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钱粮到位,猎户卫阳

和尚想要花天酒地,该怎么办?

购置田庄,置办产业,做一方大地主?

不,那些都是老伎俩了,真正的好手段,是放贷,放高利贷!

“几位要的功德可不小,福报自然就高。!兰~兰/文?学? *免!费\阅^读_”

傲风听到众人要的金额,唤来小沙弥,手写合同:“不知道几位有什么可抵押的?”

“我们拿巡抚义子的名誉担保,还不上钱,你们直接拿着合同去衙门。

梁铭义正言辞,傲风看了看叶凌云摇了摇头:“梁铭,你是不是觉得我好骗?万一三少爷跑了,我们怎么办?难道我们还能去找巡抚大人要债?”

“你这话说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怎么会跑?”

“人都会跑,我们只相信没腿的东西,比如房屋,比如地契。”

看傲风这样子,梁铭有些头大,他把金额报小了一点,就是担心只靠刷脸骗不到这么多钱,没想到对方这么警剔,一文也不给。

几人在城里时间尚短,名下根本没什么财产,难道借不成,只能用抢的了吗?

“我知道几位在东陵城时间不长,没什么产业,但我想,几位在京城大抵是有产业的。”

傲风看到梁铭为难的样子,笑着开口:“天下僧人是一家,京城的大相国寺,和我们东陵寺同出一宗,如果你们愿意把名下产业,都抵押给大相国寺,这功德,不是不能给你们。”

这话一出,梁铭顿时眼睛一亮,不过这次他学聪明了,做出一副纠结的样子:“好啊,你们可真是好算计,我们在东陵城能跑,是因为我们家在京城,签京城的合同,叫我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是这个道理,俗语用的也很到位,我一直觉得这句俗语,就是高利贷在佛门历史悠久的证明。”

傲风抬手,让小沙弥继续书写合同,写完后,他拿过来拍在桌上。

“请三位签字画押。”

叶凌云看了一眼合同,面露难色:“年息50?这大大超出官府规定。”

“几位施主索要深厚功德,自然福报绵绵,阿弥陀佛。”

傲风双手合十,笑的像朵花:“我想,如此大的金额,恐怕除了东陵寺,不会有人再借给几位了。-三^叶¢屋` *无?错~内-容·”

最终,几人十分“艰难”的签字画押,傲风从寺院长生库中取来银票,这些银票可以到东陵寺指定的钱庄兑换。

拿着银票,三人一言不发的离开东陵寺,在他们走后,傲风朝着一旁的小沙弥眩耀:“看,这便是佛法的精妙,那梁铭先前多么猖狂,要把东陵寺拆了一般,可现在呢,还不是咬着牙来求我?”

一旁的小沙弥不解:“师兄,他们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

“肯定是为了赈灾呗,灾民源源不绝,他们说不定还要来求我,哈哈。”

另一边,梁铭几人出了东陵寺,低着头,脚步越走越快,终于忍不住拐进一个巷子,笑出了声。

“到手了,到手啦!

梁铭看着手里的一叠厚厚的银票,笑得停不下来,虽然事情有点曲折,但钱还是到手了。

至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梁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京城有什么产业。

叶凌云和徐雨也忍耐得很辛苦,这种骗人的滋味让他们感到新奇,骗这种高利贷贩子,更是痛快。

“这样一来,下个月的预算就有了,钱粮到位,大食堂可以稳步推进。”

叶凌云很激动:“民以食为天,外城这些人才是东陵城的根基,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会帮我们,到时候东陵城内还有什么事做不成?”

“没错,风险大了些,但收益也很高,真亏徐蕾能想到这么激进的法子。”

梁铭感慨一句,一旁的徐雨立刻接话:“我姐打小就聪明,跟她一起进副本,算你们有福了。”

一行人兴高采烈的回到灾民安置点,徐蕾看到一大叠厚厚的银票砸在桌上,有点发懵虽然她知道梁铭等人去东陵寺做什么,可却没想到过这个计划会这么顺利。

“那和尚就没一点怀疑?”

“他被贪心蒙了眼,都知道我们在东陵城没产业了,非要贪图我们背景说明里在京城的产业。”

梁铭笑着解释:“到时候我们一走,看他找谁要帐去。>新^完=本??神`§站/1| ¨3已d[发?=布~¨最&&]新t章°¥节·1?”

曾经打游戏的时候,梁铭喜欢用这样一种战术,那就是先问计算机控制的敌对势力借钱,借一大笔,分期还,借到手之后

,立刻扩军,把对方消灭。

这样一来,债务自然就不存在了。

找东陵寺借贷,虽然计划里没有消灭东陵寺,但这钱,他一文都不准备还。

凭本事借的,你们这群秃驴有本事到秘境都市找我啊?

想到自己如此轻易就解决钱的问题,他心底还在激动。

“不过这个法子只能用一次吧,下下个月怎么办?”

徐蕾未雨绸缪地提出一个问题,梁铭让他不用担心:“只要大食堂顺利,下下个月,我们还去借,到时候他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你就瞧好吧。”

“行,那我这边继续筹备。”

简单闲聊几句后,几人再度去开始忙各自的事情。

到了黄昏时分,梁铭和徐雨提前等在了西城门外,等了约莫一刻钟,看到了一大堆人浩浩荡荡的过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个看上去三十出头的男人,精神气十足。

他的旁边,是梁铭先前认识的跑山人领队,他看到等在城门外的梁铭,给身边的男人指了指,说了两句话。

男人顿时点了点头。

整个队伍在距离梁铭还有十几步的时候停下,男人从跑山人领队手里接过袋子,走到梁铭跟前。

“大人,我就是卫阳,这是您要的香料。”

卫阳把手里的袋子递给梁铭,隔着袋子,梁铭都闻到一股异香。

“我们进城说话,我在前面,他们不敢要你们的东西。”

正如梁铭所说,看守西城门的士兵发现走在最前头的是梁铭和徐雨,乖乖站到一边,让所有山民通过。

进了外城,众人纷纷向梁铭道谢,从他们的话里,梁铭知道了这些人每日在山上所获,都要被守城的士兵拿走一点。

拿多拿少看缘分,他们甚至不敢把完整一些的猎物带回去,不然就可能被守城军一整只抢走。

片刻后,梁铭和徐雨跟着卫阳,进了一间土屋。

“没什么好招待的,之前在山上发现了一片茶田,正好出芽,我就掐了些嫩芽炒成了茶叶,两位大人一会儿尝尝。”

卫阳升起火,开始烧水,梁铭在一旁问起外城的情况:“外城大伙儿的日子,现在过的怎么样?”

“——就那样呗,家里粮食给征了一半,稻田又被征走,秋粮是一口都吃不上。”

卫阳说的有些无奈:“我这种子然一身的,还算好,有老婆孩子的,就苦一些,要是家里有老人的,那就更难了。

大人,我听说过你,你们在赈济灾民,心肠都是顶好的。

有些话,我也不怕告诉您,好些人,都动了恢复山葬的心思。

“山葬?”

梁铭不解其意。

“是东陵山以前的传统,家里老人身体不好了,没活动能力的,帮不上什么忙,成了负担的时候,就把老人背上山扔下。

一夜过去,老人基本也就被各种野兽吃了个干净,说得好听些就叫山葬,说是吃了东陵山一辈子,临了还给东陵山。

可是大人呐,再苦再难,人也不能这么对自个儿的爹娘啊,可见好些人的日子,是真的快过不下去了。”

梁铭和徐雨听得沉默,民生艰难,已经到了逼子女杀父母的地步。

可据他所知,这还不是最难的时候,秋税照常征收的告示,恐怕快贴出来了,叶凌云已经三番五次的劝,可根本劝不动林兴邦。

到那时候,外城人就算真的反了,梁铭也觉得理所应当。

不过他今日过来,就是为了避免事情走到那一步。

“我们想了个主意,能让你们,让灾民都吃饱饭。”

“真的?有这种好事?”

听到梁铭的话,卫阳感到不可思议。

“长期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不过几个月,帮你们渡过冬天,渡过战事,应该问题不大”

“现如今,能多吃一天饱饭也是好的啊,大人您快说说吧。”

“我们准备搭建一个大食堂,所有人,把米面粮油集中到一起,缺多少,我们花钱买足了。”

“食堂——意思是饭屋,大食堂,就是一大群人吃饭的地方?类似于客栈和酒楼?”

食堂在这个时代不算新词,只是叫法多种多样,官方的叫膳堂,军队里叫饭堂,民间叫伙房,码头叫饭屋。

卫阳试着理解,梁铭给予肯定:“对,它大到能供上千人吃饭,而且还不止一处

,只要第一处好了,我们就在外城建好多个,让每个人都能吃上饭。”

“相当于,外城所有人都成了灾民,给所有人赈灾?”

“你可以这么理解,但是,吃的更好,为了避免你们觉得,这可能是变相收走你们剩下粮食的手段,我们采用登记制度。”

梁铭解释道:“就比如,你把米面粮油送来了,我们给你发个牌子,凭这个牌子,你就能来免费吃饭,送多送少都无关。

一袋米,一盆面,都行,代表你们的心意,我们也不会来你们家里搜刮,确认你们到底有没有把粮食都上交。

缺的粮食,我们掏钱补,但是我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在意,卫阳,我希望由你出面,去说服外城的山民和我们做生意。”

卫阳咽了咽嗓子,有些害怕:“大人,做什么生意?”

时根艮,我2,但走我也不是都个总,上阳,我布里出你山画,云说服外城的山民和我们做生意。”

卫阳咽了咽嗓子,有些害怕:“大人,做什么生意?”

“材料,东陵山物产丰富,如果你们打的猎物直接由我们在城外收购,那些士兵想敲诈你们,也断然敲诈不到。”

卫阳听着这个计划很美好,但又迅速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大人,可是这样,对我们这些人就不公平了啊。

我们用猎物换取食物,这没什么问题,可其它人只交很少的粮食,甚至不交,就能和我们吃一样的饭菜。

大家心里肯定会不平衡的。”

梁铭点头,在好几日前,他们就商议过这个问题了。

解法很简单,伙食标准,分出三六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