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建文朝地震:废太后!建文帝被废!
太子朱标死后。
朱允炆的皇位,是由朱元璋一手扶持起来的。
可要说…朱元璋没有考虑过藩王继位?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
朱元璋曾问翰林学士、也就是后来南北榜案的主考刘三吾,谁最适合继承皇位?
立嫡立长!
子殁孙承!
刘三吾由此答曰:“皇孙朱允炆为世嫡承统,礼也。”
朱元璋又问燕王如何,其反问“置秦晋二王何地?”
朱元璋虽没有回应,可心里也必会考量诸王夺位的争端。
而且朱允炆的“贤明”、“仁厚”,像极了太子朱标,又出于愧疚、爱屋及乌,朱元璋最后选定朱允炆继承大统。
为了朱允炆坐稳皇位,朱元璋扫除了太多障碍。
可等来的,不是太子朱标那样的德才兼备、行事刚毅磊落的后继之君。
反是优柔寡断、毫无决断力,裹着“仁义”外衣的庸君。
一面削藩,残害亲叔,一面是他被欺骗。
单拿出来其中一条,都已然踩了朱元璋的红线。
“平安!李景隆!”
“末将在。”
朱元璋声音压抑到极点,微眯的黑眸寒芒如剑。
“命你二人暂统率皇城卫率,没有咱的命令,妄动者杀无赦!”
“另外!”
“通知朝中五品以上大臣赴奉天殿议事!”
“末将得令!”
平安二人有力一礼,随即领着本部兵马并带上黄子澄的尸体,朝金陵城而去。
朱元璋没再去看朱允炆一眼,转身回到了马车。
如此冷漠的态度,令朱允炆极度惶恐不安,呆呆望着马车路过。
这一刻。
朱允炆只感觉失去了全世界。
“允炆,别来无恙~”
朱柏忽从人群里走了出来,望着与自己从小长大的朱允炆,他语气十分平淡。
“!!”
朱允炆本就惨白的脸颊更加苍白,脸肉都在哆嗦颤抖。
“十…十二叔,你…你没死?”
众大臣看到活生生的朱柏,也被吓得不轻。
但看到李景隆那迷之笑容,他们顿时明白了所有。
——这是太祖安排的一场戏!
——是一场关于皇位的考验!
而在这场考验中,朱允炆无疑宣告了失败。
“齐…齐大人,你没事吧?”
“没…没事。”齐泰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此刻连站都站不稳。
那些帮助过朱允炆削藩的,一想到太祖爷的手段,不少人吓得当场晕了过去。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朱柏叹了一句,这句话不仅是对朱允炆,也是对那些大臣说的。
往日的情谊已经被那场大火彻底摧毁,朱柏目光复杂看了一眼朱允炆,随后头也不顾离开了。
望着朱柏的背影,朱允炆怔怔出神,错了?自己真的错了?
我在做帝王该做的事!
为什么!?
为什么你们所有人,都不站在我这边?
正当朱允炆心碎愣神之际,身后一道端正有力的声音骤然响起。
“陛下,请吧~”
朱高炽恭请道,朱高煦两兄弟只是象征性拱手,眼里再无半点君臣的敬畏。
这一刻,朱允炆感觉有一根针,深深扎进了帝王骄傲的心脏。
……
……
皇城,仁寿宫外。
已经被奉为皇太后的吕氏,此刻领着朱允炆的皇后马氏,在御花园赏菊。
一侧还跟着一些妃嫔,言语间尽是溢美之辞。
“曹国公大破燕逆,实乃国之栋梁,陛下这几日龙颜大悦。”
“要我说还是陛下慧眼识珠,令曹国公领军,此事流传,怕是也要成为千古美谈了。”
“是极是极,陛下如今礼贤下士,足可比拟古之贤君…”
“……”
削藩成功。
将所有藩王踩在脚下。
一路辛苦上位的吕氏听着众妃子的吹捧,心头的满足感攀升到极点。
往后再没人对他皇儿的帝位造成威胁。
她是最后的赢家。
吕氏笑容里透着胜利的喜悦,摘下了一朵菊花,从容优雅开口道:
“陛下仁厚,诸王不知体恤圣心反而犯上作乱。”
“燕王有此一遭,实乃咎由自取!”
不敢影响皇太后的好心情,众妃纷纷附和,唯有一人犹豫后开了口,道:
“燕王乃太祖嫡子,深得太祖器重,陛下…”
嗯?
吕氏眉头一挑,幽寒的目光仿佛在看一具尸体,吓得那妃子应声跪地。
吕氏冷冷哼道:“太祖分封诸王,这才留有今日之祸。”
“陛下遵祖训,定乾坤,燕王有罪,也该还朝廷和天下一个公理。”
“大明的国事,岂容你一个妇人妄议?”
“来人!掌嘴!!”
两女官立马走过去,任凭那妃子如何呼喊,巴掌不停招呼过去。
不消几个呼吸,那妃子已经嘴角流血,脸颊红肿,晕了过去。
咕噜——
看到这一幕,心知皇太后吕氏权柄甚重、心性狠辣,莫说其他妃子,就连皇后马氏大气也不敢多喘。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带下去!”
见太子朱文奎忽然过来,吕氏冷厉丢下了一句话,快步朝孙子走了过去。
面对乖巧可爱的太子,吕氏快速变脸。
“瞧瞧这孩子,多有福气啊~”
吕氏满脸宠溺抚摸着朱文奎的脑袋,哪有先前半点惩罚妃子时的狠辣。
“昔年这孩子出生,太祖不也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如今又该如何?”
“依我说,新朝该有新气象,往后那些旧规矩和旧器物,也该好好改改了。”
众妃全然称是,再无半点异议。
“太后!”
“太后!不好了!!”
这时,忽然一个内侍慌不择路跑了进来。
那尖锐的嗓子吓得朱文奎不轻,看得吕氏又心疼又暴怒。
“放肆!”
“谁给你的胆子跑这里喧哗,找死不成?!”
今日正是心情最佳之际,吕氏耳中容不得半点惊扰,好在皇后马氏开口,这才让内侍有了开口之机。
“回…回太后!”
“曹国公节制皇城兵马,领军往皇宫而来,此刻恐怕已然占领皇宫!”
什…什么?!
此话一出,宛如一颗深水炸弹轰隆炸开。
皇后等人脸色煞白,吕氏变了脸色,大怒冷斥道:
“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内侍哪敢妄语,这些可是亲眼所见。
“好好好!”
“我倒想看看,他曹国公奉了谁的命令!”
“莫非…他欲造反不成?!”
吕氏冷若寒霜,行走如风,准备去找李景隆问罪。
拥兵自重!
他李景隆就算想造反,也要问问大明朝臣和百姓答不答应!
可刚到奉天殿这里,吕氏就被吓了一跳。
只见朝中文武大臣,此刻都汇聚在这里。
吕氏甚至能从每个人的脸上,清晰看到极致的惶恐与不安。
“曹国公?!”
“你究竟意欲何为?”
快步走向李景隆,吕氏依旧摆出居高临下的架势,朝着李景隆颐指气使起来,嚣张的皇太后气场十足。
李景隆往上拱了拱手,不卑不亢哼道:
“臣李景隆奉命,暂且辖制皇宫。”
“太后若有异议,不妨等太祖临朝,看看末将所言是否为虚!”
太祖?
吕氏都快气笑岔了气,太祖已经死了一年多,难道还会从棺材里蹦出来不成?
不等吕氏反应,李景隆和平安二人陡然跪了下去。
“算你…”
吕氏还以为二人知错,正于冷笑,却发现周围的群臣也快速跪下一片。
“恭迎太祖还朝!”
“恭迎太祖还朝!”
“恭迎太祖还朝!”
“……”
洪亮的声音仿佛梦魇袭来,要彻底击碎吕氏色厉内荏的心脏。
一股风浪袭来,那个缠绕在所有人心头的噩梦身影从她身边走了过去。
那一刻。
吕氏大脑“嗡”的一声空白,就连心脏都停止跳动。
燕王朱棣来了。
死去的朱柏也来了。
“母…母后…”建文帝朱允炆挺着颤颤巍巍的身子,下意识缩到吕氏身侧,脸上的巴掌印依旧鲜红。
哗——
极致寒冷自脚底涌入血液,吕氏感觉全身都被冰冻一般。
不!
不可能!
太祖早已经气绝身死,怎么可能还活着?
吕氏想要开口质疑,可那道宽阔的背影仿佛一道无法破开的铁墙,隔止了世间的所有声音。
“都起来吧。”朱元璋立在御阶上,声音不冷不热。
可所有人都明白,这是暴风雨最后的宁静。
不想过多废话,洪武一朝还要北伐,朱元璋直接了当道:
“幸得天机,朕未死!”
“今日归朝,只为重定天命,令社稷有托,宗祀不绝!”
废帝?
真要废帝?
朝臣虽然有所准备,可还是大吃一惊。
可朱元璋的语气,并不像商议,而是直接宣告。
黄子澄之死历历在目,朝臣压根不敢当出头鸟。
就连一直支持建文帝的齐泰和方孝儒,此刻也成了缩头乌龟。
朱允炆无法接受这最坏的结果,眸光似有愠怒,咬牙颤声道:
“皇…皇爷爷,皇位可是你传给我的。”
“孙儿,也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瞬间点燃了朱元璋的火药桶。
他快步来到朱允炆面前,漆黑的面容宛若乌云密布,酝酿着一股摧枯拉朽的雷霆。
“你还知道,皇位是咱传给你的?”
“啊——!!”
一怒吼声音如雷,朱允炆和吕氏腿脚都在哆嗦,宛如恶狼见了老虎,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咱传位给你时,还记得你曾说过什么吗?”
“对待藩王,施以仁义,以德以礼去感化。”
“你又干了什么?!”
”无端削藩,流放亲叔,这就是你的仁德?!”
朱元璋气得胸膛剧烈起伏。
“他们不是北元残余!不是你的敌人!他们是你的宗亲!”
“你一直学儒家治国之道,告诉咱!到底是谁教你,让你干出这等不义不孝之事?!”
“啊!说话!!”
凶残而又冷冽的声音像一枚枚冰刀带来切肤之痛。
死去的朱元璋,也许与朱允炆有爷孙之情。
此刻的朱元璋则不然。
知道眼前的朱允炆是朱标的种,朱元璋已经压了几分怒意。
感受着面前之人身上散发着从尸山血海孕育而出的的冷酷杀伐气息,朱允炆吓得瘫软倒地。
“父皇,允炆之错,皆在我这个母后。”吕氏眼里有薄雾溢出,哭哭啼啼,似想要博得一份同情。
吕氏清楚,只要皇位还在,他们母子就挽回一切。
“父皇,这孩子早年丧父,子不教,我这为母之过。”
“您要罚就罚我好了,削藩之事我一人主导,与你孙儿允炆毫无干系啊!”
“父皇——!”吕氏眼眶通红,黛眉惆怅,那股孤独无依的妇人姿态,绝对能够击穿任何父亲的防御。
提这朱允炆年少丧父,吕氏无比清楚朱元璋的软肋在哪。
若非老朱顾念朱标,朱允炆这皇位也不会做得如此之顺。
可惜吕氏想错了一点…
眼前的朱元璋压根没有经历丧子之痛。
对于朱允炆母子的处置,是朱标亲自点头的,此刻的吕氏,更像是在提醒朱元璋这点。
“你的错?”
“你以为自己抗下一切就有用?”
朱元璋嘲讽眼神像是在看一个傻子,尤其是看到此刻毫无骨气的朱允炆,越发羞恼,感觉脸都快肿了。
“家事、国事,皆系于帝王一人之身。”
“天子!是真龙!”
“若他听你的,软弱无用,那他更不配当大明的皇帝!”
“你说你的错,那咱就满足你!”朱元璋此刻的笑容近乎残忍,霸气转身朝众臣宣布道:
“建文皇太后吕氏,无有抚养教育子嗣之能,失贤失德,令宗亲背离,叔侄相残…”
“即日起,收其金册,除其宗籍,废太后衔!”
“建文帝失贤失德,不堪大用,难以托付我大明江山,今日贬为庶民,昭示天下,以告慰我大明社稷!”
噗通——!
吕氏和朱允炆如遭重击,失魂落魄瘫软在地上,完了,全完了。
燕王朱棣一派满是胜利的惊喜和亢奋,朱高炽三人则面色呈现潮红。
连燕王朱棣,都感觉像是在做梦,尽管朱元璋没有宣布,可皇位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
没有理会其他人如何去想,目光看向方孝儒,朱元璋不容置疑道:
“方孝儒,你治学有道,文采斐然,这诏书你好好琢磨。”
方孝儒艰难咽了咽唾沫,迟疑三秒后,终选择妥协拱手。
“太祖在上,罪臣领命!”
朱元璋满意点头,又给了朱棣一个“好好看好好学”的眼神。
让他办事,很难吗?
燕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