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管理危机:人才的匮乏
“振平集团”的旗号在津门愈发响亮,多元化的产业布局如同不断生长的藤蔓,覆盖了餐饮、娱乐、运输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影响力。+鸿*特¢暁_税′惘¨ /已.发,布′罪,薪~璋¨截^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花似锦的表象之下,一股潜藏的危机正悄然滋生、蔓延,其根源并非来自外部的敌手,而是源于内部,人才的极度匮乏。
李振平站在集团总部新置办的巨大红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韩绍钧刚刚送来的七月份各产业运营报告。运输公司的车辆损耗率异常攀升,“津味楼”三家新开分店的利润率远低于预期,“百乐门”舞厅的流水账目出现了几处难以解释的亏空……这些零散的问题,像一根根细小的芒刺,扎在他日渐敏感的神经上。
他揉了揉眉心,感到一种不同于以往应对刀光剑影的疲惫。这种疲惫,源于一种“失控感”。地盘可以用刀枪打下来,但管理好这些日益复杂的现代化产业,需要的是他和他手下这群兄弟大多不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理念。
“老兄弟”的局限:
核心班底首先显露出了力不从心的迹象。
老蔫坐镇利市堂(现集团财务部),掌管着庞大的资金流。他经验老到,精于算计江湖上的“明账暗账”,对于打点各方、处理灰色收入得心应手。?墈,书.君· !耕*新/醉-哙\但当面对需要合规入账、依法纳税、进行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的正规公司财务时,他那套靠心算和私下小账本的方法,就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新招聘的几个略通新式会计的年轻人提出的建议,他往往因不理解或觉得“麻烦”而搁置,依旧沿用旧习,导致账目混乱,给韩绍钧的稽核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马三爷执掌靖安堂(现振平安保公司),威望足以震慑各方。他能带兄弟砍杀,能镇住场子,但对于如何将这支力量转化为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够承接外部商业安保业务的准军事化队伍,却缺乏概念和手段。管理上依旧带着浓厚的江湖习气,赏罚多凭个人好恶,难以建立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即便是能力最强的苏秀蓉,其风信堂(现信息调研部)的核心骨干也多来自于旧江湖网络,擅长打探消息、跟踪盯梢,但在商业情报分析、市场趋势研判、乃至使用一些简单的密码和统计方法上,也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专业人才的“水土不服”: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李振平授意韩绍钧,开始尝试从外部引进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才。韩绍钧通过关系,从天津的大学、商科学校乃至上海,招募了几名学习经济、管理和会计的毕业生。,ez¢晓-说/枉· _唔!错*内+容+
然而,这些“空降兵”的到来,非但没有立刻解决问题,反而引发了新的矛盾。
这些年轻人满腹经纶,张口闭口“科学管理”、“成本效益”、“组织架构”,但他们完全不熟悉津门复杂的社会生态,更不理解“振平”这家公司表面之下盘根错节的江湖背景和行事逻辑。他们提出的方案,在纸面上完美无缺,却在执行中处处碰壁。
一位年轻的经济专业学生,试图在运输公司推行严格的油耗和里程考核制度,却遭到司机们的集体抵制。这些司机多是江湖出身,习惯了松散管理,认为这是“信不过兄弟”,甚至有人扬言要给他“好看”。最终,制度不了了之。
另一位学会计的毕业生,坚持要求“津味楼”所有采购必须开具正规发票,结果差点断了老蔫经营多年的、依赖人情和回扣的食材供应渠道,引得老蔫私下向李振平大吐苦水,说“书生误事”。
这些专业人才感觉自己空有抱负无法施展,而集团内部的“老兄弟”则视他们为“眼高手低”、“不懂规矩”的异类。双方格格不入,彼此轻视,形成了无形的隔阂与内耗。
青黄不接的断层:
最让李振平感到忧虑的,是中层管理者的断层。底层兄弟悍勇有余,但缺乏上升通道和系统培养,难以胜任管理岗位。而高层核心又无法迅速适应新的管理要求。韩绍钧虽然能力全面,但他毕竟只有一人,精力有限,既要制定宏观战略,又要处理具体的管理难题,己然是超负荷运转,顾此失彼。
李振平曾考虑过从袁半城或其他倒台势力的旧部中吸纳一些有经验的管理者,但苏秀蓉的调查显示,这些人要么背景复杂,忠诚度存疑;要么其管理方式同样陈旧,甚至带着原势力的陋习,引入的风险更大。
一次危机的爆发:
危机终于在一个看似不大的事件中爆发了。集团旗下刚刚收购不久的一家小型印刷厂,由一位靖安堂的老兄弟担任管事。此人对印刷技术一窍不通,管理全凭个人喜好,动辄打骂工人,克扣工钱,导致厂内怨声载道,产品质量低劣,客户大量流失。当韩绍钧发现问题派去调查时,这位管事竟带着几个亲信,将调查人员堵在厂外,声称“这是老子打下来的地盘,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
消息传到李振平这里,他勃然大怒,亲自带人赶到印刷厂。看着那个曾经跟着自己砍杀、如今却面目可憎、阻碍集团发展的
“老兄弟”,李振平心中五味杂陈。他最终以铁腕手段处理了此事,将那名管事革职查办,但其造成的损失和暴露出的管理混乱,却己无法挽回。
这件事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李振平。他意识到,人才匮乏的危机,己经不再是潜在的隐忧,而是切实威胁到“振平”根基的燃眉之急。光有韩绍钧一个“大脑”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的“臂膀”,需要一套能够源源不断培养和吸纳人才的机制。
他再次召集核心会议,这一次,议题只有一个,人才。
“以前,我们缺的是地盘,是钱。现在,我们最缺的,是人!是能帮我们管好这份家业的人!”李振平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老兄弟的情分,我李振平记一辈子!但情分不能当饭吃,更不能拿来管理公司!再这样下去,不用别人来打,我们自己就得垮掉!”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韩绍钧身上:“韩先生,你有什么办法,都说出来。”
韩绍钧推了推眼镜,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推动更深层次变革的时刻,到了。
管理危机的冰山,己然浮出水面。能否渡过此劫,关乎“振平集团”能否真正蜕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商业帝国,也关乎李振平能否驾驭着这艘日益庞大的航船,驶向他最终的目标。寻找、培养、任用人才,将成为他接下来面临的最严峻挑战。