觉到,选择我们,买的不是一锤子买卖,是长期的技术保障!”
“第三,开辟新路。”陈凡的目光落在角落里那台蒙着布的稳压器样品上,“不能总盯着工业改造这一块,竞争对手太容易模仿和压价。大刘,你的稳压器和报警器样品抓紧测试,尽快定型。民用产品这块,他们一时半会儿插不进手。另外,我上次提的技术培训班,也可以开始筹备了,这也是差异化竞争。”
他放下粉笔,看着团队成员:“咱们‘启明’的根是什么?是技术,是信誉,是创新!不是低价,更不是歪门邪道!只要咱们把这三点守住,把咱们的优势实实在在地展现给客户,就不怕没人认!”
陈凡的话像一阵风,吹散了大家心头的迷雾。周师傅首先表态:“没错!咱们的手艺,不是那几个歪瓜裂枣靠压价就能比的!干就干最好的!”
大刘也振奋起来:“对!我
今晚就熬夜把白皮书弄出来!用计算机画图,保证漂亮!”
赵卫国深吸一口气:“我明白了,凡哥。以后谈项目,我就跟客户摆事实、讲道理,把咱们的‘底气’亮给他们看!”
新的策略很快得到了验证。当赵卫国再次面对犹豫不决的客户时,他不再纠缠于价格,而是拿出精心准备的技术白皮书和详细的售后服务清单,一条条地解释为什么“启明科技”的方案更可靠、更省心、从长远看更划算。虽然还是会流失一些只看重眼前低价的客户,但那些真正重视质量、希望彻底解决问题的厂家,开始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启明”。
市场竞争的硝烟刚刚升起,“启明科技”这艘小船,在陈凡的掌舵下,没有随波逐流地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而是坚定地调整风帆,朝着自己认定的品质和创新的方向,继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