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绫镜清风辰辰

第222章涟漪与暗礁

龙胆科技总部,随着“五彩綾鏡”项目技术瓶颈的突破和海外市场初现曙光,连日来紧绷的气氛似乎缓和了些许。但平静的水面之下,改革的涟漪与潜在的暗礁,正悄然浮现。

人力资源部,新风与旧浪。

九里香推行的“扁平化沟通”与“管理者360度评估”改革,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波纹正一圈圈扩散开来。正式的改革通知和实施细则通过公司内部系统发布后,立刻引发了广泛讨论。

技术部门和不少年轻员工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让更多一线声音被听到。一些开明的中层管理者也积极表态,开始尝试组织更开放的团队会议,鼓励跨层级交流。

然而,阻力也如期而至。

市场部那位被“清风”程序盯上的经理,名叫王洪。在改革方案通过后,他表面服从,暗地里却动作频频。他先是找了几位与他关系密切、同样对改革不满的中层管理者在小会议室“诉苦”。

“让下属来评估上司?简直是胡闹!”王洪愤愤地拍着桌子,“以后还怎么管理团队?有点不同意见就变成‘管理方式不当’了?九里香这是要搞垮公司的管理秩序!”

“就是,我看她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拿着鸡毛当令箭。”另一人附和道,“咱们这些跟着公司打拼多年的老人,倒要被一帮小年轻指手画脚了。”

几人越说越激动,开始暗中串联,试图在改革具体落地时设置障碍,比如在360度评估中引导负面评价流向其他“不听话”的部门,或者阳奉阴违,在扁平化沟通渠道上制造信息失真。

这天下午,九里香召集了一次全体管理者通气会,详细解读改革细节并回答疑问。会议刚开始,王洪就率先发难,他拿着改革方案,语气看似诚恳,实则尖锐:

“九里香总监,我非常理解您提升管理效能的初衷。但是,这个‘强制跨部门项目组’和‘匿名建议直通车’,会不会导致资源分散,而且给一些心怀不满的员工提供恶意中伤管理者的渠道?我们是不是应该更谨慎一些?”

他的问题代表了一部分保守管理者的担忧,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九里香身上。

九里香早有准备,她神色平静,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王洪身上,不疾不徐地回应:

“王经理的问题很好,也很有代表性。首先,关于资源分散——现代企业的项目越来越复杂,跨部门协作本就是常态。强制组队不是为了分散资源,而是为了打破部门墙,促进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这本身就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其次,关于匿名渠道……”

她微微一顿,语气加重了几分:“我们设立这个渠道,是基于信任——信任绝大多数员工是出于公心,是为了公司更好。当然,我们不排除会有极少数滥用的情况。但因此就因噎废食,堵住所有反馈的通道,无异于掩耳盗铃。我们要做的,是建立更完善的核实与反馈机制,去伪存真,而不是怀疑所有人的动机。”

她接着展示了几个通过早期匿名渠道收集到、并经过核实后成功改进的具体案例,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管理的权威,从来不是靠堵住别人的嘴来建立的。敢于面对批评,善于从反馈中改进,才是真正强大的管理者。”九里香的话掷地有声,会场中不少管理者陷入了沉思。

王洪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什么,但在九里香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目光下,最终还是悻悻地闭上了嘴。他意识到,这位人力资源总监,远比他想象的要坚韧和难以对付。

“五彩綾鏡”项目组,荣誉与压力并存。

姚浮萍团队开发的“模糊验证”模型,在成功应用于海外数据合规难题后,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几家权威科技媒体进行了报道,将其誉为“应对数据孤岛的创新性突破”。龙胆科技的股价应声小幅上涨,技术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荣誉纷至沓来,姚浮萍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她知道,关注意味着更严格的审视和更高的期望。

果然,很快就有竞争对手开始研究并试图模仿这套模型。同时,一些潜在的合作方和投资机构,在表达兴趣的同时,也提出了更苛刻的技术验证要求和更深入的代码审查需求。

“浮萍姐,‘棱镜科技’那边希望我们提供更底层的算法逻辑说明,他们担心存在未知漏洞。”一个负责对外技术沟通的工程师向姚浮萍汇报。

姚浮萍皱了皱眉:“核心算法涉及专利和商业机密,不能全部公开。给他们提供经过脱敏的处理流程和更详尽的测试报告。另外,让厚朴准备一下,应对可能的技术质询。”

姚厚朴点了点头,闷声道:“他们可能想绕开专利。”

“意料之中。”姚浮萍眼神锐利,“所以我们不能停下。厚朴,你继续带人优化模型效率,尤其是应对超大规模并发数据流的情况。我这边开始构思下一个版本的迭代方向,必须在他们模仿出来之前,建立起足够高的技术壁垒。”

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的竞争,更来自于对技术本身走向的责任。一项有影响力的技术,其发展路径、伦理边界,都可能对行业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她开始花更多时间阅读技术伦理方面的书籍,与法务、市场部门沟通,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这项技术的应用。

数据安全与公共责任部,白皮书与邀约。

林晚负责撰写的《“五彩綾鏡”数据隐私保护白皮书(初稿)》完成了。这份长达数十页的文件,系统阐述了龙胆科技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核心理念、技术架构、实践案例以及对行业未来的思考。文笔流畅,逻辑严谨,既有技术深度,又兼具人文关怀,尤其在对数据安全威胁的分析上,视角独特,鞭辟入里。

初稿在公司高层小范围内传阅后,获得了高度评价。连一向苛刻的姚浮萍看了之后,也难得地给林晚发了一条消息:“写得不错,尤其是对攻击模式的推演部分,很有见地。”

这份白皮书,意外地为林晚带来了一个新的机会。

一天,她接到九里香的电话:“林晚,有一个行业顶尖的数据安全峰会发来邀请,希望我们公司派专家去做一个关于数据隐私保护前沿实践的分享。董事会看了你的白皮书,认为你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林晚拿着电话,愣住了。公开演讲?站在聚光灯下?这对于希望低调行事的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几乎能想象到,台下会有多少质疑和探究的目光——对她过去身份的目光。

“我……我需要考虑一下。”林晚的声音有些干涩。

九里香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说道:“我理解你的顾虑。但这不仅是一个个人展示的机会,更是代表公司传递理念、树立行业形象的重要时刻。你的经历和思考,或许是诠释‘五彩綾鏡’核心理念——即使在黑暗中走过,依然心向光明,守护他人——最有力的证明。当然,决定权在你。”

挂断电话,林晚心潮起伏。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逃避,似乎更容易。但那样,真的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吗?九里香的话在她耳边回响——“守护他人”。或许,直面过去,才能真正地超越它?

海外,合作深化与新的考量。

龙胆草和曹辛夷与那家本地技术公司的合作意向基本达成,开始了具体的协议条款磋商。过程依旧繁琐,但方向已经明确。

一天晚上,两人在酒店餐厅吃饭,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

“合**议框架没问题了,但他们在数据本地化存储的监管权限上,还是不肯松口。”曹辛夷切着盘中的牛排,眉头微蹙。

“这是他们的底线,也是很多国家的通用做法。”龙胆草分析道,“我们需要评估的是,在他们的监管框架下,我们的‘模糊验证’和核心加密技术,能否依然保证用户数据的最终主权和安全。如果可以,那么让步是值得的。”

曹辛夷点点头:“我让法务和技术团队在做详细评估了。另外,我接触了几家本地的投资机构,他们对我们的项目和‘模糊验证’技术很感兴趣,有联合投资的意向。”

“引入本地资本?”龙胆草沉吟道,“这有助于化解部分政治和政策风险,加快本土化进程。但股权结构和董事会席位需要仔细设计,确保公司的控制权和核心技术的主导权。”

“明白。”曹辛夷放下刀叉,看着龙胆草,“如果这边进展顺利,我们可能需要在当地设立一个区域总部,派驻核心团队。这个人选……”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区域总部的负责人,需要极强的综合能力,既要懂技术、懂市场,还要有出色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并且值得绝对信任。

“回去再议吧,需要从长计议。”龙胆草说道,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公司内部可用的人才。

晚餐后,两人沿着异国的街道散步。晚风拂面,带着陌生的气息。

“有时候觉得,我们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曹辛夷轻声说,“每一步都牵扯众多。”

“是啊。”龙胆草望着远处闪烁的霓虹,“但棋盘已经铺开,我们没有退路。”

他没有说的是,有她并肩作战,这盘棋似乎也并不那么艰难。有些默契,在日夜兼程的奔波与一次次共克时艰中,早已悄然生根发芽。

暗处,窥探的目光。

就在龙胆科技内外呈现出一片积极奋进态势的同时,城市的另一个角落,一家高级咖啡馆的包厢里。

曾经与龙胆科技激烈竞争、并策划了林晚间谍案的“荆棘科技”,虽然在上次交锋中受挫,但并未完全退出舞台。其新任Ceo,一个名叫高健的中年男人,正听着下属的汇报。

“龙胆科技的‘模糊验证’模型引起了很大关注,他们的海外拓展也似乎找到了突破口。”下属说道。

高健慢条斯理地搅动着咖啡,眼神阴鸷:“姚浮萍……确实是个技术天才。还有那个龙胆草,运气不错。”

“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接触一下他们的核心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个姚厚朴,听说性格比较孤僻,或许……”

高健抬手打断了下属的话:“不急。技术模仿是下策。他们现在风头正劲,又有林晚反水的前车之鉴,内部防范肯定很严。”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有时候,打败一家公司,未必需要从技术上下手。他们不是正在搞什么管理改革吗?不是要拓展海外吗?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了……继续盯着,尤其是他们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海外项目的进展,找到那个最脆弱的点。”

“是。”

涟漪已起,暗礁潜藏。龙胆科技的航船,在驶向更广阔天地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内外更深层次的考验。第222章,在看似向好的局面下,埋下了未来冲突的伏笔,每个人的选择与坚守,都将在这愈发复杂的棋局中,接受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