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秦皇汉武明祖的民生如何

天幕关于这类视频播放完后,好几天都没有动静了。·幻?想-姬+ /首·发^

主要是陈语世界的时间,与其他位面的时间不相同,播放视频的时候会相同,其他的时间会有差异。

不然陈语每天看视频,天幕上每天出现视频也不是事。

陈语简单吃个饭后,坐下就开刷。

【秦皇、汉武、明祖谁的文治水平高?】

万朝万界的天幕再次出现,这个题目令不少皇帝一愣。

特别是时期靠前的皇帝,看到秦皇汉武两人后,心中皆是想看看天幕的评价是怎么的。

毕竟二人在史书上皆是毁誉参半的皇帝。

不少人甚至坚定的认为,这二位帝王皆是不折不扣的大暴君。

【秦皇、汉武、明祖对于民生,哪些是有能力不去做,哪些就算做了也做不好?】

天幕上再次出现那位儒雅男子,这令天幕下的隋炀帝浑身一震。

大隋,大业年间。

“又是他?!”

杨广瞬间被吓得酒醒了,瞪大眼睛看着天幕。

原本的好胃口顿时没了,相反还有些恶心,美酒现在看起来也跟马尿没什么区别。

“别又是说朕的啊......”

杨广看着天幕男子,心中不由升起哀求之情。

他自打做皇帝起,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什么人能令他畏惧。

可自从天幕的出现,他的皇帝生涯中,出现了第一个令他胆寒的人物。

【汉武帝他肯定有这个能力,汉武帝要是想搞文治,想把民生搞好,他一定可以搞好。/齐′盛?暁\税·罔¢ _已^发·布~嶵.歆′彰.结,】

大汉。

“这是在说朕穷兵黩武?”

刘彻似乎看出了这句话深层的含义,面露震惊过后,心中产生出强烈的羞耻感,以及一丝愤怒。

“荒谬!朕若不北击匈奴,扫除边患,何来民生可言?皆是匈奴铁蹄南下,生灵涂炭,这难道就是他们想要的‘民生’吗?”

刘彻对桑弘羊、卫青等心腹说道,语气略微激动。

“没有强大的军力,哪来的太平日子搞民生?此人之说,未免有些书生气了。”

卫青心情复杂,但依旧认同刘彻之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刘彻面露挣扎之色,他内心深处被“他完全有能力搞好”这句话深深刺痛,这句话暗示着他的丰功伟业,皆是以牺牲万民的福祉为代价的。

这不由让他心生一丝动摇。

之前天幕曾说过皇帝考试中,朕的民生没考好......

“民生......民生!”

刘彻再次看向御案,上面放着一卷残破的竹简。

他缓缓打开竹简,竹简之上浅浅的印着两个字。

——民生。

【关于秦始皇,这一点确实很难评断。因为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似乎从未将“民生”视为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他的观念里,“民”的价值似乎只与“力”挂钩,所谓“民力”,就是为他修建长城、营造陵墓、大兴土木的工具。,w,z,s^k′b*o.o!k..¨c′o¨m/百姓的繁衍生息、生活福祉,似乎完全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

【正因他在这方面的意识完全空白,既没有相关的想法,也未曾做出任何政策尝试,所以我们根本无从判断他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

大秦。

“民生?”

嬴政面色平静的看着天幕,他并没有想象中的愤怒,反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民生,民生......哼,天下万物,皆为朕用,朕筑长城,修驰道、建陵墓,哪件不是功在千秋之伟业?”

“百姓能以其力,参与到这万世之功业中,己是他们的造化。”

“生活?能吃饱饭,能为朕的伟业出力,便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除此之外,还有何‘生’可言?”

嬴政看着群臣,语气冰冷且自信。

“这样不对吧......”

群臣之中的刘季面露思索之色,总感觉嬴政的话有点......自我了?

“还有建陵墓咋成千秋之伟业了?”

刘季挠了挠头,面露不解之色,筑长城和修驰道他认可,只是修陵墓......

后世之人:我有话说!修陵墓就是千秋之伟业!真的很壮观好吧!

嬴政再次扫向群臣,轻哼一声。

“这后世之人,以蝼蚁之见,妄测九天之鹰,可笑!”

嬴政面色充满不屑,只觉得对方所处于的层次太低级了。

【朱元璋确实是一心想要治理好民生,但能力这方面不太好说......看他颁布的《大诰》和后期的种种政策,能感受到他不仅想解决眼前的问题,更希望为后世开创太平基业。】

【他不是不体恤百姓,只是治理方法上确实存在局限。这与他出身寒微、对官僚体系缺乏信任有关。】

【他习惯亲力亲为,这既是因为不放心他人,也是因为他深知权臣误国的危害。废除丞相制固然有他的考量,但确实加重了他的负担。】

【若能找到值得托付的贤相来分担政务,民生问题或许能处理得更好。不过以他多疑的性格,要找到完全信任的人确实不易。】

【再看刘邦,他本身也不是擅长精细治理的类型。】

【但刘邦懂得放权,能重用萧何这样的人才。这种用人不疑的胸襟,确实值得借鉴。】

【或许朱元璋若能适当分权,不必事事躬亲,既能减轻自己的负担,也能让能臣各展所长。只是他经历过太多背叛,这份谨慎也情有可原。】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暴跳如雷,彻底破防,心里面感到了极大的不公和委屈。

“放他娘的屁!谁说咱没能力?!咱怎么就没能力了?!”

“咱减免赋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严惩贪官......哪一件不是为了老百姓?!咱半夜爬起来批奏折,累得吐血,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咬着牙说道,面色十分狰狞。

“说咱不会用人?丞相?胡惟庸那个狗东西当丞相是什么下场?!文武百官有一个算一个,有几个真心为百姓着想?不都得咱拿着鞭子在后面盯着?!”

朱元璋面色涨红,有些喘不过气来,一旁的朱标连忙上前为朱元璋顺气。

“标儿!你说!爹做的这些,是不是为了老百姓?是不是?!凭什么说咱没这这个能力?!”

朱元璋越说越是委屈,感觉自己好心当了驴肝肺。

咱勤勤恳恳多年,不敢有一丝松懈,批奏折批到吐血啊,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爹,这不过是此人的一面之词罢了,他定然是不了解您,所以胡乱说的!整个大明谁不知道您的伟大?”

朱标一边为朱元璋顺气,一边劝慰的说道。

“肯定是那些贪官污吏阳奉阴违!是那些豪强地主欺上瞒下!不是咱老朱的法子不好!”

朱元璋扫视过群臣,心底升起一丝憎恶。

“没错,他不过是没有站在咱这个位子上,不知道咱的辛苦!”

朱元璋深吸口气,面色略微和缓。

但转而平静下来后,他心底升起反思,咱的某些政策是不是真的太严苛了、太理想化了?

大唐,贞观年间。

“玄成、玄龄,天幕此言,乃至理啊!”

“为君者,不必事事躬亲,但要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儒雅男子,对他说的话感到深以为然。

“汉武之失,在于穷兵黩武而不恤民力;明祖之憾,在于劳心劳力而不信群臣。”

“朕当常怀敬畏,以隋炀帝为戒,以百姓心为心。”

“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刻也不能忘啊!”

李世民看向群臣,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