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冷静应对
陈凡跟着工作人员来到厂部办公楼的一间小会议室。里面坐着三个人:厂纪委的孙书记、保卫科的赵科长,还有一位负责记录的年轻干事。气氛略显凝重。
“陈凡同志,请坐。”孙书记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还算平和,但带着公事公办的严肃。
“谢谢领导。”陈凡依言坐下,腰杆挺得笔直,目光平静地迎向三位调查人员。
孙书记和赵科长交换了一个眼神。陈凡的冷静和镇定,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一般人被纪委和保卫科找来谈话,多少都会有些紧张甚至慌乱。
“陈凡同志,今天找你来,是想向你核实一些情况。”孙书记开口,尽量让语气显得中性,“我们收到群众反映,涉及到你的一些行为可能不符合规定。希望你能够如实说明情况,配合组织调查。”
“是,领导请问,我一定如实回答。”陈凡点头,态度不卑不亢。
赵科长性子更直一些,接过话头,目光锐利地盯着陈凡:“有人举报你,利用业余时间,私下为外面的工厂提供技术咨询,并且收取高额费用。有没有这回事?”
问题直接抛了出来,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陈凡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惊讶和委屈,但很快化为坦诚。他没有否认,也没有立刻承认,而是用一种困惑的语气反问道:“私下提供技术咨询?收取高额费用?领导,这话从何说起?我有点不明白。”
他顿了顿,仿佛在努力回忆,然后才继续说道:“如果领导说的是,我之前通过张工介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帮一个街道小厂的朋友看过一个简单的机械结构图,对方后来过意不去,硬塞给我二十块钱当做辛苦费和买烟的钱,这倒是确有其事。但这……应该算不上‘提供技术咨询’和‘收取高额费用’吧?就是朋友之间帮点小忙。”
他的回答极其巧妙!
1.不完全否认:承认有这么一件事,堵死了对方“隐瞒不报”的指控。
2.淡化性质:将“技术咨询”定义为“帮朋友看个图”,将“高额费用”定义为“二十块钱辛苦费”,瞬间将问题的严重性降低了几个数量级。
3.点明渠道:强调是通过“张工介绍”,暗示此事并非私下隐秘行为,有第三人知晓且可作证。
4.强调业余时间:突出未占用工作时间。
孙书记和赵科长又对视了一眼。陈凡的回答,和他们预想的任何一种反应都不一样。
“二十块钱?哪个厂?具体什么情况?你说详细点。”赵科长追问,语气放缓了一些。
陈凡于是将张工如何找他帮忙,那个厂子遇到什么技术难题,他如何利用晚上时间在家画了草图等过程,大致说了一遍。叙述条理清晰,语气坦然。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所有图纸都是我晚上在自己家画的,用的也是自己买的纸笔,没动用厂里任何东西。对方厂子的名字,张工没细说,我也没多问,毕竟只是帮朋友个忙。那二十块钱,我当时推辞不过,也就收了,心里还觉得挺不好意思的。”陈凡最后总结道,表情十分诚恳。
“你说的这些,张工可以证明?”孙书记问。
“可以。张工可以证明是他介绍我帮忙的,也可以证明我没要任何报酬,是对方主动给的辛苦费。”陈凡肯定地回答。
“那你近期购买自行车等物品,资金来源如何解释?与这笔收入有关吗?”赵科长又抛出一个问题。
陈凡笑了笑,笑容里带着点无奈:“赵科长,我买自行车的钱,是我获得厂里‘技术革新奖’的奖金,财务科都有记录的,您可以随时去查。那笔奖金有八十元,买完车还剩一些。至于那二十块钱,我后来买了一些技术书籍和绘图工具,喏,就是这些。”
他说着,从随身背的帆布包里掏出几本崭新的技术书和一套高级绘图仪,放在桌子上。“票据可能找不全了,但这些东西,新华书店和文具店的售货员或许还有印象。”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且有据可查,完美化解了“消费水平与收入不符”的指控。
孙书记和赵科长听完,心里的天平已经大大倾斜了。他们看得出来,陈凡的态度坦荡,叙述清晰,提供的解释也都能找到印证。相比之下,那封匿名举报信就显得有些捕风捉影、夸大其词了。
“陈凡同志,你的情况我们大致了解了。”孙书记的语气缓和了许多,“对于技术人员在业余时间发挥特长,帮助兄弟单位解决困难,厂里原则上是不反对的,但也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严守厂纪厂规,避免瓜田李下,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这次的事情,虽然看起来是正常的同志间互助,但毕竟收了报酬,还是不够谨慎。以后要引以为戒。”
这话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提醒和爱护。
“是,领导批评得对。我以后一定更加注意,坚决不再收取任何形式的报酬,避免误会。”陈凡立刻虚心接受,态度端正。
“好了,情况我们知道了。你先回去工作吧,安心生产,不要有思想包袱。”孙书记最后说道。
“谢谢领导信任。”陈凡站起身,向三位调查人员微微鞠躬,然后镇定自若地走出了会议室。
门在他身后关上。孙书记和赵科长看着记录员写下的谈话要点,都摇了摇头。
“看来,又是某些人嫉妒眼红,搞的恶意举报。”赵科长哼了一声。
“是啊。陈凡这个年轻人,技术好,脑子活,是容易招人嫉妒。不过,他刚才的表现,真是沉得住气,是个人才。”孙书记感叹道。
“那这事……”
“先这样吧。回头跟杨厂长和李副厂长汇报一下。至于那封匿名信,存档备查。”
陈凡用他的冷静、坦诚和事先充分的准备,成功地化解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的第一波冲击。然而,他知道,事情或许还未结束。厂内的调查可能告一段落,但区工业局那边呢?投信之人,会善罢甘休吗?
他的眼神再次变得深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