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项羽可以东山再起吗?

【如果项羽过江,有机会东山再起吗?】

天幕再次出现,这次的标题十分吸睛。?幻.想?姬, ?首*发¢

毕竟项羽的名号在古代也是挺大的,不论他的勇武,就凭他是刘邦的对手,这一点足以名留青史。

大汉,太祖年间。

“好家伙!这天幕吓乃公一跳,如果项羽那个铁憨憨真的渡江了,那乃公的胜算又是多少?”

“子房,你快算算,他要是过江了,麻烦大不大?”

刘邦摇了摇身旁的张良,略显好奇的问道。

“不过乃公觉得他不行,那家伙就知道逞英雄,不会用人,不会搞钱粮,输了就发脾气。”

“江东是好,但他也能把那点家底再败光一回!反正乃公还有韩信呀!”

刘邦不等张良回话,自顾自地说道。

“有机会,但机会渺茫。”

一旁的韩信缓缓说道。

“其利有三:一、江东为其根基,人心未失,可速募新兵;二、我有齐地,彭越、英布皆未稳,陛下......亦需时间整合天下,他可获喘息之机;三、其勇冠三军,若能重整旗鼓,仍是一支劲旅。”

“其弊更甚:一、其刚愎自用,不纳忠言,此性难移;二、经垓下一败,其战神之名己破,我军士气正盛,此消彼长;三、其缺发战略纵深,我可派遣一军牵制,主力南下图楚,他必败无疑!”

韩信从军事角度冷静地分析,如同做兵棋推演。

“纵有过江之舟,己无回天之人。”

一旁的张良开口了,只见他微微摇头,面色带着肯定。

“天下苦秦久矣,又岂愿再陷楚汉纷争?”

“民心思定,天下思安。”

“项羽之败,非只败于垓下,更败于其逆势而行。′卡.卡*晓?税^惘? -最′新*漳+劫,庚*芯?筷?即便过江,也不过是延缓数年,徒增江东子弟伤亡罢了。”

“陛下之汉,承天应人,此乃大势,非一人之勇武可逆!”

张良从战略和人心向背的高度看问题,也就是俯瞰天下大势,仅仅数语,便道破天机。

“哈哈哈!是极是极!”

刘邦将手中的酒樽一饮而尽,随后大声笑道。

“项羽即便过了江,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多活三五年罢了。”

“且想想他身旁还有什么人?范增,气走了;韩信,他不用;英布、彭越。被他逼到朕这边来了;龙且,被韩信杀了;季布、钟离眜,能战之将,却非王佐之才。”

“他打仗是靠自个儿猛,可打天下,能只靠一个人吗?朕不怕他过江,朕只怕他不过江,让朕落下个杀降将的恶名。”

“他若是过江,朕便派韩信领兵,再灭他一次!正好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真命天子!”

“天命在汉?”

“不!是民心在汉!”

天幕视频在此刻开始放映。

【我的观点很明确:项羽从始至终,都不具备赢得天下的条件。】

【他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完全没有经营根据地的意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江东——这块他起兵的地方,他压根没放在心上。】

【我们来回想一下,楚汉争霸期间,江东地区是谁在管理?】

【不知道吧~】

【史书上对此没有任何记载,他既没有委任专人治理,也没有把江东打造成稳固的后方,为其输送人力与粮饷。】

【反观刘邦,他深知根基的重要性,让萧何深耕关中,从而获得了持续不断的兵源和物资支持。】

【而项羽呢?他似乎完全放弃了江东这块潜力巨大的根据地。¢比?奇¢中¨文¢网? -追,醉/歆_章.截_】

【不仅是对江东,他对其他占领区,包括他的都城彭城,也同样疏于管理。】

【徐州,也就是彭城,彭城作为他的政治中心,本应得到重点经营,但历史上也未见他有任何像样的制度建设或内政安排。】

【那么,在他的阵营里,究竟谁在负责后勤与治国呢?】

【答案似乎是:没有人。连范增主要扮演的也是谋士角色,而非行政长官。】

【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光杆司令”,身边严重缺乏治理型人才。】

【项羽缺少一位张昭?】

【即便他麾下有张昭这样的人才,以他的性格,也未必会加以重用。】

【以他当时拥有的庞大势力,若真有几分识人用人的眼光和容人的格局,找到一个能够治理国家的人才,绝非难事。】

【他的作战方式,更像是一种“游牧式”的流动征战,打到哪算哪,缺乏长远的战略布局。】

【所以,综合来看,以项羽的政治眼光和性格缺陷,无论过程如何,他最终都难以战胜建立了完善统治体系的刘邦。】

大唐,贞观年间。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与百官进行朝会。

“项羽?”

李世民摩挲着下巴,心中想着这位史书上称号为“霸王”的角色。

“朝会先停停,咱们来聊聊项羽如何?”

李世民轻咳几声,笑着对众人说道。

众臣见天幕正在播放有关项羽的视频,皆是附和李世民。

“那朕便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项羽之败,非一事之失,乃百事之积。朕观其有八败:

一败刚愎,范增不用;

二败无谋,妇人之仁;

三败无义,弑帝屠城;

西败短视,不都关中;

五败吝啬,不愿封赏;

六败树敌,诸侯皆叛;

七败无根,无稳固之基;

八败气衰,垓下一战,心胆以裂!”

“有此八败,纵有十次过江之机,又有何用?不过徒增笑耳。”

房玄龄微微颔首,上前一步,接过李世民的话头,进行补充和深化。

“陛下圣明,所言八败,切中要害!”

“臣以为,其最致命者,在于‘无根之败’。项羽虽勇冠三军,却如无根浮萍,观其疆土,分封十八路诸侯,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其令不出彭城。”

“反观刘邦,先据关中为根本,得秦地民心,又有萧何经营关中,源源不断输送兵员粮草,此乃‘高屋建瓴’之势。”

“项羽即便退守江东,其地狭小,北有韩信、东有彭越、西有刘邦,三面受敌,毫无战略缓冲。”

“而我大唐立国,深知‘深根固本’之理。”

“项羽,无根之木,岂能不倒?”

房玄龄缓缓分析和补充李世民的观点,条条明晰。

这时候杜如晦站了出来,他微微朝李世民作揖。

“玄龄兄所言极是。臣之所见,项羽之败,非关天时,亦非地利,实乃人和尽是!”

“其为政,弑义帝而失天下诸侯之心;为人,妒贤嫉能,致使韩信、陈平、英布等皆弃楚投汉;为将,不能抚恤士卒,唯有严刑峻法。”

“试问,天下谁愿为这等君主效死?”

“刘邦则不然,豁达大度,知人善任,故豪杰景从。”

“陛下,臣敢断言,即便项羽过江,其麾下文武,见大势己去,必生异心。或阵前倒戈,或暗中通汉,无需汉军大举进攻,其内部必将分崩离析。”

“此乃人心向背,绝非武力可逆!”

在房玄龄说完后,杜如晦立即开口,语气果断,一锤定音。

李世民连连颔首,面露了然之色。

在两位同僚分析后,魏征这时候也走了出来,显然是准备拿这件事来规谏李世民。

“陛下,诸公之论,皆在情理之中,然臣之所思,更在于以史为鉴。”

只见李世民正襟危坐,朝魏征颔首示意。

“项羽恃其武力,轻视教化,不行仁政,此乃取祸之道。”

“陛下常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项羽便是那倾覆之舟!其败,非败于刘邦,乃败于天下百姓求安之心!”

“故,项羽即便过江,若仍不修德政,不行仁义,反而变本加厉地盘剥江东子弟以充军,则江东父老必视其为仇寇,其败亡只会更快、更惨!”

说到这时,魏征的语气有些激愤,只见他再次向李世民作揖,面色严肃。

“此事足可警示后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力行仁德,方可江山永固!”

李世民听此龙颜大悦,感到满满的幸福。

自己真是幸运啊,拥有如此优秀的团队~

众多大臣:陛下,其实我们也很幸运!

“善!玄龄见其形,克明断其势,玄成究其理。得卿三人,朕复何忧?”

只见李世民大手一挥,神情颇为豪迈。

“项羽此人,真是一面宝镜!照见了为君者所有不可为之弊病:刚愎、暴虐、短视、无谋、失德!”

李世民面色肃穆,朝众臣拱手作揖。

“诸君,这天下,绝非凭一人之勇便可夺取,更非靠一人之智便能治理!”

“朕,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