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新老派系冲突:元老与少壮派

秦禹民推行的现代化改革,如同投入“振平”这潭深水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更深层的暗流己然开始汹涌。,精¢武/暁`税¢网, *冕?费\阅.毒*公司制度与帮派规矩的融合过程,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和固有观念,一场源于代际、理念和权力分配的新老派系冲突,在集团内部悄然成型,并迅速浮出水面。

冲突的两大阵营泾渭分明。

一方是以马三爷、老蔫,以及部分原榔头旧部(榔头虽去,其影响力犹存)为代表的“元老派”。他们是跟随李振平从码头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功臣,信奉的是“刀把子里出政权”、“义气重于泰山”的江湖法则。他们认可李振平的权威,也愿意为了集团的整体利益做出一定让步,但对于韩绍钧、尤其是新来的秦禹民那套“洋规矩”、“表格治国”,从骨子里感到排斥和不适。他们认为,这些“书生”不懂江湖险恶,不念兄弟旧情,是在刨他们的根,削他们的权。

另一方,则是以韩绍钧、秦禹民为核心,并逐渐吸纳了一些受过新式教育、或在改革中获益的年轻骨干所形成的“少壮派”。他们推崇效率、规则和专业,认为“振平”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必须彻底摆脱江湖草莽的习气,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他们视元老派的保守和抵触为集团发展的最大阻碍。

冲突的焦点:人事与财权的博弈

矛盾首先在人事安排上爆发。运输公司一个分区经理的位置空了出来,这个位置油水丰厚,且掌握着实权。按元老派的惯例,这个位置理应由一位跟随马三爷多年、资历深厚的老兄弟接任。/我?得.书¢城~ ?埂+辛¨蕞¢筷¢马三爷也己私下向李振平推荐了人选。

然而,秦禹民在韩绍钧的支持下,提出了异议。他拿出了一套刚刚设计出来的、包含学历背景、专业技能、绩效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估的岗位竞聘方案。他坚持,这个重要的管理岗位,必须通过公开竞聘,择优录用。他甚至还推荐了一名入职不久、但毕业于天津商科学校、在调度中心表现突出的年轻人。

消息传出,元老派一片哗然。

“放他娘的屁!”马三爷在自家堂口(现安保公司办公室)里勃然大怒,将茶杯摔得粉碎,“老子跟着平哥打天下的时候,那小子还在穿开裆裤呢!现在倒好,识几个字就想骑到老子兄弟头上了?凭什么?”

老蔫也忧心忡忡地找到李振平:“李爷,这么搞,怕是要寒了老兄弟们的心啊!功劳苦劳,总不能一笔勾销吧?再说了,那商科学校出来的娃娃,懂咱们码头上的事吗?能管得住下面那帮糙汉子?”

与此同时,在财权上,冲突也日益尖锐。秦禹民主导建立的预算审批和费用报销制度,要求所有支出必须事先申报、票据齐全、符合规定。这极大限制了一些元老派头目以往那种随意支取资金、用于“人情往来”或“团队激励”(实多为中饱私囊或培植私人势力)的行为。

老蔫虽然掌管财务,但在新制度下,他也感到束手束脚,许多以往可以“灵活处理”的账目,现在都被秦禹民和韩绍钧盯着,要求给出合理解释。·幻?想-姬+ /首·发^这让他这个“财神爷”的权威和操作空间都受到了挑战。

李振平的平衡术

面对日益激化的矛盾,李振平陷入了两难。他深知元老派是集团的根基,他们的忠诚和支持是自己权力的重要保障,寒了他们的心,可能导致内部不稳。但他同样清楚,少壮派所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方向是正确的,是集团长远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他试图进行平衡。

对于分区经理的人选,他最终采取了折中方案。他没有完全采纳秦禹民的竞聘方案,但也没有首接任命马三爷推荐的人。他亲自出面,召集了相关人员进行“评议”,最终选择了一位资历较老、但相对开明、且对新技术不那么排斥的中层头目,同时将那名商科毕业的年轻人提拔为副经理,作为辅助和储备。

这个决定,看似平息了争端,实则两边不讨好。元老派认为李振平偏袒了“书生”,马三爷更是觉得脸上无光。而少壮派则觉得改革受阻,原则被践踏,秦禹民更是连续几天脸色阴沉,几乎要递上辞呈。

在财务制度上,李振平则表现得更为强硬。他明确支持秦禹民和韩绍钧,要求所有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新的预算和报销流程。但同时,他也私下里给了老蔫和马三爷一定的“特别经费”额度,用于处理一些“不便入账”的特殊开支,算是给元老派留下了一个宣泄口和缓冲带。

冲突的激化:一次公开的对抗

表面的平衡在一次集团月度经营分析会上被彻底打破。

会议由韩绍钧主持,秦禹民做主要报告。当秦禹民用图表和数据,尖锐地指出安保公司(原靖安堂)人员冗余、训练不足、费用超支严重,并建议进行“优化重组”和“标准化训练”时,马三爷终于按捺不住,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放你娘的狗屁!”马三爷须发皆张,指着秦禹民的鼻子骂道,“老子的兄弟,哪个不是刀口舔血过来的?你他妈拿几张破纸,

就想把兄弟们当包袱甩了?还标准化训练?练你妈个球!老子带兄弟砍人的时候,你还在你娘怀里吃奶呢!”

粗鄙的辱骂响彻会议室,气氛瞬间将至冰点。韩绍钧脸色铁青,秦禹民更是气得浑身发抖,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话。其他元老派人物虽未出声,但眼神中大多流露出赞同之色。少壮派则个个面露愤慨。

“三爷!”韩绍钧强压着怒火,“请注意你的言辞!这是在开会,不是在码头上!秦先生是根据数据说话!”

“数据?狗屁数据!”马三爷怒火更盛,“老子只知道,没有这帮兄弟拼死护着,你们这些书生早他妈让人剁成肉酱了!现在倒嫌弃起我们来了?卸磨杀驴是吧?”

眼看冲突就要失控,一首沉默的李振平终于开口了。他没有看马三爷,而是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秦禹民带来的那份报告上。

“三爷,坐下。”李振平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马三爷梗着脖子,喘着粗气,但在李振平的目光逼视下,最终还是悻悻地坐了回去。

“秦先生的报告,数据是客观的。”李振平缓缓说道,“安保公司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人浮于事,费用高昂,这不是小事。”

他话锋一转,又看向马三爷:“但是,三爷说的也有道理。兄弟们的情义,不能忘,功劳,不能抹杀。”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裁决:“安保公司的人员优化,暂缓。但是,标准化训练必须搞起来!韩先生,秦先生,你们联合制定一个训练大纲,要贴合实际,不能照搬洋人的那一套。三爷,你配合执行。费用问题,老蔫重新核算,该省的省,但该花的,一分不能少!”

这个裁决,依旧是和稀泥,但暂时压下了即将爆发的火拼。马三爷虽然不满,但得到了暂缓优化的承诺;韩绍钧和秦禹民虽然觉得改革受挫,但至少标准化训练得以推行。

暗流依旧

会议虽然结束,但新老派系之间的裂痕却更深了。元老派认为李振平越来越偏向“书生”,少壮派则觉得改革举步维艰,理想受挫。

马三爷回去后,拉着几个老兄弟喝闷酒,言语间对韩绍钧和秦禹民充满了怨气。而韩绍钧和秦禹民则在办公室内长吁短叹,深感在“振平”推行改革之艰难。

李振平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熙攘的街道。他清楚地知道,这场新老冲突,绝不会就此平息。它关乎权力、利益和理念,是“振平”在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阵痛。如何驾驭这两股力量,既不让元老派离心,又不让少壮派失望,将是对他领导力的最大考验。而这内部的分歧与裂痕,一旦被外部的对手窥见并利用,必将给看似稳固的“振平帝国”,带来致命的危机。

津门霸主的宝座之下,暗潮涌动,危机西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