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成为曹营原始股骗瘸子运动步数能换钱

第375章:陛下,你得这么骂

襄阳城内。!x!i?a/n-y.u′k~s¢w¢.¢c!o~m′

孙策的担忧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

因此在第二日,曹操便高调宣布,自己麾下百万大军分兵两路,此番定要将吴国覆灭。

这一次,算上太史慈原本的大军,曹操在襄阳投入了三十万兵力,再加上淮南徐州那边的十五万大军,共计西十五万称百万大军。

同时曹操还让荀攸连夜写了一封檄文,传遍天下。

讨孙策檄:

盖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是归。昔者,大汉承运,膺受天命,统御宇内,垂西百年。然桓灵昏聩,阉竖弄权,致天下板荡,苍生涂炭。董卓首乱,群雄蜂起,中原鼎沸,社稷倾危。

朕承先帝之遗志,扫黄巾、攻董卓、破袁绍、诛吕布、灭袁术,戡定北方,弭平祸乱。

今汉帝以神器禅让,朕忝居大位,国号大魏,正朔己立,天下咸知。朕之立国,上承汉统,下顺民心,实乃正统所在,天命所归。

且朕即位以来,励精图治,内修政理,外攘夷狄。驱鲜卑于漠北,保边境之安宁;兴农桑于中原,济苍生之困厄。此皆朕之德政所致,天下共睹之盛事也。

然有逆臣孙策,本江东匹夫,乘乱而起,割据一方。·3*4_k,a*n′s¨h+u!.¢c\o~m_不思报效国家,反怀不臣之心,妄自尊大,僭号称帝。

此等行径,实乃大逆不道,人神共愤。且孙策贼子,不自量力,竟敢主动犯我大魏边境,烧杀掳掠,涂炭生灵。其罪昭彰,擢发难数。

夫以顺讨逆,如以汤沃雪;以正伐邪,犹以石击卵。

朕今亲率王师,以雷霆之怒,兴问罪之师。大军所至,势如破竹,必将扫平吴国,荡涤妖氛。吴国之众,若能幡然悔悟,弃暗投明,尽早归降,朕当既往不咎,仍许以富贵。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必遭灭顶之灾,玉石俱焚。

今檄告天下,使众咸知。凡朕大魏将士,当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凡吴国军民,当审时度势,弃逆从顺。若有敢为孙策羽翼者,严惩不贷。望尔等谨遵此檄,毋得自误。

大魏皇帝曹操檄告。

而檄文大义便是。

孙策,我*你&**你@&*的,**,老子当初打黄巾,打董卓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在**那里呢。

之后老子打袁绍,打吕布这才有了这基业,而且老子**是汉帝禅让,所以老子称帝也就罢了,但你小子**是什么地方冒出来的,也敢**的称帝?

真是*@*&**的见了怪了,你*@&*的还当上皇帝了。~咸^鱼?看_书/惘. /首?发/

乖乖投降,要不老子&*的,*@&的干&*&@的,弄不**@&死你。

很明显,荀攸在写檄文的时候,言旭,马超几人也出力了,只不过人家荀攸终究是文化人,所以这才委婉的写出了现在这篇檄文。

荀攸:孙策,你是不知道他们让我写的有多脏啊,你得好好谢谢我,不说了,洗耳朵去。

而孙策在得到檄文后,倒是比较平静,毕竟打仗前发檄文在正常不过了,再加上他也早就清楚曹操这边的檄文专戳心窝子,因此也早就有心理准备。

所以当孙策看到曹魏饭檄文后,并没有像董卓,刘焉,袁绍,袁术一样破防。

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孙策当即也令人写了檄文,总之就是怒斥对方乃是篡汉的逆贼。

而自己之所以称帝,完全就是因为汉帝将一封密诏送到了他的手中,言自己受到曹操威胁,希望能够得到救助。

孙策这边刚想要去救陛下,结果就听闻曹操称帝,而他为了更好的解救陛下,这才称帝。

很明显,孙策的理由相当扯,而且这小子竟然还打上匡扶汉室的名号了,要不要看看你现在的国号叫啥?

吴!

不是汉。

但这些孙策都不在乎,口号而己 总之是拿来回应曹操檄文不让自己师出无名成反贼的。

因此就算是再扯,孙策还是发了出去。

之后孙策和曹操就开始在襄阳对峙。

曹操在城中让孙策尽管来攻城就是,而孙策则让曹操上江上和他决一死战!

双方总归就是一个,你过来啊,我不过去,你过来啊,我也不过去的状态。

言旭看着江面上嚣张的孙策,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纸条,然后递给了曹操。

“陛下,一会您就照着这个骂他,保证今天能骂过对方。”

闻言,曹操无奈的闭上双眼,难得不想去理会言旭。

“陛下,陛下,您看一眼啊,这是臣问了好多人后整理出来的。”

而孙策对于这种情况却很是乐意见得,毕竟他己经确定,除了虎豹骑和银甲骑外,曹操的其余主力大军也都在这里。

还有曹操本人骂不过他!

所以他在这里拖的越久,对于淮南那边便越有利!

而陈宫则是有些无奈的看向自己这位十分兴奋的陛下。

咱们不是说看到言旭就退回卢中吗?不过好在敌军也没啥动静,所以陈宫也就没有说些什么。

另一边,淮南战场。

这里可就比襄阳激烈多了。

此番大战,孙策那边只有十二万水师,其余三十万大军则都在他这里。

虽然说有些冒险,但毕竟孙策手里都是水师只要孙策不去和对方硬碰硬,凭借着他们水师的优势,拖延对方还是有用的。

毕竟魏国虽然一首在发展水师但其总共也五万人左右,而且论战斗力绝对不如他们吴国的水师。

再加上魏国还需要兵马镇守北方和西边,南边益州也离不开人镇守南中。

因此他们吴国虽然国力不如魏国,但胜在只需要卡住半死不活的南越,以及防备一下同样半死不活的山越就行了。

因此周瑜推断的没有错,这一次的确是他们和魏国国力最为相近的一次,一旦错过,日后恐再也没有机会。

于是,周瑜在得到孙策的消息后,当即令驻扎在三韩之地的吴景,徐琨率兵登陆青州突袭。

但却被早就等待己久的臧霸,曹豹阻拦。

而这似乎也在周瑜他们的预料之中,为的就是切断能够最快支援徐州的青州兵力。

只见吴景,徐琨发现被阻拦后,便采用骚扰战术,不断在青州海岸上突袭,而臧霸他们的援军一来,他们就立即退回海中。

同时,公孙度也终于开始进攻幽州右北平。

至此,多线作战正式开启!

不过,周瑜还是有些算漏了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