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忠诚与背叛爱吃火锅烤肉的小蘑菇

第70章 苏家的考量

康传宗带着子轩和苏妙离开后,客厅里瞬间没了声响,只剩下苏志明和蒋雯丽面对面坐着,空气里还飘着厨房传来的、没散尽的油烟味。?m·a!l,i′x\s~w!.?c?o~m?

两人对视几秒,谁都没先开口,刚才康传宗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像块石头压在两人心里。

蒋雯丽先熬不住,手指捏着围裙角搓了搓,语气带着几分无措:“老苏,那……我先去把午饭做了?锅里的菜刚才慌着出来,估计都糊了,重新弄点简单的。”

苏志明指尖还在膝盖上轻轻敲着,闻言抬眼瞥了她一下,点了点头:“嗯,弄快点,别太复杂。”

蒋雯丽应声起身,转身往厨房走时,脚步都有些沉——她知道苏志明没说出口的心思。

苏志明能从一个乡镇小学代课老师,一步步走到市教育局局长的位置,靠的从不是运气,这些年官场上的弯弯绕,他比谁都懂。

刚才自己女儿说“放u盘”,早让他在心里盘算了百八十遍,就算还有一两个疑点没捋顺,大概的方向也己经有了底。

厨房里很快传来洗菜、切菜的声音,叮叮当当的,却没驱散客厅的沉闷。

苏志明靠在沙发上,闭着眼,脑子里反复过着苏妙的话——康传宗让林大发“放u盘”,不是“拿”,这一字之差,藏的是栽赃的心思。

省厅调查组下来,消息又封得死,康家这时候让康传宗装糊涂,到底是想把水搅浑,还是想借调查组的手,除掉谁?

没一会儿,蒋雯丽端着两盘菜、两碗米饭出来,摆在茶几上——一盘炒青菜,一盘番茄炒蛋,都是简单的家常菜,却没什么热气,像是凑数的。*y_d¢d,x~s^w?./c_o?m.

两人坐在沙发上吃饭,筷子碰着碗,发出轻响,却没人说话,嘴里的菜也没什么滋味,嚼着像蜡。

吃到一半,苏志明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语气平静:“老蒋,下午我得回市里一趟,局里还有事要处理。”

蒋雯丽手里的筷子顿了顿,没抬头,只轻轻“嗯”了一声。夫妻这么多年,她能靠着苏志明的关系,垄断县里教育局的文具采购生意,把几家文具店开得风生水起,自然不是真糊涂。

苏志明说“局里有事”,恐怕是去打听案子的消息,或是找关系铺路——他有事瞒着她,但她不会多问,这是两人这么多年的默契。

吃完饭,苏志明起身去书房拿公文包,蒋雯丽收拾着碗筷,没再说话。

等苏志明拎着包走到门口换鞋时,蒋雯丽突然追过来,声音里带着几分颤意:“老苏,妙妙……妙妙是我们唯一的女儿,不管这案子最后查到谁头上,你一定要保住她,不能让她出事。”

苏志明换鞋的动作停了停,转头看向她,眼底的沉郁散了些,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硬气:“你放心,我苏志明的女儿,没人能随便动。万事有我。”

说完,他拉开门,快步走了出去,关门声不轻不重,却让蒋雯丽的心跟着颤了一下。

她站在门口,望着楼道里苏志明逐渐远去的背影,心里又慌又乱——她不知道这桩命案最后会牵扯出多少人,也不知道苏志明能不能护住苏妙,只觉得这小县城的天,好像要变了。·x!j?w/x`s.w!./c\o.m`

苏志明开着那辆跑了快十年的破夏利,从县城往市里赶。

车窗外的树影飞快向后掠,他却没心思看——方向盘被握得发紧,脑子里反复转着苏妙说的那句“康传宗让林大发把u盘放回去”。

上了高速后,他没按往常的路线往市中心走,反而在临近市区的出口下了高速,拐向了通往市精神病院的小路。

苏志明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方向盘,心里的算盘早打得透亮:林致远出了这么大的事,省厅调查组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那个被“放回去”的u盘,早晚要被翻出来。

到时候,案子只会往两个方向走——要么是康传宗因苏妙出轨报复,对林致远家痛下杀手;要么是苏妙为了隐瞒私情,自己动手,或是借他人之手。

他太了解康传宗了——康家在市里根基深,康传宗向来是“不沾泥”的性子,绝不会为了一个出轨的老婆,把自己和整个康家拖进凶杀案里。这么一排除,剩下的只有第二种可能:康传宗想把祸水引到苏妙身上。

可越想,苏志明心里越拧巴——如果康传宗真要栽赃苏妙,为什么要当着苏妙的面打电话?那不是明摆着告诉苏妙“我要搞你”吗?按康传宗的心思,这种阴招该藏得严严实实,怎么会做得这么露骨?

车子驶到精神病院门口的岔路,苏志明踩了刹车,看着远处院区灰色的楼,眉头皱得更紧。

他掏出烟,点了一根,烟雾缭绕里,他忽然想起苏妙刚才的样子——说起康传宗打电话时,苏妙眼里除了慌,还有一丝说不清的委屈,不像是装的。

“难不成……康传宗还有别的心思?”苏志明猛吸了一口烟,把烟蒂摁在车载烟灰缸里。

他忽然觉得,康传宗这步棋走得太怪了,露骨的栽赃背后,说不定藏着更绕的算计——是想逼苏妙说实话?还是想借苏妙的嘴,把消息传到他耳朵里?

没等他想透,手机忽然响了,是市局办公室的号码。

苏志明接起,那边的声音压得很低:“苏局,省厅调查组刚刚电话了解,问了些关于林致远和教育局对接的事,还提了一嘴……苏妙小姐。”

苏志明心里“咯噔”一下,挂了电话,没再犹豫,重新发动车子。

苏志明的破夏利停在精神病院家属楼楼下,他没急着下车,先从副驾储物格里翻出个黑色布袋——里面是两根用油纸包着的金条,沉甸甸的,压得布袋边缘发沉。

这是他早就备好的敲门砖,没成想今天真要用上。

他熟门熟路地往三楼走,老院长家的门没关严,留着道缝。

敲了两下门,里面传来老院长的声音:“进来吧,门没锁。”

老院长正坐在藤椅上看报纸,见苏志明进来,眼皮都没抬,只指了指旁边的沙发:“坐。”他做了精神病院院长那么多年能够在北京买到两套西合院,靠的就是有些事情他不问,只做。

苏志明把布袋放在茶几上,推到老院长面前,声音压得很低:“老杨,这次要麻烦你。帮我弄份诊断记录——我女儿苏妙的,确诊‘长期精神抑郁伴间歇性狂躁’,日期往前提两年,要合法合规,查不出任何问题。”

老院长放下报纸,打开布袋瞥了眼,金条的光在昏暗的客厅里晃了下,他又慢悠悠把布袋合上,重新推回去半寸:“苏局,你知道规矩,病历能改,但两年前的记录要补全,得调当时的问诊记录、用药清单,还得有护士的签字——不是一根两根的事。”

“我懂。”苏志明没犹豫,又从公文包里摸出一根金条,放在布袋上,“这三根,够你打点下面的人。老杨,我女儿现在被卷进了命案,这记录是她的保命符,你务必帮我弄稳妥。”

老院长盯着金条看了几秒,终于点头:“行。你女儿的基本信息报给我,下午五点过来拿。记住,这份记录只存纸质档,不上电子系统,问诊医生和护士那边我会打招呼,就算有人来查,他们也只会说‘苏妙两年前确实来就诊过’。”

苏志明松了口气,报完苏妙的信息,又补了句:“别让任何人知道是我弄的,包括你手下的人。”

“放心,干这行这么多年,嘴严得很。”老院长把金条收进抽屉,又拿起报纸,“你先走吧,别在这待太久,最近医院查得严。”

苏志明没多留,起身往门口走,刚到门口,老院长忽然开口:“苏局,这案子要是太大,一份病历未必能保得住人。你自己也得留条后路。”

苏志明脚步顿了顿,没回头,只说了句“谢了”,便轻轻带上门。

车窗外,精神病院的铁门缓缓关上,苏志明看着那扇门,忽然觉得这地方比官场还让人窒息——这里的规矩靠金条定,这里的“真相”靠笔墨改,而他,只能靠着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护着苏妙,哪怕最后自己也会陷进去。谁让她是自己的女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