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玩笑
过了一段时间,姜伟然小队根据蔡羽传回的情报,将调查重点指向了清泉寺的明净大师。
他们数次派出队员假扮成香客,试图接触这位神秘僧人,却无一例外地被寺中知客僧以“大师闭关清修,不见外客”为由拒之门外。
明净大师显然并非寻常香客所能轻易得见,这条调查线索似乎走入了死胡同。
这天,蔡羽独自外出为百草庐采买日常用品,行至一处相对僻静的街巷时,被几个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纠缠。
他们言语轻佻,甚至动手动脚。蔡羽身怀格斗技巧,本可轻易制服几人,但为维持“孤苦无依”的伪装,避免暴露身份,她只能强忍怒意,一边周旋一边试图脱身。
正当她思考脱身之策时,一声清亮的呵斥传来:“光天化日之下,你们想干什么!”
只见一身男装手持折扇的林婉若,正巧带着几名健硕的护院路过此地。她认得蔡羽,见其受欺,立刻命护院上前驱赶。
那几个地痞见对方人多且带着兵刃,顿时气焰全无,悻悻的散开了。
蔡羽立刻上前,对着林婉若恭敬行礼,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与后怕:“多谢林公子出手相助。”
林婉若本就闲来无事,见蔡羽楚楚可怜的模样,而且知道她是和子瑶铺子里新来的人,一时玩心大起,恶作剧的念头涌上心头。
她学着戏文里的纨绔子弟,用折扇轻挑的托起蔡羽的下巴,故意拖长了语调,戏谑的笑道:“哦?蔡姑娘打算如何谢我?俗话说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寻常金银未免俗气,不如……以身相许如何?”
她的本意是想看蔡羽羞涩难当的模样,逗个乐子。
蔡羽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她非但没有如林婉若预想的那般羞怯或恼怒,反而抬起眼帘,迎上林婉若戏谑的目光,嫣然一笑,轻声说道:“好啊,但凭林公子安排。”
这下轮到林婉若措手不及了,她只是随口开个玩笑,想看看这位新来的腼腆姑娘会作何反应,却没料到对方竟答应得如此爽快,反而让她自己瞬间慌了神。
林婉若一时语塞,握着折扇的手都忘了摇晃,下意识的就想转身溜走:“我……我开玩笑的!蔡姑娘莫要当真!”
就在她转身欲走的瞬间,蔡羽却迅速上前一步,轻轻的拉住了她的衣袖,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恳求与无助:“林公子且慢,公子既救了小女子,小女子无以为报,心中一直有一桩心愿未了,不知公子能否再施援手?”
林婉若此刻只想尽快摆脱这尴尬局面,连连点头:“你说你说,只要本公子能办到。”
蔡羽这才低声说道:“小女子听闻清泉寺的明净大师佛法高深,一直想去祈福,更盼能得见大师一面,当面请教大师一二。只是听闻大师不轻易见外人,林公子您身份尊贵,又与清泉寺有缘,不知可否……代为引见?”她巧妙的将侦察目的包裹在“祈福请教”的寻常愿望之下。
林婉若正心虚于刚才的戏言,又见蔡羽说得恳切,加之她对明净大师极为信服,觉得引见人去祈福是积德行善之事,便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
“我当是什么大事!包在我身上!明净大师与我祖母是旧识,想必大师会给我这个面子。过几日我安排,定会让你见到大师!”她只想赶紧应下好脱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蔡羽立刻躬身行礼,语气充满感激:“如此,便多谢林公子了!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看着林婉若落荒而逃的背影,蔡羽眼底深处掠过一丝计划得逞的冷静。一次意外的街头纠纷,一个玩笑般的承诺,却为蔡羽,也为她身后的小队,撬开了一条接近明净大师这位关键人物的宝贵缝隙。
林婉若的马车在几日后的清晨停在了百草庐门前,林婉若如约前来接蔡羽前往清泉寺。
有知府千金引路,此次入寺果然畅通无阻,知客僧恭敬地将二人引至后院一间僻静的禅房。禅房内陈设简朴,香案上,一个材质不明的黑色钵盂赫然映入蔡羽眼帘。
钵盂表面绘有的金色符号,与她贴身收藏的“金门刺绣”和那枚金属片“钥匙”上的符号,明显同源!蔡羽心中巨震,但她凭借侦察兵的本能硬生生的压下所有情绪,表面上维持着虔诚香客的恭敬,与明净大师寒暄了几句感谢接见的话。
林婉若见气氛融洽,觉得完成了引荐之责,便机灵的找了个借口:“大师,蔡姑娘,你们慢慢聊,我正好去前殿添些香油钱。”说罢,她便退出了禅房,并轻轻带上了门,将空间留给了蔡羽和明净大师。
禅房内只剩下了二人,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蔡羽原本准备好的,用于套取情报的说辞,在明净大师那双清澈目光的注视下,竟一句也说不出口。
一种被彻底看穿的寒意从脊背升起,她甚至产生了错觉,仿佛自己所有的伪装,所有的任务秘密,在这位老僧面前都无所遁形。
明净大师并未追问蔡羽的来意,只是静静的看着她,良久,才缓声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女施主眉间凝滞,此乃心魔之相,郁结之气已伤及经脉,若不能放下,恐心魔滋生,非但前路受阻,更有性命之忧。”
这句话如同惊雷,狠狠劈中了蔡羽深埋心底最痛的伤口:当年若不是她吵着要去游乐园,父母便不会遭遇那场车祸。这份沉重的负罪感,是她一切行动的原动力,也是她夜半惊醒的梦魇,如今却被这位初次见面的老僧一语道破。
她强作镇定,试图转移话题:“大师慧眼,弟子确有心结难解,不知大师可否指点迷津,弟子有一位失散多年的血亲,如今身在何方?”
明净大师深邃的目光似乎看透了她试图转移话题的意图,他轻轻摇头,语气带着慈悲与警示:“执着于寻人,不如先寻回己心。你心中之魔,源于过往之憾,若不放下,此劫难过,非但寻亲无果,恐自身亦有性命之忧。”
这番话如同重锤,狠狠的敲在了蔡羽的心上,她脸色微微发白。
她鬼使神差的脱口问道:“大师……您既能洞悉因果,可否……可否推算出我哥哥蔡云,如今究竟在何处?”这是她潜伏以来最不专业,最冒险的一次提问,但在此刻强大的心理压力下,她对兄长下落的迫切关心压倒了一切谨慎。
明净大师闻言,沉默了片刻,禅房中只有香炉里线香燃烧的噼啪声。最终,他抬眼看向蔡羽,缓缓吐出了一句话:“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有缘自会相见。”说罢,他便重新闭上双眼,手持念珠,不再发一言,显然送客之意已明。
蔡羽怔在原地,咀嚼着这充满机锋的谒语,心中疑窦丛生。“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哥哥难道也在仪朝?甚至……就在清源城?还是说明净大师此言另有所指?”
她不敢久留,恭敬地施礼告退,与等候在外的林婉若汇合时,蔡羽已迅速调整好情绪,仿佛刚才的对话只是寻常的佛法请教。
返回百草庐后,蔡羽第一时间寻找机会将今日所见所闻,尤其是那黑色钵盂的细节和明净大师的警示与谒语,传递给了姜伟然。
她重点强调:那个带有符号的钵盂是极其重要的线索,明净大师绝非常人,其能力可能涉及精神感应或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