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舌尖!野原广志!真龙一样的年轻人
十月二十二日,周五晚七点五十分,距离《舌尖上的霓虹》第二集开播还有十分钟。
群马县高崎市的“佐藤屋”荞麦面铺里,挤满了提前来占座的食客。
佐藤幸助穿着洗得发白的藏青色围裙,正忙着擦拭木质餐桌,儿子佐藤健太则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手里攥着传呼机,眼神里藏着几分复杂——三天前,他从东京的房地产公司辞职,暂时回到了老家。
“爸,电视调试好了吗?”佐藤健太抬头问,声音里带着点不自然。
他上周还在电话里跟父亲吵过架,说“卖荞麦面没前途,东京的房地产才是能赚大钱的正经事”,现在却只能灰溜溜地回来。
佐藤幸助没回头,只是用抹布擦着桌面的纹路,语气平淡:“早调好了,斋藤桑昨天还特意派人来检查过信号。你要是嫌挤,楼上还有空位。”
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喧闹——松井雄一扛着摄像机走进来,本田樱子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笔记本。
“佐藤桑,我们来拍观众反应啦!”松井雄一笑着挥手,“广志君特意交代,要把大家看片时的样子拍下来,说不定能放进后续的宣传里。”
佐藤幸助这才停下手里的活,脸上露出笑容:“快坐快坐,我特意留了最好的荞麦面,等会儿看完片子咱们一起吃。”
晚上八点整,电视屏幕准时亮起。
片头曲过后,画面切换到清晨的群马山间——薄雾笼罩着稻田,佐藤幸助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两个竹筐,里面装着刚磨好的荞麦粉。
镜头慢慢推进,捕捉到他手上的薄茧,还有自行车把手上挂着的、用了二十多年的铜铃。
“这镜头拍得真细啊。”邻桌的老顾客田中爷爷感叹,“你看佐藤桑推自行车的姿势,跟年轻时一模一样,一点没变。”
佐藤健太盯着屏幕,心里忽然一紧。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推着自行车,带他去山间采荞麦籽,还说“荞麦面要自己磨才香,做人要自己拼才踏实”。
可那时候的他,满脑子都是“去东京闯一番事业”,根本没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
画面转到荞麦面铺的后厨,佐藤幸助正在揉面团。他的动作缓慢却有力,手掌反复按压面团,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滴在面粉上,晕开一小片白色。
旁白缓缓响起:“荞麦面的口感,藏在揉面的力道里。佐藤幸助做了四十年荞麦面,每天要揉三十斤面团,手臂上的肌肉比年轻小伙还结实。”
“爸,你以前从来没说过揉面这么累。”佐藤健太小声说,眼眶有点发热。
他在东京做房地产中介时,每天坐在空调房里打电话,还总觉得工作辛苦,现在看着父亲布满老茧的手,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抱怨很可笑。
屏幕上,画面突然切换到东京的写字楼——佐藤健太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玻璃幕墙前,跟客户介绍着天价公寓。
“这套公寓位于东京新宿核心区,总价一点二亿日元,明年升值空间至少30%。”他脸上挂着职业的笑容,眼神却有些空洞。
紧接着,镜头切到他被上司训斥的场景——“这个月你才开了两单,再这样下去就卷铺盖走人!”
佐藤健太的脸瞬间涨红,下意识地低下头。
他想起辞职那天,上司当着全部门的面骂他“眼高手低,连基本的客户维护都做不好”,那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在东京追求的“光鲜生活”,不过是自欺欺人。
“别难受了。”佐藤幸助递过来一杯茶,语气温和,“我早就说过,做事不能只看表面的风光,得踏实。你看这荞麦面,要是揉面时偷工减料,煮出来就会断,味道也差远了。”
电视里,佐藤幸助正在给客人盛荞麦面。
他用竹勺舀起面条,轻轻放进碗里,再浇上自制的酱汁,最后撒上一把葱花,动作行云流水。
客人拿起筷子,吸溜了一口,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还是佐藤桑做的荞麦面最香,比东京高级餐厅的还好吃!”
佐藤健太看着屏幕,忽然站起身:“爸,我来帮你端面吧。”
没等佐藤幸助反应,他就拿起托盘,走向刚进门的客人。
当他把荞麦面递给客人时,听到对方说“小伙子跟你爸一样实在”,心里忽然生出一股久违的踏实感。
片子结尾,佐藤幸助和佐藤健太一起坐在店门口的台阶上,手里拿着刚煮好的荞麦面。
“其实不用非要留在东京。”佐藤幸助看着儿子,语气认真,“老家也有你的位置,只要你愿意踏实干,卖荞麦面也能活出样子。”
佐藤健太咬了一口荞麦面,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爸,我错了,以前是我太浮躁了。以后我想跟你学做荞麦面,把‘佐藤屋’好好经营下去。”
电视屏幕上,夕阳洒在父子俩身上,画面渐渐变暗。
铺子里的食客们都红了眼眶,田中爷爷擦了擦眼泪:“这故事太真实了,跟我家那小子一模一样,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好,其实最好的就在身边。”
松井雄一关了摄像机,对着本田樱子说:“你看,广志君说得没错,最动人的故事就是普通人的日常。这父子俩的和解,比任何剧本都感人。”
……
同一时间,东京电视台顶层的台长办公室里,坂田信彦、岛津义弘、高田俊英和明日海围坐在电视前,屏幕上正播放着《舌尖》第二集的结尾片段。
坂田信彦端着茶杯,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语气里满是赞叹:“野原君这第二集,比第一集更有深度。你看佐藤健太和他父亲的矛盾,看似是‘留乡’与‘进城’的选择,实则是对当下霓虹房地产泡沫的无声批判。”
岛津义弘放下手里的收视监测报告,眼神锐利:“说得对。现在东京的房地产市场有多疯狂?一套六十平米的公寓能炒到一亿日元,年轻人为了买房背上几十年的贷款,像佐藤健太这样的年轻人,以为进了房地产公司就能赚大钱,却忘了脚踏实地的道理。野原君用一个荞麦面铺的故事,就把这种浮躁的社会心态点透了,比我们在竞选演讲里说十句都管用。”
高田俊英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更妙的是,他没有刻意批判房地产行业,而是通过父子和解的故事,传递‘踏实做事’的价值观。这种‘隐性表达’比直白的说教更有力量。你看佐藤幸助说‘荞麦面要自己磨才香’,这句话不仅是说做面,更是说做人——现在的年轻人太急了,总想着走捷径,却忘了最基本的道理。”
明日海点头附和:“我刚才收到群马县厅的消息,今晚高崎市的收视率已经破18%了,比第一集同期还高3个百分点。很多观众打电话到电视台,说看完片子想回老家看看,还有在东京做房地产的年轻人说,想辞职回老家找份踏实的工作。野原君的片子,正在悄悄改变大家的想法。”
坂田信彦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的东京夜景——高楼大厦的灯光璀璨,却透着几分虚假的繁华。
“现在的霓虹,太需要这样的片子了。”
他语气严肃,“房地产泡沫早晚会破,到时候那些抱着‘一夜暴富’幻想的人,只会摔得更惨。野原君用荞麦面的故事告诉大家,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天价的房产,而是来自一技之长,来自踏实的生活。”
岛津义弘也站起身,眼神里满是认同:“我这次竞选市长,就是想推动‘返乡创业’计划,支持年轻人回到老家,发展传统产业。野原君的片子,刚好给我的计划做了最好的宣传。等第二集播完,我要亲自去群马县,跟佐藤幸助聊聊,看看能不能把‘佐藤屋’作为‘传统手艺示范点’。”
高田俊英笑着说:“那我可得提前跟广志君说一声,让他多拍点群马的素材,说不定能为咱们台争取到更多县厅的合作项目。现在全霓虹的县厅都盯着《舌尖》,谁不想让自己县里的特色美食上镜?”
明日海拿出手机,快速拨通了野原广志的电话:“广志君,第二集的实时收视出来了,全霓虹已经破26%了!坂田台长和岛津桑都在夸你,说你解构了房地产泡沫的叙事,太厉害了。”
电话那头传来野原广志平静的声音:“谢谢大家的认可。其实我只是想拍真实的故事,让大家看到,平凡的生活里也有值得坚守的东西。”
挂了电话,明日海对三人说:“广志君还是这么低调。不过他说了,下周会去京都踩点,准备拍第三集的和果子铺,到时候咱们可以跟京都府厅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
坂田信彦点头,语气里满是期待:“好!咱们要全力支持广志君,让《舌尖》成为东京台的招牌,也成为霓虹文化的名片。现在的年轻人需要这样的片子,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生活。”
……
此时的关东台会议室里,气氛格外热烈。
野原广志挂断了电话,坐在中间。
铃木清斗、松井雄一、本田樱子,还有技术部的斋藤茂围坐在周围,电视屏幕上还停留在《舌尖》第二集的片尾字幕。
“太精彩了!”
铃木清斗率先鼓掌,拐杖在地板上敲出清脆的声响,“我活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纪录片看哭。佐藤父子和解的那段,我想起了我儿子,他以前也在东京做金融,去年终于回来看我了,还说要跟我学做关东煮。”
松井雄一放下摄像机,兴奋地说:“刚才收到数据,群马县的收视破18%了,关西地区也有15%,比第一集还高!观众留言都快爆了,有人说‘明天就去群马吃荞麦面’,还有人说‘想给老家的父亲打个电话’。”
斋藤茂推了推眼镜,难得主动开口:“这次的画面处理比第一集更细腻。山间晨雾的镜头,我用了柔焦滤镜,突出了朦胧感;揉面团的特写,用了侧光,让面粉的颗粒感更明显。广志君说‘要让观众感受到荞麦面的质感’,我觉得做到了。”
本田樱子翻着笔记本,笑着说:“我刚才统计了一下,今晚有二十多家媒体打电话来,想采访佐藤幸助,还有三家旅行社想跟‘佐藤屋’合作,推出‘荞麦面文化游’的线路。广志君,你又创造了一个奇迹!”
野原广志笑了笑,语气依旧平静:“不是我创造了奇迹,是佐藤桑的故事打动了大家。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对家乡的牵挂,对踏实生活的向往,我只是把这种情感拍了出来而已。”
浅野贵太推门走进来,还喜气洋洋的说道:“广志君,你们快看!我有朋友都发来短信了,说第二集‘用荞麦面的香气,驱散了房地产泡沫的浮躁’,还说你‘用最朴素的镜头,拍最深刻的人生’。”
足利崇司也跟着走进来,语气里满是敬佩:“我刚才跟电影部的同事一起看的,大家都在说,要是咱们拍古装剧能有这样的细节把控,肯定能超越以前的作品。广志君,你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怎么把平凡的生活拍得这么有感染力?”
野原广志点头:“其实也没什么技巧。就是多跟拍摄对象聊天,了解他们的故事,捕捉最真实的细节。比如佐藤桑,他揉面团时会哼一首老曲子,那是他父亲教他的,我把这个细节加进片子里,就能让人物更立体。”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外卖员提着几个大食盒走进来:“请问是野原广志先生吗?这是您点的荞麦面、烧鸟和啤酒。”
松井雄一眼睛一亮:“哇!是群马的荞麦面吗?我早就想吃了!”
野原广志笑着说:“是我让佐藤桑帮忙寄过来的,虽然不如刚煮的新鲜,但味道应该还不错。大家辛苦一天了,一起吃吧。”
众人围坐在一起,打开食盒。荞麦面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烧鸟的油脂香混着啤酒的麦香,格外诱人。
铃木清斗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荞麦面,满足地说:“嗯!跟佐藤桑铺子里的味道一模一样,有嚼劲,酱汁也香。广志君,你拍的片子让更多人知道了群马的荞麦面,也让更多人想起了老家的味道,太有意义了。”
斋藤茂吃着烧鸟,忽然说:“广志君,你这次的拍摄手法跟以前不一样。第一集更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集更侧重‘人与人的情感’,而且节奏把控得更好,有悬念、有起伏,还有伏笔。比如佐藤健太的传呼机,前面出现了三次,最后才揭晓他辞职的事,这个设计太妙了。”
野原广志点头,心里却想起了前世地球上的纪录片手法——他把那些经验融入进来,却不能直接说出口。
“其实我只是尝试把单元剧的思路融入纪录片。”
他解释道,“每一集都有一个核心故事,里面藏着几个小伏笔,慢慢展开,让观众有代入感。比如佐藤健太的传呼机,我想通过它展现他在东京的压力,为后面的辞职做铺垫。”
“原来是这样!”浅野贵太恍然大悟,“我以前拍温情剧,总喜欢把故事一次性讲完,没有伏笔,观众很容易走神。下次我要试试你的方法,在剧情里埋几个小线索,让观众跟着思考。”
足利崇司也说:“我拍古装剧时,总想着场面宏大,却忽略了人物的情感细节。看了你的片子才明白,再宏大的场面,不如一个真实的情感瞬间有力量。下次拍武士剧,我要多拍一些武士的日常生活,比如他们怎么吃饭、怎么跟家人相处,让人物更真实。”
野原广志看着众人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
他知道,《舌尖》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团队里每个人的努力,是那些平凡人的故事,让这部纪录片有了温度和力量。
“大家慢慢吃,”
野原广志拿起啤酒,跟众人碰杯,“下周我们去京都踩点,第三集的和果子铺还有很多故事等着我们去拍。希望我们能拍出更多好内容,让更多人看到平凡生活里的美好。”
“干杯!”
众人举起酒杯,清脆的碰撞声在会议室里回荡。
窗外的东京夜景依旧璀璨,但此刻,每个人心里都清楚,真正的美好,不是高楼大厦的繁华,而是荞麦面的香气,是父子间的和解,是平凡生活里的坚守与温暖。
吃完宵夜,众人还在热烈讨论着《舌尖》的拍摄手法。
松井雄一拿出摄像机,播放着白天拍的观众反应片段——画面里,老人擦着眼泪,年轻人给老家打电话,孩子们好奇地问“荞麦面是怎么磨出来的”。
“你看,这就是好内容的力量。”
松井雄一感慨道,“广志君,你不仅拍了一部纪录片,还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让大家想起了被忽略的美好。我以前拍新闻,总想着追求时效性,却忘了新闻也可以有温度。以后我要向你学习,多拍一些有情感的故事。”
本田樱子也说:“我之前做‘老街探访’的提案,松井桑说没人爱看,现在看了《舌尖》,我更有信心了。下周我想跟广志君去京都,学习怎么拍传统手艺,回来后重新做提案,相信一定能通过。”
铃木清斗看着野原广志,眼神里满是欣慰:“广志君,我没看错你。当初你刚来关东台,我就觉得你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现在你果然做出了这么好的作品。关东台能有你这样的导演,是我们的幸运,也是霓虹观众的幸运。”
野原广志谦虚地说:“谢谢铃木桑的认可。其实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拍真实的故事,传递温暖的情感。以后我还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斋藤茂忽然说:“广志君,技术部的同事都很佩服你。他们说,你不仅懂内容,还懂技术,知道怎么用镜头传递情感。下次我们想请你给技术部做个分享,讲讲怎么把画面和内容结合得更好,你愿意吗?”
“当然愿意。”野原广志点头,“好的技术应该为内容服务,我很乐意跟大家分享经验。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设备不够好,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最适合的拍摄方式。比如拍荞麦面,不需要太复杂的设备,只要捕捉到揉面的力道、煮面的热气,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它的美味。”
众人纷纷点头,心里对野原广志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会议室里的讨论正热,门口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技术部的年轻职员小林浩抱着一叠刚打印好的报表,额角还沾着汗,闯进来时差点撞到门框。
“广志桑!各位领导!最终收视数据出来了!”他声音发颤,却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全霓虹平均收视——32.2%!关东地区更是冲到了38.5%!”
这句话像一颗火星扔进了汽油桶,原本还在轻声交谈的众人瞬间炸了锅。
松井雄一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抢过报表的手都在抖,反复确认着数字:“32.2%?没看错吧?这可是近二十年纪录片的最高纪录啊!比第一集整整高了8个百分点!”
铃木清斗的拐杖在地板上敲得咚咚响,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盯着报表上的数字连连感叹:“了不起!真是了不起!想当年关东台最火的《关东渔歌》,最高收视也才25%,现在居然被广志君的纪录片给超了这么多!”
本田樱子掏出传呼机,手指飞快地按着键盘,要把消息发给还在外面采访的同事:“刚才群马县厅还打来电话,说今晚‘佐藤屋’的电话快被打爆了,明天的荞麦面都被预订光了。现在有了这个收视数据,肯定还有更多人要去群马!”
斋藤茂向来平静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他推了推眼镜,看向野原广志:“广志君,这次的镜头数据反馈特别好。山间晨雾那段,观众留言说‘像身临其境走在群马的田里’;佐藤桑揉面团的特写,还有30%的观众说‘看饿了,立刻想找荞麦面吃’。你的手法,确实让画面有了‘味道’。”
野原广志接过报表,指尖拂过“32.2%”的数字,眼神依旧平静,只是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
他抬眼看向众人,语气温和:“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斋藤桑的镜头捕捉到了荞麦面的质感,是松井桑拍的观众反应让故事更鲜活,也是大家一起打磨脚本,才让佐藤桑的故事能打动这么多人。”
“广志君你就别谦虚了!”
浅野贵太拍着桌子,脸上的和气笑容比平时更甚,“谁不知道你是全才啊?漫画方面,《幽游白书》《哆啦A梦》哪个不是销量破千万的国民级作品;动画《暗芝居》开创了都市怪谈新类型,现在还有电视台在模仿;电视剧《世界奇妙物语》,多少家庭每周守着看;电影《七武士》更是拿了国际大奖,被影评人称为‘武士片的新巅峰’。现在连纪录片都做到这个地步,你这才华简直是绝世级别的!”
足利崇司也收起了平时的倨傲,语气里满是敬佩:“以前我总觉得,拍古装剧才是真本事,纪录片不过是‘记录生活’,没什么技术含量。直到看了你拍的《舌尖》才明白,能把平凡的生活拍得比史诗还动人,才是最难的。你拍佐藤健太在东京的迷茫,用玻璃幕墙的反光表现他的孤独,这种细节处理,比我拍武士对决的场面还见功底。”
伊藤健司刚好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拿着《深夜食堂》的拍摄计划,听到众人的称赞,立刻附和:“可不是嘛!广志君连《深夜食堂》这种慢节奏的剧都能拍得让人想家,现在拍纪录片又这么厉害。上次我跟山本毅聊,他还说《世界奇妙物语》的单元剧脚本,你随便提个修改意见,就能让故事的张力翻一倍。这种跨领域的才华,全霓虹找不出第二个!”
山本毅的电话刚好在这时打过来,伊藤健司按下免提,听筒里立刻传来他兴奋的声音:“健司!你看收视了吗?32.2%!广志君也太牛了!我们《世界奇妙物语》的团队刚才还在讨论,下次要不要借鉴《舌尖》的叙事手法,拍一个关于‘美食与回忆’的单元剧。广志君在吗?我想跟他请教一下!”
野原广志接过电话,语气依旧沉稳:“山本桑,不用这么客气。《世界奇妙物语》本身就有很强的故事性,要是加美食元素,可以试试从‘食材背后的人’入手,比如一个老面包师和他徒弟的故事,应该能打动观众。”
电话那头的山本毅连连应下:“好主意!我这就记下来!广志君,等你忙完京都的拍摄,一定要来我们剧组指导指导!”
挂了电话,会议室里的气氛更热了。
田中圭刚从综艺部赶过来,手里还拿着《超级变变变》的新企划:“广志君,我们综艺部也想借鉴你的思路。下次搞个‘家乡美食变装’专场,让观众用变装展现自己老家的特色美食,说不定能像《舌尖》一样,带动大家对家乡的关注。”
野原广志点头:“这个想法不错。重点要放在‘真实的情感’上,比如有人变装成卖年糕的奶奶,背后藏着和爷爷的故事,这样比单纯的变装更有温度。”
面对满室的赞誉,野原广志没有丝毫自满。
他端起桌上的啤酒,跟众人轻轻碰杯:“大家太抬举我了。其实我只是运气好,找到了值得记录的故事。佐藤桑的坚守、野水桑的执着,还有那些愿意把自己的生活分享出来的普通人,才是《舌尖》能成功的根本。”
他看向铃木清斗,语气带着敬意:“当初要是没有铃木桑支持我拍纪录片,我可能还在纠结要不要先拍电视剧。您常说‘内容要跟着人心走’,我一直记在心里。”
又转向斋藤茂:“斋藤桑,这次拍群马的山间,你提出用柔焦滤镜加自然音效,才让画面有了‘雾的质感’。要是按我最初的想法用强光,肯定没这么好的效果。”
这番话让众人心里更暖了。
松井雄一笑着说:“广志君就是这样,明明自己功劳最大,却总想着别人。上次拍第一集,野水桑的渔船出了点故障,你凌晨三点开车去码头帮忙修,这事你从来没跟别人说过。”
本田樱子也点头:“之前我做‘老街探访’的提案被驳回,是广志君帮我修改脚本,还跟松井桑沟通,说‘年轻人的想法值得试试’。现在我更有信心把这个提案做好了。”
铃木清斗看着野原广志,眼神里满是欣慰:“现在的年轻人,有才华的不少,但像广志君这样,有才华还踏实、谦虚的,真是少见。跟你合作,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觉得有干劲,好像自己也年轻了几岁。”
话题聊着,松井雄一忽然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愧疚:“说起来惭愧,当初广志君刚从东京台过来的时候,我还跟山田隆司他们嘀咕,觉得‘这么年轻的三级导演,能做好改革吗’。现在想想,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山田隆司刚好推门进来,听到这话,也红了脸:“松井桑说得对。我之前总觉得关东台的老传统不能丢,觉得广志君的手法太‘新’,怕观众接受不了。结果第一集播完,我家那小子就跟我说‘爸,你们台的纪录片比电视剧还好看’,我才知道自己错了。”
藤下健摸着啤酒肚,笑着补充:“我之前还跟广告部的人说,《舌尖》肯定拉不到赞助,结果丸井酱油追加了五千万,还有三家旅游公司找上门。现在广告部的人都跟我开玩笑,说‘以后要跟着广志君的项目走,准没错’。”
木村浩推了推圆框眼镜,语气认真:“人事部这边也有变化。之前关东台的年轻导演总想着跳槽去东京台,现在好多人都主动申请加入广志君的制作部,说‘想跟着学怎么拍有温度的内容’。广志君,你不仅带火了纪录片,还留住了咱们台的人才啊。”
野原广志闻言,轻轻摇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关东台有很多优秀的前辈和同事,只是之前缺一个能让大家发挥的机会。现在《舌尖》火了,证明咱们台的实力,以后肯定会有更多好项目。”
小林木次郎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提案:“之前我这里压了十几个关于传统手艺的提案,都因为‘没人看’被毙了。现在有了《舌尖》的成功案例,我准备把这些提案重新整理,跟广志君请教后,再提交给台里。说不定能再拍出几个像《舌尖》这样的好作品。”
夜色渐深,窗外的东京已经亮起万家灯火。
松井雄一拿起桌上的荞麦面,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真想看看明天的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肯定会大篇幅报道,说不定头版标题都是‘32.2%!改写霓虹影视史’!”
浅野贵太笑着附和:“还有影评人!佐伯明桑上次写第一集,夸广志君的镜头‘有呼吸感’,这次看到32.2%的收视,肯定会写更精彩的评论。说不定还会有人分析,为什么《舌尖》能超越综艺和电视剧,成为国民级作品。”
本田樱子掏出小本子,开始畅想:“群马县肯定会借着这个热度,推出更多荞麦面相关的旅游产品。比如‘跟着游群马’的线路,带游客去佐藤桑的铺子学揉面团,去山间采荞麦籽。到时候我一定要去采访,拍个后续纪录片!”
话题聊着,突然有人提到了东京市电视台,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笑声。
田中圭放下啤酒罐,调侃道:“不知道高桥一夫副台长看到这个收视数据,会不会又把咖啡杯摔了?上次第一集1.9%对24.1%,他们就够惨了,这次32.2%,估计市台的人今晚都睡不着觉了。”
足利崇司也跟着笑:“还有神木俊介!上次他说是‘穷酸纪录片’,结果自己的综艺收视连2%都不到。这次看到32.2%,不知道会不会又让经纪人去搞什么‘小动作’,比如散布佐藤桑的谣言之类的。”
野原广志听到这话,眼神微沉,却没多说什么,只是拿起啤酒,跟众人碰了碰:“不管别人怎么反应,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好。明天还要跟京都府厅沟通第三集的拍摄,现在最重要的是养好精神,把接下来的工作做好。”
铃木清斗点头赞同:“广志君说得对。不过说真的,看到市台吃瘪,心里还是挺痛快的。谁让他们总想着用流量明星和摆拍综艺糊弄观众,现在被按在地上打,也是活该。”
众人又笑了一阵,话题重新回到京都的和果子铺。斋藤茂已经开始构思镜头:“京都的和果子讲究‘季节感’,比如春天的樱饼、夏天的羊羹,镜头要拍出糖霜的细腻和果子的色彩。我想试试用逆光,让糖霜看起来像撒了一层碎钻。”
野原广志认真听着,偶尔补充一两句:“还要拍和果子师傅的手。老师傅捏面团的力道、画花纹的细致,这些细节能让观众感受到手艺的珍贵。另外,京都的老街也可以多拍一些,让和果子的故事跟城市的历史结合起来。”
夜色渐浓,会议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
桌上的荞麦面已经凉了,啤酒罐空了一排,可没人在意这些。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京都和果子铺在镜头里的模样,看到了《舌尖》第三集再创佳绩的场景。
野原广志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忽然生出一股踏实的暖意。他知道,32.2%的收视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接下来,还有京都的和果子、琦玉的老面包房,还有更多平凡人的故事等着被记录。
而身边这些并肩作战的伙伴,会陪着他一起,把这些故事,拍成能温暖人心的好作品。
讨论到深夜,众人散去时已近凌晨。
野原广志没直接回家,而是绕路去了新宿区的“水上祥深夜食堂”。
这里已经成了他单独的小秘密地点。
推开门,暖黄的灯光裹着豚骨汤的香气扑面而来,老板水上祥正低头擦着玻璃杯,刀疤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广志君,还是老样子?”水上祥抬头看到是野原广志,顿时露出笑容,语气平和的开口间,手里已经拿起了围裙。
“嗯,一碗叉烧拉面,再来两串烤鸡肉串。”野原广志坐在吧台前,看着墙上新贴的《舌尖》海报——是美伢特意送来的,上面还画了个卡通版的佐藤幸助揉面团。
水上祥煮着面,忽然开口:“今天的舌尖上的霓虹第二集,真好看,我看了以后都很感动。”
野原广志笑了笑,指尖划过杯沿:“主要是故事选得好。佐藤桑的坚持,很多人都能共情。”
“不只是故事。”水上祥把拉面端到他面前,汤面冒着热气,“你拍的不是荞麦面,是人心。就像我这食堂,客人来吃的不是饭,是能放下疲惫的地方。”
野原广志夹起一筷子面,忽然想起前世地球上深夜食堂的故事,轻声道:“是啊,好的内容,从来都是帮人找到心里的‘落脚点’。下次拍京都和果子,我想多拍些老师傅和客人的互动,比如有人为了吃一口特定的和果子,特意从大阪赶来。”
水上祥点头,又递来一串烤鸡肉串:“这就是你的才华之所在啊,野原君。”
他的语气感慨。
看向野原广志,也仿佛是在看一个神祇。
没错,水上祥这个曾经的老演员,现在的深夜食堂老板,以及深夜食堂这部剧的主演,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这点成就而有什么骄傲的地方。
反而是对于野原广志,这个成就了他的年轻人,真的是打心眼里,将他看作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祇!
况且事实上也就是这样。
现在谁还敢把野原广志,看作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呢?
就是一个霓虹社会里诞生的,仿佛是蛟龙一般的年轻人,是注定会成为九天祥云之上的,真龙一样的,年轻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