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家国之论,煽动大明的翅膀!

大明十六帝。

奇葩皇帝很多。

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威武大将军”,建豹房豢养猛兽寻乐。

嘉靖帝朱厚熜,沉迷炼丹修道。

天启帝朱由校,酷爱木工,被人戏称“木匠皇帝”。

若他们不是皇帝,只是普通王爷,也许更适合他们的爱好。

可命运往往如此,让他们处在皇帝之位。

偏偏大明沿袭“祖宗之法”,宰相被废,皇帝独揽大权,去面对党争和沉重政务。

皇帝都过得如此压抑,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明朝军户、匠户等职业世代继承,不可转职。

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未来命运,彻底抹杀自主性。

就像读高中时期,本就不爱读书的人,你让他死读书,他能考高分?

军户男丁不爱舞刀弄枪,废驰训练与装备,被赶鸭子上架,军队战斗力能高?

士兵世代承担兵役,又没有晋升通道。

以致后来卫所逃亡率高达七成,沦为“空壳”,实际能战者不足编制的十分之一。

整个大明从上到下、从政治到思想,呈现僵化态势,如行走的尸体。

哪怕没有天灾,大明也会倒下,不进则退,走不长远。

时光悠悠。

楼阁里,交流的声音在傍晚时分终于停止。

朱标怀着沉重的心思走了。

这一次,许易难得讨论的不是赚钱的事。

他没想过能彻底扭转大明,只是想让大明百姓过得稍微好点。

连带这个国家,也能有一个光辉璀璨的前程。

人民有希望!

国家才有未来!

“钱赚得踏实,累点倒也无所谓…”

许易伸了伸懒腰,心情舒畅不少。

下了楼阁,许易准备去试试大明的衣服。

两天后就是中秋。

许易也想凑凑热闹,体验体验大明的夜生活。

……

……

“诶,听说了吗,听说陛下梦里遇到神仙了?”

“神仙?真的假的,你莫不是在唬我?”

“骗你不成,我还听说,陛下得了三样价值连城的宝贝。”

“……”

应天府。

大街小巷,酒楼茶舍,人们都议论着这事。

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推动此事扩散,唯恐人不知。

尤其是那三件宝贝,更是惹得众人猜测不止。

皇宫花园。

“陛下,消息已经散开,整个应天府估计都知道了这事。”

“末将也已经派人前往周边府县…”

“嗯,这很好。”听着毛骧的汇报,朱元璋的注意力也被牵引过来,满意点头。

江南一带是大明富庶之地,巨商云集。

想到中秋之夜,那些琉璃现世的震撼场面,朱元璋嘴角快咧到耳后根。

“商贾不事生产,坐拥厚财,实是社会之蠹虫!”

“汝不是喜欢投机取巧?”

“咱准备的礼物,相信你们也会喜欢!”

朱元璋微眯的眼睛闪过一抹晦暗的冷光。

如此精美的琉璃,朱元璋压根不担心卖不出去。

他倒是正好可以看看,大明的富绅到底有多厚的资财,免得动刀时杀错了人。

注意到老朱的神色,毛骧不禁为那些富商默哀,被谁盯上不好,偏偏被陛下盯上。

不多时。

太子拿着写好的奏疏来到了这里。

“标儿,你来了~”

“坐吧。”朱元璋似知道朱标会来,也在等他,转为温和的笑容依旧难掩那份悲切。

“父皇,还请过目。”

朱元璋接过了奏疏。

与其说是奏疏,不如说是一份对话。

朱标没有太过改动许易的意思,原原本本将二人的对话记了下来。

“这…”

朱元璋越看越奇,尤其是那“以家喻国”的论调,令他这位皇帝也眼前一亮。

里面没有任何花俏的辞藻,有的只是不卑不亢的随性直言。

朱元璋慢慢从醉翁椅上坐直身体,认真品酌起来。

尤其是那一句——

自己辛苦种的苹果,吃在儿子嘴里是毒药!

这话直戳他肺管子,哪壶不开提哪壶,令朱元璋又喜又气。

“这小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咱是真想一刀砍了他,免得心烦!”

嘴上虽硬,可朱元璋眼眶却有些泛红。

昔年,他之所以不给朱文正太多奖赏,正是害怕对方像大汉的霍去病一样,恃宠而骄,傲慢自大,招来灾祸。

未曾想自己好意之举,却换来了朱文正的不理解。

以至于父子二人背道而驰,终酿成大祸。

子不知父,父不知子…

皇帝贵为天子,亦是万民之父,岂能不知万民所想?

砍了许易?

朱标笑笑不语,倒是没有在意这话,他知道朱元璋要杀人绝不会开口说出来。

“标儿,你也认为咱现在的大明,百姓看不到半点希望吗?”

又认认真真看了几遍,朱元璋头疼直揉眉心。

他感觉他这皇帝就像新兵蛋子,完全将大明在往沟里带,偏还感觉自我良好。

他这个皇帝,真就这般不堪?

朱标并未直接答复,而是用了许易的原话。

“正如许易说的,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这些事需要有人替父皇去看看。”

“若后世君王不解民间疾苦,一味在深宫闭门造车,纵然他们有中兴大明之志,可无异于火上浇油,适得其反。

“晋惠帝司马衷,面对民生疾苦,竟问何不食肉糜?这何其荒谬!”

朱元璋思忖点头,皇帝励精图治不对,不励精图治反而是对的,离亡国也不远了。

“拿来吧。”

声音突然响起。

朱元璋朝朱标挑了个眼神,眼神乜斜,一副看穿一切的模样。

朱标悻悻一笑,随即一脸严肃从衣袖里掏出另一份奏疏。

“父皇,请预览。”朱标心头有些忐忑,里面的内容对皇室实在算不上友好。

朱元璋接过认真看了起来,猛然又给合上了,倍感惊心动魄。

“标儿,你可要想清楚,这么做意味着什么?”朱元璋语气冷沉到了极点。

面对朱元璋的怒视,朱标依旧泰然自若。

“于军,于民,这都是好事,不是吗?”

朱标忽地哂笑,继续说道:

“再者老二他们不是想当皇帝么,若是如许易所言在封地胡作非为,那还不如在应天府当闲散王爷。”

“父皇你一直对他们寄予厚望,拱卫我大明,我是他们大哥,又何尝不是如此?”

朱元璋沉默不言,他早晚有埋入黄土的一天,大明的江山得靠他们兄弟来守。

朱元璋终是松了口。

“良药苦口利于病。”

“此事咱会写入祖训,传示后世之君!”

“至于你为军队和百姓所请之事,咱这不许!”

“父皇…”朱标顿时急了,人还来站起来,就被老朱按了回去。

“你啊~”朱元璋气笑,眼神满是宠溺,“爹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用不着这些给自己添彩,咱这辈子能让百姓吃饱饭,就心满意足了。”

“这些…待你登基后,就当是给万民的福荫吧…”

朱标哽咽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