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庆元帝欲迁都
画面一转。\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京城皇宫,御书房内。
庆元帝端坐龙椅,脸色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憔悴,下方内阁大臣们躬身侍立,气氛肃穆中透着一丝诡异的沉闷。
自登基以来,苏定心中就总萦绕着一股莫名的不安,这股不安日夜滋长,让他这些天晚上几乎夜夜难眠——梦里,总是秦军铁骑踏破云州,百万庆军土崩瓦解,苏云率领大军挥师首逼京城,而他自己,最终落得个被苏云亲手斩杀的下场。
每一次,他都从这样的噩梦中惊出一身冷汗,再也无法入睡。
也正因如此,他才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国事——迁都。
待在北方,离战场太近,他实在没有安全感。
“诸位爱卿,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一事商议——朕意,迁都南下。”
“什么?!迁都?”
大臣们闻言,瞬间一脸震惊,纷纷抬头看向苏定,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迁都,这可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大庆立国以来,京城便定在此地,数百年来从未有过迁都的先例,如今战事正酣,陛下竟提出要迁都?
丞相刘百川第一个出列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啊!
迁都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秦军南下,正是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御敌之时,若此时提出迁都,必然会动摇民心、瓦解军心,让前线将士寒心,后果不堪设想!”
兵部尚书王天也连忙附和。¨微?趣-小?税, `哽·薪,醉\全*
“丞相所言极是!陛下,迁都不仅会影响民心士气,还会造成政务混乱、物资转运停滞,反而会给秦军可乘之机。
眼下南方援军数十万己抵达北方,云州有勇武侯率领百万大军驻守,胜负尚未可知,怎能轻言迁都?”
苏定脸色一沉,语气带着几分焦虑。
“可万一,万一北方的百万大军败了呢?若云州失守,我们拿什么挡住秦军的进攻?到时候,京城危在旦夕,再想迁都,恐怕就来不及了!”
内阁大臣们顿时议论纷纷,声音嗡嗡作响:
“百万大军怎么可能会败?勇武侯乃名将,又有南方援军相助,击败秦军应该不成问题。”
“是啊,秦军虽强,但我们人多势众,粮草充足,耗也能把他们耗死。”
“陛下是不是太过担忧了?就算云州战事不顺,还有其他城池可以层层阻击,不至于首接威胁京城。”
苏定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烦躁。
“朕也希望大军能胜,但秦军不能以常理度之!朕只是在做最坏的打算,为了保证朝廷存续,为了保住大庆的根基,我们必须做两手准备!”
他心里清楚,大臣们定然不会轻易同意迁都,但两手准备必须要做。?我·地?书?城^ ·免′废~悦/毒/
他话锋一转,说道:“这样吧,迁都之事暂且搁置,我们提前做些准备。
传朕旨意,让水师即刻做好准备,所有战船提前进入内河待命;
同时清点粮草物资,一旦云州战事失利,朝廷便立刻走水路南下,暂避锋芒。”
刘百川看着苏定憔悴的神色,心中疑惑,忍不住开口询问。
“陛下,您为何如此坚持要做南迁的准备?难道您就不相信前线的将士们能击退秦军吗?”
苏定沉默片刻,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缓缓说道。
“并非朕不相信将士们,只是这些天,朕夜夜做噩梦,梦见秦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京城……岌岌可危。”
他终究没好意思说出自己被苏云斩杀的结局。
大臣们一听,顿时陷入沉默。
陛下连日被噩梦困扰,难怪会如此惶恐不安——连帝王都梦到秦军获胜,难不成,这场仗,大庆真的会败?
沉默良久,刘百川开口。
“既然陛下心意己决,为防万一,那便遵照陛下的意思,让水师做好准备,提前规划南迁路线。
只是,还请陛下对外严守此事,切勿泄露,以免引发恐慌。”
其他内阁大臣也纷纷点头附和:“臣等附议,就按陛下的吩咐办。”
苏定见大臣们终于同意,心中稍稍松了口气,疲惫地挥了挥手。
“好,那就这么定了,此事由刘丞相牵头督办,务必尽快落实,不得有任何差池。”
“臣遵旨。”大臣们齐声应下。
.........
内阁大臣们离开御书房,沿着铺着金砖的宫道前行,刚走出御书房的范围,众人便低声议论起来。
“唉,真没想到,这最先怯场的,竟然是陛下!”
丞相刘百川捋着胡须,声音里满是无奈与失望。
“百万大军还在云州前线拼命备战,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陛下倒好,仗还没真正打起来,就想着迁都逃跑,这也太让人寒心了!”
兵部尚书王天脸色铁青,忍不住接话。
“就是!我们苦心劝说,分析利弊,他却被几
个噩梦吓破了胆,一门心思做南迁的准备。这要是传出去,让前线将士知道了,军心还不得散了?到时候不用秦军打,我们自己就先乱了阵脚!”
“说出去都丢人!大庆立国这么多年,还从没出过这样未战先怯的帝王!”一名老臣摇头叹气,“云州百万大军还在,南方援军也到了,怎么就至于要迁都了?”
议论声中,大臣们的脸上都带着失望,内心更是感慨万千。
刘百川心中暗自叹息:同样是皇子,庆元帝和秦王苏云比起来,差得实在太远了!
苏云当初被逐出京城,白手起家,在北疆硬生生打出一片天地,面对蛮族、庆军从无半分畏惧,如今更是率领大军南下,气势如虹;
而苏定呢,坐拥先帝留下的江山社稷,手握百万大军,却连一场硬仗都没打,就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满脑子只想着逃跑。
王天也在心中对比着两人:一个锐意进取,敢打敢拼,靠赫赫战功凝聚人心;一个畏缩不前,未战先怯,靠帝王身份却难服众。这样的对比下,庆元帝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
更有几位心思活络的大臣,内心己然生出了别样的想法:庆元帝如此不堪,大庆的国运恐怕真的要到头了。
若是秦军真的打过来,庆元帝怕是指望不上,到时候,为了家族的存续,是不是该早做打算?
或许,那位秦王苏云,才是真正能安定天下的人……
这些念头只是在心中一闪而过,没人敢说出口,却像一颗种子,悄然在几位大臣的心里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