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技术说话
第二天见到的这个林老板,跟之前那个黄胖子完全不是一路人。
林国栋的公司在华强北附近一栋稍微像样点的写字楼里,虽然也就租了两间房,但收拾得挺利索。他本人看着四十出头,戴副金丝眼镜,穿着件熨烫过的白衬衫,没戴金链子,说话也不像赵红军认识的那些人那么大嗓门。
“陈先生,幸会。红军跟我说了,您是北方来的工程师,有自己的厂子?”林国栋给陈凡倒了杯茶,动作不紧不慢。
“是,林老板。我们‘启明科技’主要做工业稳压器。”陈凡接过茶,直接就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了一份产品说明书和几张测试报告,递了过去。“这是我们的产品介绍和一些性能参数。”
林国栋有些意外地看了陈凡一眼,似乎没料到他会这么直接。他接过资料,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起来,看得挺慢,手指偶尔还在某些数据上点一点。
赵红军在一旁有点坐不住,想插话活跃下气氛,被陈凡用眼神制止了。
办公室里一时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
过了好一会儿,林国栋才抬起头,眼神里多了点不一样的东西:“陈先生,你们这个稳压器,输出波形畸变率标称小于3%?实测能做到多少?”
“我们厂里出厂检验,严格控制在2.5%以内。”陈凡回答得很肯定,“用的核心元器件都是筛选过的,电路设计也是我们自己优化的。”
“响应时间呢?负载突变的时候。”林国栋追问,问题很内行。
“20毫秒内达到稳定。”陈凡对答如流,“我们特别加强了反馈回路的设计,比市面上很多同类产品要快。”
林国栋放下资料,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似乎在权衡什么。“不瞒你说,陈先生,我这里主要做元器件批发,成品设备做得少。不过,确实时不时有客户,特别是那些用精密机床或者进口设备的小厂,抱怨电压不稳烧板子。他们买不起进口的稳压柜,国产的很多又……不太可靠。”
他顿了顿,看着陈凡:“你们这个参数,听起来是比一般国货要强。但价格呢?如果比那些常见的牌子贵太多,恐怕也不好推。”
陈凡心里快速盘算了一下,报了个数。“这是小批量的试单价格。如果量能上去,还有空间。”这个价格比他老家那边卖得稍高,但比起进口货,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林国栋沉吟着,没立刻表态。
陈凡知道,光靠嘴说不行。他想了想,开口道:“林老板,口说无凭。我这次带了两台样品过来,就在楼下招待所。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找地方接上设备实测一下。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这话带着点北方人的直爽,林国栋听了,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陈先生是个实在人。这样也好。”他看了看表,“我楼下仓库就有个简单的测试台,本来是用来抽检元器件的。要不,现在就去看看?”
“行!”陈凡立刻起身。
仓库里堆满了各种电子元件,空气里有股塑料和金属的味道。角落确实有个工作台,上面放着示波器、负载仪和一些杂乱的线缆。一个老师傅正在那里调试着什么。
“阿昌,帮个手,测测这台稳压器。”林国栋对那老师傅说。
老师傅接过陈凡递过来的稳压器,掂量了一下,又看了看后面的接口,没说什么,接上线就开始操作。他动作很熟练,接上负载,调整电压,然后盯着示波器上的波形。
陈凡也没闲着,在旁边看着,偶尔解释一句:“我们的过压和欠压保护阈值是可以微调的,根据客户设备需要。”
测试了几种不同负载情况,波形都相当稳定。老师傅一直没什么表情的脸,稍微松动了一点,他调了个比较极端的负载突变,看着示波器上迅速平复的曲线,轻轻“咦”了一声。
“林生,呢部机(这台机器)……反应几快(挺快)喔。”老师傅回头对林国栋说了一句。
林国栋一直默默看着,此刻走上前,亲自操作了几下负载仪,看着稳压器输出数字的跳动,点了点头。
“陈先生,东西确实不错。”林国栋关掉设备,拍了拍手,“比我想象的要好。”
赵红军在一旁,脸上乐开了花,好像这稳压器是他造的一样。
“不过,”林国栋话锋一转,“做生意不光看产品。你们厂在北边,运输、售后,都是问题。这边客户要得急,出了问题,等你们从北边派人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这是个现实问题,陈凡来之前就考虑过。
“林老板,这个问题我想过。”陈凡冷静地回答,“如果合作能成,前期我们可以多提供一些备用机,放在您这里。小问题,您这边的师傅或许就能处理,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指导,实在不行,我派人坐飞机过来,最多两天也能到。当然,这部分额外的成本,我们可以共同承担,或者体现在价格里。”
他顿了顿,补充道:“而且,如果这边销量起来,我们肯定要考虑在这边设个维修点,甚至……将来条件成熟了,部分组装工序也可以挪过来。”
林国栋有些惊讶地看了陈凡一眼,没想到他考虑得这么长远。这不像个只知道埋头搞技术的工程师,更像是个有商业头脑的老板。
“陈先生野心不小啊。”林国栋笑了笑。
“不是野心,是形势逼人。”陈凡实话实说,“南方市场这么大,变化这么快,不想被淘汰,就得往前看几步。”
林国栋沉思了片刻,似乎在消化陈凡的话。仓库里有点闷热,只有排气扇嗡嗡作响。
“这样吧,陈先生。”林国栋终于开口,“你这两台样品,先留在我这里。我找几个信得过的老客户试用一下,听听他们的反馈。如果反应好,我们先小批量进一批货试试水。你看怎么样?”
这已经比陈凡预想的最好情况还要好了。他强压下心头的激动,尽量平静地说:“没问题,林老板。我相信我们的产品经得起考验。”
从林国栋公司出来,赵红军兴奋地直拍陈凡肩膀:“凡哥!有戏啊!林老板这人比较谨慎,他肯答应试,就说明东西他看上了!他那些客户都是做实业的,要是用得好,订单肯定少不了!”
陈凡心里也松了口气,像是憋着一股劲终于找到了释放的出口。他抬头看了看深圳灰蒙蒙却充满活力的天空,感觉这里的阳光似乎都没那么刺眼了。
“红军,这次多亏了你。”陈凡由衷地说。
“哎呀,自己人,说这些!”赵红军摆摆手,随即又压低声音,“凡哥,我看林老板对你挺赏识的。你刚才说将来要在这边设点,是真的还是说着玩的?”
“真的。”陈凡目光坚定起来,“光是卖稳压器,市场有限。我这两天看了,这边对自动化控制、设备改造的需求很大。这才是我们‘启明’未来的方向。南方,必须有个桥头堡。”
他回到那个闷热的小房间,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打电话。
“秋叶!”电话一接通,他的声音就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今天见到个靠谱的老板,对我们的稳压器很感兴趣,答应拿给客户试用了!”
“真的?”电话那头,冉秋叶的声音也立刻亮了起来,“太好了!那边……还顺利吗?你吃得好不好?住得惯吗?”
“都好,别担心。”陈凡心里一暖,“这边机会是挺多,不过也得擦亮眼睛。今天这个林老板,是做正经生意的,人看着也实在。要是能打开销路,咱们‘启明’就算在南方迈出第一步了。”
他又跟冉秋叶说了说见林国栋的细节,特别是产品测试那一段,说得绘声绘色。冉秋叶在电话那头听着,不时发出轻轻的笑声。
“看来啊,还是得技术过硬才行。”她总结道。
“是啊,到哪儿都一样,真本事才是硬通货。”陈凡感慨。他想起在厂里,周师傅骂骂咧咧非要揪着那一丝误差不放的样子,现在想想,那倔老头坚持的,不就是这“硬通货”吗?
挂了电话,陈凡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干劲。他拿出笔记本,把今天见林国栋的情况、谈到的细节、以及自己关于在南方设点的初步想法,都详细记了下来。
窗外,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片土地依然喧嚣,但此刻在他眼里,那闪烁的霓虹不再只是混乱的符号,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可能的机会,等待着他去捕捉。
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接下来,就是等待市场的检验,以及,谋划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