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更新汇合
陈教授和郝爱国在信里询问了张瑞光的下落,说是用了很多手段都没有联系上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暁说Cms 罪欣漳踕耕新哙
还有一封是从外地寄过来,是为了告知他们的鬼洞诅咒出现了。
雪莉杨的信,只有一封,只是在信中询问了张瑞光的去向,然后让他看到信后立马去信上的地址。
而雪莉杨给的这个地址同胡八一和王凯旋给的高度重合,他们应该是去的同一目的地,但是目的不一样。
张瑞光没有立马去找他们,而是先去寻了张起灵和黑眼镜的下落。
但这个时期两人的行踪不定,想要再找到他们无疑是大海捞针,他只能放弃。
当张瑞光踏上新的征途,回收系统的任务也更新了。
系统升级后就是不一样,越来越象样了。
张瑞光看着任务图鉴上的第一个任务,河底胖头鱼(当地版河神)。
他记得这个东西,在胡八一遇上的那一天就给解决了,他去了还能找到尸体吗?
“不知道那个鱼骨庙上的鱼骨能不能算数啊。”
张瑞光没有去胡八一留下的地址找他,他们要对上那伙当地的盗墓贼,需要四处逃窜,他们给的位置肯定不准确。
龙岭附近的村落,刘家窑洞。
张瑞光连夜赶路终于到了雪莉杨给的位置,他赶到的时候刘家窑洞一个人都没有。
他没有办法,只能去邻居家里借住了,一天一百,那家人还不同意,说是隔壁借住的那三人给的价格是一天五百,还不包伙食。
这坑爹的价格一听就知道是雪莉杨能干出来的事情,她钱多不在乎这点小钱,但也不能这么扰乱市场吧。
最终,张瑞光按一天六百(包饭)的价格借住在这户人家里,这一借住就是五天,钱没少花,待遇越来越差。
张瑞光都快被这一户的厚脸皮给气笑了。
头一天,还知道做点面子功夫,三顿饭菜还能瞧见一点肉腥味。
后面四天就天天给他整窝窝头,吃不好也就算了,住也住不好,六百块就算去镇上住,也能住个不错的地方了,可是他不但住着最破的窑洞,只要他一休息,这家人就有干不完的活,半夜都不放过他。
这户人家是钱攥在手里了,就想要把人赶出去了。
张瑞光直接抓住这户好吃懒做的男人胖揍了一顿,邦邦几拳下去才消停下来。
“你们终于回来了,你们去干什么,竟然耽搁了这么久?”
张瑞光背上包,跟着雪莉杨他们住进了刘家窑洞。
“我带他们去医院检查身体去了,你怎么这么晚才来?你知道我们在这里等了你多长时间了吗?”
雪莉杨对于张瑞光的姗姗来迟,十分不满。
“路上碰到点事,耽搁了些时间,陈教授和老师身体没事吧?”
张瑞光看着陈教授和郝爱国关切地询问道。
陈教授乐呵呵地摆摆手。
“我没事,就是有些累。”
“我也没什么事,主要是陪着他们去看看。”
郝爱国凑到张瑞光耳边将事情大致叙述一遍,借住的这户的主人家身体不太好,而他们家里又不富裕,人都晕倒了也不愿意去医院看看,雪莉杨找了个借口带着他们去医院体检一番。
人倒没什么大碍,就是要多休息,不能再干重活了。
但是这种结果,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就是不治之症。
不能种地,他们就没有活路,农民吃喝都靠土地,哪里能不种地呢?
最后还是雪莉杨动了钞能力,给两人在城里找了一份包吃包住的保洁工作,只要博物馆不倒,两人也算是端上铁饭碗了。
张瑞光听着雪莉杨冤大头一样的行为,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她好,人是心善,但是也不能这么个帮法啊?
一旦这对夫妻起了什么歪心思,雪莉杨就要被他们给缠上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这户人有那么个邻居,也不知道他们的人品怎么啊,张瑞光有些无语。
张瑞光出去了一会,回来后就招呼三人离开。
“我们今天就走吧,我已经有一点线索了。”
张瑞光找个借口带着三人离开了刘家窑洞,直接回了镇上。
“为什么要去镇上?从我们发现的那个石碑了解到,我们要找的东西很有可能在龙岭那些迷窟中,我们不是应该立马下迷窟吗?”
雪莉杨对张瑞光的安排很不满。
“教授和老师年纪大了,他们下不了,而且我这么做是在救你,你惹上麻烦了,你知道不?”
雪莉杨一脸疑惑看着张瑞光,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惹上什么麻烦了?”
“我探听过了你帮的那家人有四个儿子,各个都不是善茬,你怕是要被他们给赖上了。”
张瑞光在得知雪莉杨做的善事后,就去了坑他的那户探听刘家夫妇的情况,这具体情况一说,张瑞光就知道完蛋了。
刘家夫妇生了四个儿子,但是都没有教好,四个都是懒汉,至今都没娶到婆娘,刘家夫妇被累成那个样子,都是因为他们还供养着四个吸血虫。
这种家庭,雪莉杨这种傻大户一出现,他们闻着味就来了。
可雪莉杨不信。
“怎么会?刘叔刘婶人都不错,他们不是你说的那种人,你不要把人想得那么坏。”
陈教授和郝爱国也在一边附和道。
“是啊,小张,他们人挺好的,对我们也客客气气的,应该不是你说的那种人。”
“杨小姐帮了他们那么多,他们儿子就算知道了,也不会来找麻烦吧,杨小姐这么做不是在做善事吗?他们应该谢谢她吧。”
张瑞光就知道他白说了,这三位压根没有经受过人心阴暗面的狠狠毒打,压根不明白刘家人情况的可怕难缠之处。
那对老夫妇或许是好人,但是他们那四个儿子会放弃这么座金山吗?
张瑞光也没有打算继续解释什么了,这种事情说什么都没用,必须要他们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