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忠诚与背叛爱吃火锅烤肉的小蘑菇

第214章 蒋雯丽的决断

车子刚驶入北流市区,王建军就单手握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摸出手机,手指飞快地拨通了辖区派出所所长的电话,急性子的他半点不愿拖延。?齐^盛,晓?说~蛧\ *毋*错_内¨容_

“老张,我王建军,刚回北流。”他语气干脆利落,带着不容置喙的劲儿,“苏志明那一家子,你下午派两个片警过去一趟,就按走访慰问的由头,把接苏妙去香港的事提了。”

电话那头连忙应下,王建军又补了句:“不用提我的名字,也别搞得兴师动众,顺顺利利把事办了就行。”

挂了电话,他对副驾的康丽萍撇撇嘴:“苏家那烂摊子,还值得我亲自跑一趟?派两个片警过去,足够了。”

康丽萍瞥了他一眼,没接话——她太清楚自己老公这急性子的脾气,认定的事恨不得立刻落地,对苏志明一家,他向来是不屑于正眼瞧的。

下午两点多,苏志明家那扇掉漆的老铁门被轻轻敲响。

蒋雯丽正蹲在地上擦轮椅的轮子,听见动静连忙起身开门,看见门口穿着警服的两个片警,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连忙侧身让他们进屋。-芯·完,夲!鉮*占. ,首!发.

“嫂子,别紧张,我们是片区的,过来走访慰问下困难群众。”领头的片警语气客气,目光扫过屋里瘫痪在床、气息微弱的苏志明,还有坐在小板凳上自顾自傻笑的苏妙,眼底多了几分同情。

蒋雯丽搓着手,给两人倒了温水,心里七上八下——这些年家里的糟心事压得她喘不过气,更让她胆战心惊的,是那些虎视眈眈的债主。

她心里藏着个压了两年的心事:当年好不容易才知道子轩的那个电话手表的事情,她鼓起勇气打了个辗转要来的电话,想问问孩子过得好不好,也想求着他看在苏妙是亲妈的份上搭把手。

可电话只通了一次,说了没两句就被匆匆挂断,后来再打,己是空号。

这两年,她夜里总对着天花板发呆,既担心子轩,又愧疚没照顾好苏妙。.微-趣`小′税?徃. \首_发¨

床底下那个旧盒里,藏着100多万现金——那是苏志明留下的最后一点家底,本想给苏妙治病、给丈夫续命。可她不敢动,半分不敢动。

想当初和康家联姻,苏家靠着康家的关系做了不少生意,虽然康家占大头,苏家占小头,但是那时候康家的两个老不死都没有出面,他们还以为康家是因为儿子老实还心灰意冷了,所以那时候的生意全靠苏志明出面周旋。

再后来康家虽然一夜之间完了父子两人,但是却没人栽进去坐牢,而五个女婿的职位不降反升,所以苏家就成了债主们的头号目标。

那些年的供货商、生意亏本的人,全堵着门找苏志明要债,若不是有王建军在上面罩着,他们早就被拆了房子。

可债主们没撤,就像饿狼似的盯着苏家,就盼着他们露出一点有钱的苗头。

蒋文丽太清楚,苏志明己是油尽灯枯,没几天可活了;她自己也被这日子熬得快撑不住了;儿子苏睿每天半死不活,每个月领着2000多块工资,刚够一家西口买柴米油盐不饿死。

她不是没动过念头,想拿床底的钱给苏志明买点好药,给苏妙添件新衣,给苏睿补补身子,可每次手摸到木盒,就吓得浑身发抖——她怕啊,怕被债主发现,怕这点救命钱被抢,怕一家人连最后一点安身立命的余地都没有。

寒暄了几句,片警话锋一转:“嫂子,我们听说你家情况确实困难,尤其是苏妙同志,一首需要人照顾。现在有个情况,香港那边有亲戚愿意接她过去生活,条件比这边好,还能有人专门照看,你看愿意吗?”

蒋雯丽愣了愣,像是被惊雷劈中,怔怔地看着片警——她瞬间猜到,这肯定是子轩的意思!

积压两年的担忧、委屈、无力和恐惧瞬间涌上来,她眼圈一红,几乎没半点犹豫,就用力点了点头:“愿意!我愿意!”

她不是不疼苏妙,这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女儿啊。

可她实在撑不下去了,苏志明要走了,她自己也快熬垮了,苏睿自顾不暇,留着苏妙在身边,只能跟着一起受苦,自己真的走了那天,她一个傻子怎么办啊。

子轩是她新生儿子,这个安排,不仅是救苏妙,更是给了这孩子一条活路,也让她少了一块心头大石。

片警见她答应得干脆,又叮嘱了几句交接的细节,便起身离开了。

送走片警,蒋雯丽走到苏妙身边,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妙妙,是子轩来接你了……”她声音哽咽,“妈实在护不住你了,去香港那边,能好好活着,就比什么都强。”

苏妙似懂非懂,只是对着她傻笑,伸手去擦她脸上的眼泪,手指没有一点粗糙又温暖。

蒋雯丽紧紧抱住女儿,泪水打湿了苏妙的衣角。

她抬头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总算,给女儿寻了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