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津门三分天下,棋盘初现
京城杨建国的目光,像一道无形的探照灯,打在了津门这块土地上,也照亮了原本隐藏在水面下的礁石与潜流。?艘^嗖·暁`说^徃¢ ¨埂*欣?最,全`李振平和他的“振平”被迫站到了聚光灯下,但这光束,也同样惊动了津门水域里另外几条原本各自蛰伏的大鱼。
一个微妙的、全新的权力格局,开始悄然形成。津门之地,在李振平凭借狠厉手段迅速崛起,几乎一统江湖草莽层面之后,并未就此平静,反而因为触及到了更高层面的利益链条,引来了更强大的对手,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的三分天下之势。
这三分,并非简单的江湖地盘划分,而是代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形态。
其一,是以李振平“振平集团”为代表的本土新兴势力。 他们根植于津门的土壤,由最底层的血仇和拼杀而起,兼具了江湖的狠辣与转向正规的商业野心。他们控制着码头、运输、部分餐饮娱乐,拥有庞大的人手和逐渐编织的关系网,但底色依旧是“灰”的,向上突破的瓶颈清晰可见,且内部正经历着新老交替的阵痛。他们是迅猛的豹子,獠牙锋利,但缺乏真正的政治护甲。
其二,便是以京城杨建国为代表的“外来资本与权力掮客”联盟。
而这第三股力量,则随着杨建国带来的压力,以及津门本地原有生态被“振平”打破后的权力真空,悄然浮出水面,即以新任副市长陈志远为核心的“本土体制内革新派”。
陈志远,西十出头,清华大学毕业,有过基层历练,也被选派到国外考察过市场经济,是上面重点培养的、思想较为开放的少壮派干部。他被调任津门,主管经济、城建和港口贸易,带着明确的使命: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搞活经济,引入新的发展模式。他敏锐地注意到了“振平集团”的异军突起,也察觉到了京城势力对津门的渗透意图。
在他看来,李振平这样的本土势力,固然带有原罪,但其展现出的市场活性和对资源的整合能力,是僵化的国营体系所缺乏的,若能加以引导和规范,或可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鲶鱼。而杨建国那类空降的资本权力掮客,则是不稳定因素,其目的往往是短期套利,破坏地方经济生态,甚至可能带来不可控的政治风险。
于是,一场围绕津门未来主导权的、明暗交织的博弈,就此拉开了序幕。棋盘己然铺开,三位棋手,各自落子。
李振平的落子:固本、试探、借力。
面对杨建国的压力,李振平并未慌乱。他深知,自身的根基在于对津门实际层面的控制力。
· 固本:他加速了内部整合,利用秦禹民制定的新规和韩绍钧的商业手腕,强化对码头货运、运输车队以及旗下餐饮场所的标准化管理,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武·4`墈\书/ ·埂.新?醉?全`同时,他默许马三爷以“民兵演练”之名,加强对武装力量的掌控和训练,确保拳头够硬。这是他的基本盘,不容有失。
· 试探:对于杨建国的“招揽”,他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拖延策略。他让韩绍钧通过各种渠道,向杨建国方面传递信息:五十万不是小数目,集团需要时间筹措;津门港事务复杂,需要协调各方关系,急不得。他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和耐心,也在为自己争取时间。
· 借力:李振平敏锐地感觉到,杨建国这类过江龙,必然会触动津门本地坐地虎的利益。他开始有意无意地,通过一些元老派的关系,向津门本地那些与杨建国可能存在竞争或龃龉的势力,释放出善意的信号,暗示“外来压力当前,津门人当同心”。他在尝试构建一个潜在的、对抗杨建国的本土同盟,哪怕这个同盟脆弱而短暂。
杨建国的落子:施压、分化、寻找代理人。
赵助理带回的“考虑”答复,在杨建国意料之中。他并不指望李振平会立刻纳头便拜。
· 施压:他动用自己的关系,使振平集团正在洽谈的、一笔来自广东的电器批发业务,在铁路运输环节被无故卡壳。同时,几家与振平有竞争关系的、背景不明的贸易公司,突然获得了低息贷款,开始在与振平重叠的领域进行低价竞争。这是警告,也是展示肌肉。
· 分化:杨建国指使赵助理,绕过李振平,私下接触振平集团内部的一些核心人物。他们选择了韩绍钧和几位颇有实力的元老派头目。对韩绍钧,许诺可以提供更广阔的金融平台和京城人脉;对元老派,则暗示如果李振平“不识时务”,他们可以支持“更懂事”的人来主导振平,并保障其现有利益。这是试图从内部瓦解李振平的权力基础。
· 寻找代理人:杨
建国也做了两手准备。在向李振平施压的同时,他的手下也在津门积极物色其他的合作对象。一家由本地某位前领导子弟掌控、规模远小于振平但背景干净的商贸公司,进入了他的视野。如果李振平不肯就范,扶植一个更容易控制的代理人,取而代之,是更优选择。
陈志远的落子:观察、引导、划定边界。
新任副市长陈志远,则在办公室和研究会议上,密切关注着这场暗斗。
· 观察:他调阅了振平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工商资料、纳税记录(尽管可能存在不实),也通过公安系统的渠道,了解了李振平其人和振平崛起过程中涉及的一些案件(多为悬案或己结案的治安事件)。他在评估李振平这个人的危险性、可控性以及其企业的真实价值。
· 引导:陈志远在一次由他主持的、关于搞活民营经济的座谈会上,特意让人通知了振平集团的韩绍钧参加。会上,他大谈特谈“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民营企业要为社会创造真正价值,而非沉迷于权力寻租和灰色地带”。这些话,既是说给所有企业家听的,更是说给韩绍钧以及他背后的李振平听的。这是一种明确的政策信号和引导。
· 划定边界:陈志远也动用他的权限,对杨建国势力在津门的活动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他指示相关部门,对近期涌入的、背景复杂的资金和贸易项目加强审查。这并非首接对抗杨建国,而是宣示津门的游戏规则,必须由地方政府主导,容不得外人肆意妄为。他在为李振平,也为津门本土经济,争取一个相对公平的缓冲空间。
棋局初现:
三方势力的落子,在津门这张大棋盘上相互碰撞、交织。
李振平感受到了来自杨建国更具体的压力,内部也出现了被分化拉拢的细微迹象,这让他更加警惕。同时,他也接收到了陈志远释放出的信号,这让他看到了一线摆脱杨建国控制,甚至借势洗白的可能。
杨建国发现李振平比预想中更难缠,而津门官场新来的陈志远似乎也是个障碍,这让他开始重新评估策略,加大了寻找代理人的力度。
陈志远则通过观察李振平对压力的反应和对政策信号的领悟,初步判断此人尚有争取和改造的价值,决定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更首接的接触。
津门的天空下,不再是简单的江湖仇杀和地盘争夺。资本的力量、权力的博弈、本土与外来者的冲突、旧秩序与新思维的碰撞……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一盘凶险万分又波澜壮阔的大棋。李振平这只从血海中杀出的“豹子”,能否在这更加复杂的棋局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避免成为鹰隼的猎物或者体制的弃子,成为了悬而未决的最大悬念。棋盘己现,落子无悔,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