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京观
鲁壮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连忙示意士兵们隐蔽好,自己则悄悄探出脑袋,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远处烟尘滚滚,如同一堵黑色的墙,正由远及近地朝着霞谷口奔来。
那密集的马蹄声震得地面都在微微颤抖,不用想也知道,这定然是一支大军。
鲁壮的心脏猛地一跳,他仔细观察着队伍的旗帜,当看到那面熟悉的 “王” 字大旗时,眼中瞬间涌出了泪水 —— 是王胜将军的援军!
“是王将军的队伍!我们报仇的时候到了!”
鲁壮激动地站起身,朝着身边的士兵们大喊。
二十名残兵听到这话,也纷纷从隐蔽处走了出来,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久违的希望。
很快,王胜率领的大军就来到了他们面前。
王胜勒住战马,目光扫过鲁壮等人,当看到只有二十余人,且个个带伤时,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他驱赶着马匹来到鲁壮近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怎么只有你们二十余人?其他人呢?”
鲁壮 “噗通” 一声从马背上跳下来,单膝跪在地上,头深深地低了下去,声音哽咽:
“卑职酒泉副校尉鲁壮,参见王将军…… 昨夜,我们追击小股匈奴人进入霞谷,却遭到了埋伏,弟兄们…… 弟兄们全都战死了!”
“还请王将军为我的弟兄们报仇!”
鲁壮再也忍不住,眼泪顺着脸颊滚落,滴在地上的尘土中,晕开一小片湿痕。
王胜听完,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惋惜:
“唉,我就担心会有埋伏,特意派了传令兵去追你们,让你们等我的大军一起行动。”
“可现在…… 说什么都晚了。”
他从马背上跳下来,伸手将鲁壮扶了起来,目光中带着几分欣赏:
“你能从两万匈奴兵的埋伏中逃脱出来,也算是有些本事了。我听说你还是铜皮初期的武者,确实不简单。”
王胜心中清楚,鲁壮损失了近一千八百名将士,这对原本就兵力不足的援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原本他带来了六千人,如今加上鲁壮的二十余人,也不过六千出头,而匈奴人有三万大军,5倍于己的敌人数量差距本就悬殊,这酒泉援军几乎被全歼下更是让军中的士气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
但王胜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慌乱,他转过身,对着身边的一名将领喊道:
“王田!”
“末将在!”
王田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应道。
“你立即多安排些斥候,先进霞谷探路!重点查看各处险隘和能躲藏人马的地方,一旦发现有埋伏,立即撤离,不得恋战!”
王胜语气坚定,眼神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末将遵命!”
王田领命后,立刻转身去安排斥候。
王胜又看向鲁壮,说道:
“咱们先在这里休息一个时辰,等斥候传来消息,确认安全后再出发。”
“现在是白天,有斥候在前预警,咱们就不用太担心埋伏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们本来就是来救援西海城的杀敌是分内之事,你先带着伤兵去军医那里治疗一下,然后跟在我们队伍里一起行动吧。”
鲁壮心中一暖,连忙拱手说道:
“多谢王将军!卑职遵命!”
当鲁壮带着伤兵走向队伍后方时,目光突然被队伍后面的一支骑兵吸引住了。
那是五百名重甲骑兵,人马俱披着重甲,阳光洒在盔甲上,反射出冰冷的寒光。
他们队列整齐,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肃
杀之气,仅仅是站在那里,就给人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鲁壮心中震惊不己:
这王胜将军是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装备了这么一支重甲骑兵?
要知道,制造五百套马匹战甲和士兵盔甲的费用,足够供养两千名骑兵好几年的军饷了!
他不禁对王胜更加敬佩 —— 能有如此魄力和财力,,这五百重骑兵堪比五千轻骑兵的战力了,人数上的差距看似也小了一些,想必王将军定有破敌之策。
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王田带着斥候回来了,禀报道:
“将军,霞谷内一路都没有异常,只是…… 只是在昨日酒泉援军被伏击的战场,到处都是尸骸,但都没有头颅。”
“我们继续往里走了二里路,发现一处石壁下垒起了一座京观,全是弟兄们的人头。”
王胜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
陈三跟在王胜身边,看到王胜的神色,又听到王田的禀报,忍不住骂了一句:
“这些匈奴蛮子,真是欺人太甚!居然敢筑京观,简首是找死!”
王胜头也没回,继续驱马朝着霞谷方向前行,声音却清晰地传到了陈三耳中:
“等到了与匈奴对战的时候,你率领你的两百陌刀军,给我狠狠的砍!”
'他们知道,咱们大晋的将士不是好欺负的,让他们人马俱碎!”
陈三眼中瞬间燃起了斗志,他用力抱了抱拳,大声说道:
“末将遵命!定不辱使命!”
随后,王胜率领着大军,有序地进入了霞谷通道。
阳光透过山谷的缝隙洒下来,照亮了地上的血迹,也照亮了将士们眼中的坚定 —— 他们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但为了死去的弟兄,为了西海城的百姓,他们也知道必须全力以赴,战胜匈奴,夺回属于大晋的土地!
当王胜率领的大军终于走出霞谷口时,一阵裹挟着戈壁沙尘的风迎面吹来,吹散了谷内残留的血腥气,也让紧绷了一路的将士们终于松了口气。
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军阵上,照亮了盔甲上的尘土与血迹,却也让每个人眼中的凝重稍稍褪去了几分。
王胜勒住战马,抬手遮在额前,目光扫过前方开阔的戈壁滩,心中暗自庆幸。
他身后的陈三策马跟上,抹了把额头的汗水,声音带着几分后怕:
“将军,幸好匈奴人没料到还有第二波援军,不然这霞谷里怕是又要一场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