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迟来的庆功宴!东京台庆功宴结束就

野原广志在清晨就随着拍摄团队的车,驶往了茨城县水户市——《舌尖上的霓虹》第八集“纳豆的黏香”,要记录水户传统纳豆世家“佐藤屋”的百年工艺。

车刚停在巷口,就闻到木质发酵室飘来的淡淡豆香,第六代传人佐藤健一正蹲在门口翻晒稻草,看到野原广志,立刻放下手里的木耙迎上来:“广志桑,您可算来了!水户纳豆跟别处不一样,得用咱们本地的‘早生黄豆’,再裹上经霜的稻草发酵,才有这股子特殊的黏劲。”

野原广志跟着佐藤健一走进发酵室,二十几个陶瓮整齐排列,瓮口盖着麻布。“这些陶瓮是我爷爷传下来的,用了四十多年,瓮壁的菌群能让纳豆更入味。”佐藤健一掀开一个陶瓮,用竹筷挑起纳豆,细长的黏丝垂落下来,“现在年轻人都嫌手工纳豆麻烦,改用机器发酵,可少了稻草的香气,总觉得差了点生活味。”

“佐藤桑,能拍您翻稻草的镜头吗?”野原广志转头对摄影师说,“从低角度拍,突出稻草上的露水和您手上的老茧,再把翻草的‘沙沙’声录清楚。”

他蹲在陶瓮旁,看着佐藤健一用手轻轻翻动纳豆,忽然补充道,“一会儿拍您给老顾客送纳豆的场景吧?我听说您每天都要给巷尾的山田奶奶送新鲜纳豆,这个细节能让观众感受到手工纳豆的温度。”

正午时分,佐藤健一的孙子佐藤翔太放学回来,背着书包就钻进发酵室:“爷爷,广志桑,我带了学校的便当,咱们一起吃纳豆饭吧!”

野原广志看着翔太熟练地把纳豆拌进米饭,加了点海苔碎,忽然让镜头对准祖孙俩的手——老人粗糙的手和孩子细嫩的手一起拌着纳豆,阳光透过木窗洒在饭桌上,满是传承的暖意。

“广志桑,上次您拍的《舌尖》播了之后,好多东京人来咱们店买纳豆,连水户市市长都来参观了!”翔太边吃边说,眼里闪着骄傲的光。

离开水户市前,野原广志特意去了茨城县农协,会长铃木浩拿着销售报表笑着说:“广志君,托您的福,都知道您的舌尖要来这里拍摄,水户手工纳豆的预销量涨了两倍还多,大阪、名古屋的百货公司都说来进货!下次拍农产品,可得再选咱们茨城啊!”

野原广志接过报表,却没多停留——第九集“腌菜的时光”,要去三重县松阪市拍百年渍物店“松屋”的“梅干渍”。

松阪市的老巷里,“松屋”的木质招牌挂了一百二十年,老板娘松本澄江正带着徒弟在庭院里摘青梅。

“广志桑,松阪梅干得用咱们本地的‘南高梅’,表皮薄、果肉厚,腌出来才够酸够甜。”

她手里拿着竹篮,指甲缝里还沾着青梅的汁液,“摘下来的青梅得立刻用粗盐搓揉,再放进陶缸里腌三个月,每天都要翻动一次,不然会烂掉。”

野原广志让摄影师分两组拍摄:一组拍庭院里的青梅,特写露珠从青梅上滑落的瞬间;一组拍作坊里的陶缸,俯拍松本澄江用木勺翻动梅干的弧度。

“松本桑,您为什么坚持用手工腌菜?”他轻声问。松本澄江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这是我婆婆,她当年就是这么腌梅干的。机器腌的梅干三天就好,可少了等待的滋味,怎么能算真正的松阪梅干?”

傍晚时分,老顾客渡边雪枝提着布包来买梅干,看到镜头笑着说:“广志桑,我吃松屋的梅干吃了四十年,从姑娘家吃到当奶奶,味道从来没变过。上次看了您拍的《舌尖》,我特意带孙女来学腌梅干,让她也知道老手艺的好。”

野原广志立刻让镜头对准祖孙俩,渡边雪枝教孙女辨认腌好的梅干,小姑娘的手指轻轻碰了碰梅干,笑着说:“奶奶,梅干的皮好有嚼劲!”这段对话后来成了第九集的点睛之笔,让无数观众想起自家的长辈。

第十集“烤鱼的海风”依旧在千叶县铫子渔港拍摄,野水正泰早就带着渔民在码头等候。

清晨的渔港满是鱼腥气,渔民们把刚捕上来的青花鱼开膛、去鳞,用粗盐抹匀,架在炭火上烤。

“广志桑,铫子的烤鱼要烤到鱼皮焦脆,鱼肉还带着汁水,得用渔港的炭火,东京的煤气灶烤不出这个味。”野水正泰翻着烤鱼,炭火的噼啪声里,鱼油滴在火上,溅起细小的火星。

野原广志让团队跟拍渔民出海的全过程,当青花鱼跃出海面时,摄影师立刻捕捉到鱼身反射的晨光。

“把渔民欢呼的声音录清楚,还有渔网收起的‘哗啦’声。”

他对着收音师喊道,又转头对助理说,“傍晚拍渔民聚餐的场景,就拍他们围坐在码头,就着烤鱼喝清酒,海风里的烟火气最能打动人。”

《舌尖》的收官之作第十一集“铁板烧的匠心”,拍摄地选在大阪的百年铁板烧店“大黑家”。

主厨黑田隆司今年七十岁,从十五岁跟着父亲学铁板烧,如今能在铁板上把牛肉煎到七分熟,还能让洋葱圈保持脆甜。

“广志桑,铁板烧的火候最关键,牛肉要在220度的铁板上煎30秒,翻面再煎20秒,最后用铁板余温焖10秒,这样肉汁才不会流失。”

黑田隆司握着铁板铲,手腕轻转,牛肉在铁板上发出“滋滋”的声响,油脂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野原广志让摄影师给铁板特写——牛肉的血水慢慢渗出,洋葱圈边缘烤出焦斑,黑田隆司的铁板铲在铁板上划出利落的弧线。

“您为什么坚持用传统铁板?”他问。

黑田隆司擦了擦铁板,眼神里满是执着:“电子铁板能控温,却控不住‘手感’。老铁板用久了,表面会形成一层油膜,煎出来的肉带着铁板的香气,这是电子铁板比不了的。”

当最后一个镜头拍完时,大阪的夜色已经降临。

野原广志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忽然对团队鞠躬:“谢谢大家,咱们用十一个故事,把霓虹的烟火气装进了镜头里。”

团队成员们纷纷鼓掌,有人笑着说:“广志桑,跟着您拍《舌尖》,我们才知道,原来食物背后藏着这么多温暖的故事。”

野原广志带着《舌尖》的收官素材回到东京台时,办公楼前已经挂起了“恭喜野原广志晋升二级导演”的红色横幅,门口摆放着两排花篮,是关东台和nhk特意送来的。

坂田信彦站在大厅门口,穿着笔挺的西装,看到野原广志,立刻笑着走上前:“广志君,等你好久了!晋升仪式定在下午两点,全台中层以上干部都来了,还有几个退休的老台长也特意过来,想亲眼见见你这个‘天才导演’。”

下午两点,东京台大礼堂里座无虚席。

第一排坐着黑泽英二、松本庆子等一级导演,第二排是岩田正男、足利崇司、浅野贵太等二级导演,后排则是各部门的主任和科长。

野原广志穿着深色西装,刚走进礼堂,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连平时不苟言笑的黑泽英二,也难得露出了笑容。

坂田信彦走上台,手里拿着野原广志的晋升文件,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今天,我们要见证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野原广志君,从三级导演特批晋升为二级导演,同时兼任关东台制作局副局长。他进台不到两年,却交出了一份让人惊叹的成绩单:《暗芝居》开创都市怪谈动画新类型,收视率破25%;《超级变变变》改变霓虹邻里冷漠的风气,被内阁列为‘社会和谐推广项目’;《七武士》斩获国际电影节提名,让霓虹武士片重新走向世界;《舌尖上的霓虹》带动地方旅游和传统手艺复兴,文部省特意发文表扬。这样的才华和担当,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坂田信彦话音刚落,黑泽英二就率先站起身,手里拿着《七武士》的电影海报:“广志君,我拍了四十年武士片,一直觉得武士片的内核是‘荣誉’和‘战斗’,直到看了你的《七武士》,才知道武士片还能拍‘农民的勇气’和‘阶级的和解’。你镜头里的农民,握着锄头的手比武士握刀的手更有力量,这种对人性的理解,我自愧不如!”

松本庆子也跟着站起身,手里拿着《深夜食堂》的剧本:“广志君,我之前总觉得年轻人拍不出有深度的温情片,直到看了《深夜食堂》。你用一碗拉面讲孤独,用一份玉子烧讲遗憾,没有华丽的台词,却比我拍的恋爱剧更能打动人心。上次我拍《樱花之恋》,特意学你的手法,加了段男主给女主折樱花书签的戏,观众都说‘太甜了’,这都是你的功劳!”

岩田正男坐在第二排,手里捏着《暗芝居》的分镜脚本,脸上满是感慨:“广志桑,之前我不服气,觉得你拍《暗芝居》是运气好,直到我仔细研究了你的分镜——‘稻草人’那集,你用低角度拍稻草人在麦田里的影子,再配上乌鸦的叫声,那种悬疑感不是靠特效,而是靠细节堆出来的。我拍《鬼坊武士》时,只注重画面的精致,却少了这份对细节的执着,以后我会跟着你好好学!”

足利崇司也站起身,手里拿着《战国风云》的拍摄笔记:“广志桑,我拍古装剧时,总想着把盔甲拍得亮、把打斗拍得炫,你却告诉我‘盔甲上的划痕才是故事’。上次我拍《战国风云》,特意让道具组给盔甲做旧,加了些战斗的划痕和锈迹,观众都说‘有代入感了’。现在我的拍摄笔记里,记满了你的建议,比如‘拍将军孤独时,别拍他的脸,拍他反复擦拭旧刀的手’,这些细节让我的作品提升了一个档次!”

浅野贵太拿着《母亲的便当》的观众来信,笑着说:“广志桑,上次你跟我说‘温情片要拍细节,不是拍眼泪’,我拍《母亲的便当》时,加了段母亲给便当画小图案的戏——妈妈在饭团上画笑脸,在腌菜袋上写‘记得加热’,这些细节让观众哭了,也让观众笑了。现在这剧的收视率比之前高了10个百分点,观众来信堆了一桌子,都问‘什么时候拍续集’!”

野原广志走上台,接过坂田信彦递来的二级导演证书,手指轻轻抚摸着证书上的烫金字体,语气依旧沉稳:“谢谢台里的认可,也谢谢各位前辈的指点。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桥本一郎课长帮我把控《暗芝居》的动画质量,山本毅课长帮我打磨《世界奇妙物语》的剧本,田中圭课长帮我推进《超级变变变》的录制;更离不开东京台给我的平台,让我能自由地创作,能把我眼里的霓虹故事拍给大家看。”

他顿了顿,看向台下的年轻编导:

“我知道很多年轻同事都在担心‘论资排辈’会埋没才华,但我想告诉大家,真正的才华从来不会被埋没。只要你愿意沉下心来做作品,愿意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打磨,愿意为了一个故事深入生活,就一定能被看到。以后我会在关东台设立‘创作交流室’,每周都跟大家一起讨论企划,一起打磨作品,咱们一起把霓虹的好故事、好手艺拍给更多人看!”

野原广志话音刚落,全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连退休的老台长都站起身,对着野原广志竖起大拇指:“年轻人,好样的!东京台有你这样的人才,未来三十年都不用担心了!”

现在,谁不肯定野原广志的才华呢?

傍晚时分,银座“松叶”会所的包间里灯火通明。

榻榻米上铺着暗纹软垫,墙角的青瓷瓶插着新鲜的菖蒲,桌上摆放着生鱼片、烤鲷鱼、天妇罗等精致的日式料理,还有一坛十年陈的清酒。

坂田信彦坐在主位,高田俊英、明日海坐在两侧,黑泽英二、松本庆子等一级导演坐在旁边,岩田正男、足利崇司、浅野贵太等二级导演围坐成一圈。

野原广志刚走进包间,浅野贵太就端着酒杯迎上来:“广志桑,我敬你一杯!上次你跟我说‘温情片的内核是‘共鸣’,不是‘煽情’,我拍《母亲的便当》时,特意删掉了女主哭着说‘想妈妈’的台词,改成她吃着便当,看到饭团上的笑脸,嘴角不自觉地弯起来。结果这段成了全剧最火的片段,观众都说‘看哭了,也看饿了’!”

野原广志接过酒杯,轻轻碰了碰浅野贵太的杯子:“浅野桑太客气了,是你本身就懂温情片的内核,我只是提了点小建议。你拍的母亲给便当画图案的细节,比任何台词都更能打动人心,这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两人刚坐下,黑泽英二就递来一双筷子,指着桌上的烤鲷鱼:“广志君,尝尝这个烤鲷鱼,是银座最地道的手艺。我年轻的时候,拍武士片累了,就来这里吃鲷鱼,那时候总觉得武士片的内核是‘战斗’,我当时陪伴你拍摄的时候,到现在也一直在研究《七武士》,才知道武士片的内核是‘守护’——武士守护农民,农民守护土地,这种双向的守护,比单纯的战斗更有力量。”

野原广志夹起一块鲷鱼,鱼肉的鲜甜在嘴里散开,他笑着说:“黑泽前辈,您太抬举我了。我拍《七武士》时,您在旁边一直在帮助我,而且很多灵感都来自您的作品,比如‘武士与农民一起种田’的场景,就是学您‘将军与士兵同食’的手法,只是我把‘将军’换成了‘武士’,把‘士兵’换成了‘农民’。”

黑泽英二闻言,哈哈大笑:“好小子,居然研究过我的作品!不过你比我厉害,你把‘阶级’这个话题拍得更温和,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以后有机会,我想跟你合作一部武士片,就拍‘退休武士开荞麦面店’的故事,肯定能火!”

松本庆子拿起一块抹茶和果子,递给野原广志:“广志君,尝尝这个和果子,是京都老字号‘虎屋’做的。我拍恋爱剧时,总想着用华丽的台词和浪漫的场景吸引观众,直到看了你的《深夜食堂》,才知道‘平淡的日常’更能打动人心。上次我拍《樱花之恋》,学你的手法,加了段男女主一起在便利店买饭团的戏——男主帮女主加热饭团,女主帮男主擦嘴角的米粒,没有亲吻,却比亲吻更甜,观众都说‘太真实了’!”

野原广志接过和果子,咬了一口,抹茶的微苦混着红豆的甜,口感细腻:“松本前辈,您过奖了。恋爱剧的内核不是‘浪漫’,而是‘陪伴’,就像《深夜食堂》里的客人,不是来吃美食,而是来寻找陪伴。您拍的便利店买饭团的戏,刚好抓住了‘陪伴’的内核,所以才会受欢迎。”

明日海拿起酒瓶,给野原广志倒了杯清酒,语气里满是感慨:“广志君,我得跟大家好好说说你的‘担当’。上次拍《舌尖》,你为了拍好水户纳豆,在佐藤屋待了整整一个月,每天凌晨三点跟着佐藤健一翻稻草,手上磨出了水泡都没喊过累;拍松阪梅干时,你为了了解腌菜的过程,跟着松本澄江摘青梅、搓盐粒,皮肤晒黑了两个度。这种沉下心来深入生活的态度,是很多年轻导演都没有的。”

高田俊英也跟着点头,手里拿着《舌尖》的海外传播报告:“明日海君说得对。《舌尖》在东南亚的点播量已经破了800万次,很多外国观众看完都想来霓虹旅游,连泰国的电视台都来跟我们谈合作,想拍一部《舌尖上的泰国与霓虹》。这都是广志君的功劳,是你用食物做桥梁,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感受到霓虹的温暖。”

坂田信彦放下酒杯,看着满座的人:“各位,广志君最难得的不是才华,而是‘初心’。他红了之后,没有急着拍商业片赚快钱,而是继续拍《舌尖》这样的文化纪录片;他晋升之后,没有想着摆架子,而是想着设立‘创作交流室’帮助年轻导演。这样的初心,比任何才华都更珍贵。以后东京台会全力支持广志君的创作,无论是资金、设备还是人员,只要他需要,我们都给!”

野原广志看着满座的前辈和同事,心里满是温暖,他站起身,端着酒杯对着众人鞠躬:“谢谢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在管理方面还需要学习,在国际传播方面还需要积累经验。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也不辜负东京台的培养。我敬大家一杯,希望以后能跟大家一起,拍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好作品!”

众人纷纷端起酒杯,清酒的香气在包间里弥漫。

岩田正男拉着野原广志聊《暗芝居》的后续创作,足利崇司请教古装剧的镜头运用,浅野贵太探讨温情片的叙事节奏,黑泽英二和松本庆子则跟坂田信彦讨论如何给野原广志争取更多资源。

直到深夜,庆功宴才结束,野原广志带着几分微醺走出会所,晚风拂过银座的街道,霓虹灯牌的光芒映在他脸上,满是温暖与坚定。

第二天一早,野原广志刚到关东台门口,就被松井雄一、山田隆司、藤下健等人围了起来。

松井雄一手里拿着一条红色的绸带,上面写着“恭喜广志桑晋升二级导演暨就任关东台副局长”,脸上满是笑容:“广志桑,昨天东京台的仪式我们都听说了,黑泽英二前辈和松本庆子前辈对你的评价太高了!今天咱们关东台也得好好庆祝,既是庆祝你晋升二级导演,也是庆祝你成为咱们关东台的副局长,这可是咱们关东台的大喜事!”

山田隆司手里拿着一叠企划案,笑着说:“广志桑,这是咱们关东台年轻编导新提交的纪录片企划,有‘茨城漆器传承’‘千叶渔港变迁’‘三重县和果子制作’,都是受你的《舌尖》启发,想拍咱们关东地区的传统手艺和文化。你现在是副局长了,可得给咱们把把关,看看这些企划怎么改才能更有温度。”

藤下健抱着一叠广告合同,脸上的肥肉挤成一团笑:“广志桑,托你的福,‘浅草屋’寿司不仅跟咱们签了年度广告合同,还赞助了500万日元的纪录片经费;‘松屋’渍物店也跟咱们谈好了合作,想拍一部‘松阪梅干的百年故事’。现在咱们关东台的广告收入比去年涨了三成,员工们的奖金都能多拿不少,大家都盼着你多来指导指导!”

小林木次郎手里拿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广志桑,我之前被毙掉的‘老街探访’企划,现在已经开始拍摄了。昨天我们去谷根千老街拍了一整天,老店主们都特别配合,说‘要谢谢广志桑,让更多人知道老街的故事’。还有‘传统染布’的企划,我按照你的建议,加了段‘年轻设计师跟老匠人合作’的戏,现在文部省都来问能不能把这个企划纳入‘传统手艺年轻化’项目!”

斋藤茂一直没说话,此刻却默默拿出摄影机,翻出《舌尖》关东篇的拍摄花絮——画面里,野原广志蹲在茨城县漆器工坊里,跟着老匠人学涂漆,手上沾着漆料,却笑得很开心;还有他在千叶渔港,跟着野水正泰学撒网,渔网不小心缠住了脚,渔民们笑着帮他解开,他也跟着笑。

斋藤茂把摄影机递给众人:“广志桑从来没把自己当‘大导演’,总是跟我们一起蹲在地上拍细节,跟手艺人一起学手艺。这样的领导,我们服!”

松井雄一接过摄影机,看着花絮里的野原广志,笑着说:“广志桑,咱们别站在门口聊了,会议室里已经准备好了清酒和和食,都是咱们关东地区的特色——茨城的纳豆饭、千叶的烤鱼、三重的梅干,还有咱们关东台食堂师傅做的天妇罗,大家都等着跟你好好庆祝呢!”

众人簇拥着野原广志走进会议室,里面早就摆好了长桌,桌上的料理冒着热气,清酒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松井雄一拿起酒杯,对着众人说:“今天咱们喝两杯,第一杯庆祝广志桑晋升二级导演,祝他以后拍出更多好作品;第二杯庆祝广志桑成为咱们关东台的副局长,祝咱们关东台的纪录片事业越来越红火!干杯!”

“干杯!”

众人纷纷举起酒杯,清酒碰撞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

野原广志看着满座的同事,心里满是温暖:“谢谢大家的认可和支持。我知道关东台之前经历了很多困难,比如设备老化、人才流失,但我相信,只要咱们一起努力,一起拍好关东地区的传统手艺和文化,关东台一定能重新焕发生机。以后我会经常来关东台,跟大家一起讨论企划,一起打磨作品,有什么问题大家随时跟我说,咱们一起解决!”

松井雄一放下酒杯,拿起《茨城漆器传承》的企划案:“广志桑,你看这个企划案,年轻编导想拍茨城漆器的制作过程,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能不能给点建议?”

野原广志接过企划案,仔细翻看着:“这个企划很好,但是可以加一段‘漆器的日常使用’的戏。比如拍老匠人用漆器给孙子盛饭,年轻设计师用漆器做咖啡杯,让观众看到漆器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物件。还有,要拍老匠人跟年轻设计师的‘理念碰撞’——老匠人坚持传统纹样,年轻设计师想加现代元素,这种碰撞能让片子更有张力。”

山田隆司也递来《千叶渔港变迁》的企划案:“广志桑,这个企划想拍千叶渔港从传统捕鱼到现代渔业的变化,但是不知道怎么平衡‘传统’和‘现代’。”

野原广志笑着说:“可以拍祖孙两代渔民的对比——爷爷用传统渔网捕鱼,孙子用卫星定位找鱼群;爷爷在码头卖鱼,孙子用网络直播卖鱼。但是不要突出‘谁好谁坏’,而是突出‘传承中的创新’——爷爷教孙子辨认鱼群的方法,孙子教爷爷用手机看天气预报。这样既能展现渔港的变迁,又能传递‘传承’的温暖。”

众人围在野原广志身边,听着他的建议,时不时点头附和,偶尔提出自己的想法,会议室里的讨论声越来越热烈。藤下健拿着广告合同,跟野原广志讨论如何把广告融入纪录片;

小林木次郎拿着笔记本,记录着野原广志对企划案的修改建议;

斋藤茂则跟野原广志聊起了设备升级的事,说想申请经费买几台新的摄像机,让拍摄更顺利。

直到傍晚,庆祝宴才结束。

野原广志带着浓浓的醉意走出关东台,脸上还带着笑容。

司机把他送回公寓楼下时,他还在念叨“明天要跟nhk对接文化出海的事”“要帮关东台的年轻编导改企划案”。

打开家门,小山美伢看到他醉醺醺的模样,连忙扶他到沙发上,递来一杯醒酒汤:“广志君,你怎么喝这么多啊?快喝点醒酒汤,我给你做了纳豆饭,垫垫肚子。”

野原广志靠在美伢怀里,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洗发水香气,忽然笑了:“美伢,关东台的同事们都很热情,他们跟我聊了很多企划案,还说要跟我一起拍关东的传统手艺。我现在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更有动力了。”

美伢喂他喝着醒酒汤,轻声说:“我知道你很努力,但是也要注意身体。你已经连续忙了好几个月了,拍完《舌尖》又忙着晋升的事,现在又要管关东台的工作,再这么下去身体会垮的。我已经跟妈妈说了,这两天咱们好好休息,什么都别想,等你缓过来了再去工作。”

接下来的两天,野原广志几乎都在睡梦中度过。

美伢每天给他做清淡的粥品和纳豆饭,偶尔会坐在床边,看着他熟睡的模样,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

她知道,这个男人肩上扛着太多——不仅有自己的创作梦想,还有文化传承的责任,更有整个团队的期待。

而她能做的,就是守着这个家,让他累的时候,能有个温暖的港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