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明成祖?燕王朱棣的大喜大悲!

(ps:以后都合章四千字,分开也是两章的,请勿怪。)

知道朱元璋和燕王朱棣有很多事要聊。

这些东西是皇帝与皇帝之间的事,属帝王之术,旁人不该去听。

“爹,你们先聊,我带老五他们去后院烤肉。”

“若是有事,您随时唤我。”

见朱元璋摆手,朱棣识趣带着朱柏他们去到后院。

不过临走之前,朱棣给了许易一个微妙眼神。

名和利,都让燕王朱棣拿了。

苦和痛,一样不落全落在他头上。

他没造反,都被吊起来抽。

此刻的朱棣只想要一份公平。

“……看我作甚?”

许易很无语,瞥了一眼燕王朱棣,后者已经快四十岁。

老朱五十出头,不打你,还能打谁?

“行了,还是你们父子俩聊吧。”

许易拍了拍屁股起身,也不想在这待着,气氛太诡异。

见人都离开,朱元璋脸色更冷了几分。

啪——

朱元璋随手将整理出的永乐一朝的历史丢了过去。

“你自己看!”

幽冷的语气像透过万里冰河,直击面门。

燕王朱棣心头一疙瘩,顿时感觉有些不妙。

可当打开看到里面内容,朱棣脸色瞬间精彩。

建文四年,攻入金陵。

第二年,改元永乐,永乐一朝?

“这…”

“我造反竟然成功了?”

燕王朱棣心头一时有些狂热,他竟真的登基为帝,当上了皇帝?

嗯?

注意到朱元璋冷淡的眼神,像是看一具尸体,燕王朱棣缩了缩脖子,耐住性子继续看了起来。

迁都北平!

设立内阁!

五征蒙古!

平定安南!

修永乐大典!

郑和下西洋!

……

这…

这是我干出来的功绩?

轰——!

燕王朱棣心头狂热如潮,嘴角的笑容都快咧到了耳后根。

男子汉大丈夫,当建功立业,不埋没祖宗。

朱棣没想到,惊喜来的如此之大。

难怪…

老爹会让他当皇帝。

老头子…

眼光不错么!!

“爹,你看儿子我现在能起来了吗?”

迎着朱元璋那森冷的面孔,燕王朱棣嘴角挤出卖乖的笑容,心想:原来我是自己在吓自己。

也对。

连年轻的自己都没事,爹想来也是满意他当这个皇帝的。

“起来?”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那你就起来吧。”

以为朱元璋真不怪他,朱棣悬着的心落了地,缓缓起身。

见状,朱元璋嘴角再度扬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来。”

“再看看这个。”

朱元璋又“温和”将一份罪表甩了过去。

“……”。

当看完里面内容,燕王朱棣顿感头皮发麻,原本的惊喜和骄傲彻底被撕碎落了一地。

噗通——

朱棣膝盖不受控制一弯,又给跪了下去。

朱元璋冷笑:“朱棣,咱不是让你起来吗,你又跪着干什么?”

“爹,我、我还是跪着合适。”燕王朱棣拿着罪表的手都在颤抖。

朱元璋背负双手走了过来,那漆黑的眼瞳里,似乎在酝酿极致的黑色风暴。

望着面前的燕王朱棣,此刻的朱元璋终于找到了发泄口,开始疯狂宣泄压抑的愤怒。

“洪武三十五年,传位于你?”

“朱棣你可真孝,给咱加了四年阳寿。”

……

“好圣孙,可旺三代?”

“真就三代!一代不多!”

朱元璋语气冷冷,已经无法压抑怒火:“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天子叫门。”

“朱棣,你这一脉可真是给咱们大明长脸啊!!”

朱元璋目光“温润”,嘴角的笑容像一块块刀片,要将燕王朱棣千刀万剐。

“明成祖陛下,你说咱说的可有理?”

“……”。燕王朱棣欲哭无泪,半晌不敢吭声。

……

……

城外。

朱高煦等人依旧还在等待,见燕王朱棣迟迟未归,众将不禁有些着急。

“二哥,爹这么久没有消息,可是城中有变?”

朱高燧嘴里撕扯着牛肉干,一边往嘴里灌酒。

北方气寒,他们只能借此暖暖身子。

性子傲慢的朱高煦听闻这话,往嘴里灌了一口酒,似想要压制不安的情绪。

“料宁王没这个胆识,他要敢对父王动手,我早晚我活剐了他。”

“不错!”

虽然兄弟二人都身穿甲胄,可比起已经能领军作战的朱高煦,此刻的朱高燧更像一个跟班。

一旁的姚广孝遥望着城池,镇定自若说道:

“若宁王有变,城上那些军士定闻风而动,严阵戒备。”

“此刻毫无动作,想来殿下与宁王仍在商议之中,尔等耐住性子,莫要乱了大局。”

微微停顿,姚广孝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道:

“数月前,我曾为燕王殿下卜了一卦,乃剥卦尔。”

剥卦?

知道姚广孝的才能,朱高煦当即恭敬问道:

“大师,此卦何解?”

姚广孝手指地面,神秘一笑,道:

“剥卦上艮下坤,山附于地,如君子以厚德载物。”

“如今朝廷失德,小人作祟,阴盛而阳衰,也正如卦象所言。”

“此卦虽凶险,但蕴含乘变之机,初六到六五皆是阴爻,阴为妃,最后上九之一阳爻,阳为君。”

“上九之阳爻,解爻言:硕果不食,君子得舆。”

“卦象所云之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岂非君子见机而动,可得天命乎?”

朱高煦两兄弟眼前顿时一亮,他们靖国难正是顺势而为,讨伐无道,此卦甚妙。

正当二人准备吹捧一二时,一马自北而来,马蹄踏碎塞外的戈壁寒石。

来人身穿绿色军大衣,戴着墨镜,脖子缠着围脖,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的。

如此奇怪的装束,立马引起张玉等人的警戒。

“来者何人?”

朱棣瞥了一眼,并不认识张玉这些人,最后将目光投向了朱高煦二人。

“你们父王让你们进城一叙,有事交代。”

说着,朱棣将一封信丢给了朱高煦,后者接过信,仔细看过后发现并无问题。

姚广孝警觉也看了一遍,字迹确实出于燕王,且并无强迫与慌乱,心下也是奇怪。

可燕王如此行事,断然有他的道理,否则绝不会让朱高煦二人涉险。

“大师,我兄弟二人前去看看。”朱高煦和朱高燧驾马跟上了朱棣。

这两崽子就是我的种?

一副在看傻儿子的眼神,朱棣乐道:

“好小子!”

“有股子英雄气概,没给你爹朱棣丢人!”

“你是何人?”二人面露警惕,感觉眼前之人有些古怪。

朱棣咧嘴一笑,“不才,我是你爹,朱棣!”

“狂妄!!”

眼看朱高煦二人大怒拔剑,朱棣拉了拉眼镜,露出了自己的真容。

“呃…”

“爹,还真是你啊。”

……

“老三,你觉不觉得,咱爹貌似变年轻了?”

“二哥,你也这般觉得?”

“……”。

一路上,朱高煦二人感觉格外诡异。

朱棣没有在意两人的打量,将人带到宁王府。

大殿。

一道身影依旧在跪着。

看到这一幕,朱棣内心平衡不少。

“以前被罚跪一天也习惯了,你如今只是跪一下。”

“我才是遭了无妄之灾,明明什么都没干,还被咱爹抽了一顿。”

说着,朱棣面露苦笑拍了拍燕王朱棣的肩膀,“放心吧,自从许易到来后,咱爹脾气已经好了太多。”

“这时候咱们已经在忙着北伐,吞并蒙古,彻底消除边患。”

“老头子这时候来这里,就是不想你背上反贼两字,内疚一生。”

“咱娘、大哥朱标,都对你寄予厚望,以后好好当你的皇帝。”

听到最后,燕王朱棣眸光猛然一红,“母后和大哥,他们都还健在?”

“当然。”

“此事多亏了易哥。”

朱棣又给燕王朱棣普及了一下洪武一朝的变化。

从天花防治…

到作物丰富和粮食产量年年暴涨…

以及正在掀起的生产技术革命…

一桩桩一件件,听得燕王朱棣心潮澎湃,恨不得去洪武一朝亲自看看。

母后、大哥以及父皇,一个个逝去,他们都不在人世,他也快步入暮年。

燕王朱棣羡慕望着眼前的朱棣,同时又有些内疚。

“抱歉,连累你一起受苦了。”

自己和自己道歉?

朱棣气笑摆了摆手,“不过些许风霜罢了,我现在也挺好的,你还是关心好你自己吧。”

说完,朱棣去了后院。

可朱棣眼里透着幸福柔光的一幕,宛如一根箭矢射中了燕王朱棣的软肋。

他看得出来,朱棣真的过得很好,很满足,甚至不羡慕他当上皇帝。

对方比他同样年纪时,更加具有那股心怀天下的贤王气场,而不是一介武夫。

想到这里,燕王朱棣羡慕的同时也由衷为他感到高兴,心想:他终不至于活成自己这般,成为孤家寡人。

朱棣是走了。

可留下的震惊,却如雷鸣般响彻。

朱高煦两兄弟仿佛见鬼般,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

“爹…刚才…刚才…”

那是谁?

那到底是谁?

朱高煦吓得脸色煞白,二人后背都在直冒凉气。

两个爹?

怎么会有两个爹?

燕王朱棣叹了一口气,道:“此事说来话长,也的确匪夷所思。”

“他并非假冒,而是以前的孤。”

?????

朱高煦二人一头懵逼望着眼前的父王。

以前的父王?

父王你脑子烧坏了?

二人面面相觑,惊悚莫名,差点把这话飙了出去。

朱棣正欲开口,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脸阴沉望向朱高煦,咬牙切齿道:

“老二,你竟敢造反!”

啪——

燕王朱棣抬手冲着朱高煦后盔就是一个大鼻窦,将后者拍跪下来。

朱高煦懵懂扶了扶头盔,鼓着两颗眼珠叫屈道:

“爹,什么叫我造反?”

“咱们全家造得反,你糊涂了不成?”

“你…”燕王朱棣被踩了尾巴,怒不可遏瞪着朱高煦。

其造反导致叔侄相残,自家人染了自家人的血。

自己今时今日,如何不是叔侄相残?

唉——,燕王朱棣无力放下了扬起的手臂。

“今日种因,来日必有果报。”

“此后之种种,便从我这里结束吧。”

燕王朱棣心头喃喃自语。

今后,他们一家坐拥江山。

如今,不用提着脑袋脑袋造反。

压在燕王朱棣心头的那块沉重巨石,终是被彻底挪开。

不多时,朱棣走了回来,瞥了两兄弟一眼,道:

“父皇说,高煦和高燧来了,就带他们过来吧。”

“好。”燕王朱棣笑着点头,知道父皇还没见过两兄弟,这也是给他的台阶。

迎着朱高煦二人惊悚的目光,被扶起来的燕王朱棣开口一笑。

“走吧~”

“去见见你们皇爷爷。”

!!??

朱高煦和朱高燧两眼一呆。

皇、皇爷爷?

……

……

李景隆率领的二十万南军,浩浩荡荡进发来到北平城下。

并将整个北平城围得水泄不通。

《孙子兵法》云:“围师必阙”,意思是说包围城池时要留下缺口,这样敌人会有突围之路,等对方突围再群起攻之。

李景隆显然没这个打算,他此刻最怕的就是朱高炽“犯蠢”突围,巴不得后者一直龟缩在城里不出来。

“见机行事?”

“我都领军来到北平城池之下了,难道还不算机会?”

中军大营外,李景隆愁得仰天长叹,他都已经来到北平,怎么太祖还不现身?

难道…

二十万还少了点?

一连几日,李景隆都没有下达攻城的命令,闲得在军营看“蚂蚁搬食”。

“大将军!攻城吧!”

“是啊,大将军,早已经准备妥当,咱们攻城吧!”

“……”

将领们对此举义愤填膺。

将士带兵打仗,都是为军功出人头地。

北平就在眼前,他们有二十万大军,随时可以攻下来。

军帐外的喧闹之声,吵得在睡觉的李景隆头疼得不行。

唰——

军帐被掀开,李景隆戴上头盔,煞气腾腾朝诸将走来。

“走!”

“随我一观北平城防!”

李景隆霸道丢下一句话,随即上马,看上去已经准备好了要攻城。

“喏——”众将顿时打了鸡血,纷纷上马跟了过去。

驭——

驭——

刚出军营,李景隆的马似发疯了一般,失去控制横冲直撞,将李景隆摔落马下,吐血昏了过去。

“快!”

“快扶大将军回营!”

南军大营一阵骚乱,众将只得将李景隆抬回中军大营修养。

北平城楼上。

肚子圆滚滚的“福将”朱高炽,怀里抱着朱瞻基,一脸莫名其妙望着这一幕。

南军…

咋就不攻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