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野心勃勃

数日后,湘阴,陈家庄。看书屋晓税网 冕废跃渎

自瓶山满载而归,庆功的喧嚣,每日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庄园内灯火通明,酒肉飘香。

卸岭的伙计们与罗老歪的亲兵们混坐一处,划拳猜枚,大声喧哗,一张张被酒精染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财后的狂喜。

主座之上,陈玉楼身着锦缎长衫,意气风发,他频频举杯,与身旁的罗老歪,鹧鸪哨和封思启等人推杯换盏

罗老歪此时早已喝得满面红光,舌头都大了几分,含糊不清的嚷着。

“总把头,这次……这次咱们发了,有了这笔钱,老子再扩充两个师,看那湘西地界,谁还敢跟咱们叫板!”

陈玉楼脸上同样笑着,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目光扫过在座的鹧鸪哨与封思启。

酒过三巡,陈玉楼放下酒杯,原本喧闹的大堂,随着他的动作,竟奇迹般地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视线,都汇聚到了这位常胜山的总把头身上。

“诸位兄弟!”

陈玉楼缓缓起身,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厅堂。

“此次瓶山之行,能有如此泼天富贵,全赖我身边这两位义薄云天的兄弟,鹧鸪哨和封思启!”

他伸手分别指向二人,厅中立刻响起雷鸣般的喝彩。

鹧鸪哨只是微微颔首,神情淡然,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封思启却脸色平静,端坐椅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陈玉楼顿了顿,声音里带上了一股难以抗拒的煽动力。

“如今这天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正是我辈英雄豪杰,大展拳脚之时!”

“我陈玉楼,在此当着常胜山众兄弟的面,诚心邀请鹧鸪哨兄弟与封兄弟,入我常胜山,分坐第二和第三把交椅!”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2^8-看`书`网. ^追\最·新¢章\节!

花麻拐等卸岭的内核人物,脸上皆是错愕,他们没想到总把头竟会许下如此重诺。

将外人,还是两个门派的魁首,直接提到如此高的位置,这在卸岭的历史上,闻所未闻。

一些守着庄园的老伙计脸上,更是露出了复杂的神色,有惊奇,有不解。

陈玉楼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接着说道:“我与罗帅,正是为了在这乱世之中,谋一番大业,若能得两位兄弟臂助,何愁大事不成!”

他的野心,在这一刻,昭然若揭,这不仅仅是邀请,更是一种试探,一种拉拢。

闻听此话,封思启当即率先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淅的压过了所有的议论声。

“总把头厚爱,封某心领了。”

他站起身,对着陈玉楼微微一拱手。

“只是,我乃方外之人,闲云野鹤惯了,于这争霸天下之事,并无半分兴趣。”

“此番相助,不过是萍水相逢,缘分使然,还望总把头见谅。”

他的拒绝,干脆又利落。

封思启心中透亮,陈玉楼此人,还不是已经瞎了双眼的陈瞎子,如今对方正有枭雄心性,野心勃勃,跟着他搅和进这乱世浑水,绝非明智之举。

陈玉楼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便被笑容掩盖。

他的视线,转向了鹧鸪哨。

鹧鸪哨自始至终,都未曾被陈玉楼那番豪言壮语所动,他心中所系的,唯有那被诅咒的族人,与那缥缈的雮尘珠。

见封思启拒绝,他便也顺势起身,抱拳道:“总把头,我搬山一脉的宿命,想必您也清楚。`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

“如今既已在瓶山壁画中寻得线索,我等恨不得即刻动身,前往苦无寺,查找那位了尘长老,实在是无心他顾。”

他这番话,既是拒绝,也是在提醒陈玉楼,该是时候兑现先前的承诺了。

连续被两人拒绝,陈玉楼的脸上,终究是挂不住了。

他哈哈一笑,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心中却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还是三头猛虎。

这两人,一个神秘莫测,手段通神,一个枪法如神,心志坚定。

真要将他们留在常胜山,自己这个总把头,怕是夜里都睡不安稳。

如今他们主动拒绝,反倒是最好的结果。

“也罢,也罢!”

陈玉楼摆了摆手,做出一副豁达的模样。

“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既然两位兄弟心意已决,我陈玉楼也不再强留。”

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只是,并非兄弟我拖延时间,实在是眼下抽不开身。”

“你们有所不知,就在咱们庆功这几日,湘西那边,已经彻底乱了套。”

他压低了声音,对着几人说道:“瓶山的消息走漏,各路军阀、土匪、江湖散盗,都跟闻了腥的猫一样,疯了似的往老熊岭钻。”

“如今,那瓶山地界,为了咱们吃剩下的那点汤水,已经打出狗脑子来了,每天都在死人。”

罗老歪在一旁醉醺醺地插嘴道:“没错,草他娘的,还有几个不长眼的,敢动老子的运输队,要不是总把头拦着,老子早带兵回去,把他们全给突突了!”

陈玉楼接着说:“罗帅如今军费充足,正想着扩充地盘,与邻近几个军阀的摩擦日益加剧,我身为盟友,必须在此坐镇,以防不测。”

他看向鹧鸪哨与封思启,脸上带着歉意。

“所以,查找了尘长老一事,恐怕要劳烦两位先行一步了。”

“待我处理完手头上的琐事,稳定了湘西的局面,便立刻派人与你们汇合,共探那西夏黑水城!”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解释了自己无法同行的原因,又再次表明了结盟的诚意。

鹧鸪哨与封思启对视一眼,都明白这已是最好的安排。

“如此,便有劳总把头了。”

计议已定,宴席的气氛再度热烈起来,只是那份热烈之下,多了几分心照不宣的疏离。

两日后,清晨。

陈家庄园门外,封思启、封学文,与鹧鸪哨师兄妹三人,一行五人一猿,已经整装待发。

陈玉楼亲自将他们送到门口,再三叮嘱,言语恳切。

“两位兄弟,此去一路保重,若寻得了尘长老,切记飞鸽传书于我。”

“告辞。”

封思启与鹧鸪哨抱拳辞别,没有过多的客套,带着众人,转身没入了晨曦的薄雾之中。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陈玉楼脸上的笑容,才缓缓收敛,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思索。

……

离开湘阴,五人一路向北,直奔洞庭湖方向。

有了瓶山一行,封学文与老洋人、花灵之间,也熟络了不少,不再象初见时那般拘谨。

老洋人性格外向,时常讲些搬山一脉在海外遇到的奇闻异事。

花灵则对封思启那神乎其技的观山指迷术,充满了好奇,时常缠着封学文打听。

只可惜封学文路上话却不多,再者他是一问三不知,只默默做事。

唯有鹧鸪哨与封思启,依旧是言语不多,两人并肩而行,更多的时候,是在用眼神与默契交流。

数日后,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

眼前的湖面,一望无际,水天一色,偶有渔舟唱晚,鸥鹭齐飞,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壮阔景象。

“这洞庭湖,果然名不虚传。”老洋人望着眼前的景色,不由得感叹道。

他们寻了一处临湖的镇子落脚,就在众人于茶馆中歇脚时,封思启的脑海中,却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作为穿越者,一个熟悉的名字,与洞庭湖这个地名,瞬间联系在了一起。

胡国华,胡八一的祖父。

原着中,这位可是当时在洞庭湖一带大名鼎鼎的阴阳眼,一手“胡氏分金定穴”的本事,神乎其技,不知为多少达官显贵看过风水,点过宝穴。

此刻,应当正是他声名最盛之时,想到此处,封思启的心思活络了起来,他看着鹧鸪哨心说,或许用不着去沙漠吃沙子了。

当即叫来店里的茶博士,随手递过去几枚铜板道:“小二哥,向你打听个人。”

那茶博士见他出手阔绰,立刻满脸堆笑的凑了过来。

“爷,您说,这洞庭湖周边,就没小的不知道的事。”

封思启呷了口茶,才缓缓开口问道:

“我想找一位风水先生,姓胡,据说本事极大,人称‘阴阳眼’,不知你可曾听说过?”

话音刚落,只见那茶博士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爷,您这可问对人了!”

“您说的,莫不是那半仙胡国华,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