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历史上令人动容一幕

大汉,太祖年间。!零+点/看_书~ `已+发*布!醉,歆¨漳/结-

“好!好个刘庄!乃公就知道,咱老刘家尽出好种!”

刘邦醉眼朦胧地指着天幕,突然放声大笑道。

“陛下,明帝陛下确是一代贤君,治黄河、兴教化,皆是泽被万世之功。”

萧何看着天幕,含笑举杯。

“娥姁啊,你看见没有?这小子比乃公强!乃公一辈子打仗,他倒好,让老百姓过安稳日子......”

刘邦抹了把胡子上的酒渍,眼神突然清明。

“陛下开创基业,明帝守成致治,各擅胜场。”

吕雉看着刘邦邋遢的样子,摇了摇头,但还是真诚地说道。

“传旨!在宗庙给这小子单独立个牌位!让后世子孙都看看,什么叫真正的老刘家气象!”

刘邦突然拍案而起,大声说道。

“陛下,这......这不合礼制啊......”

萧何一愣,有些为难的说道。

“乃公说合就合!这般争气的子孙,不该好好供着吗?!”

刘邦瞪了一眼,看上去己经醉了。

“陛下,天幕上说过大汉好皇帝多的是......若是天幕再出现其他的贤明君主,难倒说都放进去?”

“不如用新制造出的汉纸,专门写下记录......以供后人仰慕?”

萧何略微斟酌,沉吟道。

“嗯......好像也是,是乃公没想周到......”

刘邦眯着眼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餿?飕\暁`税¢网. !冕-废\越·读,

自家好皇帝那么多,难道以后都当进去?这样也没空放吧......

嘿嘿,真是头疼呢~

“这小子......没给乃公丢人!”

刘邦想了想之后,又仰头灌了一口酒,醉醺醺地笑道。

大汉,中宗年间。

“丙吉啊......你看这刘庄,治黄河、严吏治、兴教化。朕自问勤政爱民,可看到这等子孙,心头竟是百味杂陈。”

刘询凝视天幕,目光由赞叹渐转复杂,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陛下开创盛世,使匈奴来朝,百姓安乐,己是难得的圣君。”

丙吉敏锐地察觉圣意,温声劝慰。

“朕何尝不知?只是......你看那刘秀父子,父创业,子守成,竟能更上一层楼。可朕的太子......”

刘询摇头苦笑,声音渐渐深沉。

“陛下,太子仁厚,假以时日必能......”

于定国肃然进言道。

“仁厚?朕要的不是仁厚!是明断!是魄力!”

刘询突然抬手打断,语气带着难掩的焦灼。

“这样的明察秋毫,这样的雷厉风行......朕的奭儿,怕是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

刘询指着天幕上的“吏治”,眉间深锁。+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

殿内一时寂静——

“陛下,臣记得您常言‘霸王道杂之’。或许......可命太子多观刑狱,历练决断。”

丙吉沉吟良久,缓缓开口。

“朕何尝不曾试过?可他见囚犯啼哭竟要朕尽数赦免......这样的心性,如何镇得住这万里江山!”

刘询目光骤然一黯,他突然起身踱步,似乎在丈量大地。

“臣愿与丙吉大人共同辅佐太子,研习律法,必当......”

于定国躬身再拜,言语恳切。

“罢了......朕终究不是刘秀,得不着这般争气的儿子。”

刘询颓然落座,疲惫地摆了摆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若朕身后,奭儿能守住这份基业,便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刘询望着天幕最后一行字,喃喃自语。

大汉,永平年间。

刘庄凝视着天幕最后几行字,持着玉圭的手微微发紧。

当看到“比父亲刘秀还略胜一筹”时,他眉头微蹙,眼底泛起复杂的波澜。

“后世过誉了。”

“朕不过是在父皇栽种的大树下,略尽修剪浇灌之责。开创之艰难,远胜于守成。”

刘庄转向太子刘炟,认真地说道。

太常卿正要开口称颂,却被刘庄抬手制止。

“人口增长,是因光武年间己奠定根基;吏治清明,是因父皇早立下规矩。”

刘庄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沉声说道。

“至于治黄河......这本就是天子该做之事,不值得夸耀。”

“若要说功绩,该记在数十万治河民工身上,该记在那些日夜巡查的河工身上。”

刘庄停顿片刻,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可后世说父皇过于完美......”

太子刘炟忍不住轻声说道。

“完美?”

“朕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有负社稷。这世上,哪有什么完美君主。”

刘庄轻轻摇头,唇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苦笑。

“青史如镜,照见的不是帝王功过......而是百姓安乐。”

“后世如何评说,由他们去。朕只求问心无愧,对得起这万里山河。”

刘庄缓缓站起,看着天幕说道。

大唐,贞观年间。

“这便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朕今日方知,何为真正的守成明君。”

李世民凝视天幕良久,缓缓吐出一口气。

“陛下,汉明帝之政,令臣想起魏征常说的‘水能载舟’。能使人口增长近半,黄河安澜千年,这才是真正的载舟之力。”

房玄龄抚须感叹道。

“更难得其吏治清明,这西字看似简单,实则需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的智慧。”

魏征看着天幕,目光炯炯。

“青史留名未必都要轰轰烈烈,如汉明帝这般,似春雨润物,无声却滋养万物,反倒更显珍贵。”

李世民驻足转身,眼中闪过明悟。

“陛下圣明。或许正因太过完美,反倒让史官无从下笔。毕竟史书最爱记载的,总是那些跌宕起伏的传奇。”

长孙无忌含笑附和道。

而就在此时,天幕画面改变。

【历史上有哪些令人动容的一幕?】

“历史上......令人动容的一幕?”

“诸卿,看到这个标题,朕倒是想起了几个前朝旧事。”

李世民望着新出现的天幕标题,若有所思地说道。

“臣想到的是豫让漆身吞炭。士为知己者死,纵是敌国臣子,其志也可敬。”

魏征略微思索,沉吟道。

“......要俺老程说,最动容的是荆轲易水送别!风萧萧兮易水寒,那才叫......”

程咬金挠了挠头,努力想着历史典故,想到后猛拍大腿,兴奋说道。

“你们说......汉明帝刘庄晚年......梦到小时候父母唤他‘子丽’的情形......是否令人动容?”

李世民突然抬手打断众人,眼睛看着天幕。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原本都在讨论的众人表情瞬间复杂起来。

“陛下圣察......最动容的,或许不是沙场诀别,而是......开创盛世的明帝在梦里变回那个被父母呵护的孩子。”

良久,房玄龄轻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