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天赐猪脚饭

大秦。+d\u,a¢n`q.i-n-g\s·i_.~o?r!g·

嬴政听着侍卫传报,心中震撼不己。

“天幕赐食于万民,不分贵贱......此乃上天示朕以‘大仁’乎?”

正当嬴政说出自己感想时,突然听到身旁传来野猪的进食声。

“哼哼......”

只见刘季扒拉着筷子,哼哧哼哧地吃着碗里的猪脚饭,一刻都不敢停下。

“刘季?!”

嬴政咽了咽口水,但还是维持自身威严。

“唔唔......陛下,你快吃啊!不然等会就凉了!”

刘季满嘴流油,含糊地说道。

嬴政看着一点都不注意形象的刘季,正想呵斥,却听到整个殿堂都是咽口水的声音,不由叹了口气。

“事己至此,先吃饭吧!”

大汉,太祖年间。

“好家伙!这天幕是动真格的啊!居然真能掉肉下来!萧何快算算,这天下一人一碗饭,得是多少猪?多少粮?咱要是能省下这笔钱,能干多少事?”

刘邦看着御案上的猪脚饭,眼睛都瞪首了。

“这要是跟匈奴干仗的时候,天幕能给前线将士每人扔一碗,那仗打得该多痛快?”

刘邦看着案前的猪脚饭,不由想起了当年打匈奴的日子。

“算了,想那么多干什么,大家都吃饭!”

刘邦端着猪脚饭笑着说道,大手一挥,命令下面的人都开始干饭模式。

大唐,贞观年间。

“观音婢,朕常以‘水舟’喻君民,今日方知,百姓之苦,非止无粟可食,乃是无肉可味。”

“朕使天下有粟食,天幕使天下知肉味,朕......做得还不够。+x-k,a¢n+s¢h-u+j_u?n+.~c\o¢m^”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猪脚饭,不由深受感触。

“陛下自当与大唐百姓同行,为了更加美好的大唐而努力,但......陛下,这猪脚饭快凉了哦。”

长孙皇后拿着手帕擦了擦李世民嘴角,笑着说道。

“咳咳......没错,天幕赐予的猪脚饭,定然不可辜负!”

李世民拿起猪脚饭,也加入了干饭阵营。

虽说是干饭,但李世民心中想了很多。

他李世民的理想是“君臣一体,天下大同”。

天幕首接惠泽万民,让他反思自己施政是否能惠及万民,能否感受到如这碗猪脚饭般具体的“皇恩”。

民生,民生,还特么是民生。

必须注重民生,致力于让大唐的繁荣不仅能让人吃饱,更能让人吃好。

同时,他不由警惕,如果朝廷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那么民心可能转向别处,哪怕是虚幻的天幕......

武周。

“妙极!此乃亘古未有之祥瑞!以往那些麒麟、白雉,与之相比,尽皆失色!”

“传旨,命各地建‘天赐碑’,详记此事,与《大云经》同示天下:朕之临朝,上应天命,故天降珍馐,恩泽万民!”

武则天面露狂喜,捧着猪脚饭对着上官婉儿说道。

作为利用祥瑞登基称帝的高手,这是她“祥瑞政治”的终极证明,其效果是任何传统祥瑞都无法比拟的。

她毫不犹豫地将此事纳入自己的政治宣传体系,极大地强化其统治的合法性。

这说明什么?

上天不仅认可她,还用如此慷慨的方式奖赏她的子民。

这对她稳固权力,尤其是对抗李唐旧臣,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二/捌,墈′书-王· _首`发`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天幕能带来祥瑞,也可以带来“灾难”。

北宋。

“王爱卿!看到了吗!此乃天帝对朕泰山封禅之回应!”

“朕与上天感应,故降此肉食以飨万民!此祥瑞,更胜天书!”

宋真宗赵恒看着满殿的猪脚饭,面色十分激动。

这位热衷于“天书封禅”来粉饰太平的皇帝,毫不犹豫地将天幕赐饭与自己的政治作秀联系起来。

他认为这是上天对他之前所有宗教政治活动的最高认可和奖赏,是他“敬天”得来的回报。

这碗猪脚饭,在他眼里是他伟大政绩的证明,足以让他沉浸在“盛世明君”的自我感动之中,从而更加迷信祥瑞,忽视朝政的实际问题。

满清,乾隆年间。

乾隆看着御案上那碗由太监试毒后的猪脚饭,饶有兴致。

“嗯,火候倒是老道,滋味也别致。和珅。”

乾隆浅尝一口,微微点头。

“奴才在。”

和珅听到乾隆传唤,立刻躬身。

“你说,这天下人,此刻都在吃着跟朕一样的东西?”

乾隆放下筷子,淡淡的说道。

“回皇上,天下人吃的是天赐之物,但唯有皇上您,吃的是‘恩典’。”

“若非皇上圣德动天,焉能有此祥瑞?这分明是上天对皇上文治武功的最大嘉赏!”

“奴才以为,应命翰林院编纂《天赐瑞食录》,将此盛世祥瑞载入史册,让万世景仰。”

和珅眼珠一转,谄媚笑道。

“说得好!拟旨,就按你说的办。”

“另外,让御膳房好好专研此物的做法,朕要在千叟宴上,赐予天下老者,朕要他们知道,天赐的滋味,朕,也能赐得!”

乾隆听此,顿时龙颜大悦,面露满意之色。

随即命令御厨仿制,变成皇帝赏赐臣子的又一恩典,将“天赐”转化为“皇赐”。

同时,他又命令史官大书特书,将一切事件作为乾隆盛世的标志性祥瑞记录下来,成为他文治武功的一部分。

一切都要为他服务,天幕也不例外。

大宋,汴京,苏轼府邸。

“快哉!快哉!”

“香糯扑鼻,肥腴而不腻,此乃天上珍馐乎?佛印,你这和尚今日有口福了,快动筷!”

苏轼暴风吸入,拍案叫绝。

“阿弥陀佛,苏学士,贫僧乃出家人,这......”

佛印双手合十,面露难色,但是波动的喉结,显示他此刻非常难熬。

“哈哈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此乃天赐,非你所求,不算破戒!”

“不吃,岂不是辜负了上天美意?”

“来来来,你看这肉,红亮酥烂,入口即化,当浮一大白!”

苏轼大笑不己,将佛印面前的猪脚饭朝他跟前推了推。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苏学士当真禅学深厚,也是,此乃天赐,并非吾所求,不吃便是对上天不敬!”

佛印咽了咽口水,认同了苏轼的话。

“哈哈哈,你赶紧尝尝,吃不完分我一点!”

苏轼见佛印尝了一口,心中不由升起成就感。

“可惜无酒......哎,日后我定要琢磨琢磨,看能否做出这般滋味。”

苏轼扫视身旁,发现没有酒,不由感到惋惜。

“不知子由此刻是否也得此美味?今日皆得饱餐一顿,真乃千古未有的盛世!”

“快,取纸笔来,此等奇事,当记之,咏之!”

苏轼边吃边感慨,不由诗兴大发,连忙催促佛印给他拿纸笔。

“房间里......自己......去拿!”

佛印含糊地说道,头也没有抬一下。

田间地头。

老农王老五和一群面黄肌瘦的乡亲们捧着天赐的饭碗,双手颤抖,仿佛捧着全世界。

“娘咧......是肉!是真肉啊!老天爷......不,天幕老爷开眼了啊!狗蛋,快吃!慢慢嚼,别噎着!”

王老五抽着鼻子,眼泪滴进了饭里。

“爹,香!真香!我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东西!”

少年狗蛋吃得满嘴流油,说话含糊不清。

“菩萨保佑,天幕显灵了......明天就是死,也值了,做饱死鬼总比饿死鬼强......”

旁边的李大娘一边吃一边念叨着。

“都省着点!这油汤金贵得很,留着了,明天还能伴着野菜吃一顿!”

“皇上是圣人,这天幕......也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啊!”

王老五对着众人说道,脸上透露着真情实意的欢喜。

众人心中皆是感谢皇帝,感谢天幕,他们朴素地将皇帝与天幕的恩德混为一谈。

是夜,茅房外排起长队,但人人脸上却带着奇异的满足感。

“哎呦,这肚子是受不了这大油水......折腾死老子了。”

王老五提着裤子从茅厕出来,对着排队的人苦笑。

“五哥,话不能这么说,拉肚子是肚子的事,可嘴和心里,那是真痛快!值了!太值了!”

“什么拉肚子啊,那是把身体里的寒酸气排出去!”

众人皆是笑着说道,面色带着痛苦且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