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绫镜清风辰辰

第224章暗流与试探

专项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林晚早早来到办公室。昨晚她加班到深夜,根据会议讨论结果进一步完善了方案。现在桌面上摊开着最终版的《员工数据隐私保护改进实施方案》,旁边还放着一沓需要各部门会签的文件。

阳光依旧从那个狭小的窗户斜射而来,但今天的光斑似乎比往常明亮了些。林晚仔细检查着方案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没有疏漏。这份方案不仅关乎她的工作表现,更关系到能否真正改善公司的数据管理现状。

"叮——"

邮件提示音响起。是九里香发来的会议纪要和工作安排。林晚点开附件,仔细阅读。纪要完整记录了昨天的讨论内容,并将各项任务明确分配给了相关部门。让她稍感意外的是,九里香指定她作为整个项目的协调人,负责跟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这个任命既是对她能力的认可,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压力。作为协调人,她需要与各部门频繁接触,这对她这个身份特殊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她正在思考该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内线电话响了起来。

"林晚,我是姚厚朴。"电话那头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关于权限管理系统的开发,有些技术细节需要和你讨论。方便的话,现在来一下技术部会议室。"

"好的,我马上过去。"

挂断电话,林晚深吸一口气。这是她调岗后第一次正式与技术部对接工作。虽然来的是相对温和的姚厚朴,但她知道,技术部很多人对她仍然心存芥蒂。

她拿起笔记本和方案副本,走向技术部所在的区域。

与数据安全审计办公室的冷清不同,技术部永远充满着忙碌的气息。程序员们戴着耳机专注地敲击代码,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架构图,空气中弥漫着***和专注的味道。

姚厚朴在小型会议室里等她,桌上已经准备好了需求文档和系统架构图。

"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直接说正题。按照你的方案,我们需要开发一套新的权限管理系统。但在开始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他打开需求文档:"首先,你建议实行分级授权。但分级的标准是什么?按职级?按部门?还是按具体业务需求?"

林晚早有准备,她从包里拿出一份补充材料:"我建议采用多维度的授权标准。既要考虑职级和部门,更要结合具体的数据敏感度和业务场景。比如,同样是访问员工个人信息,hr需要查看完整档案,而部门主管可能只需要了解基本信息和绩效数据。"

姚厚朴认真地看着材料,不时点头:"这个思路不错。但技术上实现起来会比较复杂,需要设计更灵活的权限模型。"

"我理解。"林晚说,"所以我在方案中建议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可以先实现基础的分级授权,后续再逐步完善。"

"另一个问题,"姚厚朴继续问道,"你提到要建立权限审计日志,记录所有的数据访问行为。这个日志要详细到什么程度?如果记录得太细,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

"这是个需要平衡的问题。"林晚思考着说,"我认为至少要记录谁、在什么时间、访问了什么数据、访问目的是什么。至于更详细的操作日志,可以在发现异常时再开启详细记录。"

姚厚朴在文档上做着笔记:"合理的建议。还有其他技术要求吗?"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林晚认真地说,"系统要能够检测异常访问行为。比如,非工作时间的大量数据查询,或者跨部门的数据访问模式突变。这些都需要实时告警。"

姚厚朴抬起头,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这个建议...很专业。是基于你的'特殊经验'吗?"

林晚坦然迎接他的目光:"是的。我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值得警惕。"

短暂的沉默后,姚厚朴点点头:"好,这些要求我都记下了。技术部会尽快评估工作量,给出开发计划。"

"谢谢。"林晚松了口气,"如果有什么需要澄清的,随时找我。"

离开技术部时,林晚注意到有几个程序员在偷偷打量她,眼神中混合着好奇和戒备。她装作没看见,径直走向电梯。

回到办公室,她还没来得及坐下,手机就响了。是曹辛夷。

"林晚,你现在有空吗?"曹辛夷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着急,"市场部这边遇到个问题,可能需要你帮忙。"

"什么问题?"

"我们在整理历史数据时,发现了一批三年前的员工调研数据。按照新的规范,这些数据已经过了保留期限,应该销毁。但数据量很大,而且分散在多个系统中,我们不确定该怎么处理才符合安全要求。"

"我马上过来。"

市场部的办公区与技术部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更加开放和活跃,墙上贴满了产品海报和数据图表,员工们的着装也更加时尚。

曹辛夷在自己的工位前等着她,桌上堆着好几份文件。

"你看,"曹辛夷指着电脑屏幕,"这是当时做员工满意度调研时收集的数据,包括个人信息和详细的调研结果。按照现在的规范,这些数据早就该销毁了。"

林晚仔细查看数据内容,眉头渐渐皱起:"这些数据确实很敏感。不仅有基本的个人信息,还有员工对管理层的评价,甚至有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

"是啊,"曹辛夷叹气,"当时收集的时候没想那么多,现在回头看,确实存在很大风险。我们该怎么安全地销毁这些数据?"

林晚思考片刻:"首先要确保所有副本都被彻底删除。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于多个地方:主数据库、备份系统、还有可能被下载到本地。我需要和it部门确认具体的存储位置。"

"还有,"她补充道,"销毁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包括什么时候、由谁、用什么方式销毁的。这是为了证明我们确实履行了数据保护责任。"

曹辛夷认真记下要点:"好,我这就联系it部门。另外..."她压低声音,"有件事得提醒你。运营部的王总监对你的方案不太满意,觉得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你接下来和他们对接时要小心点。"

"谢谢提醒。"林晚感激地说,"我会注意沟通方式的。"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像陀螺一样在各个部门之间穿梭。与技术部讨论系统开发细节,与市场部制定数据清理计划,与法务部确认合规要求。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顾虑和诉求,她需要在各方之间寻找平衡。

最棘手的是运营部。正如曹辛夷所料,王总监对新的数据管理要求相当抵触。

"林专员,"王总监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我们部门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条数据,如果每个操作都要记录、每次访问都要审批,工作还做不做了?"

林晚保持耐心:"王总监,我理解您的顾虑。但这些措施是为了保护公司和员工的利益。您想,如果运营数据泄露,不仅会影响公司声誉,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大道理谁都懂,"王总监哼了一声,"但具体到执行层面,就是另一回事了。你们制定规范的人,根本不了解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

"这正是我需要听取您意见的原因。"林晚顺势说道,"能不能约个时间,我过去详细了解运营部的工作流程?我们可以一起找出既满足安全要求,又不影响工作效率的方案。"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好吧。明天上午十点,你来我办公室。"

挂断电话,林晚揉了揉太阳穴。这种推拉已经持续了好几天,每个部门都在试探她的底线,都想争取更多的例外和特权。

但她知道,妥协太多会让整个方案失去意义。如何在坚持原则和保持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这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

下午,她按照计划去法务部讨论合规事宜。法务总监张律师是个一丝不苟的中年人,对细节要求极高。

"林专员,"张律师推了推眼镜,"你方案中提到的'知情同意'机制,具体要如何实施?仅仅是勾选同意框就够了吗?"

"我建议采用分层同意的方式。"林晚展示准备好的材料,"对于基础信息收集,可以用简化的同意流程。但对于敏感信息,比如生物识别数据、健康信息等,需要更明确的告知和单独的同意。"

张律师认真翻阅材料:"这个设计比较合理。不过,我还要提醒一点:同意的撤回机制必须和同意机制一样便捷。这是法规的明确要求。"

"明白。"林晚记下要点,"我们会在系统设计中确保这一点。"

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张律师对每个细节都刨根问底。虽然过程很烧脑,但林晚很感激这种严谨的态度。数据隐私保护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法务部出来时,已经是下班时间。林晚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放着一个快递信封。寄件人处只写了一个"内部"字样。

她疑惑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份打印的文档。当看清内容时,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是一份三年前的技术部会议纪要,记录的正是"星链"项目数据泄露事件的内部讨论。其中几段用黄色荧光笔标出,都是当时对她的怀疑和指控。

文档最后,用红色钢笔写了一行字:"有些人永远洗不白。"

没有署名。

林晚的手微微发抖。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回想今天接触过的每个人。是谁?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给她寄这个?

是警告?是恐吓?还是单纯地想让她难堪?

她拿起内线电话,想打给九里香,但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现在报告这件事,只会让刚刚起步的工作更加艰难。

也许这就是对方想要的效果——让她知难而退,或者让她在压力下犯错。

不,她不能上当。

林晚将文档锁进抽屉,深吸一口气。她打开电脑,继续修改明天要给运营部看的方案。

窗外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办公室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在这个安静的角落里,一场看不见的较量正在悄然进行。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工作的深入,还会有更多的阻力和挑战。但这一次,她不会退缩。

因为这一次,她站在了正确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