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天皇?幕府?

“王爷,今日我们三人来是要向王爷汇报现在的生意!”王奎率先开口。-捖?本¢榊′栈` ?耕′欣.醉`全?

苏云微微颔首,“那你们都说说吧。”

李嵩挺着圆滚滚的肚子往前倾了倾身子,率先说道。

“王爷,自打您提供货源后,李家如今精盐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现在我们的盐铺,北到漠北,南至江南,已经开了三百多家。上个月更是与海外商人达成合作,第一批精盐刚装船,就被抢购一空!”

说着,他掏出一本账簿,双手恭敬递上,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盈利数据。

张诚紧接着起身,满脸自豪:“王爷,张家的丝绸生意也毫不逊色!您提供的优质货源,让我们的丝绸质地、花色都远超同行。

如今京城各大贵族府邸,用的都是我们张家的绸缎。更有海外商人专程前来,一次性订下了半年的货!”

王奎轻轻咳嗽两声,拄着拐杖颤巍巍说道。

“王爷,王家的瓷器生意同样红火!您提供的瓷器白如羊脂、薄如蝉翼。现在不仅国内各大茶楼、酒肆争相订购,就连海外番邦,都将王家瓷器视为珍宝。”

三大家族的生意能如此兴旺,全仰仗苏云提供的独家货源。

苏云听完三人的汇报,满意地点点头。_j!i′n*g·w,u′x·s+w~.¨c_o,m*

没想到短短时间,他们竟把生意做到了海外。

“不错,比本王预想的还要快。”苏云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看来把部分生意交给你们打理,确实没选错人。”

“海外市场虽好,但也要小心行事,别让外人钻了空子。”

李嵩、张诚和王奎对视一眼,赶忙起身行礼。

“全靠王爷栽培!”

三人异口同声道,脸上堆满感激。

跟着苏云这段时间,他们尝到了甜头,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只盼着能继续跟着这位靠山,把生意越做越大。

“跟本王说一说海外的消息。”

王奎率先抱拳:“王爷,东瀛国离大庆最近,那岛国地狭人稠,粮食、铁器样样稀缺,正是咱们的货物倾销地。”

“虽说那地方盛产黄金白银,贵族们富得流油,可底层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只能靠给贵族卖命换口饭吃。”

李嵩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接话:“可不是!咱们的丝绸、瓷器在东瀛贵族圈里抢疯了,上次运过去的百匹云锦,贵妇们为了争几件衣裳,差点闹得不可开交!”

他嘿嘿笑着,突然压低声音,“不过最近东瀛出了变故——各方诸侯厮杀多年,竟被个叫德川的武士统一了!现在他们管那掌权的叫‘天皇’,说是要效仿大庆,建立什么幕府。?秒!彰?踕/暁!税\枉^ ·无,错?内*容.”

张诚神色凝重:“王爷,这新天皇野心不小。我们的商船传回消息,东瀛正大肆招募铁匠、木匠,还在沿海修建巨型船坞。”

苏云猛地坐直身子。

“天皇?幕府?”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前世课本里的日本历史,不就是德川家康结束战国时代,建立江户幕府,天皇成为象征?

之前听到“东瀛国”三个字,他只当是巧合,如今听着三大家族的描述,从黄金白银的产出,到贵族奢靡、百姓困苦的社会结构,再到突然统一的政权形式,这一切竟和记忆中小日本如出一辙。

苏云心里猛地燃起一团火。

虽说这里不是地球,可听到“东瀛”二字,前世那些关于小日本的仇恨记忆,还是一股脑儿冒了出来。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画面在脑海里打转,气得他牙根直痒痒。

好啊,这个东瀛国,看来得好好收拾收拾!

他最看不惯小鬼子了。

不管在哪个世界,都得让他们老实点!

除了心里这股解不开的恨,更重要的是,这东瀛国遍地都是黄金白银!

要是能把它拿下,往后国家发展经济,还愁没钱吗?

想到这,苏云嘴角慢慢勾起一抹笑。

“你们详细跟本王说一说天皇和幕府。”

李嵩率开口:“王爷,这东瀛国看着不大,实则人口近亿,全挤在六个主岛上。京都作为都城,宫墙巍峨,住着天皇和公卿贵族,光是皇宫里的侍女就有上万。”

“本岛聚集着四成人口,稻米、丝绸产出最多,但铁矿奇缺,连菜刀都要从咱们这儿买。”

张诚补充道:“新崛起的幕府设在京都,由德川掌控。说是辅佐天皇,实则军政大权一把抓。听说幕府武士腰间都佩两把刀,见人稍有不敬便拔刀相向。”

他压低声音,“最古怪的是,天皇虽无实权,却被奉为‘神之子’,百姓见了天皇画像都要下跪磕头。”

王奎开口道,“王爷,东瀛的贵族女子抹白粉、染黑齿,穿着十二单衣,走起路来裙摆拖丈余。不过这些贵族奢靡无度,为买咱们的香料、漆器,连祖传的金碗都舍得当。”

他叹息着摇头,“倒是底层百姓可怜,住着茅草屋,顿顿吃糙米拌野菜,还要给幕府交七成收成当赋税。”

李嵩突然凑近,神秘兮兮道:“还有件奇事!东瀛人信一种叫‘神道教’的邪说,说是万物皆有灵,连石头、老树都能成精。他们在山顶修建‘神社’,动辄宰杀牛羊祭祀,排场比咱们祭天还大。”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

将东瀛国的朝堂倾轧、民俗荒诞、贵族豪奢与百姓困苦细细道来。

张诚撇了撇嘴,脸上满是嫌恶:“王爷,这东瀛国当真是惨无人道!说出来您都不敢信,那边竟有个荒唐规矩——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就会被家人背上深山,任其自生自灭!美其名曰‘敬山神’,实则是嫌老人吃白饭。”

“前些日子,有个东瀛商人酒后吐真言,说他亲眼见过自己叔父被捆在竹篓里,就这么丢进了荒山!”

李嵩摇头晃脑,胖脸上尽是不屑:“这还算轻的!他们打仗时更狠,抓到俘虏不仅割鼻削耳,还会把首级挂在城门口示众,拿活人练刀都是常事。

上次我们船队运货过去,亲眼看见几个武士当街斩杀流民,就为了试新打的刀快不快!”

王奎叹了口气:“更可怜的是那些女眷,若丈夫战死,就要被送去‘游女屋’接客,一辈子不得翻身。

还有刚出生的女婴,有些贫苦人家养不起,竟会直接丢进河里……如此行径,当真是毫无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