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云卷云舒皆是歌
第118章 血色辽河:最后的八旗
小
大
东北十一月的风,已经带着刮骨的寒意,卷过辽河平原上枯黄的草梗,打着旋,扑在华夏军士兵们沾满硝烟和尘土的脸上。
北部军区司令覃洪武,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站在刚刚夺下的一个小土坡上,举着单筒望远镜,久久凝视着前方。视野尽头,那条封冻的、蜿蜒的辽河,像一条僵死的灰白色巨蛇,横亘在广袤平原之上。河对岸,盛京那模糊而庞大的轮廓,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已然隐约可见。
那里,就是爱新觉罗氏最后的老巢,是飘扬了数十年的黄龙旗最后勉强立足的地方。
他身后,是刚刚经历连场血战的八万华夏儿郎。从山海关破关而出,鏖战辽西走廊,血洗大凌河,强攻锦州城…一路打过来,钢铁和血肉铺就了这条光复之路。新式青铜火炮怒吼着撕裂了清军倚为长城的辽西防线,燧发火枪密集的弹雨,把曾经不可一世的满洲重装铁骑成片地撂倒在冲锋的路上,人马俱碎,那些精铁锻打的厚重盔甲,在现代化的火力面前,脆弱得像纸糊的一样。
可每一步前进,也都付出了血的代价。清军,尤其是那些世代吃着铁杆庄稼的八旗兵,知道身后就是他们的盛京,退无可退,凭借着经营多年的坚固城防和堡垒群,进行了疯狂的、近乎自杀式的抵抗。锦州城下,突击营的弟兄们顶着滚木擂石和沸油,用炸药包一段一段地炸开城墙,尸体几乎填平了护城河。
现在,最后一道天然屏障——辽河,横在了面前。
“司令,”参谋长李振邦踩着冻得硬邦邦的土地走过来,眉头紧锁,“夜不收回报,对岸防御工事密度超出我们预计。那个摄政王济尔哈朗,把老家底都掏出来了。他们在主要渡口,特别是太子渡那边,构筑了连绵的碉堡群,还有…我们观察到有重炮部署的痕迹,不是他们以前那种老旧的土炮,看炮位和掩体,恐怕是重金购自西夷的红衣大炮。”
覃洪武放下望远镜,刚毅的脸上如同这辽河平原的土地,冰封而冷硬。“怕什么?我们一路轰过来,还怕他几门西夷炮?”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命令部队,休整两天,补充弹药。多派哨探,重点侦察太子渡、老鸦滩这几个可能的渡河点。把咱们的炮营给我前移,到时候,我要用炮弹,在辽河上给弟兄们铺出一条路来!”
命令迅速下达。华夏军的营地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开始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一车车炮弹被运抵前沿,炮手们冒着严寒校正炮位;步兵们检查着火铳,磨亮铳剑,眼神里混杂着疲惫、兴奋,以及一丝对未知终点的凝重。
先锋三团被部署在最靠近太子渡的前出位置。团长赵世勋,一个才二十五岁的年轻军官,却已是身经百战。他麾下的三团,是北部军区有名的尖刀,锦州攻城战,就是他带着敢死队,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城头的。
此刻,赵世勋正蹲在结冰的河滩边缘,用铳剑撬起一块冻土,在手里捻碎。“***,河面冰层不够厚,承载不了炮车,泅渡的话,对岸火力太猛…”他喃喃自语。
“团长,我看就得强攻!用炮火覆盖,然后工兵架设浮桥!”旁边说话的是三营长耿大彪,人如其名,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主,脸上一条从眉骨划到下巴的狰狞伤疤,是在大凌河冲锋时被清军马刀劈的。
“莽撞!”一个清冷的声音打断了他。众人回头,看见一个戴着方巾、身形瘦削的年轻书生走了过来,是团里的赞画(参谋),叫陈默,原先是江南的秀才,投笔从戎的。
“耿营长,对面不是稻草人。”陈默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目光锐利,“我们火力占优,但他们是背水一战,哀兵必胜的道理不懂吗?强攻渡河,就算成功,伤亡会有多大?总司令要求我们,不仅要打下盛京,还要尽量保留有生力量,应对后续可能…可能出现的其他边患。”
“那你说咋办?陈秀才!”耿大彪梗着脖子,“等着河面冻实诚?那得等到猴年马月!盛京城里的满清皇帝老儿,正好过年!”
陈默没理会他的嘲讽,走到赵世勋身边,摊开自己手绘的简易舆图:“团长,你看。太子渡正面防御最强,但它的上游三里处,有一个小河湾,叫‘月亮泡’,那里河道有个浅滩,冰层或许能支撑小股部队渗透。我们可以…”
“可以个屁!”耿大彪嚷嚷道,“小股部队过去顶啥用?给人送菜啊?”
“不是送菜,”陈默抬起头,目光灼灼,“是钉子。一支精锐小队趁夜渗透过去,建立前沿阵地,若能夺占一两个关键堡垒,便可燃放信号火箭,引导我方炮火精确打击对方炮兵和指挥节点,同时,在敌人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制造混乱,为主力强渡创造机会!”
赵世勋看着舆图,又抬头望了望对岸那片死寂中透着杀机的土地,沉默了片刻,猛地一拳砸在舆图上:“干了!陈赞画,计划你细化。渗透分队,我亲自带!”
“团长!”耿大彪和陈默同时叫出声。
“你是一团之主,不能轻易涉险!”陈默急道。
“少废话!这种玩命的活儿,老子不去,谁去?”赵世勋眼中闪过狼一样的光芒,“大彪,主力交给你,看到对岸红色信号火箭升起,就给老子玩命冲!陈赞画,你留在指挥部,负责协调炮营,看准信号!”
夜幕,像一张巨大的黑绒布,缓缓笼罩了辽河两岸。寒风呼啸着,卷起雪沫,能见度极低。赵世勋亲自挑选了五十名最精锐的老兵,全部反穿棉袄,白布裹脚,检查了武器弹药——每人一支燧发短铳或利刃,四枚震天雷(手榴弹),一把锋利的短斧,还有尽量多的火药壶和弹丸。
临行前,他走到每一个战士面前,用力拍拍他们的肩膀,没有说话。走到一个满脸稚气的小战士面前时,他停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塞到小战士手里。“虎子,这是俺娘求的平安符,你先替我拿着。等打完了仗,再还我。”
那叫虎子的小战士,才十七岁,是团里最小的兵,此刻手有些抖,却紧紧攥住了那个还带着团长体温的布包,用力点了点头。
“出发!”赵世勋一挥手,五十多条黑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滑下河岸,踏上了冰封的河面。
对岸,死一样的寂静。只有风穿过枯芦苇荡的呜咽声。
每一步都踩在生死边缘。冰面在脚下发出细微的“嘎吱”声,每一次都让人心惊肉跳。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警惕地注视着黑暗的对岸。
突然,“咻——”一支响箭带着凄厉的哨音冲天而起!
“暴露了!冲!”赵世勋嘶声大吼,知道再也无法隐藏。
瞬间,对岸清军阵地上,爆发出震天的呐喊和火铳轰鸣声!数十支火把同时燃起,将河面照得亮如白昼!重火绳枪、弓箭如同暴雨般倾泻下来,打在冰面上,溅起无数冰凌碎片。
“中计了!快冲过去!”赵世勋眼睛瞬间赤红,知道渗透行动已然暴露,此刻唯有向前,冲上对岸,才有一线生机!
战士们怒吼着,不再隐蔽,端着火铳、挥舞着刀剑发起了决死的冲锋。不断有人中弹或被箭矢射中,惨叫着倒在冰冷的河面上,鲜血瞬间染红了冰层。
虎子跟在赵世勋身边,拼命奔跑着,铅子“嗖嗖”地从耳边飞过。突然,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赵世勋回头一把将他拉起,“快走!”
就在这时,“轰!!!”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从对岸传来!不同于华夏军青铜炮的尖锐,这是一种沉闷而威力巨大的爆炸,落点处,冰面被炸开一个巨大的窟窿,激起的河水混合着碎冰冲起数丈高!
“红衣大炮!”赵世勋心头一沉,终于明白了参谋长之前的担忧是什么。这是满清重金购自西夷的重型前膛炮,虽然装填缓慢,但其巨大的口径和实心弹或***的威力,对于暴露在开阔河面上的步兵而言,是毁灭性的!
“轰!轰!轰!”
更多的炮弹落下,整个辽河渡口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反复捶打。冰面大面积开裂,破碎,冲锋的战士们不断被爆炸的气浪掀飞,或是落入刺骨的冰河之中。
“团长!桥头堡!占领那个墩台!” 赵世勋听到身后岸上,隐约传来陈默用尽力气、借助铜喇叭的呼喊,声音在炮火中断断续续。
赵世勋抬头,看到前方河岸不远处,一个用青砖和泥土垒砌的清军墩台(小型堡垒),正喷吐着致命的火舌。
“跟我上!拿下它!”赵世勋吼叫着,带着身边仅存的二十多名战士,冒着密集的弹雨,扑向了那个墩台。震天雷像石头一样砸过去,爆炸声接连响起。耿大彪在对面岸上,眼看团长被困,眼珠子都红了,亲自操起一支抬枪,对着对岸清军火力点疯狂射击,进行火力压制。
惨烈的近距离搏杀在墩台周围展开。赵世勋冲在最前面,用铳剑捅翻了一个刚从墩台里冲出来的清军牛录额真,自己的肩膀也被顺刀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虎子跟在他身后,咬着牙,朝着不断涌来的清兵发射短铳,铳法奇准。
终于,在付出十几条生命的代价后,他们冲进了墩台,消灭了里面的守军。
“快!堵住门口!虎子,信号火箭!红色那只!”赵世勋靠在呛人的硝烟弥漫的墩台墙壁上,喘着粗气,嘶声喊道。
虎子慌忙从背囊里取出信号火箭,用火折子点燃引线。
“嗤——嘭!” 一道红色的火光拖着尾焰,尖啸着冲上黎明前黑暗的夜空,在漫天飞雪和硝烟中,炸开一朵凄艳的光斑。
这信号,如同滴入滚油的水滴,瞬间引爆了整个战场!
华夏军阵地后方,严阵以待的炮营看到了信号,所有青铜火炮同时发出了震天的怒吼,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红色火箭升起区域周围的清军阵地!
而对岸的清军,也如同被激怒的蜂群,更加疯狂地向这个小小的、插在喉咙里的钉子涌来。红衣大炮调整了射界,开始对墩台进行集火射击!
“轰!” 一声格外剧烈的爆炸在墩台外侧炸响!整个墩台剧烈摇晃,砖石碎块簌簌落下。
是红衣大炮的直瞄射击!
“团长!”虎子惊叫一声。只见一块崩飞的尖锐碎石,如同利刃般击穿了墩台的射击孔,狠狠地嵌入了赵世勋的胸膛!
赵世勋身体猛地一震,缓缓地靠着墙壁滑坐到地上,鲜血瞬间浸透了他胸前的军装。他努力抬起那只没受伤的手,指了指墩台外,那代表着进攻的方向,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虎子扑过去,紧紧抱住他,眼泪夺眶而出:“团长!团长你挺住!平安符…平安符还在我这里…”他手忙脚乱地想从怀里掏出那个小布包。
赵世勋看着这个比自己弟弟还小的战士,沾满血污和烟尘的脸上,艰难地挤出一丝极其微弱的笑意,眼神里的光芒,如同风中残烛,迅速黯淡下去。
……
北部军区前指,一名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色煞白,声音带着哭腔:“报——司令!参谋长!先锋三团赵团长…赵团长他们点燃了信号火箭,但…但鞑子的红衣大炮太猛,他们占住的墩台被…被轰塌了半边!耿营长已经带人冲上去接应,但河面被炮火封锁,伤亡惨重!”
覃洪武猛地转过身,他刚才正凝望着窗外那片被炮火映成血红的地平线。他的脸在跳动的烛光下,如同铁铸。
李振邦一步上前,急声追问:“赵团长人呢?”
传令兵的声音彻底哽咽了:“…耿营长说…说看到墩台塌的时候,赵团长…他…他就在里面…”
指挥部里瞬间死寂,只剩下远方沉闷而连续的炮声,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覃洪武沉默着,走到帐壁前,取下代表着先锋三团的那面小旗,手指用力摩挲着旗面上沾染的些许尘土,久久不语。
几秒钟后,他猛地将小旗攥紧在手心,霍然转身,目光如电,扫过指挥部里所有屏息凝神的军官和赞画,声音不高,却带着钢铁般的意志,一字一句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命令,所有炮营,换用***,延伸射击!覆盖对岸所有红衣大炮阵地!”
“命令,耿大彪,暂代三团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巩固已有滩头阵地!”
“命令,工兵营,辅兵队,全部给老子上!天亮之前,必须在辽河上架起至少三座浮桥!”
“明天拂晓,总攻盛京!”
“我们要用胜利,祭奠世勋,祭奠所有倒在辽河边的英魂!”
“华夏,万胜!”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挺直了胸膛,压抑着悲愤,齐声怒吼:
“万胜!”
这吼声,穿透军帐,与远方隆隆的炮声、即将发起决死冲锋的呐喊声混合在一起,汇成一股钢铁洪流,誓要碾碎前方一切阻碍,冲向那片被鲜血浸透的、最后的战场。
北部军区司令覃洪武,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站在刚刚夺下的一个小土坡上,举着单筒望远镜,久久凝视着前方。视野尽头,那条封冻的、蜿蜒的辽河,像一条僵死的灰白色巨蛇,横亘在广袤平原之上。河对岸,盛京那模糊而庞大的轮廓,在冬日惨淡的阳光下,已然隐约可见。
那里,就是爱新觉罗氏最后的老巢,是飘扬了数十年的黄龙旗最后勉强立足的地方。
他身后,是刚刚经历连场血战的八万华夏儿郎。从山海关破关而出,鏖战辽西走廊,血洗大凌河,强攻锦州城…一路打过来,钢铁和血肉铺就了这条光复之路。新式青铜火炮怒吼着撕裂了清军倚为长城的辽西防线,燧发火枪密集的弹雨,把曾经不可一世的满洲重装铁骑成片地撂倒在冲锋的路上,人马俱碎,那些精铁锻打的厚重盔甲,在现代化的火力面前,脆弱得像纸糊的一样。
可每一步前进,也都付出了血的代价。清军,尤其是那些世代吃着铁杆庄稼的八旗兵,知道身后就是他们的盛京,退无可退,凭借着经营多年的坚固城防和堡垒群,进行了疯狂的、近乎自杀式的抵抗。锦州城下,突击营的弟兄们顶着滚木擂石和沸油,用炸药包一段一段地炸开城墙,尸体几乎填平了护城河。
现在,最后一道天然屏障——辽河,横在了面前。
“司令,”参谋长李振邦踩着冻得硬邦邦的土地走过来,眉头紧锁,“夜不收回报,对岸防御工事密度超出我们预计。那个摄政王济尔哈朗,把老家底都掏出来了。他们在主要渡口,特别是太子渡那边,构筑了连绵的碉堡群,还有…我们观察到有重炮部署的痕迹,不是他们以前那种老旧的土炮,看炮位和掩体,恐怕是重金购自西夷的红衣大炮。”
覃洪武放下望远镜,刚毅的脸上如同这辽河平原的土地,冰封而冷硬。“怕什么?我们一路轰过来,还怕他几门西夷炮?”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命令部队,休整两天,补充弹药。多派哨探,重点侦察太子渡、老鸦滩这几个可能的渡河点。把咱们的炮营给我前移,到时候,我要用炮弹,在辽河上给弟兄们铺出一条路来!”
命令迅速下达。华夏军的营地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开始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一车车炮弹被运抵前沿,炮手们冒着严寒校正炮位;步兵们检查着火铳,磨亮铳剑,眼神里混杂着疲惫、兴奋,以及一丝对未知终点的凝重。
先锋三团被部署在最靠近太子渡的前出位置。团长赵世勋,一个才二十五岁的年轻军官,却已是身经百战。他麾下的三团,是北部军区有名的尖刀,锦州攻城战,就是他带着敢死队,第一个把红旗插上城头的。
此刻,赵世勋正蹲在结冰的河滩边缘,用铳剑撬起一块冻土,在手里捻碎。“***,河面冰层不够厚,承载不了炮车,泅渡的话,对岸火力太猛…”他喃喃自语。
“团长,我看就得强攻!用炮火覆盖,然后工兵架设浮桥!”旁边说话的是三营长耿大彪,人如其名,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主,脸上一条从眉骨划到下巴的狰狞伤疤,是在大凌河冲锋时被清军马刀劈的。
“莽撞!”一个清冷的声音打断了他。众人回头,看见一个戴着方巾、身形瘦削的年轻书生走了过来,是团里的赞画(参谋),叫陈默,原先是江南的秀才,投笔从戎的。
“耿营长,对面不是稻草人。”陈默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目光锐利,“我们火力占优,但他们是背水一战,哀兵必胜的道理不懂吗?强攻渡河,就算成功,伤亡会有多大?总司令要求我们,不仅要打下盛京,还要尽量保留有生力量,应对后续可能…可能出现的其他边患。”
“那你说咋办?陈秀才!”耿大彪梗着脖子,“等着河面冻实诚?那得等到猴年马月!盛京城里的满清皇帝老儿,正好过年!”
陈默没理会他的嘲讽,走到赵世勋身边,摊开自己手绘的简易舆图:“团长,你看。太子渡正面防御最强,但它的上游三里处,有一个小河湾,叫‘月亮泡’,那里河道有个浅滩,冰层或许能支撑小股部队渗透。我们可以…”
“可以个屁!”耿大彪嚷嚷道,“小股部队过去顶啥用?给人送菜啊?”
“不是送菜,”陈默抬起头,目光灼灼,“是钉子。一支精锐小队趁夜渗透过去,建立前沿阵地,若能夺占一两个关键堡垒,便可燃放信号火箭,引导我方炮火精确打击对方炮兵和指挥节点,同时,在敌人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制造混乱,为主力强渡创造机会!”
赵世勋看着舆图,又抬头望了望对岸那片死寂中透着杀机的土地,沉默了片刻,猛地一拳砸在舆图上:“干了!陈赞画,计划你细化。渗透分队,我亲自带!”
“团长!”耿大彪和陈默同时叫出声。
“你是一团之主,不能轻易涉险!”陈默急道。
“少废话!这种玩命的活儿,老子不去,谁去?”赵世勋眼中闪过狼一样的光芒,“大彪,主力交给你,看到对岸红色信号火箭升起,就给老子玩命冲!陈赞画,你留在指挥部,负责协调炮营,看准信号!”
夜幕,像一张巨大的黑绒布,缓缓笼罩了辽河两岸。寒风呼啸着,卷起雪沫,能见度极低。赵世勋亲自挑选了五十名最精锐的老兵,全部反穿棉袄,白布裹脚,检查了武器弹药——每人一支燧发短铳或利刃,四枚震天雷(手榴弹),一把锋利的短斧,还有尽量多的火药壶和弹丸。
临行前,他走到每一个战士面前,用力拍拍他们的肩膀,没有说话。走到一个满脸稚气的小战士面前时,他停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塞到小战士手里。“虎子,这是俺娘求的平安符,你先替我拿着。等打完了仗,再还我。”
那叫虎子的小战士,才十七岁,是团里最小的兵,此刻手有些抖,却紧紧攥住了那个还带着团长体温的布包,用力点了点头。
“出发!”赵世勋一挥手,五十多条黑影,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滑下河岸,踏上了冰封的河面。
对岸,死一样的寂静。只有风穿过枯芦苇荡的呜咽声。
每一步都踩在生死边缘。冰面在脚下发出细微的“嘎吱”声,每一次都让人心惊肉跳。所有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警惕地注视着黑暗的对岸。
突然,“咻——”一支响箭带着凄厉的哨音冲天而起!
“暴露了!冲!”赵世勋嘶声大吼,知道再也无法隐藏。
瞬间,对岸清军阵地上,爆发出震天的呐喊和火铳轰鸣声!数十支火把同时燃起,将河面照得亮如白昼!重火绳枪、弓箭如同暴雨般倾泻下来,打在冰面上,溅起无数冰凌碎片。
“中计了!快冲过去!”赵世勋眼睛瞬间赤红,知道渗透行动已然暴露,此刻唯有向前,冲上对岸,才有一线生机!
战士们怒吼着,不再隐蔽,端着火铳、挥舞着刀剑发起了决死的冲锋。不断有人中弹或被箭矢射中,惨叫着倒在冰冷的河面上,鲜血瞬间染红了冰层。
虎子跟在赵世勋身边,拼命奔跑着,铅子“嗖嗖”地从耳边飞过。突然,他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赵世勋回头一把将他拉起,“快走!”
就在这时,“轰!!!”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从对岸传来!不同于华夏军青铜炮的尖锐,这是一种沉闷而威力巨大的爆炸,落点处,冰面被炸开一个巨大的窟窿,激起的河水混合着碎冰冲起数丈高!
“红衣大炮!”赵世勋心头一沉,终于明白了参谋长之前的担忧是什么。这是满清重金购自西夷的重型前膛炮,虽然装填缓慢,但其巨大的口径和实心弹或***的威力,对于暴露在开阔河面上的步兵而言,是毁灭性的!
“轰!轰!轰!”
更多的炮弹落下,整个辽河渡口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反复捶打。冰面大面积开裂,破碎,冲锋的战士们不断被爆炸的气浪掀飞,或是落入刺骨的冰河之中。
“团长!桥头堡!占领那个墩台!” 赵世勋听到身后岸上,隐约传来陈默用尽力气、借助铜喇叭的呼喊,声音在炮火中断断续续。
赵世勋抬头,看到前方河岸不远处,一个用青砖和泥土垒砌的清军墩台(小型堡垒),正喷吐着致命的火舌。
“跟我上!拿下它!”赵世勋吼叫着,带着身边仅存的二十多名战士,冒着密集的弹雨,扑向了那个墩台。震天雷像石头一样砸过去,爆炸声接连响起。耿大彪在对面岸上,眼看团长被困,眼珠子都红了,亲自操起一支抬枪,对着对岸清军火力点疯狂射击,进行火力压制。
惨烈的近距离搏杀在墩台周围展开。赵世勋冲在最前面,用铳剑捅翻了一个刚从墩台里冲出来的清军牛录额真,自己的肩膀也被顺刀划开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虎子跟在他身后,咬着牙,朝着不断涌来的清兵发射短铳,铳法奇准。
终于,在付出十几条生命的代价后,他们冲进了墩台,消灭了里面的守军。
“快!堵住门口!虎子,信号火箭!红色那只!”赵世勋靠在呛人的硝烟弥漫的墩台墙壁上,喘着粗气,嘶声喊道。
虎子慌忙从背囊里取出信号火箭,用火折子点燃引线。
“嗤——嘭!” 一道红色的火光拖着尾焰,尖啸着冲上黎明前黑暗的夜空,在漫天飞雪和硝烟中,炸开一朵凄艳的光斑。
这信号,如同滴入滚油的水滴,瞬间引爆了整个战场!
华夏军阵地后方,严阵以待的炮营看到了信号,所有青铜火炮同时发出了震天的怒吼,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红色火箭升起区域周围的清军阵地!
而对岸的清军,也如同被激怒的蜂群,更加疯狂地向这个小小的、插在喉咙里的钉子涌来。红衣大炮调整了射界,开始对墩台进行集火射击!
“轰!” 一声格外剧烈的爆炸在墩台外侧炸响!整个墩台剧烈摇晃,砖石碎块簌簌落下。
是红衣大炮的直瞄射击!
“团长!”虎子惊叫一声。只见一块崩飞的尖锐碎石,如同利刃般击穿了墩台的射击孔,狠狠地嵌入了赵世勋的胸膛!
赵世勋身体猛地一震,缓缓地靠着墙壁滑坐到地上,鲜血瞬间浸透了他胸前的军装。他努力抬起那只没受伤的手,指了指墩台外,那代表着进攻的方向,嘴唇翕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虎子扑过去,紧紧抱住他,眼泪夺眶而出:“团长!团长你挺住!平安符…平安符还在我这里…”他手忙脚乱地想从怀里掏出那个小布包。
赵世勋看着这个比自己弟弟还小的战士,沾满血污和烟尘的脸上,艰难地挤出一丝极其微弱的笑意,眼神里的光芒,如同风中残烛,迅速黯淡下去。
……
北部军区前指,一名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色煞白,声音带着哭腔:“报——司令!参谋长!先锋三团赵团长…赵团长他们点燃了信号火箭,但…但鞑子的红衣大炮太猛,他们占住的墩台被…被轰塌了半边!耿营长已经带人冲上去接应,但河面被炮火封锁,伤亡惨重!”
覃洪武猛地转过身,他刚才正凝望着窗外那片被炮火映成血红的地平线。他的脸在跳动的烛光下,如同铁铸。
李振邦一步上前,急声追问:“赵团长人呢?”
传令兵的声音彻底哽咽了:“…耿营长说…说看到墩台塌的时候,赵团长…他…他就在里面…”
指挥部里瞬间死寂,只剩下远方沉闷而连续的炮声,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覃洪武沉默着,走到帐壁前,取下代表着先锋三团的那面小旗,手指用力摩挲着旗面上沾染的些许尘土,久久不语。
几秒钟后,他猛地将小旗攥紧在手心,霍然转身,目光如电,扫过指挥部里所有屏息凝神的军官和赞画,声音不高,却带着钢铁般的意志,一字一句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命令,所有炮营,换用***,延伸射击!覆盖对岸所有红衣大炮阵地!”
“命令,耿大彪,暂代三团指挥!不惜一切代价,巩固已有滩头阵地!”
“命令,工兵营,辅兵队,全部给老子上!天亮之前,必须在辽河上架起至少三座浮桥!”
“明天拂晓,总攻盛京!”
“我们要用胜利,祭奠世勋,祭奠所有倒在辽河边的英魂!”
“华夏,万胜!”
指挥部里,所有人都挺直了胸膛,压抑着悲愤,齐声怒吼:
“万胜!”
这吼声,穿透军帐,与远方隆隆的炮声、即将发起决死冲锋的呐喊声混合在一起,汇成一股钢铁洪流,誓要碾碎前方一切阻碍,冲向那片被鲜血浸透的、最后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