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小池隆一的来访!关于信息茧房的运
十一月的东京,清晨的寒气已经带着几分凛冽。
东京电视台本部大楼顶层的会议室里,却弥漫着比室外温度热烈数倍的气氛——坂田信彦台长端坐在主位,手指轻轻摩挲着陶瓷茶杯的边缘,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的左手边,高田俊英局长穿着一身笔挺的深灰色西装,平日里总是紧绷的嘴角难得带着笑意,手里却反复整理着桌上的文件,显然也在暗自调整状态。
右手边的明日海常务副局长则显得沉稳许多,他正低头核对一份《舌尖上的霓虹》全国推广进度表,笔尖在纸上偶尔停顿,划出细小的标记,只是眼角的余光,会时不时瞟向会议室门口的方向。
“嗒嗒嗒——”急促的脚步声从走廊传来,打破了室内的平静。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岛津义弘穿着一身深蓝色的竞选西装,身后跟着两名工作人员,快步走了进来。
他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只是额角的细汗,还是暴露了赶路的匆忙。
“抱歉抱歉,路上有点堵车。”岛津义弘走到会议桌旁,对着坂田信彦微微欠身,“坂田君,让你们久等了。”
坂田信彦放下茶杯,笑着摇头:“岛津前辈客气了,我们也是刚到没多久。”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关切,“怎么样?小池知事桑那边,没出什么变故吧?”
岛津义弘拉开椅子坐下,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纸巾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笃定:“放心吧,刚才我跟小池阁下的秘书通了电话,他们的车队已经上了银座大道,预计还有三十分钟就能到咱们台里。”
“三十分钟?”明日海猛地抬起头,下意识地抬手擦了擦脸颊——虽然脸上并没有汗,但这份突如其来的紧迫感,还是让他有些心神不宁,“没想到小池知事桑会亲自带队过来,而且还带着东京都的部门领导……这规格,可比上次文部省的考察高多了。”
高田俊英闻言,立刻放下手里的文件,脸上的笑意更浓:“明日海君,这你就不懂了。小池阁下愿意带着部门领导来咱们台视察,说明他看重咱们东京台在文化推广和民生宣传上的作用,尤其是《舌尖》和‘信息茧房’策略,已经得到了高层的认可。这对咱们台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
坂田信彦赞同地点头,目光转向岛津义弘,语气里带着几分打趣:“说起来,小池阁下这次过来,恐怕不只是为了视察电视台吧?我听说,最近岛津前辈你的竞选支持率,因为‘信息茧房’策略又涨了五个百分点,小池阁下这是特意来给你站台的吧?”
岛津义弘哈哈一笑,没有否认,反而带着几分自豪地说:“坂田君你倒是眼尖。不过这也算是咱们东京台的‘传统’了——当年你我都在台里做导演的时候,不也是靠着好作品赢得了高层的关注?现在小池阁下看重咱们,既是因为《舌尖》和‘信息茧房’的效果,也是因为咱们都是从东京台走出来的改革派,理念合拍。”
“说得对!”坂田信彦笑着点头,眼神扫过在场的众人,“咱们东京台能有今天的地位,靠的就是‘内容为王’的改革理念。从《暗芝居》到《七武士》,再到现在的《舌尖》,每一部作品都紧扣时代需求,这才赢得了观众和高层的双重认可。”
随着两人的对话,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热烈。
陆续有几位东京台的局长级人物走进来,他们有的是制作局的中层领导,有的负责广告和发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互相交流着对这次视察的看法。
“听说小池知事桑这次来,还要专门看《舌尖》第四集的样片?”负责节目发行的浅野贵太局长凑过来,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要是能得到他的亲口称赞,咱们这部片子在全国中小学的播放,肯定能更顺利。”
“何止是顺利!”负责广告合作的藤下健主任拍了下手,啤酒肚跟着颤了颤,“昨天丸井酱油的人还跟我谈,说要是小池阁下认可《舌尖》,他们愿意追加两亿日元的赞助,还要在全国的便利店推出‘舌尖联名款’商品!”
众人正聊得热闹,高田俊英忽然皱起眉头,目光在会议室里扫了一圈,语气里带着几分疑惑:“对了,野原广志君呢?刚才我还看到他的名字在陪同人员名单上,怎么现在没见到人?”
他这么一说,其他人也纷纷反应过来——确实,从刚才到现在,一直没看到野原广志的身影。
明日海立刻掏出传呼机,低头看了一眼,语气里带着几分纳闷:“奇怪,一个小时前我已经让秘书给广志君发了传呼,说小池知事桑要过来,让他提前到台里准备……按道理,他从关东台赶过来,现在也该到了啊。”
岛津义弘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语气变得郑重起来:“可不能少了广志君。这次小池阁下特意交代,一定要见他——毕竟‘信息茧房’策略是广志君提出来的,《舌尖》也是他执导的,小池阁下还想当面跟他聊聊文化推广的思路呢。”
坂田信彦看着众人略显焦急的神色,连忙开口安抚:“大家别慌,广志君做事向来靠谱,不会无故迟到。他从关东台赶过来,要穿过整个东京市区,今天早上银座那边又堵车,说不定是路上耽误了。再等等,他应该很快就到了。”
话虽这么说,会议室里的气氛还是不自觉地变得紧张起来。
每个人的目光,都开始频繁地投向门口的方向,连之前热烈的讨论,也渐渐停了下来。
毕竟小池隆一知事是东京都的最高行政长官,这次视察对东京台来说意义重大,要是关键人物野原广志迟到,难免会给高层留下不好的印象。
就在众人心里七上八下的时候,会议室门口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紧接着,野原广志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穿着一身简洁的浅灰色西装,头发梳理得整齐,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只是袖口的纽扣解开了一颗,显然是赶路时特意调整过,让自己保持舒适的状态。
“抱歉,路上有点堵车,来晚了。”野原广志走进会议室,对着坂田信彦和岛津义弘微微欠身,然后依次看向高田俊英、明日海等人,“坂田台长,岛津前辈,高田局长,明日海君,让你们久等了。”
“广志君,你可算来了!”明日海率先松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庆幸,“刚才我们还在担心,你是不是路上出了什么事。”
高田俊英也收起了之前的疑惑,脸上重新露出笑容:“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快坐,小池知事桑还有二十分钟就到了,咱们再简单对对流程。”
野原广志走到会议桌旁坐下,接过坂田信彦递来的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轻轻抿了一口。
他环顾四周,发现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眼神里带着期待,便主动开口:“刚才在来的路上,我跟关东台的斋藤桑通了电话,《舌尖》第四集的样片已经拷贝好了,一会儿直接让技术部的人送到放映室就行。另外,‘老街探访’的脚本修改版,樱子酱也发了传真到咱们台的企划部,要是小池知事桑问起后续的纪录片计划,咱们也有准备。”
他的话条理清晰,瞬间让在场的人都安下心来。坂田信彦满意地点头:“还是广志君考虑得周到。不过这次小池阁下过来,重点不是看样片,而是想跟你聊聊‘信息茧房’和《舌尖》的后续宣传。”
岛津义弘这时凑近过来,语气里带着几分神秘:“广志君,你可能还不知道,小池阁下这次亲自带队过来,实际上是为了两件事——一是想把‘信息茧房’策略推广到东京都的民生宣传中,比如upg的‘冬季防流感’科普;二是想借着《舌尖》的热度,推动大东京都市圈的文旅合作,让千叶、群马、琦玉这些地方的传统手艺,能通过咱们的纪录片进一步打响名气。”
“哦?”
野原广志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意外——他原本以为,小池隆一这次来,只是常规的视察,没想到会涉及这么深入的合作,“我倒是没想到,‘信息茧房’和《舌尖》能引起这么高的重视。”
坂田信彦看着他惊讶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笑,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几分神神秘秘的语气:“广志君,你可别小看自己的这些想法。‘信息茧房’策略不仅在岛津前辈的竞选中起到了大作用,还引起了更高层的注意——上周我跟服部忠部长吃饭,他偷偷跟我说,内阁那边已经有人在讨论,想把‘信息茧房’用在全国的政策宣传上。”
“内阁?”
高田俊英和明日海同时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
高田俊英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领带,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敢置信:“这……这也太突然了吧?‘信息茧房’不过是广志君提出的一个宣传策略,怎么会惊动内阁?”
明日海也跟着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感慨:“是啊,之前我们只觉得这个策略在竞选中好用,没想到能上升到全国政策的层面……广志君,你这可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宣传模式啊。”
岛津义弘看着两人震惊的模样,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你们啊,还是低估了广志君的能力。除了‘信息茧房’,他创造的那些ip——秋田犬的动画形象、熊本熊、还有《舌尖》这部纪录片,哪一个不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
他顿了顿,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继续说道:“现在全霓虹都知道,野原广志出品的东西,不仅有热度,还有深度。《哆啦A梦》教会孩子分享,《深夜食堂》让成年人想起家的温暖,《舌尖》唤醒大家对传统手艺的关注……这些作品传递的价值观,正好契合了高层想推动的‘国民凝聚力’建设。高层注意到他,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野原广志听着众人的话,嘴角忍不住露出一丝苦笑,摇了摇头:“我倒是没想这么多,当初提出‘信息茧房’,只是觉得传统的撒网式宣传效果太差;拍《舌尖》,也只是想记录一些快要被忘记的手艺。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现在反而觉得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
“广志君,你这就太谦虚了!”
高田俊英立刻反驳,语气里带着几分郑重,“你才23岁,就做出了这么多前辈一辈子都做不到的成就——《暗芝居》开创都市怪谈新类型,《七武士》重塑武士片高度,《舌尖》成为国家级文化符号……换成别人,早就骄傲自满了,你却还能保持这份清醒,这才是最难得的。”
明日海也跟着附和:“高田君说得对。上次松本庆子前辈还跟我感慨,说霓虹影视圈已经几十年没出过像你这样的天才了——既懂内容创作,又懂市场需求,还能把握时代脉搏。我们这些老家伙,跟你比起来,都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趟’了。”
坂田信彦看着眼前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端起茶杯,对着众人举了举:“好了,咱们也别光顾着夸广志君了。小池知事桑快到了,咱们再对对流程,确保一会儿的视察万无一失。广志君,等会儿小池阁下问起‘信息茧房’的细节,你就按照咱们之前商量的,重点说怎么结合民生政策做精准推送,不用太复杂,通俗易懂就好。”
野原广志点头应下:“放心吧,坂田台长。我已经把‘冬季防流感’和‘文旅合作’的案例整理好了,到时候结合实际情况说,应该能让小池知事桑明白‘信息茧房’的价值。”
岛津义弘这时拍了拍野原广志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期许:“广志君,这次能不能让小池阁下公开支持我的竞选,还有咱们台能不能拿到东京都的文化推广专项资金,可就靠你了。”
野原广志看着他认真的眼神,轻轻点头:“岛津前辈放心,我会尽力的。不过最终能不能成,还是要看‘信息茧房’和《舌尖》的理念,能不能跟小池知事桑的规划契合。”
就在这时,会议室门口的工作人员敲门进来,语气恭敬:“坂田台长,小池知事桑的车队已经到楼下了,服部忠部长陪着一起上来了。”
坂田信彦立刻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对着众人说道:“好了,咱们出去迎接吧。记住,一会儿态度要诚恳,回答问题要简洁,别给咱们东京台丢脸。”
众人纷纷起身,跟在坂田信彦身后,朝着会议室门口走去。
野原广志走在中间,看着前方岛津义弘略显激动的背影,还有身边高田俊英、明日海紧张又期待的神色,心里忽然生出一股踏实的感觉。
这次小池隆一的视察,不仅是对东京台的认可,更是对他所坚持的“内容传递价值”理念的肯定。
而他要做的,就是借着这次机会,让更多人看到,好的内容,真的能改变社会,温暖人心。
电梯缓缓下降,数字从“18”慢慢跳到“1”。
野原广志站在电梯角落,目光落在电梯门的反光上——能看到坂田信彦正低声跟岛津义弘交代着什么,高田俊英则在反复调整领带,明日海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的拉链,每个人都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叮——”
电梯门打开,一楼大厅里立刻传来整齐的问好声。
东京台的员工们早已在大厅两侧站成两排,穿着统一的工作服,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
大厅中央,服部忠部长正陪着一位头发花白、穿着深灰色中山装的老人站在那里——正是东京都知事小池隆一。
小池隆一看起来比电视上更显稳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却格外锐利,扫过众人时,带着几分审视,又藏着一丝亲和力。
他的左手边,服部忠部长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看到坂田信彦等人出来,立刻笑着迎了上来:“坂田君,你们可算下来了。小池阁下一路上都在说,早就想跟东京台的各位聊聊《舌尖》了。”
坂田信彦快步走上前,对着小池隆一深深鞠躬:“小池知事桑,欢迎您来东京台视察!让您亲自跑一趟,真是辛苦您了。”
小池隆一笑着摆手,语气温和:“坂田君客气了。我早就想来看看,能拍出《舌尖》这样好作品的电视台,到底是什么样子。而且,我还特意想来见见一位年轻人——”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野原广志身上,眼神里带着几分欣赏,“野原广志君,好久不见了。”
野原广志立刻上前一步,微微欠身:“小池知事桑,您好。承蒙您的挂念,我不胜荣幸。”
“果然年轻有为。”小池隆一看着他,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我之前看《七武士》的时候,还以为导演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匠人,没想到竟然这么年轻。后来看了《忠犬八公物语》,现在看了《舌尖》,才知道你不仅会拍电影,还懂怎么用纪录片讲好普通人的故事——不容易啊。”
野原广志谦虚地笑了笑:“小池知事桑过奖了。无论是《七武士》还是《舌尖》,都是团队一起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不骄不躁,难得难得。”小池隆一点头,语气里的欣赏更甚,“服部君跟我说,‘信息茧房’策略是你提出来的?岛津君的竞选宣传,用这个策略效果很好啊,年轻群体的支持率涨了不少。”
提到“信息茧房”,野原广志立刻调整状态,语气认真地回答:“是的,小池知事桑。其实‘信息茧房’的核心很简单,就是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比如针对上班族,我们推送‘返乡创业补贴’的短视频,用《舌尖》里的故事做载体;针对家庭主妇,就推送‘社区文化节’的策划,结合《超级变变变》的家庭参赛案例——这样大家更容易接受,宣传效果也更好。”
小池隆一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等野原广志说完,他忽然问道:“那你觉得,这个策略能不能用在东京都的民生宣传上?比如upg的‘冬季防流感’,还有‘大东京都市圈文旅合作’,要是用‘信息茧房’,该怎么设计?”
这个问题来得突然,旁边的坂田信彦、岛津义弘等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目光落在野原广志身上。
这可是小池知事的考验了。
野原广志听到小池隆一的问题,没有丝毫慌乱。
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沉稳地开口:“小池知事桑,若将‘信息茧房’用于‘冬季防流感’和‘文旅合作’,核心思路是‘分群体定制内容,用熟悉的载体传递信息’。”
他先看向小池隆一,手指轻轻比划着,条理清晰地展开:“以‘冬季防流感’为例,我们可以把受众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家庭主妇,她们最关注老人和孩子的健康,我们可以拍一组短视频,让《深夜食堂》里的水上祥桑出镜——他穿着食堂的围裙,手里端着热汤,说‘冬天喝碗豚骨汤能暖身子,记得提醒家里人勤洗手’,再配上食堂里客人戴口罩的温馨画面,这样既亲切,又能让家庭主妇愿意看、愿意记。”
“第二类是上班族,他们每天挤地铁,担心在通勤时被传染。我们可以用《世界奇妙物语》的单元剧形式,拍一个短故事:一个上班族因为没戴口罩在地铁上感冒,耽误了重要工作,后来他每天戴口罩、勤消毒,顺利完成项目。结尾再用旁白说‘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身边的人’,这样比单纯的公益广告更有故事性,上班族更容易接受。”
“第三类是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对说教式的宣传很抵触,我们可以让《哆啦A梦》里的大雄和哆啦A梦出镜,拍一段动画短片:哆啦A梦从口袋里拿出‘防流感口罩’,大雄戴着口罩去学校,还提醒同学们勤通风。动画结尾加上‘勤洗手、戴口罩,做健康小卫士’的儿歌,孩子们会主动跟着学,甚至会提醒家长。”
小池隆一听得眼睛发亮,他下意识地前倾身体,追问:“那‘大东京都市圈文旅合作’呢?比如想让东京的人去千叶、群马旅游,该怎么用‘信息茧房’?”
“这个更简单,因为我们有《舌尖》这个现成的载体。”
野原广志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自信,“针对东京的年轻人,我们可以剪辑《舌尖》里的精彩片段——比如野水正泰桑凌晨出海捕金枪鱼的画面、佐藤幸助桑揉荞麦面的特写,再配上年轻人喜欢的轻快音乐,在电视台的综艺间隙播放,结尾加一句‘周末别宅家,去千叶吃新鲜金枪鱼,去群马学揉荞麦面’。”
“针对有孩子的家庭,我们可以设计‘亲子文旅’内容。让美伢酱画的熊本熊带着小朋友,去琦玉的老面包房学做红豆面包,去京都的和果子铺学画糖霜,拍成短纪录片,在周末的儿童节目后播放。家长看到孩子感兴趣,自然会愿意带他们去体验。”
“针对中老年人,他们更看重‘情怀’和‘性价比’。我们可以邀请《七武士》里的黑泽英二桑出镜,让他坐在京都的老街里,手里拿着和果子,说‘年轻时总忙着工作,没好好看看身边的风景,现在才发现,东京周边的小镇里,藏着这么多好东西’。再配上老街的慢镜头和实惠的旅游套餐信息,中老年人会觉得‘既靠谱,又划算’。”
小池隆一听完,忍不住拍了拍手,语气里满是赞叹:“好!说得太好了!野原君,你这个思路,把‘信息茧房’的价值完全发挥出来了——不是生硬地推送政策,而是用受众熟悉的内容做桥梁,让大家主动接受信息。服部君,你听到了吗?咱们东京都的民生宣传,就该按这个思路来!”
站在一旁的服部忠立刻点头,笑着说:“小池阁下,我早就说过,野原君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之前文部省推广《舌尖》和《哆啦A梦》,就是借鉴了他的思路,效果比预期好太多。”
坂田信彦看着眼前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小池知事桑,要是您觉得这个思路可行,咱们东京台愿意全力配合。无论是拍摄短视频、动画,还是剪辑《舌尖》的片段,我们都能快速落地。”
小池隆一摆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急切:“不用等‘要是’,我现在就拍板——东京都的‘冬季防流感’和‘文旅合作’宣传,就交给东京台来做,经费方面,咱们都厅会全力支持。不过,我还有个想法,想跟大家详细聊聊,咱们去会议室坐下来谈吧?”
“当然当然!”坂田信彦立刻应下,做了个“请”的手势,“小池知事桑,这边请,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
众人簇拥着小池隆一走进顶层会议室。
小池隆一坐在主位,身边跟着两名记录秘书,她们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钢笔,早已做好记录准备。
坂田信彦、岛津义弘、高田俊英、明日海和野原广志坐在对面,形成一个小型会谈圈。
刚坐下,小池隆一就迫不及待地开口:“野原君,刚才你说的‘信息茧房’应用思路,我还有几个细节想问问。比如针对不同群体推送内容,怎么确保内容能精准触达?要是推送给家庭主妇的内容,被上班族看到了,会不会影响效果?”
野原广志拿起桌上的水杯,轻轻喝了一口,语气依旧沉稳:“小池知事桑,这个问题我们早就考虑过。精准触达的关键,在于‘渠道选择’和‘时间把控’。比如推送给家庭主妇的内容,我们会放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家庭主妇大多在看电视或者听收音机;推送给上班族的内容,会放在早高峰7点到9点、晚高峰6点到8点,在地铁广告屏和电台里播放;推送给学生的内容,会放在下午5点到7点,也就是他们放学回家后的时间段,在儿童频道和学校的广播里播放。”
他顿了顿,继续补充:“另外,我们还会跟邮局合作,给不同区域的家庭寄‘定制宣传册’。比如给东京都内的家庭寄‘亲子文旅’宣传册,给千叶的家庭寄‘东京购物攻略’,这样能进一步提高精准度。当然,这些都需要都厅帮忙协调渠道资源,毕竟单靠我们电视台,覆盖范围有限。”
小池隆一点头,示意身边的秘书记录下来,然后看向岛津义弘,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岛津君,你之前在竞选宣传中用了‘信息茧房’,效果怎么样?能不能跟我说说实际操作中的感受?”
岛津义弘听到提问,立刻坐直身体,语气里带着几分兴奋:“小池阁下,说起‘信息茧房’的效果,我可是深有体会!之前我的支持率一直在28%左右,停滞不前,尤其是年轻群体和传统手艺从业者,对我的认可度很低。”
他拿起桌上的民意调查报告,递到小池隆一面前:“您看,这是上个月的调查数据。自从用了‘信息茧房’,针对年轻群体推送‘返乡创业补贴’的内容——用的是《舌尖》里佐藤健太从东京辞职回群马的故事,年轻群体的支持率从12%涨到了31%;针对传统手艺从业者,推送‘手艺人工龄补贴’的内容——用的是山田澄江桑的和果子铺案例,他们的支持率从18%涨到了41%。现在我的整体支持率已经到了46%,比田中三上神桑高出了8个百分点!”
小池隆一接过调查报告,仔细翻看着,眼神里满是惊讶:“涨得这么快?看来‘信息茧房’不仅能用于民生宣传,在竞选宣传上也有大作用。岛津君,你在实际操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内容制作方面,会不会很复杂?”
“困难肯定有,但在野原君的帮助下,都解决了。”
岛津义弘看向野原广志,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激,“最开始,我们的团队不知道该选什么内容载体,想拍一组严肃的政策解读视频,野原君说‘年轻人不爱看严肃的内容,要用他们熟悉的故事’,然后帮我们剪了《舌尖》的片段,还让美伢酱画了熊本熊的宣传海报——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很多年轻人都说‘原来岛津桑的政策,是为我们着想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一次,我们想推送‘社区文化节’的内容,针对家庭主妇,野原君建议让《超级变变变》里的家庭参赛选手出镜,让他们说‘参加社区文化节,能让孩子更开朗’。结果很多家庭主妇主动打电话到竞选办公室,问什么时候举办文化节,还说会支持我。”
小池隆一听得如痴如醉,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嘴里喃喃自语:“原来如此……原来‘信息茧房’的核心,不是‘推送信息’,而是‘连接情感’。用受众熟悉的故事和人物,让他们觉得政策‘跟自己有关’,这样才会主动接受,甚至主动传播。”
他抬头看向野原广志,语气里带着几分郑重:“野原君,你这个‘信息茧房’的构想,要是能在全国推广,说不定能解决很多政策宣传的难题。比如明年的‘乡村振兴计划’,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农村,要是用‘信息茧房’,推送《舌尖》里农村手艺人的故事,告诉他们‘回农村也能实现价值’,说不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去。”
野原广志点头,语气认真:“小池知事桑说得对。其实‘信息茧房’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宣传思路。以前的宣传,是‘我们想让受众知道什么’,而‘信息茧房’是‘受众想知道什么,我们就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告诉他们’。只要抓住这个核心,无论是乡村振兴、环境保护,还是其他政策宣传,都能有好效果。”
高田俊英这时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谨慎:“小池知事桑,野原君,我有个疑问。‘信息茧房’需要大量的内容载体,比如《舌尖》《哆啦A梦》《深夜食堂》这些作品,要是以后没有新的热门作品,会不会影响宣传效果?毕竟受众的喜好会变,总用老作品,他们可能会看腻。”
野原广志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自信:“高田局长这个问题提得好。不过我们早就有应对方案——一方面,我们会持续创作新的热门作品,比如接下来要拍的《舌尖》第四集,讲的是琦玉老面包房的故事,之后还会拍‘日本各地传统手艺’系列,不断丰富内容载体;另一方面,我们会定期做受众调研,了解他们的新喜好,比如最近年轻人喜欢看‘街头采访’,我们就会拍一组‘街头采访+政策宣传’的短视频,让年轻人觉得‘新鲜、不枯燥’。”
明日海也补充道:“而且我们还会跟其他电视台、出版社合作,共享内容资源。比如大阪读卖电视台有个热门综艺《关西美食探店》,我们可以跟他们合作,剪辑里面的片段,用于‘文旅合作’宣传;集英社有很多热门漫画,我们可以跟他们合作,让漫画角色出镜,用于学生群体的宣传。这样一来,内容载体就不会单一,也能覆盖更多受众。”
小池隆一听得连连点头,他看向身边的秘书,语气严肃:“这些细节都记下来,尤其是‘持续创作新作品’和‘跨平台合作’这两点,以后咱们都厅在支持宣传工作时,要重点考虑这些方面。经费方面,不用省,只要能达到效果,多少钱都值得。”
两名秘书立刻点头,笔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坂田信彦这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提议:“小池知事桑,要是‘冬季防流感’和‘文旅合作’的宣传效果好,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信息茧房’用于更多领域?比如‘交通安全宣传’‘垃圾分类推广’,甚至是‘房地产泡沫管控’的政策解读——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房地产泡沫有焦虑,用‘信息茧房’推送相关内容,能缓解他们的焦虑,让他们更理解政策。”
小池隆一眼睛一亮,拍了下手:“坂田君这个提议好!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管控’,这是现在的重点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管控,甚至有抵触情绪。要是用‘信息茧房’,针对不同群体推送解读内容——比如针对年轻人,推送‘保障性住房申请指南’和‘创业扶持政策’,告诉他们‘不用靠买房也能有好生活’;针对中年人,推送‘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案例’和‘多元化投资建议’,让他们理性看待房地产——说不定能让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政策。”
他看向野原广志,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野原君,你觉得‘信息茧房’用于‘房地产泡沫管控’宣传,可行吗?”
野原广志思考了片刻,语气认真地回答:“可行,但需要更谨慎。房地产话题比较敏感,内容要客观、真实,不能有夸大或者误导。比如针对年轻人,我们可以拍一组‘创业者故事’——比如某个年轻人放弃在东京买房,用积蓄回老家开了一家手工艺品店,通过《舌尖》的宣传火了起来,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样的故事,既能缓解年轻人的买房焦虑,又能引导他们关注其他发展方向。”
“针对中年人,我们可以邀请经济专家出镜,但不用讲复杂的理论,而是用‘聊天’的方式,比如在《深夜食堂》里,专家和水上祥桑一边吃着拉面,一边聊‘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和‘多元化投资的好处’,这样中年人更容易接受。同时,还要推送‘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和‘老房改造政策’,让他们知道,管控房地产泡沫,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更稳定。”
小池隆一听完,忍不住赞叹:“野原君,你考虑得太周全了!有你在,咱们东京都的政策宣传,肯定能更顺利。服部君,回去以后,你立刻跟相关部门对接,把‘冬季防流感’‘文旅合作’和‘房地产泡沫管控’的宣传方案提上日程,争取下周就能开始筹备。”
服部忠立刻应下:“是,小池阁下!我明天就去对接,一定尽快推进。”
会议室内的气氛越来越热烈,众人围绕着“信息茧房”的应用,又讨论了很多细节——从内容制作的时间节点,到渠道资源的协调,再到效果评估的标准,每一个环节都讨论得十分细致。
两名记录秘书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连页边空白处都画满了示意图。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小池隆一看了看手表,站起身,语气里带着几分意犹未尽:“时间不早了,我还有个会要开,今天就先聊到这里。不过我要跟大家说,今天的会谈,让我收获很大——‘信息茧房’不仅是一种宣传策略,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以后,咱们东京都和东京台要加强合作,一起用好‘信息茧房’,为民众做更多实事。”
坂田信彦等人也跟着站起身,对着小池隆一微微欠身:“是,小池知事桑!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小池隆一走到野原广志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带着几分期许:“野原君,你是个难得的人才。希望你能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创作出更多好作品,也为咱们霓虹的政策宣传和文化发展,多出一份力。以后有什么想法或者困难,随时可以跟我联系。”
野原广志微微鞠躬:“谢谢小池知事桑的认可。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小池隆一点头,又跟坂田信彦、岛津义弘等人寒暄了几句,然后带着秘书,在众人的目送下,离开了会议室。
直到小池隆一的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会议室里的人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高田俊英看着野原广志,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广志君,今天真是多亏了你。小池知事桑对‘信息茧房’的认可,不仅能让咱们台拿到都厅的宣传经费,还能提升咱们台在行业内的地位。以后,咱们台的发展,可就更有底气了。”
明日海也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敬佩:“广志君,你刚才回答小池知事桑的问题时,思路清晰,细节周全,连我都没想到‘跨平台合作’和‘受众调研’这些点。跟你一起工作,真是能学到很多东西。”
岛津义弘哈哈一笑,拍了拍野原广志的肩膀:“广志君,这次我的竞选宣传,还得靠你多帮忙。要是能借着‘信息茧房’的东风,赢下市长选举,我一定好好谢谢你!”
坂田信彦看着眼前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了,大家也别光顾着夸广志君了。小池知事桑交代的宣传任务,咱们得尽快落地。高田君,你负责协调经费和渠道;明日海君,你负责内容制作的统筹;广志君,你负责把控内容方向和创意;岛津君,你那边要是有竞选宣传的需求,也可以跟咱们台合作,资源共享。”
众人纷纷应下,语气里满是干劲。
小池隆一离开后,会议室里的热烈氛围并未消退。
坂田信彦走到会议桌主位,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人:“现在咱们分一下工,确保小池阁下交代的任务能顺利落地。”
他先看向高田俊英:“高田君,你负责对接东京都厅的财务和宣传部门,明天就去谈‘冬季防流感’和‘文旅合作’的宣传经费,顺便把渠道资源敲定——地铁广告屏、电台时段、邮局的宣传册投放,这些都要尽快确定下来,不能耽误后续的内容制作。”
高田俊英立刻点头:“放心吧坂田台长,我今晚就整理好经费申请材料,明天一早就去都厅对接。之前跟服部忠部长打过几次交道,他对咱们台很支持,应该不会有问题。”
坂田信彦又看向明日海:“明日海君,你负责统筹内容制作团队。‘冬季防流感’的短视频要联系水上祥桑和《世界奇妙物语》的制作组,‘文旅合作’的剪辑要对接斋藤茂的技术部,还有《哆啦A梦》的动画短片,要跟集英社那边协调版权——务必在一周内拿出初步的样片,给小池阁下过目。”
“明白。”
明日海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我一会儿就去联系相关团队,把时间节点敲定。要是遇到版权或者人员协调的问题,我会及时跟您和广志君沟通。”
最后,坂田信彦的目光落在野原广志身上:“广志君,你负责把控所有内容的创意方向。无论是短视频的脚本、动画短片的剧情,还是宣传册的文案,都要经过你的审核。另外,关于‘房地产泡沫管控’的宣传构想,你也可以开始准备方案,说不定小池阁下很快就会提上日程。”
野原广志点头应下:“好的坂田台长。我今晚就跟美伢酱沟通,让她帮忙设计‘防流感’和‘文旅合作’的宣传海报,顺便把《哆啦A梦》动画短片的脚本初稿写出来。明天再跟水上祥桑和斋藤茂桑碰个面,确认拍摄细节。”
岛津义弘这时忽然开口:“坂田君,广志君,我这边也有个想法。既然咱们台要做‘文旅合作’的宣传,能不能把我的竞选宣传也融入进去?比如在推广千叶渔港的时候,我可以出镜跟野水正泰桑一起收网,顺便提一句‘支持传统渔业发展’的竞选理念——这样既不突兀,又能借助《舌尖》的热度提升我的曝光度。”
坂田信彦看向野原广志,见他点头,便笑着答应:“可以啊。不过要注意分寸,不能让宣传变成纯粹的竞选广告,重点还是要放在‘文旅合作’上。广志君,这件事就麻烦你跟岛津前辈对接,把控好内容的尺度。”
“没问题。”野原广志看向岛津义弘,“岛津前辈,明天咱们可以一起去千叶跟野水桑聊聊,看看怎么把竞选理念自然地融入进去,既不影响宣传效果,又能达到你的目的。”
岛津义弘大喜过望:“太好了!广志君,那就辛苦你了。有你帮忙,我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