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3章 墨家传人

    鲁源不甘示弱地抬头回怼,墨家弟子从不说没把握的话。

    不像是某门弟子,只会高谈阔论。

    背着手。

    天天说着之乎者也这类的废话。

    “我说能解决村里取暖,就有十成的把握,你个酸秀才懂什么叫技艺,只会之乎者也,遇到正事儿就傻眼。”

    “你……你这是对圣人的亵渎。”

    柳书明气得跳脚,呵斥鲁源跪下赔罪。

    “都别吵了,大冷天的不在家里待着,在祠堂门口骂街像什么样子。”

    两人见曹德来了,鲁源有些心虚,往后缩了缩。

    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只见鲁源又挺了挺胸脯,说道:“曹爷,您来得正好,柳先生眼光短浅,要害全村人一块冻死。”

    柳书明冷哼一声,肃然道:“员外莫要听他胡说八道,先是自称鲁班后人,平日里游手好闲,能有什么真本事,如今又说他是墨家弟子,更是恬不知耻!”

    耳听柳书明骂自己恬不知耻,鲁源彻底急了。

    “老子对天发誓,我祖上乃是墨家亲传弟子,让全村人取上暖,对我墨家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算什么大事。”

    曹德紧锁眉头。

    第一次看到鲁源如此认真。

    当初说是鲁班后人,有造兰州水车的本事。

    曹德见他为人虽然不着调,但确实有些本领,就把他留下当技术人员。

    给了鲁源一口饭吃。

    万万没想到。

    鲁源竟然隐瞒了身份,如果他真的是墨家弟子,倒也算说得通。

    “自汉武独尊儒术,天下就已经容不下你们墨家了。”

    “墨家兼爱非攻,造器具利民生,哪里碍着旁人了?”

    “哪里碍着?处处都碍着了。”

    顷刻间,周围聚拢了大量的村民。

    好奇啥是墨家。

    见谁都笑呵呵,客客气气的柳先生,今天怎么发了这么大的火。

    “墨家主张兼爱,说什么不分亲疏贵贱,哼!一派胡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乃是天道,百姓讲兼爱,谁还敬君王,孝父母?墨家分明是要乱了天下的纲常。”

    柳书明句句诛心,拿出杀手锏三纲五常怒斥鲁源。

    墨家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平民凭本事能当官,世家大族,王侯宗亲的体面往哪放?

    这是要动摇社稷的根基。

    “你们墨家整天琢磨烧炉,造车,造器械,这都是雕虫小技,君子当以修身治国为己任,哪能沉湎于这些末流技艺。”

    柳书明看了一眼鲁源画在地上的草图,满脸不屑。

    乡亲们听得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看向石木匠。

    听这个意思,墨家好像干的也是木匠行当。

    唯有曹德清楚。

    木工技艺只是墨家的冰山一角。

    相比于鲁班一门,墨家有着严密的组织机构。

    聚徒讲学,喜欢帮着弱国对抗强国。

    试问天下君王,岂能容这股私兵势力存在。

    鲁源红脸反驳道:“墨家造水车灌溉农田,造城防抵御匪患,都是救民于水火,哪像你们儒家,只会空谈大道理!”

    “强词夺理。”

    柳书明冷哼道:“历朝历代,墨家不是被围剿就是被迫隐匿,就是因为你们的主张不合天道,不得人心!”

    曹德微微摇头。

    墨家不受待见根源在于,戳中了封建统治的要害。

    兼爱挑战等级秩序。

    尚贤动摇贵族特权。

    严密组织引发君王忌惮。

    重实用技艺,又被儒家视为不务正业。

    多重矛盾叠加,才落得衰败隐匿的下场。

    “你少瞧不起人!”

    鲁源扔了手里的木棍,拉着曹德来到地上的草图前面。

    “曹爷您看,这是我墨家的回春炉,只要按这个样子打造,一块炭能烧出三倍的热,保证解决村里的炭荒。”

    “哦……”

    曹德定睛观瞧。

    地上画着一个奇特的炉子结构图。

    内外两层炉壁,中间是空的。

    还有几道弯曲的烟道。

    虽然画得简陋,但看起来颇为精密,不像随口编造。

    “这炉子到底怎么回事,你给我好好说说,要是敢胡编我饶不了你。”

    曹德沉声道。

    看到曹德感兴趣,鲁源不由得精神一振,唾沫横飞地讲解道:“奥妙在于回旋烟道,木炭烧起来,烟气不是直接排出去,而是在几道烟道里绕着圈走,这样一来,烟气里的热就能充分释放出来,不会白白浪费。”

    “双层炉壁中间的空隙能挡住寒气,减少热气散失,摸着手炉壁都是热的,最后是这巧力进风,炉底留个小口,用一块小铁片挡着,想让火大就把铁片拉开点,想让火小就关上点,控制进风量,让炭火烧得充分,不浪费一点热气。”

    “一块炭在这炉子里能烧更久,热气还能翻三倍。”

    曹德连连点头。

    鲁源说的这些原理足够直白,都是提高热量利用率的好办法。

    绝非凭空捏造。

    所谓的鲁班后人确实是假的。

    墨家后人才是真。

    能想出这样的炉子,手里肯定有不少的真本事。

    柳书明张口道:“不过是些旁门左道的伎俩,根本登不了大雅之堂,岂能跟儒家的治国之道相比。”

    “柳先生,不管是墨家还是儒家,能让村民们暖暖和和过冬,就是好办法,你要是有更好的主意,曹某愿意洗耳恭听,要是没有就别在这里添乱。”

    柳书明还想说什么,但见曹德已经作出决定,只得悻悻闭嘴。

    曹德继续凝视地上的回春炉图纸。

    又看了看一脸得意的鲁源。

    随后,曹德招呼鲁源去家里吃饭。

    酒过三巡,曹德抛出几个关键问题。

    鲁源手里掌握了多少墨家的核心技术。

    “不瞒您说,我祖上乃是墨子二弟子,留下了不少墨家的图纸和技艺记载,我从小就跟着我爹学这些东西。”

    鲁源苦涩说起墨家的处境甚至连法家都不如。

    世人都觉得墨家是异端。

    要说自己是墨家后人,不仅找不到活干,还可能引来麻烦。

    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曹德继续说道:“你又为何现在愿意表明身份?”

    鲁源正色道:“经过这些时日观察,曹爷你待人以诚,给流民活路,建村塾教化百姓,更难得的是您重视实务,不似那些只会空谈的酸儒,我愿献上墨家技艺,助您成就大业。”

    曹德笑了,笑得无比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