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忠诚与机遇

他先去找了张工,算是探探口风,也争取个支持。在张工那间堆满了图纸和资料的办公室里,陈凡没绕弯子,把京华机电公司高薪挖角,以及红星厂想请他设计生产线的事,一五一十都说了,最后才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张工听完,端着茶杯,半天没说话,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弄着浮起的茶叶。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你小子……现在可是成了香饽饽了。”张工终于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五倍工资,总工程师,好大的手笔。说实话,动心不?”

陈凡笑了笑,回答得很坦诚:“张工,说不动心那是假的。那么多钱,谁看着不眼热?但我也仔细掂量了,那家公司底子咋样,能撑多久,都是未知数。为了多点钱,把轧钢厂这个铁饭碗,还有您和厂里这么多年的培养都扔了,我心里头不踏实,也觉得不值当。”

他顿了顿,看着张工的眼睛,语气诚恳:“是轧钢厂给了我平台,是您手把手教我,我才能有今天这点成绩。我不能有点名气就忘本。我还是想留在厂里,跟着您,跟着杨厂长,继续干。”

陈凡精神一振,把自己的构想详细道来:“我想跟厂里申请,保留我技术科副科长和高级工程师的职务,但在完成厂内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我以‘轧钢厂特聘技术顾问’的名义,有限度地承接一些外部的、非核心、不涉密的技术咨询和项目开发。比如像红星厂那种小型生产线设计,或者帮其他厂子解决一些他们搞不定的技术难题。”

他进一步解释:“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能充分发挥我的技术特长,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第二,所得收益,我可以和厂里按比例分成,比如三七开或者四六开,厂里拿大头,这也算给厂里创收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通过接触厂外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能开阔我的眼界,反过来也能促进咱们厂自身的技术进步。这叫‘以外养内’,良性循环。”

张工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陷入沉思。“想法是好的……但这里面麻烦也不少。首先,厂里从来没这个先例,这算不算‘不务正业’?其他技术人员会不会有意见?其次,这身份怎么界定?出了问题,责任算厂里的还是算你个人的?还有,精力怎么分配?别到时候外头的活儿干得风生水起,厂里本职工作倒耽误了。”

张工看着他条理清晰、考虑周全的分析,眼神里欣赏的意味越来越浓。这小子,不仅技术硬,这脑子也活络,看问题能看到根子上。

“你啊……”张工指了指他,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真是翅膀硬了,心思也大了。行,你这个想法,我觉得有戏。这样,你先别直接找杨厂长,我找个机会,先跟他透透气,吹吹风。等他心里有个底了,你再正式去谈。”

有了张工的支持,陈凡心里踏实了一大半。

过了几天,张工带来消息,说杨厂长初步听了,没立刻反对,只是说“让陈凡自己来跟我详细说说”。这就是机会!

陈凡精心准备了一份简要的书面报告,然后在一个下午,敲开了杨厂长办公室的门。

杨厂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看着有些紧张的陈凡,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老张都跟我说了,你小子,现在可是抢手货啊。怎么,厂里这座庙,快装不下你这尊大菩萨了?”

这话带着玩笑,但也透着试探。

陈凡连忙摆手:“厂长,您可别拿我开涮了。轧钢厂就是我的根,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开。我今天来,是想跟厂里汇报一下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在服从厂里安排、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为厂里也为我个人,探索一条新路子。”

他把自己对张工说的那套,结合书面报告,更加系统、更有条理地向杨厂长做了汇报。他重点强调了“以外养内、良性循环”的概念,以及能为厂里带来的实际收益和潜在的技术促进。

杨厂长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插话问一两个关键问题,比如风险如何控制,时间如何保障,分成比例怎么设定才合理等等。陈凡都一一做了谨慎而务实的回答。

“……厂长,我知道这事没有先例,操作起来肯定有困难,也有风险。”陈凡最后诚恳地说,“但我相信,只要厂里能把住审核关,定好规矩,这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好事。现在外面变化这么快,咱们厂也不能总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也得有点开放搞活的思路。我这算是……替厂里先蹚蹚路?”

杨厂长靠在椅背上,手指交叉放在腹部,沉吟了许久。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只有窗外传来的隐约机器轰鸣声。

“陈凡啊,”杨厂长终于开口,语气严肃,“你的能力,厂里是认可的。你的忠诚,我和张工也看在眼里。你这个想法……很大胆,也确实有点道理。现在上面提倡解放思想,鼓励技术人员发挥作用,你这条路子,倒也算符合精神。”

他话锋一转:“但是,厂里有厂里的纪律和难处。你这个‘特聘技术顾问’的名义,厂里不能直接给,太扎眼,容易引起非议。”

陈凡心里一紧。

“不过,”杨厂长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你可以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技术研究和交流’的名义去做。厂里可以默许,甚至可以由技术科出面,帮你接洽和审核一些合适的项目。分成嘛……就按你说的,厂里拿三成,你个人拿七成,厂里这部分,就当是管理费和资源占用费了。但有一点,必须白纸黑字写清楚,责任自负,绝不能影响厂里的正常工作和声誉!出了任何纰漏,你个人承担全部责任!”

这等于是在不打破现有体制的前提下,给陈凡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默许、技术支持、只分三成!这条件比陈凡预想的还要好!

“谢谢厂长!谢谢厂里的信任!”陈凡激动地站起来,“我保证,绝不辜负厂里的期望,一定处理好内外关系,绝不会给厂里添任何麻烦!”

杨厂长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陈凡,好好干!厂里支持你探索,是看重你的能力和潜力。希望你这条路能走通,走宽,真正实现你说的那个‘良性循环’。说不定啊,你这‘借’来的船,将来真能帮咱们厂驶出一片新天地呢!”

走出厂长办公室,陈凡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