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张居正变法,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碰撞!

大明的英雄人物,往往没有好的结局…

于谦…

张居正…

海瑞…

历史的英雄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才更加让人无法释怀。

张居正让腐朽不堪的大明有了“中兴”迹象,可惜,他是逆流而上的独行者。

张居正一死,中兴也就断了。

又如有名的将领戚继光,其作为亲信,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被罢官回乡,最后凄凉病逝。

戚家军也是如此。

万历二十三年“蓟镇兵变”,戚家军将士因朝廷拖欠粮饷被屠杀、遣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可就是这年的正月,万历皇帝唯一可圈可点的“三大征”,其中之一的“朝鲜之役”…

吴惟忠领3000戚家军攻破倭寇重点防守的平壤制高点牡丹峰,斩日军数千,平壤大捷改变了朝鲜战局。

万历亲政以来…

其一,一条鞭法被废,张居正改革被中断。

其二,加征矿税,加剧百姓水深火热,激化社会矛盾。

其三,萨尔浒战败,阵亡4.5万将士,辽东防线几乎崩溃,后金开始主动进攻明朝边境。

万历一朝有“中兴“二字,可不少人都说“大明实亡于万历”,说到底还是怒其不争。

玄武湖中,水波潋滟。

朱元璋和朱标迟迟没开口,此刻还沉浸在“张居正改革”的震撼之中。

鱼儿上钩,拉拽着鱼鳔上下起伏,水面荡开一圈圈的涟漪…

这一幕,像极了历史长河中激荡起的波澜。

每次谈论历史太过,总是令人不自禁深陷其中,许易此刻也没了钓鱼的雅兴。

“好了。”

“咱们还是说回前言吧。”

许易将椅子放平躺了下去,“张居正改革施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等十余种税项合并为单一的白银税。”

“税收只收白银,如此一来,便可以减少运输数据的变动。”

“银子重铸会有消耗,一般会由地方官多征部分银两,被称为火耗。”

“大明之后的下一个朝代,也就是清朝,施行火耗归公。”

“征收的款项归朝廷,用于发放官员养廉银、填补财政亏空及地方公务开支等。”

“收白银外加火耗归公,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纳税这一块的贪污、剥削百姓的情况。”

妙!

朱元璋和朱标也想通了此中关键,赞许这确实是不错的办法。

可随后朱元璋又犯了难,朱标也无力叹息,愁道:

“收白银是不错,可大明百姓贫困,底层百姓哪有那么多白银?”

忽然。

一旁的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不由咧嘴乐了。

“这有何难?”

“收白银不如收宝钞!”

“咱的宝钞已经在大明普及,正好可以替代白银…”

噗——

许易刚进口的汽水立马喷了出去,好巧不巧溅了老朱一身。

唰!

笑容瞬间凝固,朱元璋抹了抹脸上的汽水,一张老脸巨黑。

“咳咳咳。”

“抱歉抱歉,我实在没忍住。”

被刺激到的许易一边摆手,一边急促咳嗽,看起来被呛得不轻。

一旁的马皇后替朱元璋擦了擦,顺了顺气,后者这才没有立马发作。

呼——

过了一会儿,许易终于停止咳嗽恢复了过来,不禁长呼了一口气。

宝钞?

想到某人还厚脸皮沾沾自喜,许易不禁给了朱元璋一个白眼。

“怎么?”

“咱此举有何问题不成?”

朱元璋虎目圆瞪,已然是在强压着怒火。

若非说出个子丑寅卯,先前“欺君犯上”这事,他非要好好算算不可。

宝钞!

那是大明的货币!

用宝钞代替白银,这有何不可吗?

朱元璋内心愤愤不平。

还以为朱元璋有啥好的办法,没想到他来了一坨大的,许易无力扶额。

“亏你还有脸提宝钞!”

“你发行宝钞,纯粹被用来掠夺民间财富。”

“现在宝钞一贯还值一千文,二十年后,宝钞一贯只值一百文,到朱棣在位后期,就只值十二文,这烂摊子持续了一百多年。”

许易眼神乜斜,难受欲言又止,又不吐不快。

“发行纸币依仗的是国家的信用,你瞎搞下去,不仅官员阶层怨声载道,百姓生活困苦,有苦难言。”

“吞食天下利归朝廷,你不懂经济规律胡乱发行宝钞,无异于饮鸩止渴!”

大明发行宝钞,是单方面兑换的。

——官方用宝钞换金银,百姓不能拿宝钞换金银。

为推行宝钞,朱元璋更是禁止民间金银交易。

官员俸禄还从粮食,变成了宝钞和粮食并发的混合制。

宝钞贬值导致官员工资越来越低,百姓手里的宝钞也一年比一年不值钱。

朱棣打战更是大发宝钞,完全拿货币掠夺民间财富。

要不是大明刚开国,有兴盛之举,光滥发宝钞、物价飞涨这一条,都已经是亡国景象。

许易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苦口婆心劝道:

“你上台那些政策,除了耕地增加,人口恢复,真没几个是有利于大明的。”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老朱,军事方面才是你大展拳脚的地方,治国这块属实有些难为你了。”

“……”朱元璋脸黑得跟锅底一样。

“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让咱同意你成立皇商,发展商业,对吗?”

朱元璋语气森寒,眼神凝成了一条线。

作为帝王的他可不傻,使用白银流通,就需要民间白银够多才行,那他国库里收拢的白银就得散出去。

迎着朱元璋愤怒的眼神,许易淡定摇头,他想要谋利,还不至于用这种卑鄙伎俩。

“你错了。”

“不是我要发展商业,而是大明必不可少要发展商业,我只是顺应大明的走向而已。”

许易目光看向田地,那里是新的高产作物。

“粮食越来越多,养活的人口越来越多。”

“往后百姓不再依赖土地生存,难道你准备强行将他们留在土地上不成?”

“皇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皇室敛财,同时也能在经济领域进行调控。”

“大明后续的历史存在有太多利益冲突与对立,与其让缙绅巨商胡来,不如让大明商贾归附,形成一条围绕皇室的庞大利益链。”

“天底下的矛盾无外乎利益二字,百姓不希望大明亡,商人更不希望大明灭亡,于大明而言,难道不好吗?”

春风拂袖,许易走了。

地面上。

几本明史及解读书籍于风中“簌簌”翻动,发出清脆好似巴掌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